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109.5.28
社區營造、社區發展與地方創生一直是我的成長過程與學習領域當中,相當關心的主題。
在個人的成長與生命歷程中,一直都是在有著濃厚地方特色的社區與社群感的地方,竹山文采與泥香、豐原物阜民豐、大坑自然天書、繽紛聖誕藝術街...東海龍井大肚山,更是包羅萬有,在一個地域空間上從海口到山區台地,從最抽象的印度哲學明目書社,到最人親土親的地瓜到在到中科高科技產業鍊,都在30分鐘車程距離內。
大學時期跟隨吳介英老師學習都市學,老師在都市史與區域空間學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整整一學年的時間,老師帶著大家研習路易斯.孟福德的鉅作《歷史中的城市》,從印度古文明的城市遺跡,一直到當代後現代的都市史與學理(當然成書時所處的後現代,對我們而言已是古色古香的古典時代)
同時期在校園解說員社接受志遠學長的雙年制的解說員培訓(一學年的時間培訓,一學年時間從事導覽)同時因為社團活動實在太精彩,一直到畢業之後都還是解說員社的志工與社友。
那年的訓練印象最深的是地方感與歷史感的重現,老師用集體記憶的採集與建構來說明。例如校史上非常有名的相片,曾約農校長站在告示牌前,怡然微笑的望著前方,就是在約農路上的某處😊
其後受王老師囑託,籌辦中部學院教育營的企劃,雖然是政治議題營隊,但是我很認真地寫企劃報告(內容從淨溪、生態觀察到環保志工都包括),懇請老師建議主辦單位思考因應後巴黎公約時代的國際社會需求,並且從台灣現在最嚴重的環境生態問題(國土保安,土地超限利用,水資源浩竭,空氣品質劇烈惡化)謀求改善之道!!
如同「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地方感,最後一定歸於當下的身土體驗,而對我所處的時間點而言,大環境大方向是人類所導致的氣候極化加速所帶來的複合式災難;中環境是台灣過度偏向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種種山河破碎、荒野退縮、農田消失破壞、水源地污染等等;小環境則是自身所處的社區與社群,如何面對外環境做適當調整等等...
因此個人的思考與學習志趣漸趨明確:
人類社會的合理生存模式
弱小民族的不敗不亡之道
確立自己的學習領域與關心所在,其實始終圍繞在一種和諧共生的生存之道,而在政治上的關心,因為出生的年代與背景,民主自由已經是最基本要求,轉而對公民社會的深化與環境生態優先的環境政治與地球公民主張為主。
走筆至此,希望提出一個長期觀察歸納的生態國安的理念。
國際政治之殘忍而無信義,斑斑血史,殷鑑不遠,一二次大戰,冷戰於今未遠,他日中美兩強交鋒,台灣是代價與後果最為輕鬆的戰場選擇之一。
宜應修道保法,發揚民主價值,積極參與國際生態環保事務與人道救援,成為開放的我們的島,確立生態國安的核心價值,以保子孫生機,成為和平民主國度。
地球已近70年沒有大戰爭,但是資本主義分配與生產體系的轉變,產生了太多在生產與消費結構上都無價值的人(人道主義的世界充滿重視生命的無價珍珠,但是資本主義的世界重於利益關係的平衡,人的生命與尊嚴基本上是無價值的),加上智能機器人大量投入各種供應鏈當中,這都不是目前華人社會的生產與消費機制所能配合得上的。
當美日在探索第二地球,發展機器人,而北歐國家試圖從一種無條件基本收入,以及合作社式的共享經濟來避免戰爭...討論一些無聊的政治史觀建構是無濟於事的(研究世界史的真相沒有人會去關心被滅亡民族的歷史與死活,這是世界文化霸權之可怕,台灣獨立或統一與否,事實上在心靈上無法感動任何世界友人~沒有猶太民族這樣成為西方價值的心靈基石,也沒有像甘地或者曼德拉這樣的地標式人物,無聊的政客或充滿短小落伍算計的小商業,是無法的)
痛定思痛,從國際生態平衡與人道救援上積極整合成為世界生命線的一環,而這也會給台灣帶來一線生機。
而更後來,在ZCS防衛技術概念的指導下(教練團出生入死,走過許多危險暴動戰亂地區,從事過從最溫和的防衛性民政到準軍隊的民兵訓練指導),寫作了《風雨中抱緊自由:反暴力抗爭手冊》、《ASI生存概念》。
從ASI生存概念到生態國安:一種多視角的生存術與生命關懷
「苦難在何處顯多,恩典便在何處顯多。」這句斯多噶學派式的格言,在氣候極化、瘟疫流行、蝗災為患的時候,更是值得細細深思-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痛定思痛,從生態平衡與人道合作角度思考與調整自己與所處社群,整合成為生界生命線的一環,而這也會給自己帶來一線生機。
社區營造與地方發展社團
成立緣起:
希望藉由自發社團的方式,人人是志工,發展個人志趣的的同時也發揚豐富了社群與社團。在精神意涵上期許學習無邊行地湧菩薩的精神,樸實深藏於大地,卻能於需要時無量無邊從地湧出。
而在核心關懷上,以文史資產保護與發揚,串連地方生態環境特色,並以在地產業與地區經濟發展為主體,創造具有各地風土特色的健康社區與安全城市,是我們的共同期待~感恩您我共同守護人地安居生活,加深國家與土地認同。
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90360484324904/?ref=share
生態國安釋義
http://www.natnews.com.tw/news/news-49413.html
《ASI生存概念》:
https://eastseasociety.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19.html?m=1
台灣城鄉圖誌<彰化農‧田‧水關 懷學習之旅>
http://www.huaweart.com/archives/5694
東海學社 成功文史工作室
https://eastseasociety.blogspot.com/2020/01/httpseastseasociety.html?m=1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全世界第一本用戰史揭開並證明蒙古軍事思想源起和失落原因的奇書
全世界第一本用戰史解釋戰史,涵古蓋今編寫蒙古戰史的戰史工具書
全世界第一本老少咸宜,集思廣義,深入淺出,匪夷所思的論述小說
作者簡介:
「類空間小說」經典作家—于昇華,擅長謀略、軍事、模擬推演的大格局推理佈局,融合虛擬情境,創作出多本膾炙人口的軍事預言、推理偵探和科幻愛情作品,篇篇都是史詩般架構宏偉的驚人之作,內容所載事例、背景,一經求證會立即發現逼真的如同當代紀實,手法迂迴轉折又虛幻得讓人搞不清楚真假之間的界線,將小說的虛構技巧提升到極致的境界,某些論點更成為專業方面的參考工具書,進而間接影響政府決策。
出版過的作品,計有【戰計畫-攻略澎湖】、【誰殺了上校】、【軍中求生手冊】、【殺戮戰場—台北101】、【活棺人】等著作。
畫鬼神易,畫犬馬難,因為犬馬有形而鬼神無形,無形之形反容易成形。
寫戰況易,寫精髓難,因為文字有形而精神無形,無形之形百思難成形。
書中,為了描寫戰前焦慮等待之情就動用了眾神:
天地在這一刻停止了運轉,等時間之神再次推動時光的巨輪;
萬物屏息靜待,靜待冬季最後一場爭戰的結果滋補大地,好為新生命創出新機;
死神和幸運之神也站在戰神身邊等,等著將手上的幸運符及拘魂令飛撒到這片充滿希望和絕望的戰地上;
不論是人或是神,大家都在等,等命運之神開始抽動生命之線。
所以
隨手翻開一頁,如果覺得不可思議就再翻看一段,保證匪夷所思
想看故事?想看史實?想看寫景?想看佈局?想看筆觸?想看讜論?
保證看什麼有什麼,絕不會有什麼看什麼。
全書
戰爭場面的描寫恍如親歷,戰例引敘的證據俯拾皆是
戰術作為的表達符合實戰,戰史論證的嚴謹鞭條入微
整本書
絕不是編寫蒙古戰史故事的第一本書,更不是研究蒙古軍事史的專書,但是,這本書絕對是籍著作戰經過圖,明白指出蒙古大軍作戰思想發展和戰力消失的第一本書
野戰之狼──成吉思汗 內容說明
一、
寫作緣起:
我正著手編寫取名【另一種戰史的研究】,準備以現有戰史為根,為歷代名將補憾;譬如,如果照隆美爾經營諾曼第的理想,如果山本五十六不是用南雲中一當戰隊指揮官,如果鄭成功努力經營已成世界獨霸的海上勢力,那麼歷史又會是什麼樣子?因為超乎戰史現況,就仿效前人,以戰神會談的方法來展現理想的故事,又為了讓大家輕鬆接受戰史當消遣書看,就用自以為詼諧的表達方式開始打字。
已經打了一兩萬字的引言,同時也開始整理【駙馬爺鄉架案】(已經出書了,書名叫【殺戳戰場-台北101】)的續集(書名未定,可能是【台灣大震撼】),並準備改寫【誰殺了上校】一書,使三本書成為連貫性的大格局推理偵探和軍事小說;在0620看完【恐懼之邦】後,於0621晚上又買回了【狼圖騰】這本書,四天裏連看兩遍並作眉批,斷然將原作和其他寫作停筆,開始夜以繼日的寫這本書。
理由無他,透過【狼圖騰】作者敏銳的觀察和記錄,此書提供了很多真正第一手的蒙古人或是軍人生活史,讓一些軍事上沒法推究的事理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立論根據,讓我心中有一股衝動,想寫一本歷史戰史小說;因此很快的就有了構想並付諸實施。
二、
寫作重點:
原以編寫蒙古軍戰史故事為主,等寫到一半,從作戰圖上發現了特別之處,明明白白地說出了蒙古大軍作戰思想發展和戰力消失的原因呢!,因此改寫成前半部故事,後半部專業討論方式,以彰顯重大發現。
這種寫法,我在前一書中就用過(【戰計畫-攻略澎湖】),最近看的兩本書【恐懼之邦】、【狼圖騰】也一樣。
三、
開場說明:
開場,就是一個類似電影開場的夢,夢中的蒙古大帝國變成一簇箭,象徵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團結力量寓言,接著是龍玉佩的出現,最後變成狼,狼撲向觀眾,時空因素轉換,進到了成吉思汗的帳篷。
四、
第一篇【戰神俱樂部】
是假藉天上眾神之名,召開戰爭研討會,點出要到人間看一看成吉思汗戰爭經歷,俾便討論,參加會議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大師級人物以及名將──請看出席、列席及備詢名冊。
五、
第二篇【野戰之狼~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奔襲殲滅戰】
就是以第一次西征為背景的故事,用類似演習記實方式,藉以說明蒙古軍和俄國聯軍的各種戰略構想和戰術作為,戰鬥技能;先從蒙古主的後退決戰構想中,引伸出蒙古軍的戰略理念,然後以一個個連串的作戰故事,整合成蒙古軍全殲優勢敵人的結果,內容共有蒙古軍誘敵的手段,後衛偵察的編組,連絡方式,俄軍的佈署,騎兵的對陣,騎兵的全殲,重騎兵的末日,利用天氣凍死敵軍的作為。
六、
第三篇【眾神的要求】
全篇分成兩個討論區塊,第一討論區塊以作者之名,一一列出了蒙古滅金,滅宋的經過,引證出蒙古軍事思想的濫觴和沒落,尤其是用戰爭經過略圖,明白指出蒙古軍戰法演變過程,這可能作者是第一個點出重點的人。這一篇中也討論成吉思汗和亞歷山大的異同,藉由比較,襯托出蒙古軍的強勢原因。
第二討論區塊直接由拿破崙說明蒙古軍的興衰史。
七、
寫作方式
通篇文章作者都在文內直接加上註解,註解的方式多以引證或是經驗為主,看就知道都有典故,但這書不是論文,作者既希望寫出一種所有人都能看的戰史,並帶大家不入戰史之門就能窺其堂奧,更希望用想像的語彙帶領大家進到戰爭的世界而身歷其境,所以,完全用比較詼諧和報導文學的手法表達,有心人能再深入瞭解就會知所言不差,研究戰史的更能心領神會。
八、
軍語運用
由於作者有信心本書可以在兩岸發行,所以使用的軍語和資料都包含了兩岸間的用語,猶如前書【戰計畫-攻略澎湖】就是有許許多多的中共軍用語和名詞,當初和出版社總經理討論,就不列作者介紹。很多專業人士都以為是對岸寫的,也成為一些論文的註腳。
九、
引用【狼圖騰】
書中引用了很多的【狼圖騰】資料,我不知別人的看法如何,但我在序中就直接寫出,是這本書讓我有信心寫出一本合於蒙古人戰史的書,而且書為我開啟了許多新的觀念,像蒙古軍【戶】和【浩特】的組成,文內雖沒有言明一萬戶到底是多少人(同樣的,也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書中自有解釋。),讀者應能判出不下於二到五萬人。
十、
我絕不認為我是編寫蒙古戰史故事的第一個人,更不是研究蒙古軍事史的專家,但是,我應該是第一個從整理前人資料中,看出蒙古軍興盛衰敗原因的第一人。所謂『萬事一點靈』,李達哈特、富勒、蔣百里等等在軍事史引領風騷的大師就是看出別人忽視的地方。我不敢以此自況,但事實就是事實。
(蔣百里先生暢言的【地形眼】,講的就是比軍事學上的地形要點,更大更遠的慧眼。)
十一、
一封沒寄出呈給【狼圖騰】作者的信,是我衷心感佩姜戎帶我臥榻神遊時給予的啟蒙和靈感,由於先生的提引,讓我能夠在二十天內一氣呵成,並發現了蒙古軍事戰力消長之因。因此,我將這封信放在書的前頁以表達對姜戎先生的謝忱
姜戎先生大安:
我說鬼神,您畫犬馬,極想當個涸澤之蛇。
我媽過世前曾教我打蛋,她說,不要嫌煩,一定要用兩個碗,一個打,一個盛;打一個蛋倒一次,才不會讓一個臭蛋壞了整碗蛋。
看過大作有感而發的蛋一定很多很多,所以,您就打這個蛋看看吧,可以的話,指點我也開個館子,可好?臭蛋只要打開就知道(可沒馬兒為您踐踏),就叫我混蛋或滾蛋吧。
改變二次大戰戰術的兩個人都是用筆,您要給的軍事啟迪又是什麼?發揚中國獨有名詞的狼性奔襲戰法?敬祝
狼性大發!
于昇華敬筆
又:附呈第一章【開場】篇,能表達狼書神韻於萬一嗎?
*****************
看二遍書,二十五天完成這事,只因您的提示和指引太多,太全,因而帶出的點子就多。將狼定義成奔襲戰法的祖師更是一絕,奔襲是中國人才有的名詞和戰法,跟本摸不著頭緒,找不出線頭,當初就無從想出定義範圍更甭談防範之道。另像馬杆子,一輩子沒聽過,就當文抄公了。
內頁第一頁
時間是盟友!
速度是利器!
──亞歷山大大帝
序之一 狼來了
狼來了,狼來了,放羊的孩子又來了。
注意,本書的看倌必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知軍事,旁邊知文史,也就是說最好學貫中西,又不是男性沙豬,因為這是一本男人打天下,女人管天下的書。
如果都不知,那沒關係,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沒知識要有常識,沒常識看過電視就好,尤其常逛『迪斯可舞會』(Discovery)的最好。
說得更明白一點,這是一本害人的書,裏頭講的事保證看倌大爺大娘一看就會說那有那回事?
不信!不信就往下看,作者都有解釋,還不信?咋!作者連解釋都有解釋。
看,這不就結了,作者都講明白了,那會害人?
還不害人!要找出作者說的和解釋的是不是真的,又要買書看才明白,這不是害人嗎,不看不信,看了更不信,那就找源頭看。
不過嘛,呵呵,別的不敢說,這可敢說,作者可是第一個用現代戰術記述方式,並用別的戰史佐證說明,圖文並茂地重演蒙古戰事的第一人。
不信?別不信了,在【狼圖騰】之前所有的作者都不知道蒙古騎士的生活作息是怎麼回事,和作者一樣只會背:『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合則強,相背者弱,相離則亡』之類的,或是從史書、秘史中找材料,答案一定也跟作者一樣,搞不清楚古文寫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用元朝史編故事編得最好的就是金庸先生,但金庸先生不寫戰史。所以嘛,看了才知道為什麼作者是第一人。
感謝素未謀面的【狼圖騰】作者,讓作者在找尋成吉思汗軍事成功因素時,從書上看到了蒙古軍編成,戰略思想,戰役指導,戰術,戰技和戰法等各方面的隱筆。有了堅強又踏實的著力點,才敢用己知真實的戰史例證,大膽演化出憑空想像的戰史,將成吉思汗征服全世界的戰法編出來。
本來就是用詼諧的手法,引用多位戰將的作為當佐證,寫出一本能讓現代人想看的蒙古戰史,進而說出一些戰法,提供看倌一些常識,增進作者一點米錢。
可沒想到,在鑽戰史和歷史的罅隙中,越寫越難,就越鑽越深,最後竟然推論出蒙古大軍贏得和淡出世界歷史的真正原因!
呵呵,始料未及!從寫作中竟然能找出和證明一個全世界的歷史謎題,這下可真的是第一人了!
呵呵,可樂得很!前兩個字我認識,是可樂!是可口可樂!是百事可樂!
民國九十四年0623第一次看完【狼圖騰】,0626第二次看完,07151820完稿,07180140編篡完成,07191930整編成書
序之二 黃禍不見了!
蒙古沒有史,道理很簡單,蒙古人在成吉思汗之前沒有文字,想瞭解蒙古史的一定都是籍由西遼、金國、宋朝、明朝以及元朝等史去尋找答案。
由於立場不同,時空各異,史筆朦朧,再加上戰爭記載的誇大虛浮,以至於創出人類史上最大帝國,留下真正驚天地泣鬼神戰役的戰爭史,竟然從沒有人可以看到全豹。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傲視環宇的大帝國為什麼分崩離析的那麼快?
固然,文化、人口數、文字等都是致命弱點,但豐功偉業基石的軍事力量為什麼在沒有戰爭挑戰的情形下,會消蝕的那麼快?
各種的說明和推論,歸納的結論都一樣,佔的地太大了,所以備多力分,自然給同化了。
這種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解釋,不會讓瞭解歷史的人心服,畢竟蒙古軍戰力不會突然消失。
看到【狼圖騰】這本研究蒙古事務的小說,發現裏面有太多佐證資料可供想瞭解蒙古戰史的人解惑和參考,
欣喜之餘,我馬上停了手上正在編寫的另類戰史小說,立刻從蒙古軍戰史動手。
因為看過幾本相關的戰史,有了這本書,所以下手時,鍵快如飛;打著打著,竟然錯手連連,這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戰史和歷史書沒看透。
再次出發,寫寫,畫畫,停停,總算完成了十萬多字的原稿。
有天下午,檢查幾張作戰經過略圖時,忽然福至心靈,慧眼洞開,看到了一個特別之處,
簡直不敢相信,神奇的蒙古戰力原來是這麼消失的!
作戰圖上明明白白地說出了蒙古大軍作戰思想發展和戰力消失的原因呢!
道理簡單的不能相信,按圖索驥,重新再看一遍戰史和歷史,果不其然,就像騰格里給的啟示一模一樣。
為了這個從沒人提出的看法,特別把小說重新改寫,
將打金國,打宋朝戰爭用記錄方式書寫,然後用分析討論方式,加強呈現出蒙古軍事思想的濫觴和終結。
造化弄人,本人多年前的一本軍事預言小說就是用這種方法表達,並提出現在大家都朗朗上口的新錯誤觀念和指出台灣歷史上的作戰重點就在澎湖,沒想到現在又是一樣,解了一個歷史的大謎。
就讓大家再評一評,錯是不錯。
渙有丘,匪夷所思的可汗。
開 場
夢境由一片赤紅開始,慢慢放大,漸漸成了一幅標著地名的歐亞非三洲大陸的中古時代地圖,
歐亞非地區除了藍海和少部分的靠海地區外,就是一片血紅,圖上五個藍色圈圈一個一個由東而西出現分隔畫面由小而大再縮小,分別是北京、新疆伊犁、新疆塔城、伊朗西北大不里士以及俄國的史大林格勒。
接著畫面停格在圖上西方一條藍色粗線上,白色的西元1219年~1480年以及多腦河的字樣及匈牙利地名漸出,由小而大最後停格在銀幕中間,然後,在白色的字跡中出現了丟盔曳甲潰不成軍,以及老弱婦孺,倉皇逃難的中歐人。
地圖又漸出,血紅慢慢地向東方退出,退出的地方成了土黃色,而原先在紅色地圖上的黑點逐次擴大,終於成了一個黑圈圈,代表一個城鎮,白色的西元1235年~1480年以及莫斯科的字樣漸出,由小而大最後停格在銀幕中間,接著,在白色的字跡中出現了火燒莫斯科,以及斷垣殘壁,煙火四起的場景。
周而復始,場景一一倒流,一個個重要城邦由西向東,由南向北,出現放大又縮回,每一次展現後,紅色的大地慢慢地變縮成了一個對該地點的紅色攻擊箭頭指標;最後,所有紅色箭頭的尾端都收籠自同一個發源地──亞洲陸地的靠東處。蒙古兩個金黃色的大字慢慢的漸出,停格。
金黃色的蒙古兩字並沒漸入,倒是成為背景的紅色箭頭指標一隻隻地變成了古銅色木質箭桿,鐵質箭頭鋒銳尖利,利箭又慢慢地收攏成一簇,一雙手出現,握住了箭身慢慢地,用力地開始擰扭。
金黃色的蒙古兩字變形並聚集,變成了一個漢玉古佩,摟空的圖形是一個側面的龍頭,長長的臉,長長的鼻,長長的嘴,向上高高翹起的唇嘴內明顯的露出兩棵上下交錯的尖牙,整張臉的上面就是一個高高直立的耳朵,圓眼吊睛,高吊的眼角又斜又長;不知是刻工手藝故意留下的原始玉質或是陪葬後長期浸染的血,正好落在眼仁上,眼神炯炯似真。
突然,就像發現到獵物不預期的出現一樣,白玉龍活了起來,原來就深沉而有神的眼,隨著整個開始向外扭轉的頭,兩眼直接盯住了每一個人的視線,原來平順而亮麗的龍鬃,根根直立如刺,額頭開始湧出了皺紋,唇吻向鼻捲曲成浪,鼻孔闊張,嘴裂牙呲,龍變成了狼!
狼殺氣騰騰的眼神,使觀賞者震懼的混身不由自主地開使顫抖,腦子一片空白,太陽穴一震又一震地跳動,耳中充滿了越來越快的澎湃響聲。
白狼動了!白狼竄剪了過來!在喉嚨受到狼吻之前,看到了快速接近的白狼緊皺向上的額紋竟然像個字,是個【王】字,狼竟然又成了龍!還沒想完,眼前就一陣黑,影像變成在帳蓬裏。
第一篇
戰神俱樂部
分頁
天上就和人間一樣,有著許許多多各種類型的俱樂部,既然是神,大家的道行一樣,修行也一樣,就不會像人間做出很多限制,限定加入俱樂部的資格和神數,因此可以看到孔子和愛恩斯坦,達文西,牛頓等人在拿破崙創辦的【金字塔俱樂部】中一起討論『為什麼要跟老子問禮』(孔子)、『第四次世界大戰』(愛恩斯坦)、『女人懷孕最美麗』(達文西)、『蘋果的一百種吃法』(牛頓)等等話題也就不足為奇。
【戰神俱樂部】是最早創建的俱樂部之一,至於由那位神仙發起已不可考,有的說是亞當和夏娃創設的,因為他們兩人引出了世間第一件『男人與女人間的戰爭』從歡樂中造出了人類;研究戰史的人更將這種男歡女愛的事定名為『另一種戰術的研究』好像也蠻切題的。
(【從歡樂中造出孩子】是胡適說的,他還作了一首白話詩贊揚,所以和作者無關。看倌注意,以後凡是看到不順眼的或是唐突到目珠(台灣本土化的本土話)的話一定都是別人講的,和作者無關,不信,就翻書找,一定有那麼句話。至於是那一本書上寫的,抱歉,作者一向是一目十行,過目即忘,都只記得該記的事,像請了某某上三次館子,花了三十五元,某某雖然回請了五次,算算只花了二十塊錢,所以還要吃某某三次才回本。看,這筆帳可記得一清二楚,這叫心無旁騖!)
(不信,問養狼兼開館子的陳陳,就是在他館子裏吃的鴨蛋大餐,到現在嘴還油呼呼地,到處油嘴滑舌。陳陳是誰?唉,真名叫陳陣,蒙古人說不準漢語就成了陳陳,去書裏找唄!就是他吵著要作者寫這書的,我說沒準頭的事不寫,我可是學打仗的,又在現代化軍隊裏打過滾,更看過黃仁宇學長的書,一切都要數據才寫。
陳陳說:歷史沒有的答案,創作者可以編出來,你就編嘛。呵呵,肚子扁扁,也就只好編了,煮字療飢嘛。)
也有人說黃帝和神農氏才是真正【戰神俱樂部】的原創人;每次只要伏羲氏一這麼說,蚩尤就會在旁反對,因為他和黃帝在人間打了第一場混仗。
(霧天用指南針找到路,不過神農氏,伏羲氏以及有巢氏及燧遠氏等等人是不是真有其人,可能只有中國人相信,下回我證明給大家看。話說回來,西洋人編出更離譜的事大家還不是相信得很,我就在家中實驗過,那天請客就只買了五個餅,兩隻秋刀魚,那想到給罵慘了,聖經上明明說五餅二魚可以餵飽眾人的呀?)
眾神不管爭辯的多麼激烈,當人面蛇身神一出現,大家都乖乖的閉了嘴,畢竟在世上活過的眾神都明白,蛇幾乎在每一個民族的傳說中都佔有重要地位。以基督教定義,沒有蛇在伊甸園中誘惑夏娃就沒有人類;在中國更扯,人頭蛇身的(女媧)煉石補天,所以她造出來的人才能生存;外星科學家則說,古圖中蛇是人類基因的變型體。而蛇神一如往昔,只是邪邪地笑一笑,從不表示誰對誰錯。
(如果你一定要說蛇不止會笑還會說話,那就找出一條會說話的蛇讓我瞧瞧。
就連千年古圖上,女媧和伏羲兩人雖然身體下半身纏在一起,可是兩個人可規距的很,他們是在為人間事創造【規距】呢。呵呵,看一看圖,就知道什麼叫做【規】和【距】了。
當然,不可以找王祖賢和張曼玉,她倆都是人間極品,男人夢中的情人,女人學習的對象,還未名列仙班。
至於神話或小說中得道仙物嘛,都在另一個殿堂中聚會,和人變成的神是少有交集。動物成仙的倒是常見,蟑螂習慣跟人,也最會纏人。)
分頁
今天在【戰神俱樂部】召開的會議是一個定案會議,出席和列席的神仙都就位了,報到時還有個小插曲,喜歡舉牌抗議的蟑螂聚眾在門口抗議,抗議的口號標語不外是,他們和人類一起活的最久,他們最守人的規範,有人為他們寫了一本叫【以蟑螂為師】的書可以證明等等,所以討論戰爭議題,不應只討論『狼』。
列席的孔子正在和擋住入口的蟑螂心平氣和的【論語】時,晚來的拿破崙看不下去了,他一手伸在衣服裏撫摸著剛吃飽的肚子,一手指著在孔子後面舉牌對準鏡頭的黑色德國小蟑螂說:
『那年我打普魯士,你們這些黑蟑螂偷溜進我的帳篷裏吃我的糕點,跟著出來看到了全世界還不滿意?要說參加過戰爭就懂戰爭藝術,那麼跟我南征北伐的戰馬比你們更有資格當戰地指揮官了!去!去!』
蟑螂就是這麼守禮,一看到人趕,立刻就走,絕不丟俱樂部屋主的臉。
分頁
會議由老子當召集人,孫子當記錄。
(如果連這兩人也不知是誰,以為作者罵人兼亂蓋瞎掰,就更要看下去,看完以後保證不吃虧,會認識很多很多朋友,拿出來唬人足夠了。作者一向只會自嘲,自娛娛人,絕不嘲弄別人,認為是嘲笑某人,一定是這人對號入座。)
主席採羅馬古制,公推由亞歷山大和凱撒擔任主席團。
出席評議的專家:
戰爭理論──吳子,克勞塞維茲,約米尼,馬漢,富勒
大軍作戰──史利芬,秦始皇,唐太宗,艾森豪,韓信
內線作戰──拿破崙
外線作戰──毛奇
後退包圍──漢尼拔,興登堡
正面攻擊──小毛奇
迂迴包殲──曼斯坦
間接路線──李達哈特
城鎮作戰──朱可夫
游擊作戰──從缺,太多人在未完成建國前都是
特種作戰──以色列空降營長(三千里突擊烏干達)
空中作戰──戈林,李梅
海上作戰──鄭成功,納爾遜,尼米茲
列席專家:
軍略專家──黃石公
人治專家──孔子,亞里斯多德
法制專家──韓非子,馬基維利亞
社會學家──馬克斯,亞爾撒斯
宣傳專家── 孫中山(前頭空一格表示尊敬),列寧,希特勒(看過【第三帝興亡史】,【我的奮鬥】,【德國納粹的崛起】等書的再下決定是不是要罵我。)
心理專家──弗洛伊德
武器專家──達文西
談判專家──周恩來
航海專家──鄭和
恐怖專家──伊凡
物種專家──達爾文(稱病缺席,心病)
婦女代表──宋氏三姊妹
備詢作戰指揮官:
野戰之狼──成吉思汗
困獸之狼──隆美爾
海上之狼──山本五十六
歐陸之狼──古德林
空降之狼──司徒登
沙漠之狼──夏隆
資訊之狼──史瓦濟格
本來張良出席,臨時有事,就推薦他的老師黃石公頂位。
但黃石公這人極有爭議性,到底他給張良的是【太公兵法】,【三韜】,還是【素書】(不是【素女經】啦,不過作者有絕版的喔。)沒人曉得,所以議事組不將他放在戰略理論中,另編個軍略專家之名讓他列席。
黃石公沒為名份之事爭吵,他本身給人的感覺就是虛虛渺渺,似有若無,跟個半透明人似的,歷史會編出他這個人並且有書傳世,也算一奇。嗯,【黃帝內經】的作者俺不敢提,呵呵。中國人嘛,對開國領袖要尊重。
還有個奇門遁甲,旁門左道軍事家也想邀請,不過鬼谷子也不知是人名還是地名;是人,就人如其名,鬼鬼祟祟,俗緣未了,三不五時到人間走一趟,教的學生有文有武,而且一定要成雙入對才能夠撕殺一番,蘇秦和張儀、孫臏和龐涓,就是不同朝代,上百年時差的學生。
作者問老子,聽說他也去過或是見到過鬼谷子,他猛說:『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作者感到奇怪,佛道殊途,怎會用佛家的話,他就說:
『東方有個蓬萊仙島,給東洋鬼子佔過,要消滅中土的道教,道教只好隱入佛教中求生存,所以現在那個島上佛道不分。』
作者又問,這和鬼谷子有啥關係,他直搖頭說:
『鬼谷子那鬼東西不是東西,現在又在那島上收徒,好捉對兒撕殺。』說完他就跑了,作者一直不明白,他說的是真是假,指的又是什麼事。
乃木希典這個日本陸上餓狼,在日俄戰爭期間打入旅順港就屠城,殺得中國居民只剩下七個人,連日本人為他拍的電影也只敢用【203高地】表彰;又在台灣當過總督依然雙手沾滿了台灣人的血,現在竟然也想爭著混入會議當代表,又不是聯合國,那有這麼好混。
那天正好經過會場的德國人麥克爾知道了原委,當著眾人之面就跟以前教日本貴族將軍現地戰術時一樣,罵了句:『學術不精,徒有虛名。』打消了他想爭名份的念頭。
(麥克爾是上尉,是普魯士內定未來的參謀總長。日本維新時,原來想拜法國為師,那想到途經德國時,認為德國比法國好,於是改拜德國,學會了今日為【將之道】,日俄戰爭後,日本人特別到德國上墳,尊為【戰神】。)
臨出門,聽到進門的山本五十六向著送他進來的藝妓女朋友河合千代子說了一句:『沒有實力就別想堅持。』也不知是說他,還是山本自話在酒樓拿大頂倒豎的工夫。
(呵呵,提到的一切,也是有歷史書跟據的啦,嘻,撿閒書看的好處耶,是打下山本五十六的那位飛行員寫的,沒名氣吧。誰主張路不拾遺的?俺的常識可都是撿來的,前面提到的【黃石公素書】,就是幾十年前路旁舊書攤買到的。而現在還引以為憾的是,當時一套【中國兵學大系】幾十本,開價900大洋,沒買,挺後悔呢,否則當擺飾可比【武經七書】趁頭。)
分頁
『本人一向主張【絕學無憂】,辦什麼學習班都反對得很,』停了一停,老子指了指孔子又說:『想當年,他追著我問道,我還以為他迷路了!
(一片笑聲,老子其實很幽默,抓隻蝴蝶問問就知道,不過要小心,可別產生了蝴蝶效應讓台灣鬧水災。哦,老莊是兩個人喲,蝴蝶是莊子?不過問蝴蝶和老子沒關係吧,別以為作者連這都不知道,哼!俺可是莊子說的,自得其樂的游【于】呀。)
才停下來和孔子談了談,一聽他問的道是要周遊列國傳的禮制之道,嚇了我一跳,趕快騎著牛跑了。』
(也有個騎牛打仗的叫孫臏,可能跟牛太久了,寫出的兵法跟牛屎一樣里里啦啦一大堆,又臭又長,這一陣子牛群轉場,沒看到人。哇,道家和製鞋業的可別追著我打,他因為沒了雙腳,鞋業公會就尊他為始祖,應該是義肢公會才對呀?
不過,保證沒幾個人看完【孫臏兵法】,我也只看了封面和封底,知道了書名和價錢。
又,他的祖先可是孫子喔,可能怕別人說話,有內舉不避親之嫌,就沒請來開會了。)
『現在嘛,就因為我是楚國人,又認為中國好兵器和好兵法多出於楚國,就要我當這回軍事研討會的召集人,可別忘了,用女人練兵法的可是齊國人呀,而我們楚國文化對中原文化而言,算是,好啦,看【楚辭】就知道了,本人就宣佈會議開始。』
老子的開場白跟【道德經】一樣的不知所云;說完就坐了下來表示由主席團接手。
當記錄的孫子學過速記,又跟老子在楚國混久了,因此駕輕就熟,除了能一字不漏記下老子的話以外,還能幫著加油填醋寫註記。
不過孫子一生既沒打過仗,又沒當過日理萬機的官,只當了統領一百八十個女生的醬瓜(將官),一天到晚暗戀年輕妹妹西施(是夫差的女朋友啦),所以大有名士之風,一向不拘小節,一切事情記完就算從不整理,而填註的意見更是想到就寫,寫完就忘,因此,會議記錄中常常可看到神來之筆,前言不對後語之處,和他的【孫子兵法】一樣,研究過這書的人就知道了,在此特別說明,並為整理書簡問世的學者平反「手民誤植」之名。
(看吧,俺可大有孫子之風,趕流行嘛,現在的孝子都孝子,俺當孫子向孫子看齊,前言後語要是對不上,沒什不對的。
還有,東西兩大兵聖都沒打過仗,寫出來的東西卻是軍事寶典,也是一大異數。
又,孫子和西施有關連這事兒大家都沒想過吧,呵呵,可見得作者真的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耶;至於我那【進口】的女朋友說我是滿肚子壞水這事可當不得真,呵呵,蠻女之言不可聽。)
(笑傲江湖中那蠻女除外啦,哦,科幻小說中的藍絲一樣,不這麼說,盈盈或是小寶可能會打我喲。嗯,會對俺用蠱或下降頭也說不定。)
(喔,史記有說孫子打過仗,呵呵,請看清楚記錄,他只是建議啦,就和他的子孫孫臏一樣啦,沒當過真正的帶兵官。孫子的歷史也很奇喲,沒有書說明他老人家是如何從歷史舞台上消失的喔。至於某位大陸作家寫的【孫子傳】是怎麼說的俺就不知道了。)
『各位仙班前輩,兵學前輩,各行各業的老師,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讓我主持...』
民主政治的會議一開始好像一定要有這種開場白,亞歷山大大帝進了仙班,在軍事界是大哥級人物,也不能免俗,主持會議就用上了。
眾神中只有韓非子【說難】,一個只有百八十字的開場白說的吞吞吐吐,講的給給巴巴,十來分鐘還沒說完,也因此,眾神都有默契,絕不讓韓非子主持會議,就算他參加討論,也只要繳書面報告就可以。而他的文筆確實嚴謹,鞭條入微,絲絲入扣,是每個寫論文抄襲的對像。
自古文人相輕,馬基維利亞卻以為自己寫的【君王論】字數比韓非子的一篇論文都少,也只不過影響歐美四百年,那像他二千多年的精神就是不死,自己比起他簡直是螢火對上皓月,所以佩服得很,恨不得每天都在一起長相左右
(神仙和往生者一樣吧,所以用【長相左右】這句話應該得體,可就有人用在活人身上,小心拍馬屁拍到看過這本書的人,以為咀咒早死。)
也因為馬基維利亞狡猾如狐狸(他自己說是君王之道),常為韓非子引言,大家才和啞巴一樣的韓非子往來並和李斯畫清了界線。
(還有,他的文章真的很難背誦,作者當年背得胡說八道還背不了幾篇,現在都還給他了,那像孫子兵法,十八歲就囫圇吞棗背得滾瓜爛熟。【說難】是其中一篇,作者只記得篇名了。)
『上回,我跟達爾文談到了物競天擇時,因為正好之前見著了好幾位用狼寫故事的狼神(美國那位一個世紀前的作者很落莫,法國那位三十年前的很風流,都沒加入會議。),就問他,狼這動物好像有點跟其他動物不一樣,不太符合他的學說。
達爾文聽了臉色一變,狼狽的沒回答,只是嘴裏直嘀咕著,我用心聽,才知道他說的是,人間現在有一本書,那人花了三十年時間研究狼,寫了一本真正的狼書,還好那人不是物種學家,將與狼共舞快十年的經驗都用在研究狼和戰爭的關係以及考慮如何改變民族性上了,否則就沒得混了之類的囈語。』
亞歷山大點出了開會的主題,凱撒馬上接話:『那本書叫【狼圖騰】。』
漢尼拔看到凱撒又搶話,心裡倒是想,羅馬人當了神也一樣,總想讓人知道雙人領導制,真是積久成習;亞歷山大繼續說:
『對,就是這本書,本來想叫正煮字療飢的作者帶上來,作者說:『好死不如歹活』,也罷,俗緣未盡,看不破紅塵,就隨他吧,只好找別人捎來,不錯看,發人省思,有研究的必要。
在這之前,咱們可都是軍事史河中的過客,也都研究過沒有文化水平的蒙古人是怎麼忽然間就蹦出來,而且一蹦出來就建立了地球上至今唯一的大帝國,大家都自嘆弗如。
照道理,這種軍事成就和文化水平要有絕對關係,這才能夠流傳久遠,但是,就沒人能明白,蒙古人強大的軍力是從何產生的?持續戰力是怎麼保持的,事後,為什麼除了幾本像【蒙古秘史】之類書外,沒一點記錄?而秘史就是秘史,想看懂都要學好幾種古文再加上猜,跟【三國演義】一樣,真正發生的事都給搞糊了。
最不可思議的事卻是,蒙古人並沒有像一些古文明民族一樣突然消失呀,那為什麼沒有真正的歷史傳下來呢?』
『有啦,中國人的二十四史中就有元史,金國也有金史,給打敗的波斯人也做了記錄,只可惜呀,史筆朦朧,連給打敗的人都寫不清楚怎麼敗的。』凱撒又插嘴了。
亞歷山大不理他,繼續說:
『我問過成吉思汗,為什麼從他統一七十三個部落被尊為可汗後還是一直打仗;從小打到大,打到死,而且每次打仗都像炸彈開花一樣,到處亂飛,完全違背了目標原則,集中原則卻能連戰連勝。
他說,連他也是成了神以後才知道,原來戰爭有那麼多的軍事原則要遵守才能打勝仗。他說,如果早知道其他各國有這麼多的兵法,準則,疊起來比人高,那麼以他湊出來的百多萬人說什麼也不敢跟幾百上千萬,上億人口的世界各國打仗;
他又說,現在有兩個他的後世子孫,一個叫觸,一個叫蠻,跟以前一個德性,就是喜歡在蝸牛角上爭來爭去,兩邊的人從來不知上馬練箭,都在一勁的寫計畫比誰的厚,也罷,總比這兩人的前世祖宗們好,光說不練就不會子孫相殘;不過嘛,他的親兒孫輩可是佔有了全世界才自個兒比力氣,玩摔角,爭王位;那像他們倆,眼界小的跟針尖,簡直像那個夜什麼郎國一樣。
他更指著地圖說,東從南韓,西到德國,北到莫斯科,南到埃及,耶路撒冷,亞洲除了印度,連中南半島和印尼都是他的領土。
最後他的結論是,就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樣,他打仗隨心所欲。當初的只想法很單純,別給花刺子模打他的背側(軍語叫做戰略翼側吧。),又因為他們殺了蒙古人,所以就往西打了,突厥人又出來挺花刺子模,俄國人又挺突厥,也就一塊打,誰知道一打就是五六年(1219年~1224年),打了三千五百公里,得到了那麼大塊地方。
最後,成吉思汗還很靦腆的說,在人間,除了最後臨昇天來報到時,他才真的指示了怎麼繞著路打金國以外,其他每一次仗都是每一個戰將發自本能,指揮用兵和佈署,他根本沒管。是不是這麼說的,可汗兄?』
成吉思汗點點頭表示同意,現在他的學術水平高了,也知道學毛澤東的成語,卻用的不倫不類,管他咧,大家都知道他不是南人(宋朝人,真正的漢人?),意思到了就好。
山本五十六最近夜店上多了,手邊又有一本【台灣極樂園】參考書,聽到夜什麼郎的眼就睜大了,心中想著又開了一家?如果是午夜牛郎店就不去,否則今晚就帶藝妓女朋友去玩一玩,跳下農夫舞,舒活舒活開會坐一天的筋骨。
(同樣的,成吉思汗上天的時間也沒個準,有說六十六歲,有說七十三歲,不管幾歲,他記事也有點像作者拉拉雜雜,講完就到天國報到,所以說的也不太準。這一些,找【蒙古秘史】自個看,看不懂也不用問,悠不懂,沒人懂了,那是【有字天書】,否則怎會叫秘史?
至於他說的子孫觸和蠻,指的是那個台灣島裏的事還是海峽兩岸的事也一樣不明不白。
又,好像偉大的人一定要講完話就死,那天作者也練練看。)
亞歷山大看可汗沒有補充的意思,就繼續說:
『好吧,大家都是神仙了,就讓咱們先下凡做一次現地戰術,看一看可汗當初是怎麼打的仗,再回來討論。』
戰神們都知道既定的規則,也想重溫舊夢,溫故知新同時炫耀一下下自己的光榮戰績,所以,馬上開始進到了成吉思汗最有代表性的戰場。
在開始進戰史之前,要特別說明些事情:
下凡對神仙而言其實就是在現場鳥瞰一部超時空的立體聲光電影,隨著高興可以放大或縮小每一件戰史事件的播放時間和速度,戰爭有打了上百年的,一個戰役,在時間上可能橫跨好幾個月,參加作戰的每一個部隊又有不同的戰術作為,一般的戰史只會說出最重要的戰役中指揮官最重要的決定,但是在神的殿堂中卻能像看一部多媒體電影或報告一樣,敵我雙方所有部隊的所有作為都一一的呈現在鳥瞰中,每一個作為也都可以放大並身歷其境,甚至還能深入指揮官的腦海中,用對話的方式得知指揮官用兵的理由,後面文章中對話的『他』,就是神仙的代表-─作者,我啦。別以為沒這事,靈感就是忽然聽到了神的話,看到了神。
(作者說的是聽到神的話,可沒說是看到神的話喔。在台灣因看到電線桿上貼著『天國近了』而撞到電線桿,以至蒙主召寵的不算看到神。)
不信?問摩西,他可是在山上四十天,拿了十誡下山的,可惜,那時沒到東方來跟孫子先學速記,十行字用了四十天才寫完,不過話又說回來,他能帶著猶太人在那塊小沙漠中走了四十年也不簡單,後世有個名將艾森豪就學他的法子追到了太太。
(艾帥舞會完送女朋友回家,走了一夜,路不重覆,就是到不了女朋友家門。可能是大禹教他的。
還有可能,作者也有一輛那種爛泡水車,走兩步停三次,可有人要?算便宜點,一定能追到女朋友,還保證當車床時不用開冷氣,絕對爛的到處通自然風,不會一氧化碳中毒;呵呵,天然的尚好。)
見不著摩西?沒關係,人間多的是基督徒,問他們一樣,可別找摩門教的問,給纏住了脫不了身,摩門教的很好認,只會騎腳踏車,還笨笨的帶安全帽。
至於現地戰術,是德國參謀本部在毛奇時代發揚光大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老師想像的戰場或是古戰場現地,籍由老師所編寫的想定,對己發生或是可能發生的戰事想出打勝仗的方法;毛奇的學生麥克爾日後也在日本開了這門課,1904年日本學生打贏了日俄戰爭,還特別到麥克爾德國墓地去感謝,尊稱他是【陸軍之父】。
(還有一個人也被以色列尊稱為【建軍之父】,上尉退伍,用筆打出了好大一片天地,現在也出席了這會議。)
進一步說明,為什麼一定要下凡鳥瞰現地戰術。
古時候寫戰史的,幾乎都是坐在房子裏道聽途說一陣子,就自編自導自演,為了好看就跨大其詞,不明白的就跳過,連兵都沒當過,跟本不知設身處地是啥,史記就說:『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可能就是這意思。人是戰爭的主宰者,為還原真貌,只有下凡看當時的人為什麼做那種決定一途了。
同時也介紹一些部隊運用的術語,這對爾後看戰史非常有用,在每一個相關地方都會在隨時做此種說明,呵呵,讀者看一本書,就能得到一堆軍事常識和『高深』的軍事見解,值得啦。高深是自己以為的。
(最後一句話意思瞭解,語意不通,現在正流行【進口】,【進口】說的話就湊敷著用吧。【進口】?就是進口新娘和新郎的簡稱,最有名的【進口】,就是吾爾開希先生。)
據說,戰爭是敵我雙方展現實力屈服對方,達到政治目的的最後手段。
(這是【戰略論】開宗明義說詞,歐美洲人奉為寶典,至少打了兩次世界大戰,死了一大堆人,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但是大家還是照著念。)
由於人主宰一切,所以戰爭中敵我雙方不管攻勢或是守勢作戰的戰略構想,都是以擊殲對方有形戰力為手段,因此攻擊成了攻防雙方唯一致勝法門;中國人的長城從來就沒有消滅過來犯的敵人,了不起只是讓敵人攻不進來,要讓敵人失敗不敢犯邊只有靠出擊才行,出擊就是攻擊,攻擊才是致勝的唯一手段!
一般而言,因為戰爭思想的不同,歷史因素和民族性使然,兩國國界處通常會設立防線。
海岸就是天然的防線,國與國之間接壤的土地就需人為防線,簡單的地面防線平時當成國境檢查站,複雜的防線就會沿著國境一直通到土地的盡頭用工事和阻絕,將自己和敵國隔開。
現代世界上最有名而且還在運用的防線,就是韓國的三十八度防線,雙方都駐有重兵不讓對方進入,更不敢隨便開槍,怕引起世界大戰,以至於現在倒成了最好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這可是始料未及的事。
歷史上存在最久,最長,運用最多,到現在還看得到的就是明朝重新修建的九邊堡(萬里長城啦),至於駐軍最多,戰力最強的則是法國在第二次大戰前建立的馬奇諾防線,駐軍將近四十萬人。
(那四十萬大軍可真好,有吃有喝地,德國和法國五個星期的仗打完了,還沒見著一個德國人,之後是不是有德國豬腳吃就不知道了。)
軍隊不可能都成一線的擺在第一線,於是就有了縱深配置,敵我雙方主力都在後頭,要用兵就要集結,要用兵就將大部隊集中在重點方面,指向敵人的箭頭叫攻擊方向,攻擊方向裏通面常都有道路,部隊就在馬路兩邊散開前進,戲稱「馬路戰術」。
「馬路戰術」說的是懶惰的軍官只會將兵放在馬路上演習,「頭插兩根草,馬路兩邊跑,跑了一身汗,回家洗個澡。」順口溜不錯吧,作者可是用這混了幾十年飯吃,現在看不到了,咱們老祖宗可下了手喻,天太熱或是太冷都不可打仗,免得生病。
(唉,又不信了,這絕不是講哪個人,請看下去,後文有交待,真有最高領導交待呢,而且交待的人當時是世界最大帝國的王呢,還好,當時的參謀總長沒聽話,否則,呵呵,否則漢人的小朝代宋朝又會多拖一陣子;現在的則是個總司令學樣,沒什麼不好,以古為師嘛。)
別以為『馬路戰術』不對,從古到今可都是這麼打的仗,現在都一樣,就連波斯灣二戰還是一樣,有馬路才能送大軍的補給就這麼簡單。
(海島不算,地面作戰沒用道路送補給的仗,歷史上有兩次,史大林格勒會戰,德國用空軍空投補給維持被圍德軍的戰力;柏林圍牆一建起,美英法軍初期也是靠空運補給維持駐軍戰力。
至於海島作戰,完全用空中兵力打贏的就只有一個,就是德軍的克里特島空降戰,有關戰史可以問克里特島迷宮裏的牛頭神,喔,可別找到中國神話中的牛頭馬面喲,那可真的是牛頭不對馬嘴了;如找到神農氏,您就發財了。)
幾年前沒有衛星定位系統,部隊行進就以通路的鄉鎮或是橋樑當成「檢查點」,部隊就以「檢查點」為標準回報行軍位置好讓上一級知道部隊到底在那裏。全世界軍隊幾乎都一個樣,接受英美軍事教育的更不會變。
(台灣新竹香山有個地名叫三姓橋,橋如地名,每個軍官幾乎都知道,是個檢查點。)
只是,新加坡地面部隊不一樣,是用地形交會法報位置,作者和他們一起在南台灣滿州(不是大陸的滿州,以男人湖出名,喔,是南仁湖啦。)生活了五天,到處問,就是有問沒人懂。這種方式挺麻煩的,一般人中只有登山者才會用,因為山林裏沒有人造的地物可以利用當做檢查點,只好用山頭夾叉方位定出自己的位置。
新加坡部隊就用這種方法;只有『鼻屎大小的新加坡』,整個國就是個大城,又是英軍教育為主,絕無學這套山地定位方式之理。(這是某位名字很中國的台灣大人物對新加坡國的形容詞,恰好可以引用。)找問題就得從歷史中尋,作者回去翻箱倒櫃,果然找到了原因。
原來,新加坡建國正好遇上以色列發起1967年的以阿戰爭,正統的閃擊戰,一百小時結束,以色列軍聲名大噪;新加坡就請他們當老師,建立三軍,所以留下了這種沙漠戰定位方法。
(後來嘛,中華民國就幫忙,陸海空軍都派人當了新加坡軍隊的教官,而新加坡陸軍部隊也在台灣開設訓練基地,步兵,砲兵和裝甲兵都到了台灣,叫【星光部隊】,有一說是暗助台灣軍備,也不知是真是假;憑良心講他們裝備真好,更好的是當時和作者同一階級的星光長官,薪水是作者的五倍多。)
近代戰史中另有一個比拿破崙翻越阿爾卑士山的戰史更精彩,不像拿破崙只是翻過高山,而是讓戰爭結束的脫離道路打法,這就是共匪六次衛國對外戰爭之一的【中印之戰】,五千公尺的高原上,大部隊硬是翻過大片原始森林打了個圍,將印度軍整個圈住了。
(說歷史嘛,用共軍,用人民解放軍都一個樣子,共匪是作者的歷史因素造成的稱號,萬一看不慣,就學作者在民國六十一年看【韓子淺說】一書的魯迅阿Q作法,用粗筆將郭沬若院長五個字摃掉,郭沬若別人不知是誰,作者他老爸可知道,一摃掉表示沒有看匪書,沒為匪宣傳;不過作者看簡體書可從不費心去摃什麼「蔣幫,蔣匪,蔣軍,國特」之類的字眼,看書看的是書的精神,沒閒功夫。)
(又,別望文生義,淺說可是一本又厚又大的韓非子全集。夠啃上一年半載的。)
(又又,那時,那邊有破四舊立四新,文攻武鬥,這邊有白色恐怖,但這兒完全不像傳說的那麼可怕,看書的時候,作者正是黨軍黃埔軍校的學生,看這書也沒怎麼樣,只是給老爸說的心裡毛毛的,所以就摃掉名字了事。)
好了,這些軍事術語就講到這兒,有了這些資料,再看和想蒙古軍的戰法就容易多了,至於書中戰術戰法的用語,原先一味地用這邊的,後來發現對不上,就不再存乎一心,只求運用之妙了。(原文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飛說的)
評心而論,有些用詞就撿好用的用,像什麼『敵進我退,敵駐我擾』,『阻援打點,圍點打援』的一看就明白;
這邊講的『攻,防,遭,追,退』五大戰法,每一個又分成好幾樣,像『攻擊』有四種『迂迴,包圍,突穿,正面攻擊』,其中『迂迴』和『包圍』幾乎一樣,『突穿』和『正面攻擊』更是一模子磕出來的。就是專研軍事的都講不明白,一般人更別想知道了,看來,研究軍事到了這地步也成了顯學,課堂上就為了一些解釋吵成一團而沒有結果,課外就用來唬唬人。
(據最後研究成果,『迂迴』指在火力支援能力以外的『包圍』;『包圍』是火力支援內的『迂迴』,聽懂了沒?不懂!那是道行不夠!
當『迂迴』到敵後往回『包圍』時算『迂迴』還是『包圍』?統一說法,那時是戰鬥已經不再是戰術了。呵呵,又看到了李宗吾的鋸箭法吧。
就不知現在飛彈一打幾十,幾百公里遠,軍事顯學家又要研究多久,改什麼說法了。)
第二篇 野戰之狼~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奔襲殲滅戰
分頁
第一章
『就這樣辦!開始行動!』
蒙古主下了指令。這是在佔領東河西岸大城,前衛部隊都過了西河時,探子快馬急報敵國救兵出現,由其他國家組成的聯軍正在路上,於是召開了這次作戰會議。圍坐的眾將會意地點了點頭,從地氈上躍起,昂首闊步地退出了蒙古包。
『這又是一個狼招?』就跟往常一樣,他聽到蒙古包外面諸將正在協調的聲音,畢竟每一次在決定了用兵大計之後,需要有很多的協調作業。
『狼只會攻,不會守。』蒙古主對他笑一笑,之後接著說:
『但還是狼的招術;
當敵人有了警覺,有了防備,有了準備,有了強大的戰力,有了很好的補給,有了源源不絕的持續增援戰力,又在敵人比較熟悉的地方,求戰意志高昂之際,如何銷毀敵人的戰鬥意志就成了首要目標。
一味用攻擊方法,就算戰勝也是慘勝,根本難以殲滅眾多的敵人,這一來不但長了他人之氣,滅了自己威風,更會逼得敵人緊守住每一個城池,當做敵人重回戰場反攻時的支撐點,反而不利於日後的作戰;當然作戰部隊可以繞過城鎮在敵人後方尋敵決戰,但對我們的後勤補給總是個麻煩,畢竟有現成的道路不用,硬要重新開道,對牛車,馬車都不利。
這回要趁著敵人仗著有很多援軍,想一鼓作氣打敗我軍的時候,就大踏步後退,以忍耐和避戰助長敵人的虛榮心,保持我軍的戰力,用時間和空間降低敵人的警惕,用手段增強敵人的誘因,準備一次將他們圍獵捕殺,這樣就算有逃回去的殘兵敗將,也會為我帶回死亡的滋味進到城鎮。
那將會使所有想或不想跟我作對的國家陷入恐懼的漩渦中,一旦將死亡的陰影像夏日草原上揮之不去的蚊子一樣附著到他們的心裏時,將會讓他們的心靈隨時給叮咬的日夜無法安寧,直到他們臣服於我或是等我幫他們送回天上之後才得解脫。而以後會經過的城鎮擁有者可能都會望風披靡,自動讓路!』蒙古主笑了笑,眼神中充滿了勝利的信心。
他想,蒙古主用一段話就將古今中外所有軍事學上的典範全解釋得清清楚楚;就跟蒙古主所發起的每一次戰鬥除了主要目的以外都附帶有多重意義;蒙古主這一回打的圍是一個更大更大的圍,想發揮一個影響更深遠的戰果,讓以後的仗更好打。
從作戰的方式看來,這是一個誘敵深入然後全殲敵人的後退包圍戰。但是戰力的對比竟然是一比五以上或許更多,蒙古主現在所有的戰鬥部隊兵力只有六萬多戶,就算加上了色目人(歸降的西域人)組成的部隊也不過多了二萬多人。就所知主要的敵人數量就有二十多萬人,如果將已經出兵在途中,近日會到達的敵人支援兵力加進去的話就快百多萬人了,蒙古主想一舉殲滅這些數量龐大的敵人,他更想一口氣將最會支援敵國的一些鄰國中所有的部隊都騙出來一舉掏空,然後兵不刃血地收降這些國家,所以,蒙古主估計,要用兩個月的時間打這場會戰。
城鎮,就像一個堅固的堡壘,按照戰力計算,需要五陪以上的兵力才能攻擊,而且戰鬥到了城鎮戰,巷道戰,最後就會變成肉搏戰,以騎兵攻城,很可能演變成【史達林格勒會戰】的結局,反而王軍盡沒。蒙古主一定知道這個道理,所以蒙古主不攻城,準備讓敵人出戰。
蒙古主又準備運用心理戰,宣傳戰和群眾戰(政治作戰六大戰法,其他三個戰法是謀略戰,組織戰,情報戰,也用上了。),為敵人套上一個使用無所適從,恐懼和死亡所編成頭環,給所有蒙古主以後前進路線上那些想要為敵的人,戴上久遠深長的夢魘魔咒。
蒙古主選擇的戰場看來也沒啥特殊,是一塊由北向南流的兩條大河之間平原,兩條河就稱東河和西河,兩河間的距離約有三百公里。就和所有河流一樣,人都在渡口附近聚集生活,所以東河邊上靠南有一個已經投降的色目人大城,在城南側十五公里河岸就是由西向東綿延大山的終點,由這兒一直到西河東岸止,上山的都是一些南北向小道,雖是九月天,因為整個戰場處在高緯度地區,平地已見重霜,大雪卻已封山了,就算沒封山,除了飢不擇食的獵人也沒人敢上山,因為那都是人畜難行的原始深林。也就是說,大隊人馬想繞過這個大山幾乎沒有可能,而且山後面就是大海,沒有出處。大城向北四十多公里地之間河邊也有一些靠河的小鄉鎮;再北就是高聳又向北,東,西三向連綿不絕,終年積雪大山的山脈,禽獸絕跡,根本無法縱走。
南北兩山間相距約二百公里,之間的丘陵地依山勢而起伏,大致是南北向,中間有些村落,幾條東西向的道路將村落串在一起。不論是想東進或是西出的敵我雙方都想將這塊土地佔領,因為這塊土地就像啞鈴的握把一樣,誰能得到,誰就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尤其對敵人而言,如果能重新奪回大城,除了堵住往西的瓶頸,讓蒙古主的大軍再也打不進西方外,還可以重振軍威。這地形,蒙古主在打這兒之前早已查清楚了。
只是,蒙古主既然已經都擁有了這個地形要點,天氣又快入冬,為什麼不守著西河東岸,等來春再打?這是他沒想通的地方。
(地形要點:敵我雙方佔領後可以獲得顯著利益。依據部隊的大小和任務有所不同,大部隊以城鎮為主,因大城鎮通常都是交通要衢或是政治,經濟中心,稱為戰略要地;小部隊可能一個山頭就是必須搶佔的目標。)
『後退決戰是準備攻其所不守,守其所必攻?』他問?
『又用南人的軍事思想考我?』蒙古主反問。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相信可汗心中自有定見,才會下達後退包圍戰的命令。』他還是問。
『對南人、漢人、色目人三個種族,我有時候真的想不通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
他們的地那麼大根本不會用,那麼地大有什麼用?每次戰爭都為了爭一城一鎮,殺的血流成河,人命值得這麼浪費嗎?死佔著城市有什麼用?好好的戰力都在時間的長河中耗掉了,當然,如果等待援軍情有可原,但是,我可以【圍點打援】,用我的兵力調過頭來打援軍!
可能他們部隊運動多以步行為主,速度太慢,所以只好用城堡來保護自己,這根本就是戰爭本質上的錯誤,作戰的目的是消滅掉敵人的有形戰力,就是消滅掉敵人,光守,敵人不會自己滅亡的。
人走一天的路,馬走只要一個時辰,走不過,只好守城,簡直是守株等死嘛,兔子都有三窖,靠機動,用快跑才能躲躲藏藏;如果速度慢早就靈魂上天了。
不過,女真,西遼等也和我們蒙古族一個樣,是騎馬打仗的,結果還不是一樣也和你們南人一樣。
所以我看是心有所不捨,不捨就不會得,漢語中的捨得兩字蠻有意思,捨不得什麼?應該是金銀珠寶,房子田地吧,他們敢要,我就敢給,我怕的唯一問題是,我要給,他們不敢要,那戲就唱不下去了。』
第二章
蒙古主的決心是在知道花刺子模王摩訶末說服突厥游牧部落盟主欽察,欽察轉而重金禮騁南俄羅斯諸侯派兵支援,已調集三十萬輕重裝部隊,推進到前線後下達的指令。
蒙古主下達的轉進命令中特別規定,輜重中不要的私人物品都需丟棄以減輕重量,時間急迫不得花時間毀壞丟棄的物品,任何人以後都可以從攻佔的敵人城鎮重新獲得更多的補償;因此,在轉進後的陣營及以後撤道路上,可以看到許許多多遭遺棄的衣物等用品,間雜地有些帶不完的精緻品也遭遺棄。
由於接敵正面約二百公里,由哲別和拖雷各領軍五千戶擔任後衛工作,負責阻絕敵人追擊和偵察的任務,並相機做好圈套,好讓敵人主力進入更大的圈套中,以利蒙古主一舉擊殲敵軍主力。後衛各騎均有四匹以上快馬,多帶乾糧、箭矢及夜宿帳篷及冬衣,隨軍婦孺和重裝帳篷盡可能先行轉進到較後方安全地區放牧。
拖雷派出百戶輪番擔任最後方的後衛,分別在每條道路及山脊上與敵人保持目視接觸,並在後衛後方距後衛約二十公里處,每一條路上需派出五到十戶的十戶長,擔任情報傳遞,支援替換後衛及道路間橫向山區搜索連絡事宣。
在每一個距離約二十公里的道路交叉點都有兩戶駐守,擔任連絡和軍情傳遞,上述單位隨著後衛的退卻而向後撤。
主力分成三路,拖雷率一千戶在中軍,各兩個千戶分為左右軍,位於後衛後方二十公里處,主要的任務就是成扇形向四周及後方偵察每一個可能的殲敵區,準備隨時反擊或誘敵時運用。
哲別則在拖雷直後集結,隨時支援拖雷,防止與敵人發生膠著的戰事。
與一般所知轉進行軍完全不同的是,由西遼和花刺子模降將組成步騎混編的萬戶部隊以及輜重車隊的一大部分,除了工匠和火炮隊外,並沒有隨著蒙古主的主力先行撤軍,反而就在十戶和後衛主力間慢慢後撤,以至道路上塞滿了牛車隊,成了長長的車龍,撤退的速度極慢;在損壞修理的牛車旁,路旁的行人或散戶更可以看到由車上所卸下的各種搜括戰利品,和讓人垂涎羨慕的中國絲綢及陶瓷器皿。
蒙古軍掩護部隊佈署指導要圖如附圖一
第三章
花刺子模的主帥摩訶末探知蒙古軍連夜拔營東撤,立即建議俄羅斯增援的前衛部隊和其本軍一起追擊,俄羅斯軍以長途跋涉為由拒絕;等到花刺子模部將撿自蒙古軍遺留在營地的各種戰利品帶回城鎮,尤其是精美的絲綢和陶瓷器,這些在俄羅斯都是皇宮貴族才有的珍品時,俄羅斯軍軍心為之大動,唯恐遠征無功。
猶其騎兵部隊都是俄羅斯諸侯的精英,平時只看得著諸侯穿著和使用而摸不著的東方精品現在俯拾皆是,怎會不心動?於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出兵。這也正符摩訶末的心意,於是在前線的十萬大軍掩殺向撤退二日夜的蒙古軍。
俄軍一動,蒙古軍前哨立刻將軍情回報,拖雷立刻命令西遼軍將粗重的輜重丟棄,輜重先行,步騎斷後,蒙古軍在側救援,不使戰況膠著。
俄軍輕騎兵在出兵當天就追上了蒙古軍,只經過小小的戰鬥,就看擔任後衛的蒙古騎兵完全不像傳說中那麼可怕,甫接觸就三五成群,潰散四逃,以至於後面的蒙古步兵看到前方敵人大軍掩至,自家微薄的騎兵所建立的掩護幕一接戰立即給衝散,於是連大批的輜重都放棄也立刻向後逃竄保命。
俄羅斯輕騎兵並沒有擴張戰果,緊追蒙古軍,在打死了一些退的慢的步兵後,人人下馬搶蒐戰利品,反而是花刺子模騎兵在四周掠陣警戒,擔心蒙古軍重施故計,從旁掩殺正下馬撿拾戰利品的俄羅斯騎兵。
花刺子模隨軍出擊將領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就在後方剛到戰場的俄羅斯重騎兵很快的遭到了一隊蒙古騎兵側擊,輕騎的蒙古騎兵立刻給重騎兵打得落荒而逃,蒙古人一向精準的側擊戰術遇上了重騎兵,跟本沒有發揮戰力的餘地。看到這種結果,摩訶末將領提起半天的心才放了下來。
待全軍返回城鎮,俄羅斯的主力部隊也己經到達,緒戰的勝利讓全軍感染到興奮,遠征中國的美夢己經成真。尤其輕裝騎兵和帶回的戰利品更是人人爭睹,都想儘早上戰場。
『冬天馬上就到了,以我的看法,先依河守備,完成整備,等來年開春再東進,蒙古人就在山那邊,我們聯合金國(女真人)和宋國,一舉合圍,蒙古人跑不掉的。』
摩訶末聽到和俄軍一起出擊的本軍將領報告後,對蒙古軍的迅速潰退卻丟了軸重起了疑心,不再覺得快攻有利,在城鎮的辦公室裏向支援的俄羅斯侯爵建議。
『那意思就要在這兒待上五個多月囉?』侯爵問。
侯爵是南俄的大諸侯,在那邊打過不少勝仗,又常在貴族間的宴飲聚會中,將戰史如數家珍般朗朗上口分析述說,因此被推派擔任這次支援欽察遠征軍的主帥,等著他帶回並分享無盡的財富。
『等雪盡馬啼輕,更利於用兵,我等也可養精蓄銳,一鼓作氣滅了蒙古人,甚至,打下中國,不更美滿?』摩訶末說。
『這兒的天氣就我所知和我國一樣,離下雪還有一陣子,就先打到下一條河,如果快的話,搞不好就在河邊將蒙古人的主力包殲也有可能。』
『蒙古軍行動快速,就怕追不上。』
『我看你是給打怕了,我的部將己經告訴我,蒙古人穿的都是皮衣皮褲,用的弓箭也射不穿我軍的重裝鐵甲鐵盔,有些箭還是獸骨磨的箭簇,落伍的可以,還不是馬跑得比你們的快所以敢衝鋒而已,現在遇上我的重騎兵,只有找死的份。』侯爵說,語氣中透著自信和對敵情的瞭解。
『你不知道,他們也有重裝騎兵。』
『你們不是也有,還不是給打得慘慘的,我早就研究過你們東方人的重裝騎兵,能跟我們的比嗎?』侯爵不耐煩的用話堵住了摩訶末的嘴。
是自己重金哀求請到的援軍,現在援軍想出戰,沒有理由不准,萬一俄國援軍不打蒙古人,反而和欽察聯合佔了他的地豈不更糟?
但是跟蒙古人打了幾年仗,總覺得蒙古人不會這麼輕易放棄佔有的地方,難不成真跟金國人說的,蒙古人跟本不要土地只要金銀財寶?不過,為什麼這回蒙古人並沒開出條件就退兵了?由情報所知,蒙古人的大隊已經走了二百多公里,退到了另一條河邊,這也是從來沒遇到過的事,摸不清蒙古人心裡打的是什麼主意。
『真不想打?那急急地叫我們來幹嘛?』
侯爵一付不耐煩的話引起了與他同來諸軍將領的呼應,膽小,怕死之類的諷刺性話從他們口中吐出,每個人臉上都現出了輕藐和不屑。
『這兩天,月亮邊都有大暈,馬上就要起大風了,大風一起,第一場雪就會下來,風帶來的雪可是大得很。』
摩訶末忍住了心中的不快,但又直覺地認為蒙古人這次退兵一定有詐,想想,就想用天氣來緩緩俄軍。
『月暈在我們那邊表示狼人要出現了,只有婦孺會怕,我看,你們就只有坐等挨打的能耐,耐打。』
『下雪更好,蒙古人的車子跑不快,呵呵,能攔下的更多。』
『下雪就更遭了,那些散落在地上的衣服陶瓷給雪一埋,等明年不是壞了就是找不著了,還不快?』
俄軍諸將一聽要下雪先是諷刺,接著說出了心中話,摩訶末這才明白,原來後到的部隊和重裝騎兵看到前鋒得到的戰利品,都想搶現成,千里出兵就是為財,看來沒有法子阻擋了,打一仗先收回一些失土也沒什麼不好。
『也罷,就照侯爵的意思先打一仗,挫一挫蒙古軍的銳氣。』
俄軍一聽要出兵都高興得很,但俄軍將領也不是笨人,這下子可都開始分析起敵情和地形,準備好好地打一場漂亮的戰。
第四章
就在花刺子模大軍渡河完成整備的第二天午後,哲別和拖雷兩位後衛指揮官在靠近敵軍,可以綜觀敵陣的一個山腰後面草叢裏趴著研究敵情,風已起,初雪已降但不大,地上白的是田野,黑的是人馬車走出的道路,黃綠的是山林。
俄軍宿營的佈陣還算嚴密,重步兵以方陣方式列陣,輕步兵在外,重步兵在內,並向前推出好幾個百人方陣當警戒。重騎兵在方陣正後方卸裝整補,輕騎兵則在方陣左右方整補,整個正面上不時會派出輕裝騎兵順著道路向前巡邏,有一次還到達他們所在位置的山坳才退回去。花刺子模兵團在另一處集結,卻是騎兵在外,步兵在內,而且騎兵的巡邏圈明顯大得多。近岸處渡口邊都有重裝步兵在車陣後面守著,補給品正不停地運過來。
『那兒有人。』拖雷指向近處一座小丘陵小聲地說。
順著手勢,哲別仔細看了一會兒,果然看到有一些人在那兒警戒,是花刺子模兵。
『跟我們打了幾場仗,果然也學會了一些竅門,會向遠處放哨,只可惜,耐心不夠,讓我們發現,而且晚上就退縮回去了。』
『沒發現別的?』拖雷不放心的問,畢竟有一就有二,可別陷入敵陣還不知道。
『這一線十里內,有咱們十多戶的人在探敵人軍情,沒事。』
拖雷不再言語,靜靜地看著敵人的舉動,想發現一些弱點和特點。
『夜襲或是強攻他們的駐地看來討不到好,依他們的佈陣看,是一個四周警戒佈署;再看一陣子,等到他們移動到新駐地,看看部隊的配置是不是跟現在一樣。』觀察一陣子後,拖雷說:
『如果要說他們的缺點,就是警戒縱深太淺了,利用夜晚,禁聲接近再硬衝還是能破,敵人主帥都在陣中心,只要看熟白天佈陣位置,我有把握能衝到對過,將敵陣穿透再各個擊破。』講的是挖心戰術。
『就擔心他們的步兵方陣晚上跟我們的營地一樣,是四周警戒,到時變成一個一個的據點死守,反而割裂了我軍,再用重騎兵逼我們,又跟方陣成了相互奧援態勢,我們進去的部隊會像石臼裏的小米,給樁成粉。』
哲別開口講了重點,想想也對,拖雷就不再說話,心中想著的是,攻打敵陣或夜襲敵營並不是這一次作戰的重點,蒙古主已決定了決戰地,剩下來的就是如何趕敵人進到包圍圈好殲敵。
每一個戰役之前都是由很多很多的小戰鬥組成的作戰圈圈,或阻援打點,分割敵軍一一殲滅,直到敵人主力沉不住氣給誘捕到,就用全力消滅他。這種一開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方法,靠的就是快速的分合和善加利用地形,有時候天氣也是個好幫手。想到天氣,拖雷馬上就問哲別:
『會不會下大雪?尺多深的大雪?我認為還不會。』
哲別笑了笑沒回答,心裡想著,這位四公子(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完全和可汗其他的兒子一樣,並沒留在家裏,從一出生就在刻意安排下,不論狩獵或是出征都跟著他和速不台在一起,想的就是學會學全蒙古人的必勝戰法;大漠中如果不會看天氣,不瞭解天候,跟本沒辦法生存,一個不小心沒準備,突來的大雪就會害死整族的人,那就再也沒有成蒙古主的機會了。拖雷可敬的地方就在於,明明看出了不會下大雪,卻還用請教的口吻向老師請示。
『我看這樣子好不好,前天我看到了一塊地方,咱們就學學二十幾年前,你帶我看的狼打黃羊群那法兒,在必要時打一群俄國綿羊。』拖雷又說。
哲別想起了那檔事。那一年冬天,拖雷還小不到十歲,有一天看到了別人吃黃羊肉,也想吃一口,但是不願開口要,一定要自己打的才吃。黃羊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動物,連狗和狼都追不上他,當時拖雷的力氣還撐不開大弓,小弓小箭射的準頭有了卻沒氣力射深,跟本獵不到黃羊。哲別那一陣子正好也想抓些黃羊,在山裏走了幾天,看到了一個好去處,於是就答應拖雷,送他一堆黃羊讓他吃個夠;拖雷一聽是一堆,就緊纏著哲別要他講個道理,哲別就是不說,讓拖雷乾著急,想破了腦袋。
第二天一早,哲別就帶著拖雷一人,連狗都沒帶就上了路,一路上哲別一反常態幾乎沒回過拖雷的問話,拖雷也只好悶聲不響跟著走。
中午時分,到達了一個山坡下,哲別和拖雷下了馬,牽著馬慢慢地往山坡上走,這拖雷懂,每次靠近獵物時都是這麼接近獵物的,只是這一次特別謹慎小心,深怕弄出聲音。
到了山坡後緣,哲別一反常態,將兩匹馬分開來拴,還將馬杆子豎在馬傍,拖雷照著做,心中起了老大個疑問。
然後,兩個人慢慢地爬上了陵線,利用草叢遮掩,向前看了出去,就在眼前約八百公尺遠的另一個山坡上,密密麻麻的黃羊不下千隻在低頭吃草,山坡頂有幾隻大羊邊吃邊抬頭向四處觀望,應該是領頭羊;
無雲的天藍得透著幽黑,雪染的山坡一片片白,黃羊用蹄子刨出的草一叢叢的綠,羊兒一團團的黃,簡直美的讓人想叫。
好像哲別知道拖雷的心思,回過頭在唇邊豎起禁聲意思的手指,然後指向正下方一處坡地;拖雷個兒還小看不到下面,就慢慢地向前蹭,一看之下,混身冷的比壓在身子下的雪還冷。
就在低下百八十公尺遠,一匹大狼四肢平伸緊貼在雪地上,也跟兩人一樣,頭貼著草叢後緣正盯著遠方的羊群。
這下子拖雷才知道為什麼哲別是這樣子栓馬的,狼怕高高的馬杆子,分開的兩匹馬中間,就是哲別和拖雷趴的地方,狼不會打後頭上來,如果上來的話,馬會先叫。
看到了一頭打埋伏的狼,那就能看到一群狼;順著眼前的狼,很快的,拖雷發現了近十匹的狼都一個樣的趴在左右草堆後耐心的等,這表示,隱藏得好或是在其他坡後的狼數一定更多,因此至少有幾十頭狼已經對山坡上的羊完成了三面合圍,而現在兩人置身其中,真分不清自己是人還是狼。
進了狼圈,加入了狼圍,拖雷一點大氣也不敢出,深怕一不小心弄出個風吹草動,嚇跑了羊還是小事,弄砸了狼的美食搞不好自己就真要成了代罪羔羊。
這一趴就趴了快四個多小時,等到事了,才發現,雪花已經將兩人蓋死了,在皮袖裏的手幾乎凍僵了,而拖雷在這段期間領悟了很多事,也開了更多的竅。
當羊吃得肚子圓鼓鼓時,狼發起了總攻。
回來的路上,哲別和拖雷都沒說話,哲別等拖雷問,拖雷倒是學會了忍和想所以一直沒問。
直到第二天,全族的人到後山從雪窩裏撿回了十七八車的凍黃羊後,拖雷才想妥了要問什麼要說什麼。其他三個兄弟也圍坐在一起吃黃羊烤肉,聽拖雷和哲別間的問答。
問題一堆,答案也是一堆,拖雷說的多,只要拖雷將問題和想出來的答案能對在一起,哲別就以點頭表示嘉許,說不對或是想不通的,哲別就仔細的講解,一堂蒙古狼兵法,從此成了四兄弟的蒙古軍兵法。
怪不得阿爸用狼頭當族旗,不像別族的用鷹、用馬當旗;原來當狼一生下來就會打圍,我們是狼,其他的人是羊。對不對?對。
狼群分分合合,就看打的圍有多大?對。
黃羊在山上吃草時,狼有耐性等,一直等到羊吃得撐住了,跑不動了,才出來趕羊,所以狼一定等到最有利的時機才出手,以保證得到最大的戰果,所以狼有耐性才有機會。對。
狼發現自己等不下去了,就會自己退出戰場,不會壞了其他狼的大事,等最後才來吃剩的。
不對,是頭狼發現羊群實在太大,包不住,而羊吃草還有一陣子時間,於是派出快狼找別的狼群加入圍獵分食。
你只看到一匹狼退出戰場,沒看到後來又增加了一群狼,注意力給羊分散了,這場打圍看的重點是狼不是羊。
這要不得,不要給眼前的利益矇住了心靈的眼;要從熱鬧中看出重點。
羊也有帶頭的頭羊,頭羊都在高處吃吃停停一直注意四周,可惜沒發現狼,否則早跑了。也對,也不對。
對的是,就算一群羊,也有警覺性高的,所以對羊也千萬不可以大意;
不對的是,狼早就選好了圍場,羊一到圍場就走進了陷阱,早發現狼,只不過逃掉的羊可能多一點,羊群還是一樣的命運。
所以選地點非常重要,選對戰場,勝算一半。
當時機成熟,狼一現身,有一些狼立刻衝向原先有羊,沒給佔住的山坡高地,就是讓羊無處可跑,所以佔高望遠,除了有利於以後的攻擊,更會讓羊群都看到了狼而害怕。
對,所以佔了高點還要守得住,羊才會害怕又跑不掉。
黃羊衝上了沒有狼的山坡,發現沒了退路,只好往回衝,這時狼陣出現了缺口,放過帶頭的羊又立刻緊縮,截住後面沒力氣跑和抵抗的羊群。這為的就是避免狼群受傷,放小吃大。
對,有了缺口,頭羊就跑出去了,羊就沒心抵抗,再遇著壓力只好往回跑,又因為頭羊沒了,整個隊就散了。
羊沒發現山坡後就是雪窩,只顧眼前有得吃,結果落得整群羊都死了。就算後面不是雪窩,嗯,羊也未必能看出危險,用狼去圍,也能打出不錯的成績;同樣一件事,狼看得出來,羊不一定看得出來,這就是羊和狼的差別,人也一樣。對。
狼一定早就知道後面有雪窩,所以只圍前面,可見得狼早看過這個地方。對。
為什麼會有雪窩,狼一定知道,狼會看氣侯。這倒不一定,不過狼一定到過這個地方倒是真的,才會用三面合圍打羊。
對,知道自己和敵人的特點和弱點外,還要知道地形和天氣的變化,這才能把握住機會得到最大的勝利。
可知,雪窩是怎麼形成的?北風一起,順風面山坡上的雪頂風,如果山坡上樹不多,雪就給刮得往山後落,而後山山勢又正好讓風進不去,就成了雪窩,雪愈大,風愈強,窩愈深;人要是掉下去,趕快將手腳叉開,掉得就不深,伸下杆子就拉得出來。
哲別一下子掉到了回憶的雪窩中沒能出來,拖雷耐心地等哲別回過神,才說:『走,去看看圍場,讓他們的重騎兵隊成為黃羊群。』
『行嗎?他們也是雪地中過活的人,否則不會過河想找我們打仗。』哲別邊退出觀測位置邊問。
『看看,再準備準備,想個圈套讓他們鑽。咱們是狼,他們是羊!呵呵。』
(這段故事看【狼圖騰】更精彩,呵呵,作者將內容借用一下下,並做了些純軍事觀點的分析而已。)
第五章
『偷雨不偷雪』,下雨和下雪不同,下雨,整個地是溼的,地上在走過後踩出的腳印很快就給下的雨水或是地上的積水淹過,雖然會留下痕跡,但是不容易看出來;下雪就不同,雪在地上鋪了一層白花花的雪,一腳踩下去就是一個透過雪搆著地的黑腳印,往那兒走,就成了往那兒一排腳印,馬上就可以知道從那兒來,到那兒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要雪不大,這種腳印兒能留下好久好久。就算是大雪蓋地,地上留不下腳印,卻又留下了腳在雪地行動帶起的更大拖痕;而且雪夜,目標在白雪的襯托下很容易就會被發現,所以雪地會曝露自己的行跡,非必要敵我雙方都不會靠近對方活動。
大清早,雪花依然漫漫,地上已積起了寸厚的雪,天地間都是白茫茫一片。帳外突然傳來的吵雜聲將主帥從睡夢中驚醒。按照歐洲習慣,對陣叫戰都在前一天下午或是早餐以後,雙方主將等士兵飽餐一頓擺好陣勢才出陣指揮打仗。
『蒙古人摸過來了!』一位小侯爵顧不得主帥還在睡覺衝進了帳篷報告。掀起的門簾帶進了刺骨寒風,這讓被窩裏的主帥清醒了一些,門簾外站的是位將軍。
『從那邊來的?』主帥驚問。外頭部隊著裝備馬的吵雜聲音再再顯示部隊整個動了起來。
『正在查,還不知道。』小侯爵回說。
『向敵方列陣!』主帥邊讓僕人幫他穿衣服邊下令。
『是,已下達了四周列陣令。』
『蒙古人包圍了我們?』正穿衣服的主帥停止了配合穿衣的動作,不可置信地問,僕人一時手足無措。
『不知道,看不到敵人。』看著帳外飄著小雪的雪地,主帥覺得不可思議,這種雪,能見度不會太差,怎會看不見敵人?
『我是說敵人摸了過來,可能又退了。』小侯爵總算把話講清楚了。
『連影子都沒看到,那急個什麼勁。』主帥罵到,重新開始穿衣服。
『是蹄印,就在列陣外面距離二三百公尺遠,密密麻麻的蹄印,早上輕騎要出巡時才發現的,整個陣營外面都是,三方面都有,多少人馬不知。』
小侯爵心有餘悸地說,主帥聽懂了,其實就是包圍了整個陣營,因為部隊的後方以河為憑障所以沒蹄印。
『出去看看。』著好裝的主帥走出帳蓬。大致上,在各級長官帶領下整個營陣已從初期的驚慌中恢復了秩序,完成了戰備,只是傳言和看到真象的人所說的事,把每個人的臉都貼上了一絲緊張性和恐懼性。輕騎兵一隊隊地向外掠陣,擴大搜索,想為主帥提供更多的資料,好拚出事實。
騎上馬,視野加大了不少,走向最接近的步兵列陣,果然看到外面兩百多公尺遠,一整排的馬蹄印洋洋灑灑連綿不絕地對營陣形成包圍,幾位重裝騎兵將領騎馬上前報告:
『我們己分頭查過,馬蹄印延綿不絕,都是向著陣營,蹄印都是從外向這行進而踩出的長蛇陣,輕騎兵已出去追查,等會會有更完整的報告,事情就明朗了。』
停在蹄印前的主帥雖是大諸侯,但也是身經百戰的大將,他眼中看著蹄印,心中正飛快地琢磨思考著,從蹄印他聯想到了許許多多的事。
包圍的馬蹄印是外向內推,停在現場,第一線蹄印深約一吋,印邊有著碎冰渣,表示整個馬隊在現場停留了將近半個鐘頭,因此馬蹄的熱度才會將雪溶成水,天氣又將水結成冰,等馬走動時留下了冰渣。
從第一線馬蹄往後看,是由一個約五十公尺給馬蹄踩成黑泥的黑白帶子形成的包圍圈,再往後則是分向外的長長分枝,一直延伸到遠方山坡才看不到,每一條分枝就是一隊馬軍,淺色蹄印是來時踩的現在給雪封住了一部分,深色蹄印則是離開時踩的,黑黑的成一溜。
看到現場所帶給主帥的震撼遠大於口頭描述,地上留下的蹄印明明白白的表達出蒙古軍的可怕絕不是危言聳聽。昨夜,有將近兩萬的蒙古馬隊從四面八方向這裏集中,就在營外三百多公尺遠完成合圍然後一起向前逼近了五十多公尺,佇足約半個小時,然後又分道揚鑣,這種來無聲,去無影的部隊機動能力跟本不是人幹得出來的,簡直就是神鬼戰士。
主帥是重騎兵出身,但他一點也不敢想雪夜中蒙古人是怎麼個方法訓練出這種神不知鬼不覺的集中合圍運動。
當初聽到向西逃難的人,提到蒙古兵就像見到青面獠牙狼人一樣,總以為也不過是用屠殺手段讓人心生畏懼產生的傳言,等到東進和摩訶末會師,聽前站和蒙古人交過手後的報告,更加深了心中的想法,以為蒙古人因為個子小,包在皮衣皮褲中,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是個連軍刀都不會用的野蠻人,見到重裝騎兵就衝過來想打,一看搆不著身邊就一溜煙溜了,根本不敢對戰。
現在這種想法可給眼前的蹄印推翻了,夜間能在方陣大軍外邊三百多公尺地方列陣又佇足,而自己方陣內百萬大軍沒一人查覺的軍隊,絕對是可怕的敵人。更何況,人可以不說話,馬怎會不嘶叫,怎會沒一點的聲息?
由遠而近的馬蹄聲拉回了主帥的心,花刺子模一隊戰馬奔了過來,踢踏的馬蹄聲和揚起的雪花更讓主帥觸景生情;百多的馬隊就有這麼大的聲響,兩萬多的蒙古軍到底是怎麼來去無蹤的。
『沒遭到夜襲?』得到駐俄軍連絡官的報告,摩訶末一路上早就看出端倪,但還是不信眼見的事實。
『倒真希望他們夜襲,混戰一場的就算造成再大的傷亡,結果也比不上這種示威造成的心理威脅大。』
主帥無奈地搖頭。兵只知道昨天夜裏有許多的蒙古軍到達陣前,暗裏正慶幸沒遭夜襲,但也為以後每晚而提心吊膽,就怕跟今天一樣,蒙古人打來了都還不知道。
將領們卻都看到蒙古官兵的實力,能將整個軍隊訓練成在敵陣前集中並佇立觀察的敵將,才是可怕的對手,戰死不足懼,可懼的是明知會死而戰!
『快四年了,和蒙古人打的越久越糊塗,為什麼到了這麼近卻不攻打?』
摩訶末想不開的問,如果攻打,一定有戰果。
『你問我,我問誰?你們打了四年,都摸不清,我們怎知道?換做是我有他們這種部隊,我會讓亞歷山大汗顏。』主帥回答。
你自己不會訓練喔,亞歷山大是誰?沒聽過,摩訶末心裏馬上回了主帥的話,嘴中可另說一套。
『我看是不是等過了冬再打,讓蒙古軍在野外受受風寒?』
『都打四年了,只怕未必怕冬季,蒙古軍到底有多少兵馬?』
主帥聽到的說詞形容蒙古人一出擊就是滿山遍野,像洪水猛獸一樣四處漫延。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每次打法都不一樣,有時戰場上先看到的是步兵,都用牛車當方陣,弓箭射得遠,等到我的部隊殺了上去之後,騎兵總會出現,就看到每個地方都竄出蒙古騎軍,數都數不清,舉的是一樣的黃底狼旗,怎麼分組一直搞不清,我的百萬大軍就這麼一次次給磨光了。』
『到底是多少人嘛!』
主帥聽到的跟沒說一樣,看來摩訶末真給嚇破膽了。
『我真的不知道,蒙古軍應該不下百萬,有一次戰役,前後幾天功夫,我兩個相距百多公里的戰場都給優勢的蒙古軍包圍殲滅了,五十萬大軍逃回的不到萬人。他們說的都一樣,蒙古人人山人海,那個地方都有,跟狼一樣,出沒無常;我的國師曾說,金國和西遼也都說蒙古人整個人口不到三五百萬人。』
語無倫次,胡言亂語,不知所云,主帥為摩訶末的說詞在心裡下了斷語。
遠方又看到了快馬隊飛奔,高舉的軍旗表示是最早派出的輕騎兵隊,等接近時,聽得出蹄聲沉重,每個騎兵笑顏逐開,在隊尾馬上更看到抱帶了好幾個女人。馬隊領導直接到了他所屬將軍的面前,回報戰況,隨後從馬鞍旁拿出一根棍子遞給將軍,將軍拿著,策馬走向主帥
『都是這玩意兒惹的禍,嚇我們一跳。』
一根樹枝,枝頭上釘了一塊木板,板子刻成馬蹄型。
『隨著馬蹄印,在五十多里外找到了這個車隊,所有木板都給拆下來釘成這個東西,所以車隊也走不了;問過留在車旁的女人,才知兩天前蒙古人攔下了這個後退車隊,在現場就做了上千個,昨天出現了幾個百人隊蒙古軍,帶著這玩意兒來嚇我們,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密密的馬蹄印都是印出來的。』
有將領聽了報告立刻派人進到馬蹄圈裏找,果然看到了好幾隻給雪蓋住一模一樣的木枝子,如果沒看到帶回的樣品,當初看到木枝還以為是樹枝,根本沒留意。
『所以嘛,每個人又搜得飽飽的。連女人都有了。』
主帥知道了事情原委,深鎖的眉頭開了,指了指巡邏馬隊問將軍。
『那些女人是最好的情報來源,她們看到蒙古軍隊搶他們的食物吃,而蒙古人一向只肉食,現在餓得連她們花刺子模人的吃食都搶,已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將軍回報。
『那怎沒見到逃兵?』主帥問。
『蒙古兵不敢逃,落單會給花刺子模人打死,沒完成任務會給蒙古主處死,所以沒人敢脫隊。這都是那些女人說的。』
主帥看了看摩訶末,摩訶末想了想,果然沒看過蒙古逃兵,原來還有這層關係,向主帥點頭表示真沒逃兵。
『那仔細盤問女人,我要更多的情報。』
主帥調轉馬頭往營帳走,可能是下意識吧,他又留心看了看最外圈結冰的蹄印一眼,潛意識中覺得不對,但現實卻又合情合理,抓到了蒙古落隊的總能問出個情報。他決定穩紮穩打,放慢行軍速度。
在主帥往回走的同時,又有許多的輕裝馬隊衝出了營盤,美其名是搜索蒙古人,大家心裏都明白是去搶戰利品;剛回來的搜索隊帶回的是更精緻的陶瓷器,更柔軟的絲綢,因為這牛車隊跑的離戰場更遠,也就是說牛車隊的主人己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所以才享有先行的路權。
主帥更不知道,順著蒙古軍馬蹄追蹤的其他路搜索騎兵都在追到河邊就斷了線,對岸沒有任何蹄印,判斷蒙軍不是順流就是逆行至少一,兩公里才上岸退走,如果不組成龐大的搜索部隊沒法捕捉蒙軍的行蹤;只是這些報告在輕騎兵群搶爭戰利品的氣氛中沒有任何將領願意去瞭解實情,譬如,沿路蹄印始終沒有減少,代表的就是真有這麼多馬到過方陣前。
第六章
從前線快馬飛報的戰情透過蒙古人獨特的「驛站」一句句地傳到了後方,蒙古主對俄軍和花刺子模軍的一舉一動掌握得非常正確,看來,俄軍似乎不想快速前進,那麼原先想在東河圍殲俄軍的計畫可能會延到下個年度,蒙古主覺得拖雷所運用的手段並沒錯,錯在俄軍運動速度不如預期。
『拖雷和哲別的作為如果正確,為什麼俄軍並沒奮進?』他問。
『他倆知道我的企圖,所以想以金銀玉帛引誘俄軍快速西進,但是,俄軍有一個共同又普遍的心理卻是我們沒想過的,那就是俄軍除了騎兵外,都是窮人組成的,我們故意放棄的財物勾出了他們心中的貪念,而騎兵和貴族又幾時見過這麼多的財物,結果反而造成每村每戶的搜掠,讓部隊行軍速度慢了下來。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拖雷那夜對敵陣的警示,難到不會造成俄軍戒慎恐懼之心而謹慎用兵?』
『那是一次攻心之戰,在俄軍的心理注入蒙古人用兵就跟水銀洩地一樣無孔不入的想法,心理戰要經過時間的蘊釀才會發芽結果,拖雷知道如何加強,等到效果出現時,整個俄軍將會知道什麼是草木皆兵,不戰而潰。』
『耐性不是你一向強調的待機原則,怎麼只過了不到二十天就等不及了?』
『耐性是等敵人露出敗象以及嚴重缺點,耐性是自已準備要慢,慢的意思是周延不是成了慢郎中。』
他想笑,早年在軍中看到共軍的【四快一慢】,就改成「吃飯要快,睡覺要快,發餉要快,休假要快,出操要慢」,原來共軍也是跟蒙古主學的戰法。想岔了,趕快進入正題:
『這回又要打什麼戰?』
『這回可多了,你就看吧。』
出竅神也有缺點,別人不想,就一點也沒法子知道,這也好,否則如果出竅神善加誘導事主,那歷史不就給改寫了。
分頁
雲不厚,天不黑,初雪繼續的落,風還沒起。傍晚,在後衛蒙古包裏,拖雷迎進帶了千餘衛隊的窩闊台。
『俄軍的前進速度出乎我們意料的慢,為什麼?』窩闊台大口吃著肉並討論戰事。
『我前幾天也和哲別率眾接近過他們的方陣就近觀察,也和他們的重裝騎兵有一點接觸,應該說他們行軍的速度在他們的國度應該不算慢,但是比起我們就顯得慢,比西遼部隊都慢,有點跟金國的部隊一樣,步兵太多,又太依賴步兵。
也可能傳言中他們善於狩獵沒錯,但打的都是馴獸,像鹿,羊之類。我們訂了一個打黃羊的仗,現在就在耐心的等黃羊進圈,快了。』
『我聽蒙古主談過這事,就是想來看看能不能打一個多重的包圍圈,乾脆在大雪封道前先幹掉他們;蒙古主怕俄軍拖過冬天才和我們開戰,那麼這個冬天咱們就沒事幹了。呵呵。真無聊喲。』
『幹脆就在這附近幹掉他們一些算了。』
拖雷說著,起身找出羊皮地圖,攤在地上,就著爐火和窩闊台研究起來。
地圖這玩意蒙古人以前從來不用,整個蒙古除了草原就是沙漠,連那裏可能有有一個地泉或是溼地,每一個蒙古人從小都熟記在心,這可是必要時保命的唯一去處,能不能在大漠生存就靠記不記得住在平沙萬里,一望無際的沙礫中找對地方。直到打下來的地方越來越大,要打的地方更多,耶律楚才帶進了看圖的觀念,從女真,宋人降將那兒學會了看地圖調動兵馬;只是地圖的製作還是由蒙古人偵察,交西遼人完成,因為蒙古人沒有文字只有記性,註記得用西遼文,蒙古人不懂,於是軍隊符號出現了。
(軍隊符號現在已很普及,野戰工事就畫成長城那個樣子,請參閱附圖。)
『前三個月才在這附近打了花刺子模十多萬人,他對地形也瞭解了,怎麼會再上當?我想抽俄軍的底,當他越往西進,我就去打他在河邊的後勤區,斷俄軍的後路。』窩闊台說出了他的來意。
通常蒙古人定好了長程計畫後,就放手讓各路將領全權指揮,自己打自己這一路的仗,兩路軍隊間相隔有時二三百公里,甚至超過五百公里,千多公里也是常事,但相互間保持連繫,最後合圍。像這回蒙古主西征,就由封為國王的木華黎負責經略中原(蒙古人說的中原是以蒙古為主含今日長城以北所有地區,及關內部分土地。),而木華黎也打了幾回金國,得到了遼東,真的在經略中原。
『那有何不可,花刺子模是羊,羊永久沒有記性,就算再重打一次,還是輸,這幾年就是一直重覆滅亡的作戰嘛,不學,屢敗屢戰有個屁用!何況這回又加上雪,就打個他們從沒玩過的雪仗玩玩!既然俄軍不配合我軍的後退包圍戰,那就打機動殲滅戰!奔襲戰!挖心戰!拉大俄軍各部隊的距離,分幾個地方,分隔穿插,一一殲滅他們。』
拖雷早就想和俄軍較量了,他更念念不忘和哲別計畫好的那場打俄國羊的戰。
『好,你打頭,我打尾,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首尾不能相應。中間好的就留給別人吃。』
窩闊台好像談的是吃烤全羊,更不忘加些料:
『我讓後面趕群牛羊上來,這麼一來,不管俄軍是想搶還是想躲,都會進圈裏。想打狼,怎能捨不得羊。』
兩人拊掌大笑,窩闊台後面這句話是幾年前打金國時學來的漢語,蒙古人不養雞,更不知米是什麼,「偷雞也要捨得把米」就變成了想打狼就要捨得羊,這和蒙古人原有的一句形容詞「抓狼要捨得孩子」幾乎一樣。就不知面對百萬聯軍的十多萬蒙古軍現在是虎口拔牙,還是羊入虎口。
第七章
從到了戰地,第一次,主帥感到需要有些作為,想有作為是從疑慮開始。十多天,除了那天清晨蒙古人的馬蹄印讓全軍有點臨敵感以外,接下來的都是接收敵人留下的戰利品,整個營陣上自將帥,下到伙夫,每個人都在比誰撿到的東方貨多,誰的東西新奇。
步兵已經按耐不住想出戰的狂野心態,畢竟,千里求戰為的就是財,除了騎兵和弓箭隊,連重裝步兵都多是召來和抓來的農民組成的,縱容搶戰利品其實就是一種鼓舞士氣的手段,使每一個人都充滿了能夠得到更好的,可以衣錦還鄉;希望最美,夜夜有夢,這是唯一維持想戰的動力。
從何時開始的?沒人說得明白,若不是一個百多人的搜索連隊今天沒回營事情鬧大了,可能還不會瞭解戰爭開打了。
一查之下,早就有三五人或是十多人組成一小隊,一小隊的輕裝騎兵在行軍陣列前的搜索任務中,連一點戰鬥跡象都沒,說不見就不見了,由於每次不見的人數不多,除了派出單位的上級領隊外,大軍並不知道,而領隊都認為這些人是得到了更貴重的財寶開小差了。
沒錯,越往西進,蒙古軍損壞牛車上的貨越值錢,真的就是錢。滿車的金銀珠寶,珍珠瑪瑙,多的連回陣的搜索騎兵都沒法掩藏,成串的珍珠和金牌就垂排在胸前晃動,引起了部隊極大的騷動,於是想出去巡邏的馬隊更多,連一向待遇最好,吃香喝辣的重裝騎兵都蠢蠢欲動想輕裝巡邏,更不要說跟乞丐一樣的步兵想的是什麼。
為了這事,不得不要求,奪回的一切都集中再分配,財寶沒人會嫌少,沒分到的吵著分,分到的嫌少,更有嫌絲綢陶瓷佔地方的人,反將之丟得滿地任人撿;人之常情,出去找寶物的當然不會傻到都拿回充公,所以開小差的推理是正確的。
現在一個騎兵連隊不見了,連隊長官可都是精選的貴族擔任,應不會開小差,除非,得到的財富太多太多,多到不想再貪。
花刺子模的摩訶末就是用東方黃金遍地的傳說,說服俄羅斯貴族出兵支援,貴族也是用這套說詞欺騙農夫當兵出征。每個人想到的事都很單純,打贏了蒙古人就發財了,現在戰還沒開打,撿的就多得嚇人,百萬大軍得到的財富,反而變成了主帥的累贅,從兵身上要財寶一定會兵變,不收財寶,每個兵連睡覺都摟著唯恐給偷走,又要怎麼打仗?
這是蒙古人的陷阱?打仗為的就是財富,財富引起戰爭,蒙古人會不要財寶?要,當然要,否則就不會搜聚?連路上帶不走的財寶都這麼多,城鎮中的財寶豈不成山成海?大軍已推進離西河一百多公里,東河就在前面一百多公里,只要快點佔了渡河口,至少東河以西的蒙古車隊跑不掉,這是每一位將領都同意的看法,於是主帥找摩訶末來研究。
摩訶末來來就不想在冬天前打這一仗,但遍遍俄軍一路上光用撿都撿不完財寶的消息早就傳遍了花刺子模軍,這些都是他們的財物,現在給俄軍撿了現成,眾將軍和士兵都想趕快打走蒙古人好拿回自己的財富。何況,這是蒙古軍第一次大撒退,又有百萬俄軍協助,正是乘勝追擊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因此摩訶末也贊成加快速度進軍。
分頁
主帥下了決定:
軍以殲滅東河以西蒙古軍為目的,即以有力之一部擔任前軍,早期出發,廣領要域,以掩護主力之機動。
主力區分兩路向前推進,預期於東岸城鎮平原迫蒙古軍會戰並擊滅之,佔頷渡河口,以利爾後追擊,進出蒙古國。
輕騎兵以有力之一部和輕步兵混合編組掩護部隊,儘速向前推進,建立搜索幕,早期發現蒙古軍主力,以利爾後作戰。
狀況有利,則適時發起攻擊,擊殲其一部,並儘可能奪佔東河渡口阻斷蒙古軍退路。戰況不利時,則採逐次抵抗方式,廣領要地,與步兵編成據點,分隔敵軍,以利主力作戰。
左路軍以花刺子模兵團編成,沿南道前進,俟判明蒙古軍主力,即予包抄,斷其後路並待命行顛倒正面攻擊,圍殲蒙古軍於陣地內。
中路軍以一部輕騎兵擔任前衛,輕步兵在前,弓箭兵跟進,重步兵在後,重騎兵隨進,輕騎兵在後,沿北道前進,準備會戰。
花刺子模一部任後衛隊,行軍期間,步兵保護後方安全,以防蒙古軍竄襲後方。會戰直前,騎兵歸輕騎兵兵團管制。
隨軍輜重編成戰鬥行軍編組,隨伴各部隊前進。
後勤區位於西河畔,由副主帥指揮,同時任總預備隊。
行軍途中特需注意蒙古軍之騷擾破壞,倘遇攻擊,不待命令擊破之。
道路優先使用權-重騎兵,輕騎兵,重步兵,輕步兵,隨軍輜重,後送輜重。
我的位置在中路軍。
(呵呵,很正統的用兵操典術語耶,現代軍人除了少數國家都還沒變。)
整個攻擊軍以兵力言,掩護部隊騎兵一萬,輕步兵一萬,另花刺子模騎兵五千
左路軍是摩訶末本身部隊,共騎兵六萬,步兵十萬。中路軍輕步兵十五萬,重步兵八萬,弓箭兵一萬,輕騎兵六萬,重騎兵二萬,花刺子模騎兵一萬,步兵五千。後勤區輕步兵三萬,重步兵一萬,輕騎兵五千,另以五千輕步兵隨輜重車護衛。
這種佈軍方式摩訶末沒看過不便評議,他以為,這是歐洲人的打法,其實錯了,主帥也沒指揮過這麼大的部隊,當時歐洲都是各自獨立的小遊牧或農耕民族,貴族世襲,以拉丁文交談為榮,大軍作戰就靠看羅馬史書揣測。
俄花聯軍行軍佈署要圖如附圖二
第八章
二百公里的正面很大,知道俄軍的掩護部隊大部分時間都只沿著既成道路搜索前進,反而花刺子模部會向道路四周搜索後,拖雷和哲別修改了一點打圍計畫,準備實施。
分頁或是隔幾行
他一撥開前面的草就給驚住了,草那邊一隻眼珠子正瞅著他,那隻眼珠子黑白分明,透出的眼神卻像錐子一樣陰冷尖銳,直接刺進了他的心裏,可以肯定那不是西方人的碧眼,薄薄的一層眼皮緊繃在眼珠子上,完全屬於陌生國度的眼。
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到蒙古軍,但接觸的也未免太近了!
雖然警覺地立刻想叫出聲提醒後面的隊員,並想將手上的軍刀往前戳出並且人向後退,但他眼角看到眼前的草給刈開了,而刈倒青草的牛骨快刀同時劃斷了他的咽喉,一切都來不及了。
腦子還非常清醒,在那隻屬於眼的手重按他腦門子之前,他因為喉嚨傳來的刺痛,本能地抬起頭時,總算達成了偵察使命。
後面山坳裏滿坑滿谷都是蒙古軍,都騎在戰馬上,除了幾匹馬兒輕刨雪地,低頭啃草外,都跟泥塑的一樣。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可能是落在蒙古軍身上的雪花已覆蓋全身讓他聯想到的,其實,只要輕輕一抖,雪就會掉,而蒙古軍竟沒一個抖過身子,就只是靜靜地等。就跟眼前這個殺了他的蒙古人一樣,從他眼珠子上眉毛已結成冰的雪就知道,蒙古人伏在草堆上觀察他們這幾個人的舉動已經好久好久了。
刈出的草汁沾到了唇,給因疼痛而掙扎伸出的舌頭舔到了,這股草的甜味和家鄉草的味道一樣,那時她用大刈刀砍草時飛出的草汁沾上了他的唇,接著就是從後面抱起她,她扭頭和他接吻的口沬津液,甜甜的,溫溫的,就跟現在流進嘴裏的血一樣,甜甜的,溫溫的。
前面傳來報告,雪地上看到羊蹄印,已有人追了過去,花刺子模兵看了看地上的羊屎量說有上千隻羊,可能蒙古人想趕到前面山坳過冬或避開戰鬥。在戰場,這麼大的群羊只有蒙古人有,他要傳令回報,自己帶了一小隊人順著羊啼印往反向山丘上走,想看看還有沒有後續羊群。
主帥說過,等打了勝仗,在戰場上誰發現的東西,包含蒙古女人就屬於誰,千多隻羊可是筆大財產,要是有牛群更不得了。到了山腰,馬給叢叢矮樹絆住,跟本沒路。想回頭又不甘心,下了馬,帶著隊員就上山。
誰說他沒準備,在家鄉也和普魯士人及別個諸侯打過仗,更知道一些搜索要領,所以才給選來當偵察隊長。刀早就拿在手上,卻是刈草用!來到戰地十多二十天了,除了看過給蒙古軍留下的生病花刺子模人就沒見過一個蒙古兵,蒙古人早跑了,甭擔心受怕了,那一天在營區外蒙古人的做作就是嚇一下人,讓俄軍主力緩進,好讓蒙古大隊人馬能夠脫逃。
通過樹叢看到了陵線,他低下身子往上走,選好了山頭上這一叢草當觀測站,心裡還是怕給敵人看到,於是趴下匍匐著前進,準備掩蔽自己觀測敵情,不,當時想的是尋找羊群或是牛群。
現在果然如願,不過發現的不是羊群,不是牛群,而是狼群。
他完全相信,他是第一個看到蒙古壯大軍容的人。
眼前開始發黑,眼皮下的白雪成了紅色,想到自已不知怎麼死的,就想到其他隊員的遭遇一定一樣,也是不知怎麼死的;
接著想到原來有些騎隊人馬失蹤,當時都以為拿到大批珠寶開小差了,就有步兵問他如果見到大批寶物,又有馬,是不是一樣開小差?他想過,可覺得沒那個膽,回去的路有好幾千里,漫長得很,又是冬天,又是蒙古人,十來個人走簡直等於找死。
現在總算明白了,那些人沒開小差,都在前面的路上等他,等他一起回上帝的懷抱。他以死回敬上帝,那麼,神赦免了他的貪婪罪了嗎?
第九章
參將指了指右邊,順著手勢,摩訶末看到了最不想看的東西,遠方丘陵上出現了五匹馬,一隊騎兵已經圍了過去。
『又一樣。』摩訶末喃喃自語。
『對,又一樣,看來蒙古軍並沒退走。』參將說,並扭頭看另一邊的山陵,還好,在這邊山上出現的是一隊自己的兵馬。
『還是抓不到。』摩訶末看著抱抄過去的馬隊說。
『除非是我們的叛兵,或者金國叛兵,否則應該抓不到,依我看,這些人是蒙古兵。』
『嗯,一家子出動。』看得出來,那是一個家族,雖然遠,大人小孩還是分的清楚,山頭上的大人正指指點點,小孩樣的兩個等一下就會往後走,應該是報信。摩訶末又看了一會兒,點了點說。
只有在電影上或是小說中,騎兵才會坐在馬背上舉著長槍或長矛,現實中只有閱兵時才會如此,否則不用打仗,手就酸了。同樣的也只有電影才會演蒙古人騎馬不用馬鞍。
在山上的就是一戶五個人,其中連十歲的小孩都上陣練膽學經驗。這回長征已過了四個冬天,原先出征時的小孩很多都轉成大人,而原在蒙古包附近用弓射兔子的小孩也都跟著出來看世面了。
對其他國家的人而言,當兵打仗是為了保國衛民,在蒙古人看來,打仗就像打獵,圍獵花刺子模人可比打黃羊,打黃狼,有趣多了,比牧馬更好玩,更比打狼群刺激;花刺子模人的團結和反抗力道比的狼群更大,更有組織性,更有紀律性,但是詭詐和耐性就差狼很多,兇猛性更甭談了。
沒有人弄得明白,蒙古人家為什麼這樣折騰小孩子,更不明白蒙古女人都幹些什麼活,蒙古人似乎不看重土地,只看重水草,從不破壞草原;不看重珠寶金銀,只看重牛馬羊群;不看重居家環境,只看重自然生活。
打了四年多,摩訶末終於知道了一些梗概,蒙古人生來就是為了打仗,和天氣打,和大地打,和動物打,更和傷害他們的人打。
當初就不應該聽信西遼人的話,幫西遼人打仗,談和以後更不應該殺了蒙古大使和商人四百多人,以至落得今天大好的國家都給快給佔掉了,流落荒野以天地為帳蓬和地氈。
這回,俄軍百萬大軍出戰,也是像當初西遼人騙他一樣,他騙俄國人一定要東征,否則蒙古人會打過去,出戰境外總比在自己國裏打好多了,至少可以爭取到更大的作戰空間,更多的準備時間,當然,金錢是最好的原動力,這又是西遼人教他的。
騎兵隊快衝上山頭了,果然兩個小人先走,三個大人等到最後一刻才會走,騎兵衝上山頭的馬那時已沒了力氣,跟本別想追。如果山上的蒙古人看到有別的馬隊出陣想包抄他們,那蒙古人早走得可像一陣風,更不要想追殺。馬隊陸續地上了山頭,摩訶末搖搖頭,同一個戲碼一直演,就是沒辦法破解。
馬隊絕不會追,就算再大的馬隊也不敢追,出了陣,沒有後援的馬隊,往往追不到人反給打了圍,蒙古人就常這樣子吃了他的馬隊,每一個騎兵都清楚得很,千萬不可追太遠,追太遠的從沒回來過。別以為一次只是一小隊人馬,一小隊,一小隊,就跟螞蟻搬象一樣,整個騎兵團就殘缺不全了;所以前些日子,俄國統帥以為他的一連騎兵開了小差,摩訶末賴得跟他講是給圈住打光了,講了也是白講。
摩訶末從不信蒙古人是給俄國人嚇走的,應該說蒙古人沒看過方陣和重騎兵,不模透不會開打,那晚蒙古人全軍臨陣看俄國人睡覺,就是想看出門道,這種技倆瞞得過俄國人瞞不過他,地上蹄印雪渣就是證明蒙古人可待了很久,又從蒙古人學了一招【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只怪學得太晚,否則早先就不該挑戰蒙古人。
『繼續進軍?』參將問,他問的是每一個花刺子模軍人都想問的話。
『把警戒圈加大,提高警覺,隨時備戰。』
摩訶末指示下達,同時叫俄國隨軍連絡官來,將狀況和決心講給他聽,要他回報中路軍。
『才五個人就嚇成那樣子,怪不得…』
語音拖得長長地,下面沒講出的用猜,摩訶末也知沒好話。
『我們已給盯上了,再走下去會看見更多盯哨,我只想說,蒙古軍看樣子沒退,小心總是好。』
『嗯,知道了。』連絡官沒再說啥,看摩訶末不再交待事情,扭頭退到俄國人中。
不一會,幾匹快馬往回奔,參將回頭看了一眼說:『他還是回報中路軍去了。』
就連這套連絡方法也是跟蒙古人學的,以往各路同時發生戰況時,都是回報到遠後方的總部,再轉報其他的單位,曠日費時;現在幾路軍前進同時,在中間就建立轉接站,速度快多了。
希望主帥接到消息別跟剛剛的連絡官一樣掉以輕心,打仗可一點也大意不得,戰勝者是出錯誤最少的一方。是誰講的?摩訶末想不起來了。
第十章
連路邊有人走過的草堆底下也埋著金銀的消息傳出時,整個中路軍簡直高興得變瘋了,原先在路上破車裏的寶物,現在都由主帥派出的人沒收,美其名是集中保管,大家都知道那成了將軍們的私產。主帥派出接收的人會藏私,發現者又怎不會藏,於是每個人身上都多出了許多金銀。
現在連草叢都有蒙古人不及帶走的金銀,於是只要看到認為可疑的草叢,就有人不顧軍官的吆喝衝出去找,雪最老實,找過的草叢附近都是黑腳印。
當有人在前軍找過的草叢下浮土中又發現了財寶時,整個戰隊簡直成了旱獺群,每個人邊走邊到認為可能的地方挖洞尋寶,那怕是給踩過找過,也有人不死心的挖,這就是打井探油和挖礦中所謂就差一吋的心理,有緣人會得到這話可一點不假。
主帥很聰明,完全熟知人性,他將搜到的金銀珠寶立刻分給騎兵和重裝步兵及弓箭隊,也要求將領馬上分下去,這樣他的主要部隊除了不會加入奪寶行列,可以保持行軍序列的完整外,每一個人也都有了拚死的決心,畢竟這是為了保護私產而戰呀!
現在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了些碎金銀,就是沒人想過,為什麼金銀都是新近敲碎的,金角銀邊都銳利得很。有人說,一定是蒙古人或早撿到的人將鑲在上面的玉或是鑽石敲了下來,這些帶不動才捨得丟下,很有道理,沒人再追究了。
騎兵另一個好處彰顯了,馬能馱負更多東西,所有騎兵的行囊除了必要的水和乾糧都裝滿了金銀陶瓷絲綢錦緞。重裝步兵和輕步兵就苦了,誰都不願財物離身放到輜重車隊,更不願意給別人看到,只好裝在乾糧袋子中,箭筒裏,隨著金銀的增加,硬將乾糧擠出了袋子。原來出征有這麼大好處,怪不得古人就愛出征。
(亞歷山大出征前散盡家財也有此意吧,不過他看的更遠,要天下,有了天下就有一切。)
第十一章
事後,主帥詰問過所有不管是擔任掩護或是本隊的馬隊將領,沒人說得出所以然,蒙古軍是從那來的,又到那兒去了。
分頁或隔多行
雪一直下個不停,可也不大,遠天近地一樣的白,只有人踩過的道路一片泥濘,像一條黑河般畫開雪景成兩地。不管重裝或是輕裝的步兵都有一步沒一步地淌著泥濘前進,有人往路邊的草地上走,等多人踩過以後,路一樣難走。這種行軍已走了十來天,每天能走個十多公里就算不錯。
先是一陣嘩然聲從行軍隊伍後面傳來,同一時間,快馬急奔的蹄聲傳到,還沒回頭,隊旁的人已給沿著道路邊草地向前奔騰馬蹄濺起的雪水和土塊砸中,罵聲硬是給騎兵大叫快報的吼聲壓得吞了回去,換上的驚訝聲也好久以後才脫口而出。
『蒙古軍來了!蒙古軍來了!就在後面!』
也不知是那一個重步兵隊百夫長反應的快,大家有樣學樣,不等命令,重步兵立刻就地組成了向後防禦的方陣,之後從驚訝中清醒的將領才趕快重新調整編組,將方塊列陣向兩旁延伸,組成更大的方塊陣地,這時,才有人想到要通報全軍。號角響了。
分頁或隔多行
每天跟在步兵後面的雪地行軍可累慘了騎兵,晚上還好,裹著毛毯大家擠在火堆邊取暖,白天就要坐在馬上無聊地跟在步兵屁股後面一步步走,於是騎兵部隊主動將距離拉大,步兵走上一兩個鐘頭的路,騎馬小跑,十來分鐘就跟上了。
重騎兵更慘,重盔重甲夏天熱,冬天冷,穿戴又費時,連馬都是重甲護身,緩步慢行簡直是拖死狗。
夾在輕騎兵和重步兵之間更不是滋味,起碼,輕騎兵會不時派出側衛和後衛能衝刺活動筋骨,重騎兵可不行,沒這個打法。重騎兵乾脆就停在原地,等步兵走遠了就將部隊拉開,成排向前衝一陣子。既保持體力,又練了兵。
最慘的是隨軍輜重,馬跑個三五里路,牛車要走半天,而且路經過人和馬的踩踏都成了泥漿,車輪走不了幾步就給咬死,本來擔任保衛的步兵現在都要推牛車,否則就跟不上部隊。步兵再也沒有力氣打仗了。
不管輕重騎兵,晚上都得進了重步兵的圈內才敢休息,重騎兵沒了步兵保護,沒人敢卸裝。幾天下來,行軍縱隊受到天氣和速度的影響,明顯的拉長了,放慢了,也疲憊了,根本沒人注意和左路軍的連絡線給切斷了。
就當重騎兵在行軍縱隊中向前練習衝鋒時,輕騎兵就給拋在遠後方,毫無預警地,輕騎兵派出的花刺子模右側翼衛隊突然給滿山遍野出現,衝過山脊的蒙古鐵騎兵團圍住了,久經戰陣的花剌子模騎兵一邊用盡混身解數應戰,一邊摧馬全力狂奔想突圍而出,還不忘吹出警號。
分頁
灰雲壓得低,雪花飄得緩,號音顯得沉,能見度只有五百多公尺,輕騎兵還是聽到了號音,有了預警時間。全隊號角響起,矛高舉,刀出鞘,已有部隊指揮官指揮馬隊轉向號角發出方向併列成排,準備接戰。隆隆的蹄聲如奔雷,還沒看到雪霧後的蒙古軍,鐵騎蹄踏聲已震耳欲聾地傳進耳裏。
接著,風咋起,吹向輕騎兵團,在蹄前捲起千堆雪,蒙古鐵騎奔騰帶動的狂風己掃到身邊,就在鐵騎掀起的漫天雪花陪襯下,一大群,一大群衝出雪霧的蒙古騎兵斜奔向輕騎兵團。許是雪天能見度不良,更可能是花刺子模側衛打偏了蒙古鐵騎,讓衝向俄國輕騎兵的蒙古軍暴露出了側翼。
俄羅斯每個指揮官都看出了蒙古騎兵這個致命的弱點!
矛平伸!馬緊彊!蹄重刨!心抑壓!刀高舉!
俄軍帶著接戰期待,每一根神經都已緊繃,靜靜的等著指揮官的命令!眼睛餘光看向總指揮官的指揮刀,就等著刀落的那一剎那!
摧馬疾奔,衝潰俄軍側衛的蒙古軍沒發出一點伴隨衝鋒時應出現的吼叫聲,蒙古鐵騎的疾奔蹄踏聲在灰茫一片的死寂天地裏顯得分外有力,低雲和遠山更用沉重的回響應和大地、一起譜出草原騎兵征戰勢險節短的前奏,奔雷已響,戰火已聚,就等接觸的剎那,遭遇戰就會從運動戰轉成接戰。
『錚!』指揮官手上的指揮刀用力揮下發出了破風聲!
『錚!』『錚!『錚!』『錚!』每一把指揮刀跟著揮出破風聲!
衝鋒號角響徹雲霄,在低空打轉時,喊衝的殺聲同時發了出來!
猶如洪水決堤,更像猛虎出閘,第一列上萬騎兵義無反顧地接受死亡的挑戰,迎向了蒙古鐵騎,迎向了戰鬥,更迎向了英雄的出處!兩軍騎兵對衝,蹄聲交疊,大地為之震動!
世界史上第一回蒙古人和歐洲人的騎戰正式交烽。
俄國騎兵越接近越發現,蒙古軍既沒有用長矛列陣,也沒有改變不利於他們的攻擊方向,而且每一個連隊之間竟然有空隙,很大的空隙!而衝擊速度並未稍減。
俄軍輕騎兵每一個人心頭都發熱~~~~
長矛打側騎!
這是騎戰中可遇而不可得的天賜良機,今天終於遇上了,而且蒙古人竟然不會密集隊形攻擊,空隙將是蒙古人的死穴,長矛突穿後的穿插,將會分隔蒙古軍成為一個個的個體,會出現更多有利於俄軍攻擊的側翼!
腿得意地用力夾踹著馬,口中的呼叫都帶著狂歡的笑,俄軍的衝鋒『阿』聲成了『哈』聲,聽起來更是驚心動魄!
時間短的連開追悼會也來不及,奔馳接近中的兩軍透過直直落的雪幕終於都清楚的看到了對方。
俄軍發現,蒙古軍竟然真的沒平舉長矛就衝刺挑戰俄軍騎兵,而且用的是縱隊攻擊戰列,這又是全面衝烽的大忌,縱隊攻擊者除了戰力無法發揮,更將遭到多面的攻擊!
蒙古軍騎兵像是發現隊形已鑄成大錯,也像給俄軍騎兵的邁步衝烽震住了,
於是怕了,怯場了,帶隊官竟然輕調馬頭往側慢騎,後面的馬隊跟著轉,變成了一個個奔馳的半圓,簡直像閱兵時走的花陣一樣好看,
唯一不同的是,騎者都是放彊而騎,面向俄軍側身挺直腰桿,手垂放在腹前。
兩軍更接近了,更接近了。
等全力衝刺最後一程的俄軍看清了蒙古軍騎兵原挎在鞍頭的手開始平舉,平舉的手上既沒刀也沒矛,而是,而是張弓引箭已經來不及了!
俄軍騎兵衝烽的力道太大!太接近了!大到只要勒馬一定人仰馬翻!近到全軍跟本沒有迴轉的餘地!
飛箭從每個快轉到正面的蒙古軍手中射出,近的讓對進衝刺中的俄軍自己迎上了箭陣,沒有一點閃躲的時間,遠的又讓平舉前推的長矛搆不到,沒一點用處。身體接箭就是中箭落馬,馬匹中箭就是人仰馬嘶。
這才是開始!
俄軍騎兵的衝勢沒法稍減也不想稍減,作戰本來就會傷亡,遇到箭陣也是能預期的戰法,整個隊形還很完整,繼續衝進蒙古軍中尋求戰鬥,希望能打破敵人的編組和鬥志,那麼戰勝的機會就來到了。
前面成圈圈的蒙古馬隊在射完一輪箭後就往回跑,這一下俄軍騎隊才知道什麼是怕!!
在蒙古騎射的後面,現在俄軍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箭陣!
另一團蒙古騎軍早就成列排開在剛剛奔馳的馬隊後面,面向俄軍緩進,等前面第一波馬隊射完短箭回防時才駐足,氣定神閒地打側馬,將手上的強弓和已在弦上的長箭舉起。
弓張得滿如圓月!
身穩得猶若木雞!
眼睜得恰似鷹隼!
能射穿重甲的利箭都瞄準了目標!
俄軍打死都不會相信,
名震中外的蒙古軍騎兵是以大弓為之!
是用大弓近戰當成破堅利器!
不用看,就跟往昔戰場一樣,當聽到『嗖』聲,表示沒給這隻箭射中,箭身已過了身。
但那麼密集的騎兵衝鋒,那麼近的距離,對著平射的強勁箭群,就一定有後面的人給射中。
於是,整個衝鋒就在兩輪長短箭雨下瓦解了。
戲沒完,接著就是──穿插屠宰!
只射一輪,箭一出弦,連戰果都不看的蒙古軍在左手插回長弓的同一時間右手抽出了馬刀,向下側拿,打正馬身;
不需命令,整個蒙古騎隊就像夸父追日般追著射出的箭身,衝向了剛受箭陣攻擊快潰不成軍的俄軍。
俄軍閃躲利箭的身子還沒坐穩,馬刀已揮帶了過來,那還有想像中全軍舉矛挺刺的機會,連招架都來不及了。
對落地的俄軍,蒙古軍就著馬的衝力,馬刀直接劃向任何可以接觸到的部位,沒有任何停滯,直衝帶過!
還坐在馬背上的俄軍遭到另一個待遇,衝近的蒙古軍,稍側馬身,馬刀斜舉向上,一樣讓馬力帶動刀烽砍倒俄軍!
就像秋風掃落葉一般,整排整排的蒙古軍馬隊一直掃過貫穿俄軍騎兵隊之後才成一線,面向第二線的俄軍輕騎兵停佇。
兩軍交戰竟然完全看不到雙方鏖戰,你來我往,塵土蔽日,殺聲震天的場面。
只一輪的衝鋒,上萬的蒙古騎兵就衝到了俄軍輕騎兵隊預備隊跟前兩百公尺處。
蒙古戰馬、蒙古軍身上、弓銷、箭筒以及整齊斜指地上的馬刀上都是紅紅的血!
馬刀上還沒凝結的熱血,順著刀身,
一滴,一滴,一滴,
在馬蹄旁的白雪上滴出了戰死軍人應得的冠冕!
久久,遠方傳出了牛角號聲,蒙古軍無視於眼前的俄軍騎兵,一起調轉馬頭,竟然兵分兩路,一個勢子退出戰場。
像是尊重戰死的軍人,馬隊繞過剛剛戰場上給殲滅的可敬敵人,向不同的方向離去。
分頁
從發現蒙古軍,到俄軍騎兵第一軍團衝烽給殲滅,整個戰爭不到三十分鐘就結束,蒙古軍己退出了戰場。
騎兵第一軍團除了趺下馬爬回來的,臨陣退卻的,裝死的,整個戰場只剩下到處遊蕩找主人的軍馬和遍野的屍體及痛徹心腹的哀號聲。
輕騎兵總指揮官看得目瞪口呆,也驚得六神無主,一場好好的仗竟給兩陣箭雨,一次衝殺結束了。
蒙古軍竟然能騎馬射箭完全出乎意料,全世界跟本沒有這種全軍都會騎射的馬隊;再看著蒙古軍出戰時箭一射完立即馬刀掃蕩,這種混和兩種武器的戰法更是聞所未聞。
本想揮軍救援,副將指了指稍遠處蒙古軍左右,這才發現原先退回的蒙古軍早已完成了接戰準備,如果衝出,就會給兩側的蒙古騎兵製造包圍機會,所以只能眼睜睜看著屠殺,眼睜睜地目送蒙古軍走進雪霧中。
真的是眼睜睜看著就在眼前兩百公尺近的蒙古軍列隊走出視野!
是人嗎?衝殺過第一波騎兵軍團的蒙古騎兵竟然在他面前佇足停騎;
一大排的騎兵好像狩獵完畢,等待嘉勉的騎士;
更像打了勝仗,列隊執行撇刀禮,準備受勛的騎士。
完全無視於正面對另一個已經完成戰備,長矛平舉,眼看著前面軍團遭到屠殺,隨時會衝出報仇的第二波俄軍騎兵軍團。
等待挑戰?挑戰等待?
寂靜的面對敵人就是一種挑戰,蒙古軍竟然將戰爭看成是對自我勇氣的挑戰。
只有這種敢挑戰自己的勇氣,蒙古軍才會衝過第一波軍團後直接面對第二波軍團勒馬列隊並發出挑戰的信息,準備用馬刀對平舉的長矛!
現在想通了,打心底他就不敢揮下在蒙古軍衝到面前就高高舉起的軍刀(侍從官發現第一軍團戰況不利時已經機伶地將自己的馬刀遞上,換回中看不中用的花俏指揮刀)。
當蒙古軍射出第二輪箭並側刀出陣時,他就認為第一騎兵軍團會給全殲的命運已註定;蒙古軍跟本沒給人仰馬翻的第一騎兵軍團生存的機會,連再吸一口氣或是祈禱的機會也沒有,蒙古軍快速的誘敵,快速的輪射,加上快速的打擊,合起來就是快速的奪命戰果。
他有機會祈禱,他也在心裡祈禱了,只是戰場上瞬息萬變,神都來不及聽到祈禱聲一切就結束了。
看到輾殺過第一騎兵軍團的蒙古軍隊形幾乎沒變,他就知道第一軍團從戰場上消失了,蒙古軍快得連他想揮軍衝出打混戰的命令都來不及下已到了面前。
不是遠方掠陣的蒙古軍讓他停止作戰,他也有第三波騎兵團能執行反包圍作戰。應該也不是蒙古軍陣後傳來的哀號聲讓他心寒,而是蒙古軍那股氣!那股殺氣他擋不住!氣勢沒了,什麼都沒了。
蓄勢待發同時觀戰的整個輕騎兵軍團,從第一軍團出戰時的高聲呼應,
轉到蒙古軍騎兵騎射前以為是退兵時的歡騰,
再變成蒙古軍突然騎射時的驚訝,
又變成蒙古第二軍現身時的震驚,
轉眼又給強弓平射箭陣威力震憾,
等蒙古第二軍獵殺時就變成驚恐,
最後的句點是
在哀號聲中蒙古軍列陣陣前的靜寂。
看到這麼快速又兇狠的大規模獵殺,以及隨後伴著死神帶來的靜寂對峙,他相信所有的輕騎兵都和他一樣,他不認為他能揮得下軍刀,
就算揮下了軍刀,他也不敢肯定下屬戰隊指揮官敢不敢跟著揮刀,
就算敢,騎兵會有力氣平舉矛槍衝出去?
有生之年都不會忘了這一場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的戰爭,
不,不能叫戰爭,簡直就是戰場絞肉機!連圍宰羊群都沒這麼琍落!
要撫平和恢復騎兵的烙在心坎裏的驚懼和已經嚇破的信心需要很長的時間!
(有一個有趣的軍事裝備就是刺刀。現代戰爭跟本沒有上刺刀衝烽的機會,但刺刀一直是標準配備,戰場心理學家說,刺刀給人的感覺不像槍,刺刀是針對個人,因此對方心理上會有無形的壓力,也讓持有者有了最後的依恃。以色列部隊是全世界第一個沒有刺刀的部隊。)
分頁
另一個戰場仗打的就沒那麼精彩了,如果說騎兵隊的陣亡是屠殺,那麼這個戰場中的俄國人遭到了虐殺。而且也沒什麼好記載的戰事,了不起就是記一筆,俄軍遭到攻擊,失去了他們的隨軍輜重守衛,而後世學者一定又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認為史筆又錯了。
車隊艱苦地向前寸進,每個人都使出了吃奶的力量想讓牛車別再牛步化。有人突然發現,在他們身邊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大隊的兵馬,幾乎和車隊一樣長,馬上的兵都沒講話,就是講話也聽不懂,這幾天受命掩護他們的花刺子模的騎兵就經常出現在他們四周,只是除了少數軍騎外,從沒這麼靠近,靠近到幾乎貼身,連馬匹的氣味都聞得出來。
大冷天能聞到氣味,就表示一定跑了一段距離,果然不錯,馬身子都在冒煙,是身上的熱量蒸發了落在身上的雪或是馬跑了很遠所以汗流夾背就沒人知道了。終於有幾個花刺子模病患和推車輪的步兵發現不對,驚叫出聲:『蒙古!蒙古!』
聽不懂沒關係,伸到眼前,捅進身子的刀刃和矛頭會說明白;除了幾個正好在車下修車不敢張聲的人以外,幾分鐘裏活口都不見了。也不對,畜性一隻沒死。
派回尋找的輕騎兵團(這時再也不敢派出小兵力了)沒有完成任務,只帶回了幾個生還者和其他人的死訊,想拿的預備弓和所有的箭都給攔腰砍斷毀了一地。
第十二章
『我如果以前說這回事你們會相信嗎?』
花刺子模騎兵隊領隊將領說,他也在外側失去了二千人馬。主帥默默不言,軍帳中靜悄悄的連雪落在帳蓬上的聲音都聽得清楚。
『所有的蒙古騎兵都能騎射?』
主帥不死心的再問一次,其實一切問話都是多餘的,每一個參戰的將領都說了好幾遍,就算不信,主帥也親自看過騎兵殺戮戰場,眼見為憑,但就是不能,不願相信。主帥的又一次問話,花刺子模將領不想再回答,擺明了主帥是沒話找話說,主帥整個人已陷入了恐慌的困境中了。
除了重騎兵、重步兵和弓箭隊受了一場虛驚外,每個單位都受到傷害,損失最大的就是輕騎兵,現在糧草還在,但退路沒了,真到了進退失據的地步。
真的進退失據,蒙古軍肯定就在附近,但是到底有多少,躲在那兒,何時會出現,沒一個人有數;十幾二十萬蒙古人不可能不需整補,要整補就要有據點,西城就是據點?
如果是,當初探子回報蒙古軍都退回了西城近郊紮營,那現在這股蒙古軍從那出現的?是兩股,算算時間,輕騎對仗和車隊被宰是同一個時間,對戰的蒙古軍初估二萬多人,車隊那邊應也是這個數,否則護衛車隊的花刺子模騎兵五千多人怎麼只逃出兩千多人?
『我的兵絕不會跑,因為他們都和蒙古人有血海深仇,蒙古可汗一定要置他們於死地才擺休,我們不願死才會退到這兒。』這是摩訶末親口說的。
想到摩訶末的說詞才想到他的存在。
『左路軍現在狀況如何?好像好幾天都沒連絡了。』
沒連絡就表示斷了訊,斷了訊就表示建立的連絡站給挑了,連絡站給挑了就表示蒙古軍進來了。每個將領都能想出這個道理,但沒人吭聲,因為除了輕騎兵團總指揮和蒙古軍正式對陣有經驗外,就只有花刺子模將領和蒙古軍打過不少仗,也只有他瞭解蒙古人。
『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退兵吧,回到河邊至少有城可守,』說到這兒猛然覺醒,話講得又急又快:
『不好,蒙古軍一定會打渡口斷了我們的退路!快,班師回救。』
一語驚醒夢中人?才不,仗打輸了不表示俄國人笨了,能打後方車隊,就表示所有的退路都斷了。對後勤區的連絡是斷了還是給滅了沒人知道,也因此每個人心中都茫然得很,已經向西河前進了一百多公里,這表示回頭也要走一百多公里,來的時候沒見到蒙古人,就像入無人之境,走了十多天;要回去可是步步驚魂,蒙古人不知會從那兒冒出來,就不知要走幾天。
『為什麼蒙古軍不搶走輜重也不破壞?』有位重步兵將領問。
『他們現在將我們看成在羊圈中的羊,就怕我們餓死。毀了箭和弓,等於拔了我們的牙。』
花刺子模人講的是蒙古人慣用的攻心戰法,沒講的是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像往常搶走車隊或是燒了車隊,俄國將領聽到這說法想的倒是貓玩耗子的殘忍。
『也不盡然,我們的部隊還蠻完整的,就往回走,不來則已,如果敢來,讓他嚐嚐重裝步兵和重騎兵的苦頭!』
重裝騎兵團司令說話了,也對,還沒到那地步,足堪拚戰!
『中國人有句話倒是可以套用在蒙古軍身上,【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打了這幾年,我們和蒙古軍打過城鎮戰,攻堅戰,包圍戰,反包圍戰,游擊戰,追逐戰,就是猜抓不中蒙古軍要打那裏,又為什麼不打那裏,更一直找不到他們不需補充兵源和後勤的原因,已給打退了二三千里,打了四年多,還是一樣,所以每次作戰就像現在一樣,只能等,等他發起戰鬥!
我們準備的好,就不會輸,準備不全,就一定輸,蒙古人只要抓到一點我們的缺點就能無限擴大,造成深遠的影響。』
花刺子模將領總算有機會表達對蒙古軍的評價,早幾天能聽他說話的話,今天的戰事不一定就能免,至少不會輸得這麼慘。
第十三章
就跟大家所想的一樣(當然聰明的看倌早就知道,仗己經開打了呀。),晚上並不平靜,而且是鬧了一夜。剛睡下,營火還亮,輕步兵陣地就遭到了突擊,一隊戰馬突然衝進了營陣,砍倒一些人就走了。聽到戰馬奔襲已經來不及應變了,研判可能就像在渡河口那次一樣,蒙古人是到了近距離才發起攻擊的。
本想派出兩個大隊輕騎巡邏,又怕肉包子打狗,算了,多點營火,加緊防衛。
剛歇下,箭如雨下般又射進了重裝甲步兵方陣,這一回可得到了教訓,將營區裏的火全熄掉了,蒙古人的箭沒了準頭。
午夜,第三次的攻擊開始了,幾十萬人散宿十多平方公里,卻一起跳起來著裝戰備。火把幾乎是一起點燃的,將整個營地圍得緊緊,可怕的拖音叫聲像鑽耳魔音,更像鬼哭狼嚎,鬼哭沒人聽過,狼嚎每個人都知道,狼就是狼,蒙古狼和俄國狼叫聲傳達的信息或許不同,但音調卻似一個樣,讓人打心裏煩躁不安。
怪就怪在叫聲都是女音和小孩子聲,間雜著還有破鑼鐵盆聲,從那蹦出來的女人和小孩子?約半個多鐘頭後,聲音沒了,也沒人攻進來,只是每個人耳中還有聲音在迴響。
剛睡下,還沒入夢,地上傳來的震動又驚醒了睡著的人,真的是萬馬奔騰,一大群馬匹繞著營陣轉,地上的雪都給震得平空亂跳,沒人能睡,敢睡;弓箭手向著暗夜射箭,沒有一點準頭,還是老兵有經驗,制止了亂放箭的新兵,否則一夜不知要耗掉多少箭。
總算平靜了,天亮前,夜最黑,雪地一樣,牛角互應吹出的號聲又將大家嚇醒了。
天色一亮,就看到離營外兩三百公尺遠就是一圈黑裏透白的蹄印,是上萬匹的騎兵隊來過了,黑的是土,白的是雪。好多箭掉在地上,幾乎連蹄印都沒沾到邊,原來蒙古人知道弓箭手睡那兒,繞到這兒就往外移。
分頁
戰場已經收拾乾淨。大雪為戰地英靈蓋上了白色屍布,無精打彩的撤退行軍行列更像為死者做了最後一次的送終巡禮。
主帥經過時,臨時組成的號角隊吹響了集合號,戰死的英靈開始列隊集合歸建,雪和北風應合著捲吹和急下。
豎立的隨軍第一輕騎兵軍團團旗和成排或破裂或沾滿血跡的隊旗颯颯狂舞。
在主帥向旗前成堆倒插的軍刀揮刀致敬時,上天似乎受到感應,以漫天大雪為戰死沙場的異鄉軍人送上最後一程。
退到輜重車隊已是下午,雪越下越大,天也越沉,一夜沒睡的俄軍只好早早紮營,這回聰明了,步兵列陣距離拉大,陣列間就用牛車當拒馬,活動空間大了,受襲擊的接觸面減少了。會報中精神不濟的主帥發現花刺子模將軍氣色並不差。
『總學會一些事,已經習慣了蒙古軍的夜襲夜擾,宿營前外圍推出更多更遠的隊哨和埋伏,佔領地形要點,可以相互支援,並先期阻止蒙古軍的偵察,蒙古軍人不傻,沒摸清楚不會出動。』
『不會夜襲?』
主帥有點領悟夜哨配置的重要性,但這是歐洲戰場上從沒使用過的方法,歐洲戰爭是貴族間農閒時的娛樂,就是另一種狩獵。
開打前先通知,在一方選定了戰地之後,就地等另一方面的出現,然後大清晨所有人都飽餐一頓,才開始列陣,戰場是選定的,所以主帥都站在能縱觀全局的高地上觀戰或下令,兩方的軍馬就在下面互推撕殺,贏的故不待言得意洋洋的樣子,輸的也早早退出戰場準備另一場戰爭或是和談,反正輸贏對貴族而言只是多了幾塊地,少了幾村子的人,農民跟本就是商品和賭注。
(看電影,錄像或是書,【滑鐵盧戰役】證明作者沒有亂掰啦。)
『不打沒有把握的戰應該敵我都通用,我們晚上配置的方式不會一成不變,他們又靠不過來摸底,晚上自然不會打,憑良心講,蒙古軍人很勇,也珍惜士兵的生命,非必要不會浪費生命,去爭沒有戰利價值的東西,他們對叛逃過去者所組成的隊伍也不輕易損傷,你們可想到,連金銀他們都可丟棄,為什麼沒有我國的叛軍給放逐,更沒有叛軍拿著金銀往回跑這一回事,為什麼?』
『我們就抓到過。』輕騎將領說。
『那些是病人而且不是蒙古人;蒙古軍中有不少他們叫色目人的軍隊,就是西遼人,和我們投降過去的人,這些人完全是自己組軍,自任幹部,基本上與蒙古人不相往來,連家庭都不在一塊住。打仗時,只說要打那兒,怎麼打下來是自己的事,打下來該給的財寶,該昇的官一點不少,蒙古可汗的軍師就是以前的遼人大將叫耶律楚材,照樣帶在身邊,信任有加。』
『打不下來呢?』
『相信你們也有敗戰的規定,他們更嚴,只聽過死在戰場的將領沒聽過處決的將領。』
『他們都是不怕死的軍人?真不簡單。』
『不怕死真的簡單,我們都是不怕死的才會走上軍人這條路,但是…』頓一頓,想一想,不知是不是該說出來。
『但是什麼?』主帥問。
『蒙古軍人都是不知道什麼是死的軍人!這才可怕,你們見過了。』
曾參與的,後來看到的,聽別人說的都知道花刺子模將軍說的是輕騎兵軍團在眼前覆沒後蒙古軍逼近對峙那事。
蒙古人真是矛盾的組合,既愛惜生命,又面對死亡,既尊重生命,又選擇死亡。
分頁
這一夜蒙古人跟前一夜一樣,連動作都一樣,只是少了衝進來打輕步兵這一幕,簡直就跟懶惰的放映師拿錯影帶重播一樣;但是效果不一樣,一夜不得安寧的俄國大軍更加的疲憊。
早上,按照昨晚決議的方式,不再追求速度,保持戰力為要。針對蒙古軍可能集結的方向,以隨時接戰的編組,重新編組行軍序列,只求安全的達到西河。
輕騎兵團向軍團行軍縱隊四周派出了更多的大隊,擔任四周警戒和斷後任務。
主力區分為兩個大隊,一個在前,一個在後;花刺子模部任右側軍,同時兼任總預備隊;輕步兵一個軍團擔任前衛,另一個軍團擔任輜重運輸和守備,其餘的兵團在道路右側五百公尺前進;重裝步兵軍團成了中路軍,弓箭隊跟著重步兵走,重裝騎兵在後,部隊開始集合出發。
另一個更重要的決定則是,派出一個由花刺子模騎兵大隊和輕騎兵大隊合組的連絡騎兵團,盡速找到摩訶末的主力,要求向西河集中,準備在西河周邊與蒙古軍決戰。
第十四章
『你要到第一線指揮?』他問蒙古主。
『我只是去觀戰。』
『不指揮作戰?』
『幾個兒子都長大了,從小就獨立的他們,自有主見,窩闊台除了勇猛如狼,更有協調能力,能發展出我都想不到的戰果,已經到我該退居的時候了。』
就這樣,第一次,他看到成吉思汗出現在戰場。
他知道蒙古家族的領導統御和繼承方式跟漢人或是西方人都不一樣。蒙古人真正當家的還是男人,男人負責放牧,圍獵,驅逐進到牧場的外人,決定放牧換場的時間,如果有群馬,晚上和馬群在一起,這一切都需要人手,所以族人間會互相幫忙,進而有些人家間的流動資產也變成了共產(流動資產不是說股票,是牛,羊,馬)。
蒙古女人則是負責安頓家室的一切,安頓家事可不是簡單的任務,更不是靜態的生活,一家人的吃喝,牛羊的夜料(晚上吃的草,鄉下養牛的人都知道,牛在晚上一樣要進食,都會丟一把乾草進牛棚。),牛糞的撿拾和翻晒(樹少,這是燃料來源。),各類肉品的處理和風乾儲存,衣服的製作,動物皮革的處理,圈晚歸的牛羊,下半夜照看牛羊防狼,還有生兒育女!
(不信?問老鄧,他住過牛棚,呵呵,還住上了隱,住了四次;可別問錯人了,小鄧是唱歌迷死人那位,住眷村,沒養過牛。)
因為需要勞動力,就跟農人一樣,小孩從小就要參與生產線一起幹活,而遊牧的活都需要運動力才能達成,騎馬就成了想參與勞動的要件,不論男女孩都會自發的騎馬,否則在廣大的草原上「寸步難行」。
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學會了一切,甚至因為牛羊群數增大,就因分群放牧的需要而獨立在外,家中就剩下了女人,最後出生的小孩,也順理成章的成了家中的小男主人。這不表示最小的孩子就會給慣養,因為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再生一個小孩,所以待遇是一樣的,只有長大了才知道。
這種家庭因素就成了蒙古人的傳統,當需要抵抗別族攻擊時,漸漸就有了組織形成群體,組織變大就要制度,於是傳統帶進組織成了制度。
並不是說別種人群的組織制度沒有蒙古人的好,任何一個民族的制度都有獨立的和特出的民族性,習慣性,外來的制度如果沒有強力的壓力或是民族共同的需要而接受,就會如浮光掠影一般,船過水無痕。
蒙古人的傳統進到了制度裏就成了另類制度:蒙古主是推舉出來的,就是票選出來的,推舉出的蒙古主一定是為族群立下最多功勞的人,大家都尊敬和遵從他的指揮。
蒙古主的女人並不是干政的女人,女人也從來不想干政,但是蒙古主死後,在新主沒推舉確立前,就由女人主政,為了幫助女主人主政,就由在女人身旁最小的兒子協助政務。
這制度的理由很簡單,放牧時男主人在外遇險時,不論生死,總有一段時間女主人是不知道的,這段時間的長短跟放牧的距離有絕對的關係,就算知道了,要辦後事,可能其他的兒女都還在另一個地方,只有女主人和留在家裏最小的兒子能商量做好一切的處理,等遠牧的兒女回來才決定由誰主持家務。
其實也沒像說的那麼難,這時除了小兒子,每一個兄長可能都已自立門戶,這個家就成了小兒子的,又因為每個人能夠看養的畜生數有一定的自然限制,男主人的牛羊順理成章就成了小兒子的。
歷史上,除了第一次出征是蒙古主自行班師回國,其他幾次都是因為蒙古主逝世撒軍回國好推舉共主。
(但成吉思汗最後還是殤於征途六盤山,族人第一次回去共推盟主。)
從東歐走回亞洲三四千公里,蒙古軍情三十天送到,大隊班師,走四五個月正常得很,像拔都就沒回來,留在原地史大林格勒(希特勒都沒法進去的城)。史記(這回說的是歷史書上的記錄,和司馬遷無關)蒙古主駕崩,女皇主政幼兒監國是正確的,接下來的朝政紛亂數年暗喻是女人主政引起的亂,就完全是以漢族男人大沙豬的心態寫的,根本不瞭解蒙古人的制度和皇帝世襲的壞處。
以為所謂的民主只有全民選舉一途的人一定要看看【黃禍】,就知道蒙古人的推舉制也有一定的好處。古代不論東西方人都是推舉產生共主的,不信,到廟裏問黃帝,問堯,問舜,問大禹!還不信,那到羅馬去問凱撒。
(是誰說自古文人相輕,作者可是今之古人,卻一股勁兒地直介紹其他人的書,嘻嘻,抄一段可以省下不少的腦細胞呢。別以為這法兒大家都會,去試試看,沒看過書,想抄都沒門,上網找,還不是要看,一個不對,反而抄的牛頭不對馬嘴。就有個台灣部長級的人物在論文後面直接寫,這段話出自那兒我忘了,反正我看過了就是。作者和他同類──都是畜牲,作者寫畜牲,他是…
又,早就講了,別望文生義,【黃禍】不是指現在美國和日本右派講的中國醒了,正在擴充政,經,軍力的時事新聞或國力報告;正好相反,點出中國分崩以後造成世界毀滅的故事,是一本書啦,作者保密,真的筆名就是保密,呵呵,有緣的人就能見著,有些書局再大就是找不著啦,原因嘛,不可說,不可說。)
(另,成吉思汗到底在那兒崩殂也沒定數,是不是天葬也不知道,整個蒙古史找不出幾個蒙古主的墓園,現在知道了,蒙古人並不入土。)
第十五章
雪還在下,能見度不錯,輕騎兵一個將領策馬上前和兵團總指揮官並行。
『有事?』指揮官問。
『嗯,』將領揚起了拿馬鞭的手,指了指五公里遠的山說:
『當初來的時候看到的那些羊,就在那邊的山坳養著,前前後後找到和趕進去的有好幾千快上萬隻。』
『你的意思?』
指揮官知道這事,做壞事瞞上不瞞下好一體承擔,發財的事可就要瞞下不瞞上才能發大財,主帥也知道這批橫財,兵中原就有放羊的人,組成牧人自是不難,都在那兒放牧。
『我派人去看過,回報說山坳就有十來平方公里大,三面環山,面南坐北,沒什麼風,草也不錯,就是缺人刈草屯,怕草不夠過不了冬。』
話停了下來,指揮官無意識地揮揮馬鞭:
『繼續說。』
『我是想,將羊一塊兒帶走還是就留在那兒養,帶走,大家就都知道了,留在那兒養,就要多派些人過去幫著刈草好過冬。』
『沒見著蒙古人?』
『那地方挺好的,由兩道延伸出的山脊形成了山坳,進了山坳,三邊都是碎徙崖,北邊沒法子上,上去看到的也都是接續的崇山峻嶺,雪早封了山,就算沒封山,大隊人馬也沒法子通過,東邊的山也不好上,往下看都是徙坡,西北方雖然也徙,可輕騎兵和人都能上,站在山脊上就可以看到四周,整個山勢向西北向平緩地沿伸,恰好山坡有個分叉又向西走,只要佔住了這個山頭,整個山坳就安全得很,他們說西邊現在沒風,吹的風都冰冷,蒙古人那會從風口來。只有山坳裏暖得很,背風嘛。』
講了一堆都是養羊的好地方,就沒回答問題,指揮官瞪了他一眼,他先愣了愕才想到問的事。
『沒看過,就連花刺子模人都說沒見著人跡,那一連串的大山人鳥絕跡,當地的獵人都不進去,是原始森林,沿著整個山邊沒有平行的道,問了幾戶住家,連外邊打了幾年仗都不知道,就許這樣,蒙古人想當成冬天圈羊的地方,趕著羊往那走。』
『不搶回去?』
『那敢,咱們的大軍將蒙古人和羊隔成了一道人牆,要羊就要打我們才行,而且羊不是人不會騎馬,趕著走可不容易;再說,連金銀財寶都不要了,還會要回羊?』
『唉,』聽到金銀財寶,指揮官心裡涼了一半,打心底嘆了口氣,將軍不明就理,傻頭傻腦地等下文。
『也是這幾天我才想明白的事,金銀珠寶害死人了,蒙古人可厲害著,出的招陰毒得很。』
就打掉騎兵的事,的確蒙古人狠,但打仗就是耍狠的人贏,算不得陰毒,這和金銀珠寶又有什關係?將軍心裡就是不明白。
『不明白是吧,看看這兒。』
指揮官從行進的重步兵陣中叫出了一個軍人,好好的呀,還是不明白。指揮官將馬鞭轉了兩下,步兵會意地在原地轉了半圈,馬鞭勾上步兵的肩,旋轉停了,步兵和將領都看著指揮官,指揮官揮揮馬鞭,步兵快步追上陣。
『唉,你沒看到?真是損招。』指揮官唉聲嘆氣的問。
『看到什麼?』
『這兩天,你都在外圍巡邏不知道這事,步兵拿矛的右手纏了塊布,總看到了吧。』
人受點小傷正常得很,騎馬給馬絆過是常事,為什麼要大驚小怪?將軍還是不懂,這可氣得指揮官提高了話聲。
『給金銀割的,十個人中總有二三個受了傷。』
金銀會咬人?
『記得我們發給官兵的碎金銀嗎,現在才知道是用來傷人的,行軍中,官士兵將銀兩藏得緊緊地,往那兒藏?就往懷裏,往乾糧袋裏放,怕給別人偷了,
這可好,一行軍,免不了和身體磨磨蹭蹭,碎金銀邊邊鋒利的就跟刀片一樣,割破了乾糧袋,割破了衣服,割傷了肚子和大腿,拿乾糧時,不小心就割傷了手;馬隊晃得重,更有些乾糧袋中露出的金銀就直接傷了馬背,馬腿;沒錯,都是小傷,整個戰力就受到了影響,刀矛拿不穩,對陣時,只要有一個受傷的,就會露出空隙,勝算就少一些。咱們的兒歌就有這種故事。』
將軍總算懂了,兒歌就是這麼說的:
『一根馬蹄釘鬆了,馬蹄鐵就鬆了,
馬蹄鐵鬆了,馬就走不穩了,
馬走不穩了,將軍從馬背摔下來了,
將軍從馬背摔下來了,軍隊沒人指揮了,
軍隊沒人指揮了,仗就打亂了,
仗打亂了,軍隊就打輸了,
軍隊打輸了,國家就打敗了。』
牽一髮動全身!
『將鋒邊磨平不就行了。』
『是金子!是銀子呀!論分算呢,磨平金銀的損失多大,說了兵也沒人會幹!』
這倒是,那麼要兵繳回統一保管更沒人會幹!沒轍了。
將軍想到他的馬隊中也有不少受傷的馬,還以為是給樹枝刮傷的,當時只是罵兵沒深究,照現在看可能也有手受傷的,回到隊部可要好檢查,別壞了戰力。
『這還不打緊,現在幾乎乾糧袋都給割破了,乾糧掉了一地,你看,士兵沒拿武器的手捧的就是乾糧袋,重步兵乾脆就將金銀用繩子串綁在盾牌扶手上。』
將軍心裡想,真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餓死也捨不得丟掉這些金銀。當初為了裝金銀珠寶就丟了不少乾糧,現在更少了,兵沒力氣原來不光是雪地難行,原來吃的都快沒了,全軍為了金銀正在省吃節用呢。這仗怎麼打。
前方傳出了緊急號聲,又急又快的號信讓人一下子緊繃了起來,緊跟著四周都響了起來,是遇上蒙古大軍的號音。想到打仗,仗就開打了,真是好的不靈壞的靈。將軍暗罵自己一句,飛馬直奔自己的兵團準備迎戰。
第十六章
蒙古大軍的出現反而讓大家如釋重負,喘了口氣,壓在心上的疑慮再也沒有了,萬千的妄想也飛了,千古艱難唯一死,決一死戰還不知鹿死誰手呢。
一舉一動都給釘暗哨的看在眼裏也就罷了,等明哨也出現時心裏受的窩囊氣就真的受不了了。
蒙古軍先是三五一簇的站在遠方看,側衛騎兵連隊過去趕,就退到山丘後不見,騎兵隊也不敢走的太遠,給堵住退路就是死路一條,更不敢派出小隊去趕,就有出去的小隊給後面突然蹦出來的另兩組蒙古軍硬生生獵殺的事發生在眼皮下,等大隊人馬趕過去時,小隊早就給騎射和圍砍幹掉了。
習慣了出現在身邊三五成群的蒙古哨以後,就慢慢的接受越來越多的蒙古哨,出現在越來越近的遠處這事實。
派出大隊,蒙古人從不集結一起跑,都跟肉攤上的飛蠅一般的一哄而散,各跑各的,是各群跑各群的,不會打結也不會走失。
要是在歐洲,騎兵早就分遣追殺,這兒可不敢,追遠的都沒好下場,蒙古人看似各跑各的,只要有追兵散了伙,追著追著,拐個大圈,追人的反成了給圍住的獵物,原來散著跑的蒙古人反成了追兵。就有人說,蒙古人眼睛斜,看東西不一樣,咱們看的是一個點,他們看的可是一個面。
(別以為是好話,這可是號稱最民主的美國人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對中國人的科學觀察,登在大報上呢,後頭寫的就難聽了,自己找著看。)
受命過來支援的花刺子模騎兵團一看到這光景,就先把自己的馬隊穩住,派出連隊再建立一個騎兵團的側衛,有些人下馬重新整理了馬鞍,更多的人在馬背上開始喝水吃飯。
『你們開園遊會呀。』俄國馬隊將領不明就理地問。
『就怕等一下沒時間吃。』花刺子模將領也準備用餐,邊拿邊說:
『希望沒事,否則就是蒙古軍在集結。』
『集結?往那兒集結?』
『說不準,你能看出往那兒去嗎?』
花刺子模將領反問,隨手抓了把吃的就往嘴裏塞。
『那知道往那兒去,不過所謂戰場集結或是向會戰地前進好像也沒這個走法,應該跟雨傘一樣,一根根的收攏才對,而且是在蒙古軍自己掩護幕之後,沒聽說在敵人身邊直接的就集結。』
『離這麼近,萬一他們忽然一起衝過來,你怎麼辦?』嘴裏吃著話也沒閒著。
『衝過來?』俄軍將領問。
『這也是我聽別人說的,叫做蒙古軍的奔襲戰法,不集中列隊,仗著馬快,衝過來打,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我們馬上載的一些生活傢私多,追不上他們。』
花刺子模將領說的頭頭是道。
他們就是想不開,只看到小的,整個蒙古軍打從開仗打的就是奔襲戰,是大軍奔襲戰。(抗美援朝也是)
俄軍變聰明了,再也不敢掉以輕心,趕快也派出一個側衛連。等一切就緒,又問道:
『會集結嗎?在那裏?』指的是蒙古軍。
『我曾給這樣子給拖了五天,沒打,他們走了,我也累死了。』
『就這樣跟了五天,他們不睡呀!』
『當然睡,據說就在馬上睡,晚上,我也派人想辦法靠近他們,說接近不了,他們有人就騎在馬背上警戒,給發現了就跑不了。』
那有人不躺下來睡覺的,俄軍將領覺得不可思議。
『事後我才知道,他們只是絆住我,遠方別人給打沒了。』
『你為什麼不打?』俄軍將領不以為然。
『那叫我過來做什麼?你為什麼不打?』花刺子模將領反問。
『我,我,我一打他們就跑呀!』
『為什麼不追著打?』
當然是吃了虧,俄軍將領總算知道怎麼回事了,原來蒙古軍就像硬蹦豆一樣,一抓一把,都是散的,放進了嘴,不小心就把牙撾掉了。
『其實我追過,也打過,那回,用了千多人包到了四組,但是,除了戰死幾個大蒙古人,小孩全給跑了。』
『蒙古人小孩子就在戰場上?』俄軍將領第一次聽到這種事。
『你都看到了,三五個人一組就是一家人,從小就跟著爸爸一起打獵放羊,打獵放羊不就是分分合合,早就有默契了,該做什麼連說都不用,所以一打就散,一聚就攏,蒙古人個頭小,不注意看分不出大人小孩罷了,每次先走的就是小孩,通風報信騎馬射箭樣樣通。』
快一個月的接觸,總算弄明白蒙古軍人是什麼組合了,看著俄軍將領若有所悟的樣子,花刺子模將軍笑了。
『別以為你真知道蒙古人了,他們只要兩組人馬一合,力量大一倍有餘,為什麼越多越能和,我們完全想不出道理,跟本就反常嘛,咱們只要兩家在一起,就會吵翻天。』
俄軍將領想到另一個吵翻天──二個女人和一隻鴨子就是一個菜市場,不過沒講出來。
『還是說那回事,我軍抱抄到四組蒙古人時,四組原是四散給圍攏的蒙古人,只聚了一會兒,忽然就分開四竄,還好包得密,沒給衝出去,他們就又聚在一起往沒兵的山頭上衝,等到了山頭,一眨眼工夫,可能看清了狀況,就看到幾個大人往回衝向包圍部隊,一群小孩子就一起往山另一邊下去了。』
『你不是包住了,怎麼又能下山,能下山,為什麼蒙古大人不一起逃。』
『就因為有那山,我們才包得到蒙古人,後山就是碎石徙坡,騎馬慢下,人得在馬身上仰著身,背脊貼著馬屁股,才下得了,馬只要踩空或是打滑,運氣好,人摔個鼻青眼腫,運氣差,不是給馬壓斷腿就是跟馬一塊滾下山,還是非死即傷;
我們和蒙古人都知道那山的險惡,所以他們一直往別處衝,我們也圍得密,誰知道,誰知道,圍上了山還是給跑了一大半。』
聽了花刺子模將領說的事,俄將默然,那種險地沒人會騎馬下山的。
『衝過來的幾個蒙古人直衝向旗子,整個馬隊都快阻止不了,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馬刀砍斷了,竟然掏出了棍子狠敲,就是咬著旗子不放,差點讓他們近身,總算將所有的蒙古人殺光了,我方竟然死了七八個人傷了十二三人,死的刀刀致命,還有一個竟然連馬刀都還坎在胸上,傷的裏面好幾個是臉給打的血肉模糊,鼻子塌的,整排牙給打出來的,慘不忍賭。』
『什麼東西打的?』
『就是那木棍,也不知是什麼木頭做的,棒身跟鋤把一般粗,下半截密密地箍著熟鐵鐵箍,鐵箍都是肉渣肉屑,紅白一片,一片狼藉,沒染到的縫裏還能看到留著黑色的污垢,應該是以前留下的血污。』
光聽描述就夠噁心,俄國將領沒再問下去,花刺子模意猶未盡地說:
『是什麼力量讓他們能夠一起拚死保護孩子,狠命跟我們打的?
看到幾個人馬背上帶著的強弓和利箭都沒用,更不能理解,如果在山頭上光用強弓及短弓就能傷不少仰攻的我軍,為什麼不用?
上了山頭,就看到坡下有匹傷馬,可沒看到人,就這麼給跑了,孩子們一定知道他們的爸為了救他們戰死了。
從這一聯想,我才明白,明白後更服了蒙古人。如果他們一起盤弓射箭,我們固然會受到更大的傷害,但是所有的人都會給我們圍死;
斷尾求生,求的不是自己生,是好幾戶人家的生。
戰法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蒙古人就是這麼厲害,寧斷一指保全九指!再戰!報仇!真是打落牙和血吞!』
花刺子模將軍講的有點哽咽,俄軍將領是聽進去了這段話又有所悟,轉頭走向隊旗,要隊旗別跟著他。
就這一陣工夫,蒙古軍就跟鄉下趕集般,一簇一簇出現了更多,而且,狼旗展現了!
狼旗一出現,花刺子模軍每個人心裡有數,就在附近一場大戰免不了了,在那兒開打,從那兒打起,還不知道,但狼旗就代表蒙古軍一定要打這場戰!
除非,除非,除非俄軍投降!
比想的還快,就在前方傳出了我方緊急號聲同時,獨特低沉,聲傳百里的蒙古軍牛角聲在雲層的折射下也傳了過來,遠方聲音一停,狼旗旁同樣的牛角聲開始回應,到底是回應,還是集合這邊的兵馬?兩個將軍都沒心思追究,指揮應變更重要。
分頁
俄軍前衛之前的輕騎兵搜索部隊是自動停了下來的。
不停行嗎?一大排蒙古騎兵就在前面雪地一字排開像欄柵一樣檔住了去路,而且向兩邊綿延到進了雪霧中好像沒有盡頭。
正中間,幾面從沒見過的大旗幟隨風招展,後面隊裏也有許多一式的黃狼旗。
號聲回傳,連絡兵也受命回奔,騎兵隊每個人都覺得天氣好像一下子變得好冷好冷,牙齒冷的都不禁打顫,這是冬天遠征最寒冷的一天?
左翼俄軍輕騎兵軍團旁的蒙古軍偵察戶,隨著由後而前,經過面前的黃狼旗騎隊一一有條不紊收編歸隊,馬步小跑,邁向前方牛角聲出處;都是騎兵專家,蒙古人又一次陣前閱兵,光這種收編整隊的方式就沒聽過,更不敢想如何打仗。
明知俄軍不敢也不會偷襲,出現在蒙古馬隊右側的幾個十戶隊還是弓上弦,刀出鞘,面對俄軍,隨時準備應變。
目送蒙古軍擦身而過走進了雪霧中,兩個將領和所有的兵都知道,這回是玩真的。
(蒙古軍多用奔襲戰法,除非另有目的,很少對陣。攻城例外。)
(別以為作者亂編兩軍在戰場擦身而過不開戰的事,「徐蚌會戰」兩軍穿插對進時,就有不少次同一條路上,這邊是國軍,那邊是共軍,擦身對進行軍的事發生,甚至還到對過借火抽煙呢。
命令是死命令,要到那兒集合,兩軍都要趕到,擦槍走火趕不上預定的位置,帶兵官一定給槍斃,上戰場可不一定死呢。
(「徐蚌會戰」就是「淮海戰役」,呵呵,麻煩吧,兩邊就是有許多的文字和稱謂完全不一樣,像軟體、軟件之別,雷射與激光之分,一定要有心才能知道說的是什麼。)
歐戰一樣,對日抗戰也一樣,又不信?問黃仁宇學長,他在對日抗戰時就幹過。
還不信,就問山東嶗山打游擊的日本滿州軍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反正的趙保原師長。
當初淪陷區地方上的抗戰真是亂得可以,縣城裏的日本鬼子和國民黨的游擊隊又打又聯合,日本人出來清鄉,是打游擊隊,回到城裏又和游擊隊一起防共產黨,游擊隊很多都是幫會中人,只聽老爺的,勢力大得很,這也是共產黨一拿下大陸,第一個殺幫會的原因。)
(趙保原將軍是幫會中人,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在滿州成立漢人軍,國人稱二鬼子,他當了二鬼子找出路,給老爺罵了一頓,他拍胸脯保證不會丟老爺的臉。
果然,幾年下來,滿州軍以為二鬼子訓練好了,應可用在戰場上打中國人。
可沒想到最忠貞的趙師長帶了八千多人,一到關內就反正了,國民政府昇他中將,在山東打游擊,嚇得日本鬼子再也沒派日本關東軍進關,免得後方空虛,二鬼子在關東又易幟了。
別問作者為什知道這種沒有記載的事,只可惜一直在軍中,有很多事沒聽全,家母就過逝了。)
第十七章
『蒙古主成吉思汗說,你們俄國人和我們之間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帶著你們的武器和裝備離開吧,已經擁有的,路上經過的,都是你們的,我們兩國將永世和好,絕不侵犯。
如果不願化干戈為玉帛,只要今日一戰,因為我蒙古人將會很多人戰死沙場,蒙古主說會打進你們的家園為他們復仇。
到時,見城毀城,見人殺人,活的只有死,建的只有燒,一切你們和你們朋友擁有的東西都會成為我們蒙古人的,
誰順從,蒙古主會給他比現在擁有的還多的財物,領地。
我說完了蒙古主的要求,你們看著辦吧,給你們一頓飯時間決定,沒有商量的餘地。』
蒙古軍召降使和花刺子模及俄國語的兩個翻譯就在主帥及花刺子模將領面前說出了招降令。
『沒有書面資料?』
主帥不解地問,俄國翻譯說蒙古沒有文字,所以都是口頭約定。
『成吉思汗說的話,騰格里相信。長天生,騰格里會看到一切。』
蒙古軍的俄國翻譯將主帥的疑問轉告轉述給召降使聽,聽完回答。
『誰是騰格里?』主帥以為聽到的是一個人名。
『騰格里是,嗯,是主教。』
語言的隔閡出現了,宗教又是另一種隔閡。
不論俄國或是花刺子模翻譯或在場將領,都不知道蒙古人的信仰是什麼,沒有儀式的崇天順物信仰跟本就看不到,完全靠口傳和心領神會,外人能知道有這種信仰已不簡單,要真正深入瞭解絕無可能。
雙種的隔閡造成的困擾和結果馬上看到效果。
(就算現代,到處都見得著的基督教聚會所和天主教堂,除非看到招牌,不同的十字架很多人就分不清楚誰是誰)。
『哦,主教。』
主帥不說話了,東正教和羅馬主教的爭權大戰在歐洲正鬧得不可開交,主教的神格化正破滅,主教的保證誰能相信,既然舉出了一個不能相信的人做保人,誰知蒙古人安的是什麼心。
『摩訶末他們呢?』主帥反問,要知道他們的下場。
『他們在海之濱,蒙古主不會饒過他,所以追他們追到這兒來;現在,先解決這邊的主要的問題,再想次要的問題。』
『我如果退走,我就背信。』主帥試探著蒙古人的真正意圖。
如果蒙古人圓滑如金人,南人,會有另種圓融的表達方式,但蒙古人就是樸實的蒙古人,有話就直說:
『不退走,就只有開戰,蒙古人會為戰死的蒙古人報仇。長天生,騰格里會看著每一個人,成吉思汗向長天生,騰格里說出的話絕不更改。』
『好吧,我召集我的人考慮考慮。』主帥說,兩軍對話結束。
第十八章
『等他們列陣?』
窩闊台以為聽錯了話,打仗還要先列陣才打?列陣又是什麼東西?
談判的俄軍軍使向俄國翻譯說,蒙古翻譯聽了一陣又問了些問題,轉向窩闊台報告,俄國軍使在對面等答案。
『他們俄國色目人打仗都是等兩邊將部隊擺好了位置才開始打,不擺位置就不能打仗。』
(別又不信,西洋人從西元前的仗就是這麼打的,人家軍中可有史記官,一一照實登記,亞歷山大這麼做,漢尼拔的對手更等對方全軍過了河擺好陣才打,連拿破崙都一樣,規矩就是不能破壞。那像中國羊,擺了陣等人家過河就遺臭萬年,還好蒙古人沒書讀,不知這段歷史。)
(好奇怪,這段歷史竟會成了課題,金國在後來的戰場上還真的照作,可見遺害多大,而以前學校也教,是要華人都笨笨的守尾生之信,還是反諷,就不知道了。)
(尾生是一個人啦,約一個女生在橋下見面,結果女生還沒來就因為漲潮,給淹死在水中,由這個故事可以知道兩件事,第一,約會遲到是女生的專利,第二,男生一定要胖得腰上長出救生圈的才能在河邊和女生約會而不會淹死。)
四大公子(朮赤、察哈台、窩闊台、拖雷)和哲別、速不台一聽都愣在當場,打仗不就是搶時間,佔先機,圍過去,打出來,那有這套規則。
『聽說他們不是也喜歡打群獵?怎麼打法?也叫禽獸排好隊才打。』
朮赤對打獵很感興趣,就問。
(後來成吉思汗就將現在這塊戰地給了朮赤用這法兒打獵,他兒子拔都覺得地太小還是不夠,就帶兵打了第二次西征,在史大林格勒建都,打了好幾百年的獵,更發明了領帶以資識別色目人種和等級。)
『這我都知道一些,』俄國翻譯說:
『在我國打獵是一群貴族約好了時間,先要農民幾天前將獵物趕到一處,早上大家由僕人帶了獵狗集合,然後出發,由獵狗在前驚出獵物再打,然後大家在農人或是僕人準備好的地方烤肉吃和跳舞。』
『那列陣的時間不就要好幾天了?』速不台問。
『不用,差不多兩個時辰左右。』
俄使聽翻譯的話之後回頭看了看正在調動的俄軍,算算時間就回答。
『那我們這段時間幹什麼?』
『你們不用列陣?』
俄使訝異地問,那次騎兵第一軍團大屠殺時,他是第二軍團將領,看過蒙古軍戰法,事後都討論蒙古人後隊一定列隊等了很久,沒給發現。
『正在學。』
拖雷笑著回答,也不知是真是假。他的笑是因心中想著,等回到蒙古草原一定要找個老狼窩,看一看狼是不是暗藏一手沒教列陣,就跟貓教老虎沒教爬樹一樣。
『也就是說這段時間我們不能打了喔。』速不台問。
『對,打了就不算數,要重來。』
俄使也不知能不能打,反正現在不能打,還沒列好陣,蒙古軍一打一定垮,就亂扯。
『好吧,你們就列陣吧,等兩個時辰後都快下午了。』
『是,是,在我們國家,都是早上列陣後開打,下午就結束了。』
俄使回說,同時在心裡有個願望,只有這個機會能見到聲威遠播到俄國的成吉思汗,就不知對面六個人中那一個是,而且也想知道那一個是主教好回報,按照歐洲的規矩,主教都會在陣上觀戰兼督軍,於是就請翻譯問。
看到蒙古人對翻譯說完話就看向天的俄使心急地催自己的翻譯趕快說。
『他說,成吉思汗只管打那裏,怎麼打是他們的事,所以沒來;至於主教,正在看我們,是天。他說,我們可以回去了,等列好陣,可以打了再告訴他們。』
俄軍點點頭轉身回去覆命;在路上他想到兩個小小沒有答案的問題,第一,蒙古軍好像沒看到軍服,眼前六個人是將軍嗎?第二個問題則是,為什麼一直坐在馬上談,沒要他進到軍帳,再想想,好像他們幾個人從一開始就在騎隊前跟本沒回帳,回頭再看仔細,果然六個人還是在六面大狼旗下交談,
太不可思議了,將軍沒帳篷怎麼下軍令。
分頁
調整中的大軍不時有人向蒙古軍方面看幾眼,怕他們偷襲的成份固然有,更多的是好奇,先是好奇為什麼還不擺陣,一段時間之後則是好奇,整個蒙古大軍除了馬和狼旗以外,幾乎沒人動,跟泥塑的一樣,雪已經將他們快蓋的和地一樣白了,難到不冷?主帥在軍帳中完全由探子處知道眼前的狀況,他有伏筆,重騎兵軍團第一個調到左側待命,就是防蒙古軍偷襲,現在部隊還在調動中,幾十萬大軍從行軍隊形改成對戰隊形,在俄國至少要一兩天工夫,現在雖然超過了兩個時辰,但回去將領一傳出這麼快就列好陣,一定名留千古,甚至超越漢尼拔。
沒錯,現在這個陣列就是學漢尼拔的,沒跟大家講罷了,反正講了也沒幾個人懂。蒙古騎兵沒重裝騎兵,到現在也沒看到步兵,但會射箭,那就將自己的輕步兵放在陣地中間,重步兵分別位於輕步兵兩側,一部分輕騎兵和花刺子模騎兵跟步兵在右側擔任牽制和誘敵,輕重騎兵軍團在左側任打擊。
一開打,先緩進,等蒙古騎兵看到兩邊都是重步兵,一定往中間衝,想衝破輕步兵分隔俄軍,這時,就要輕步兵慢慢退,重步兵不動,就自然成了合圍之勢,同一時間,右側騎兵向前推進,牽制當面的蒙古騎兵,左翼的輕重騎兵向前衝,包圍住蒙古軍再往右旋轉,由敵人後面和輕騎兵團會師,完成對蒙古軍的包圍,最後重步兵開進,一起殲滅蒙古軍。
主帥講的是口沬橫飛,各個將領聽的是眉開眼笑,就花刺子模將領想的是愁眉苦臉。
『怎麼,你有意見?』
主帥正在得意他的照本宣科能力,看到有人臉上帶衰,不高興的問。
『也沒有別的意見,只是和蒙古軍打了這麼多次仗,除了攻城,要嘛就是見不著幾個蒙古軍,見著了大隊的蒙古軍就是一窩風追著死纏爛打,這是第一次看到他們停著不打,如果蒙古人不進來,我們又要怎麼辦?難道他們就等著我們打,我們包?』
『就用你們騎兵趕他們進來呀。』
『他們只在那邊跟我們騎兵打又怎麼辦?』
『更好,步兵就前進打他們的後背,反面打嘛。時間緊迫,要佈陣了,還有問題嗎?』
主帥對花刺子模將領點出的問題很不耐煩,那時又沒有顛倒正面攻擊這個詞,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好,沒問題就照著辦,別忘了我還有伏兵呢,弓箭隊還沒用上。』
這就是主帥兩個多小時前聽到軍使回報後下的決心,現在陣都快佈完了,這期間除了又派出軍使去說明時間不夠要再等一個時辰,蒙古軍也答應了。閒著等打仗,就在帳中拿出一本閒書看,沒做別的事,打仗嘛,佈陣最重要,陣佈的好,仗就打的好。
俄聯軍預想殲敵作戰指導如附圖三
(1940年5月10日晨德軍發起對法國的攻擊,當時任主攻B集團軍司令的倫德斯特在攻擊發起後,坐在司令部桌後看廉價小說打發時間,等第一線的戰報。書名不知,肯定不是【戰略論】,但這事是這書作者寫的。)
(德國興登堡元帥,一次大戰時在東線坦能堡也打了一個比美漢尼拔「坎尼會戰」的後退包圍殲滅戰,戰史叫「坦能堡會戰」。)
(蒙古軍這場仗到現在也有後退包圍戰的影子,還沒開始殲滅罷了。)
分頁
『佈了半天陣還以為有什麼花樣,不過是個大狼夾子嘛。』
拖雷一說大家都笑了,看看俄軍不同裝備不同武器的部隊排成的陣仗,活脫脫就是個大狼夾子翻版。重步兵和騎兵就是鐵齒,準備等蒙古軍一踩進去就闔起來好夾斷狼腿。
『就沒想過狼就算夾到了腿也會自個咬斷腿逃走?咱們一樣會跑呀。』朮赤又說:
『最起碼偽裝一下嘛,現在這樣子想夾狼,門都沒;透許小狼會給夾住。』
『沒的事,小狼都跟在母狼身邊學,何況面前的俄國羊簡直就像綿羊,連黃羊都不像,小狼何必放著活羊肉不吃,去咬死羊肉。』速不台說。
『就是嘛,夾子裏連塊肉都沒,哪隻狼會進去,連老鼠都不會進。』察哈台說。
『呵呵,捨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就讓他們偷雞不著蝕把米。』窩闊台說。
『不打了?』
拖雷問,大家等,從幾十次戰鬥中大家都肯定窩闊台足智多謀又善打,依據宗法,蒙古主沒表明誰可以繼承可汗大位,但每個人都樂於聽從他的調度。
『打,當然打,呵呵,不是今天打,不是明天打,每天看他們擺陣不是挺好玩的,他們不急,我們急什麼,看誰耗得久。呵呵。敵急我不急,玩耐性,看誰挺得住,咱們可是有長天生幫忙,等雪再大一些,起風了,再玩拖雷和哲別的好了,現在讓羊自己嚇自己就好了。』
俄軍太多了,本來想硬趕羊上架,將俄軍逼圈起來打一頓,好趕進圈,現在看到俄軍戰力基本上沒失去多少,討不了什麼好,乾脆再等一陣子。窩闊台看大家都同意不必自我消耗戰力就接著說出建議。
『沒問題吧?我看將【探馬赤軍】調來一個萬戶給哲別,這裏就留給拖雷和哲別打;朮赤待會除了撥一萬戶出來,還是去圈西河他們的糧草;我們就再看兩天,還有沒有別種狼夾陣,沒有就去打摩訶末了,這樣可好?沒意見吧。』
【探馬赤軍】是蒙軍編制之一,由西方部族編成,(現在新彊,西康,西藏,甘肅等蒙古以西地區),金人編成【漢軍】,宋人編成【新附軍】,這些編組是蒙古人一統江山後建軍編制。在此,為了區別同一戰場,同時出現又敵對的兩個花刺子模部隊,乃將蒙古軍的花刺子模軍先稱【探馬赤軍】以資區別。
蒙古軍善於分進合擊是有道理的,每一戶都以遊牧生活的傳統方式打仗,基本上把打仗當成打獵一樣,打圍時有多少人都無所謂,人少打了大圍更顯得是英雄。
所以打仗時能打就打,不能打或是一時打不下,就纏對方或到別的地方打,想一股作氣用大圍,圈打一群狼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不讓狼跑進別人處成了狼群就簡單多了,因此兵分多路,各自打仗的先決要求就是對別組有利的事就做,不能讓狼合成群。
還有一個條件也會銘記在心,想訓練出一個好戰士就跟訓練出一個好牧人一樣難,所以不到必要,拚死的攻堅戰少打,既不是拿手的運動戰,又是死板板的混打,人才不能白白消耗。
分頁
『不打了?我們花了好大的勁才擺好的陣,說不打就不打了?』主帥對著蒙古軍使大叫。
『現在打,不一會兒工夫天就黑了,嘿嘿,到時候想停都停不了,可別硬要喊停,說什麼晚上不打之類的有的沒的。』蒙古軍使講。
軍使敢講這麼硬的話而且還冷笑一定有備而來,花刺子模將領聽的吃了一驚,仔細一看來使,嚇得又趕緊吃了第二斤(驚),來使竟然是哲別!蒙古軍的戰場之狼!蒙古字哲別就是神箭!趕快告訴身邊俄軍將領,俄軍將領立刻向主帥報告。
『這麼說,你還是為了我們好喲。坐,坐。』主帥當然知道對手將軍之名,講話客氣了許多,僕人搬進了行軍椅請哲別就坐,哲別沒坐,站著講話,主帥心中暗爽,以為哲別怕,完全不知道蒙古人不興坐椅子。
『反正,我們要走了,你們從上午到現在還沒吃飯,明天早點佈陣喲。』說完虎視了帳中諸將領一圈,不等回音就走出帳外。
『現在就殺了他以免後患。』有人說,並拔了拔軍刀示意。
『千萬不可,殺了他會不得好死,我們摩訶末只是殺了蒙古軍一個使節,落到今天這地步!殺了他,大家會不得好死!
當你們看過蒙古人殺光不接受投降而抵抗的城鎮全部人民時,就知道那天那場騎兵戰是蒙古軍人對待軍人的打法,因為禮敬勇者,絕不踐踏英雄。』
花刺子模將軍懂蒙古話不會俄語,看得出俄將拔刀的意思,急急阻止。
聽了翻譯的話,主帥呆了呆,揮揮手,收隊吧,等大家都出去時才想到,忘了要求蒙古人晚上別來鬧,已經好幾天沒睡好覺了。
第十九章
連續三天,晚上都受到一樣騷擾,而白天早上擺陣後蒙古軍就退走,下午撤陣後又出現,還派小部隊進襲,再加上雪越下越大,士兵很多人的小傷成了凍瘡,每個人都快受不了了;蒙古軍擋了去路,不殲滅,就回不了西河後勤區,糧食也消耗得很快,唯一好像值得安慰的倒是,蒙古將領只剩了兩個人,不過沒人說得準,是不是蒙古人白天晚上輪班換,否則那有可能撐著麼久。
第三天夜裏,蒙古人的節目少了一項,沒有女人和孩子的狼哭鬼號了,有些人甚至有些懷念,覺得若有所失;花刺子模將軍第二天一早又進言,蒙古女人和小孩走了,蒙古人要打了。
俄軍不再相信,在不知狼性的俄國人群中,放羊的孩子就是放羊的孩子,只會製造緊張。所有將領都準備,今天蒙古人不打,就打過去,總要開個生路。
跟往日一樣,一大早,蒙古軍就站好了位置等俄軍列陣,地上積雪已經好幾寸厚,再不打,過不了幾天,北風一來,雪就會尺多深,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分頁
正在列陣的步騎先聽到蒙古人方面發出牛角聲,接著是由遠而近的歡呼聲和馬蹄踏地聲也傳來。
先是緊張,接著好奇,從沒出過聲的蒙古軍人竟然出聲了,俄國聯軍列好陣的就在現地看,正列隊中的也歪著脖子瞧,主帥更是走到了陣前看。騎兵都知道,騎兵引蹄踏步是一種軍禮,只是沒想到這禮儀東西方一樣。
遠遠地,一個特殊的騎隊像閱兵一樣從馬隊前面緩步奔向中央,經過之處蒙古軍熱情的吶喊並帶動馬蹄原地重踏,第一次,蒙古軍有了反常的動作,很多後方的騎士忘情呼喊策馬前擠,還沒經過的前列許多騎兵策馬小步前移側看。
距離蒙古騎隊前方和本隊隊側方一百多公尺處,各有十餘騎盤弓弦箭的快騎虎視四周,跟進的是單騎撐巨徽,隨風飄逸的旗聲鏘鏘,九足白旄纛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
(九足白旄纛又名九足白徽,是近代才重見天日的蒙古國旗,依據中央社2004年10月25日轉自新華社的全文如下: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民間蒙古學專家嘎爾迪,搜集、整理並恢復了成吉思汗創立蒙古汗國時的九斿白纛,也就是當時蒙古汗國國徽的原始面貌。
新華社報導,嘎爾迪在他撰寫的大蒙古國九斿白纛書中說,九斿白纛也稱九足白徽,蒙古族俗稱察幹蘇勒德,它的歷史很古老。據蒙古秘史載,成吉思汗於公元一千兩百零六年在斡難河源頭,建九腳白旄纛做皇帝。元史中也說到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這是蒙古人建立九斿白纛最早的文字記載。
報導說,公元一千一百八十九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汗,並樹起其父也速該的九足白旗。大蒙古汗國成立後,這個九足白旗就成為了成吉思汗的九足白徽。
新華社報導,嘎爾迪在他撰寫的大蒙古國九斿白纛書中說,九斿白纛也稱九足白徽,蒙古族俗稱察幹蘇勒德,它的歷史很古老。據蒙古秘史載,成吉思汗於公元一千兩百零六年在斡難河源頭,建九腳白旄纛做皇帝。元史中也說到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這是蒙古人建立九斿白纛最早的文字記載。
報導說,公元一千一百八十九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汗,並樹起其父也速該的九足白旗。大蒙古汗國成立後,這個九足白旗就成為了成吉思汗的九足白徽。
又:有關成吉思汗的戰史或是故事,請看風雲時代出版的【成吉思汗大傳】。在此特別感謝韓社長的贈書和指導,讓我多了許多的見聞,拜訪韓社長時本書已成書,所以對贈書的內容只好割愛。
又又:九足白旄纛是一種很奇特的徽標,有點類似門簾中的珠簾,而且是多層次的,並不像想像的是幟旗或是鑄像,請上網查圖看一看,呵呵,大開眼界呢!是不是立體的,不知,作者也是用猜的。)
成吉思汗緊抿嘴唇,側頭莊嚴地向他的子弟兵投出凝視的眼神,接受子民的擁戴;後方百騎分成兩路,手中拿著筆直的六公尺長馬杆子,再後頭就是千多騎的「怯薛」(衛隊),另有一個萬戶隊在遠處戒備沒跟出來;除了緊跟著成吉思汗的馬隊騎兵外,精壯衛隊的每一個人都向著列隊的騎軍揮手或呼應。
這些人都是每一族中挑出最有才幹的壯士,他們輪著跟每一位將帥擔任護衛和學習大軍作戰,擔任戰場情報傳遞;以後就回到族裏負起領導的責任,當百戶長,千戶長,甚至萬戶長。
這就是蒙古軍默契的原動力,心意相通的泉源,將帥透過他們,瞭解了基層實力,基層透過他們體會了將帥心意,於是上下就一心,分合進退一點就通,一望就知。
而且他們看的多,回來就教的多,小部隊能瞭解敵軍的戰法戰技,特點弱點和避實擊虛破敵之法;大部隊就能攻堅破銳,所向無敵。原來參謀本部不是德國人創建立的,蒙古人早就建立了。
(奧國參謀本部先德國參謀本部成立,請看【軍隊之腦】;很麻煩,書會不會跟電影片名一樣,中國人兩邊各叫各的?
一戰後,美國想盡辦法解散德國參謀本部都沒成功,德軍將之隱藏在十萬軍中,二戰的德國名將只有隆美爾因緣際會沒進過參謀本部。
一戰時真正在指揮作戰的就是千餘德國參謀本部人員,就有一位上尉參謀到第一線沒有任何手令就要求軍長調轉攻擊方向的實例,軍長聽從建議的理由是上尉他從參謀本部來,最瞭解戰況;將官都是參謀本部出來的,相信參謀本部派出的連絡官。)
分頁
拖雷和哲別兩個人在原地恭迎。
『想怎麼做?』
『打掉俄國的騎兵,挫挫銳氣,再凍死俄國人。』
『好。』蒙古主點點頭:『好好打。我到邊上看。』
說完,手一舉,一位執馬杵者向前,蒙古主交待他將帶來的萬戶隊由部隊後方調到另一方,然後跟四子拖雷和哲別點頭道別就往隊伍另一頭走,接受歡呼。
有了蒙古主的掠陣,全軍士氣更振,都想將這一場圍打得更漂亮送給可汗當見面禮。他沒問蒙古主為什麼不問小將準備怎麼打,跟久了,慢慢摸清了蒙古軍的作為:
第一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場狀況瞬息萬變,只有在戰場的人才知道臨陣應變之道,場外指導或遙控指揮只會壞事,更怕培養出事後諸葛亮,以後大家就都坐在辦公桌打仗好了。這個作風一直延續下來,後來,忽必烈想指揮第一線部隊作為時,將領一建議也就擺手。
第二個、成長需要獨立,越多磨練,獨立性越強,更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直覺也就開始出現,看事情就會比別人快又深,決心下達的更穩更準。蒙古主在培養將才,將將之才;將之道唯心,要發自內心去體會力行,外力提供越多助力,反而成了阻力。
(蒙古主於戰場上見到他長期不在身邊的四子拖雷,沒說什麼話似乎不合常理,軍中就是有一些不合常理的事;作者先期學長有一位是陸軍總司令的公子,在軍校接受入伍訓練時,入伍生不准會客,媽想兒子,總司令老爸為了見兒子一面,趁視察,學校特別安排閱兵,將公子排到第一列,讓老爸遠遠的看上一眼;這是耳聞,後來和大學長在部隊相處過,就這事曾請教學長,學長笑笑沒說什麼。
另外,蔣孝勇學長可是作者從軍校幼年班就一起生活的學長,一樣睡通舖,一樣接受兩次入伍訓練〈幼校,正期〉,一點驕氣也沒,學長的尊翁是誰?是近代中國唯一祖父和父親都當總統的人。)
第二十章
小雪停了,風也停了,蒙古軍在馬上不動,列完陣的俄國聯軍也不動,百萬大軍正面對峙,沒有一點聲音,
天地在這一刻停止了運轉,等時間之神再次推動時光的巨輪;
萬物屏息靜待,靜待冬季最後一場爭戰的結果滋補大地,好為新生命創出新機;
死神和幸運之神也站在戰神身邊等,等著將手上的幸運符及拘魂令飛散到這片充滿希望和絕望的戰地上;
不論是人或是神,大家都在等,
等命運之神開始抽動生命之線。
打破寂靜的俄軍號聲分外刺耳,敵我雙方都不自主地將等待中緊繃已久的精神放開了,胸中抑鬱之氣也同時輕喘而出,原先充滿生死雜念的腦子都清空了,拚死才能求生的意念佔滿了思緒。
俄軍輕步兵軍團像是傳出了絕望又解脫的輕嘆聲,但瞬間就叫希望的步履破雪聲替代;
整個軍團動了,沒有雄壯的軍樂伴奏,只有摩肩擦踵的擁擠相隨,緊靠在一起,舉矛齊向前行;
踏過前人的屍體,以血肉之軀開道一向是輕步兵的宿命。
拖雷和哲別還是昂然地挺騎在馬上,蒙古騎兵陣中的黃狼旗收了起來,許多許多的百戶長挺馬上前帶動全軍一起向前幾步,將兩人隱到了馬隊中後方。隨著輕微的移動,戰隊隊形慢慢開始顯現,到了定位,整軍又不動了。
史上第一次,研究戰史的俄國主帥看明了蒙古騎兵的戰鬥序列,他是唯一一個親眼見到蒙軍編組的外國高階將領,其他的人日後都只能靠傳說。
極目而望,蒙古騎兵明顯地可以看出,隊形成了三個不同的層次排列。出列最外第一群騎兵有七組,每組約七八個人,成雁行站列,在行列後中一個人,應是總隊指揮官,第二列一樣站列,但是有許多許多組,第三列明顯的出現隊形間隙,原來橫列的騎隊現在成了一個個集中的連隊。
原來,蒙古人作戰時,第一線指揮官不像歐洲在後方指揮。而且,整個騎隊還沒有看到長矛出陣。
輕步兵軍團已經前進到敵陣前快四百公尺處,敵人還是沒有動作,主帥向身邊參將下達了新的命令。
旗號打了出去,輕步兵軍團停止前進,弓箭隊穿過兵團在陣前展開,準備射箭。
歐洲弓箭手完全使用射擊距離最遠的四十五度角對空射箭,以密集的箭陣籍著拋物線和地心引力,從空中往下亂槍打鳥式攻擊敵軍,為了能達到最大傷敵效果,弓箭隊都是推到最前線射完幾輪箭以後,再由步兵超越,萬一步兵打的不好退了回來,弓箭隊就負責遮斷敵人攻擊。
這是主帥的伏兵,因漢尼拔時代沒看到運用弓箭手的戰史。
蒙古軍可能不知道厲害,傻傻的待在原處,主帥口角輕裂,輕笑兩軍未接戰蒙古軍就要傷亡,他準備射個五輪,起碼打亂蒙古軍的編組,再用騎兵和重步兵輾斃蒙古大軍。
(砲兵〈替代弓箭〉在前,步騎兵在後的方式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還在使用,因此,歐美編制中一直將步兵,砲兵和騎兵〈現在是裝甲兵〉當做戰鬥兵科,拿破崙就是砲兵出身。)
當弓箭兵剛開始列隊正準備射擊動作時,蒙古軍響起了牛角號聲,面對弓箭手的幾個連隊騎兵忽然在指揮官的手勢下,成列的往前衝,原來的空手從弓袋和箭筒中取出弓箭,紛紛盤弓,以衝烽方式攻向弓箭隊。
人是習慣的動物,弓箭隊沒想到騎兵不按歐洲規定站著挨射竟會衝向前,由於目標忽然移動,只想到調整更大的角度,達到射擊效果,慌亂地舉弓向天,待命齊放,除了少數人,完全忘了箭也可以平射。
蒙古騎兵順著瞄準線看出去的弓箭手現在的姿勢,就像用後腳站立,前爪舉在胸前的狐狸或是旱獺子一般,有把握能射著的射手已鬆了箭尾,銳箭筆直地指向弓箭手的前胸。
一場箭對箭的作戰因為箭的射角以及蒙古軍完全由射手自行作主射擊的方式,明顯地一面倒,有些蒙古軍射擊者甚至射出了第二隻箭,才開始換用打狼棒像敲西瓜一樣敲弓箭隊的腦袋。
接下來,俄軍徒步弓箭手唯一的動作只能衰叫,閃躲,和向後逃命,多數的連路都不找了,奔命擠進輕步兵的陣列中求生。
這是拖雷的主意,如果可以,就用打狼棒,血肉飛濺和血肉模糊的頭造成的恐怖氣息會自動散發化為恐懼。沒想到,俄軍竟然送上了幾乎手無寸鐵的弓箭手,正好一舉兩得,既製造了恐怖,又消滅掉了俄軍的遠程武器。
恐怖的屠殺就在輕步兵軍團面前展開,蒙古軍並不攻擊長矛前伸的陣列步兵,只是一味地追殺屠宰弓箭手。終於有個步兵陣列指揮官受不了血肉橫飛和慘聲哀號的場面,下令步兵陣列前進,總算阻止了蒙古軍的凌遲攻擊。
這一次,主帥總算知道為什麼輕騎兵軍團面對蒙古軍時出兵對戰有那麼困難的原因了。上一回雖然到現場看到一些遭殘殺過後臉部破碎的屍體,(其中絕大部分是輕騎兵指揮官清掃戰場時下令幫忙解脫同袍的苦痛。)不像現在距離第一線雖遠,弓箭手的哀號聲卻依然傳到耳際。
那是一種集體受殘忍折磨的可怕哀號聲,死亡對傷者反而是一種解脫,偏偏給打掉了半邊臉的,只會扭曲和抽動著另半邊臉,想用哀叫降低骨肉飛濺後的疼痛。
整個聯軍並沒都看到屠殺,沒看到但都聽到了慘號,從破碎的俄語聲中,再笨的兵也不會認為聲音是蒙古軍受傷發出的。
如果不馬上有行動,整個俄軍馬上就會崩潰,不管前進的部隊都會經過現場,主帥發出了第二道命令。在部隊執行命令時,主帥後悔太輕敵,竟然忘了蒙古人在馬上騎射的事。
這只是主帥一連串後悔的開始。
無關軍紀,輕步兵一位百夫長知道他不帶頭沒人能下得了手,就用手上的軍刀率先做了第一次,其他經過的士兵就跟著用手上的長矛做,陣列在出發途中將哀號聲逐次消失,俄軍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出征後動手結束的第一個生命竟然是自己友軍的生命。
俄軍殘酷有名,軍紀更苛;抿著嘴,輕步兵踩過弓箭手的屍身,舉著矛,低著頭,行屍走肉地,一步步順著雪地上一道道從打狼棒淌下的血滴,迎向已知的未來,蒙古軍的穿膛利箭將是最好的歸宿,出征前對鏖戰後的富貴憧憬就像天上的雪花一樣,散了,散了。
第二十一章
事後迅速舉行的戰場檢討會只有重步兵軍團沒有發言,不是不想發言,根本無言可發,戰神要佈太多的戰局,早忘了他們的存在,重步兵軍團就跟二戰時馬奇諾防線的法國要塞軍團,更像日本的滿洲軍,毫無用武之地,快速移動的機動作戰使他們失去了戰場。
分頁或多隔行
蒙古軍在緒戰之後,俄軍輕步兵向前挺進時,竟然兵分兩路,各向東西,丟下輕步兵不管,中央門戶洞開,開闢他們自己的奔襲戰戰場。
分頁或多隔行
俄國輕重騎兵組成的左翼部隊依據主帥既定的右旋構想,擬定了攻擊計畫;
初期以輕騎兵分兩路,採小口咬戰法,快速機動,左右包抄,迅速咬住蒙古軍,再由重騎兵擔任打擊,個個殲滅口袋中的敵人,俟擊破當面之敵,迅速迴旋攻擊與右翼俄軍聯軍完成大包圍,一舉殲滅蒙古軍。
分頁或多隔行
蒙古軍一開始就借著綿密的搜索和偵察手段,瞭解敵人部隊的特點和弱點,然後針對敵人的特點和弱點設計出見縫插針,遇洞灌水的連環套,一步步,一套套,慢慢套用到敵人身上,以擴大敵人的弱點,弱化敵人的特點,激化敵人的心理平衡點,以質變敵人心理,達到量變敵人戰力的目的。
然後運用本身以默契為根源的指揮和調度力,發揮蓄勢待發的機動暴發力,藉著嚴練嚴訓的凌厲打擊力,用毅力和耐力扭轉戰場上敵我戰力對比劣勢,殲滅敵人。
本次作戰,蒙古軍決定以大縱深多據點後退決戰模式,誘敵深入,各個擊破。
初期以一部擔任掩護阻滯,主力採逐步後退方式,先期盡諸般手段,造成膠著假象,並建立抵抗點以分隔敵軍,借快速運動手段,拖誘俄軍輕重騎兵遠離步兵保護網,促成輕重騎兵前後分離,輕騎兵左右擴散之機。迅即集中局部優勢戰力搏擊,逐一各個殲滅深入之敵,集小勝為大勝,全殲俄軍輕騎兵,並孤立重騎兵而擊破之,然後轉移戰力捕殲另股俄軍騎兵而擊潰之。
亙作戰全程,務求借快速的機動力俾使打擊力陪增,期能早竟全功。
這種以退為進,以身誘敵,分隔敵軍,削弱敵戰力再集中局部優勢兵力逐一殲滅因分裂而反遭包圍敵軍的戰法,本身就充滿了高度的危險性和困難性!
必須要用堅強的意志力、精神力、協同合作力,顧全大局的負責力,
並佐以高度的體力,耐力和犧牲力,創造機會,掌握機會才有可能完成。
(大縱深多據點作戰方式是遲滯作戰中的一種逐次抵抗作戰方式,和共軍所謂的大踏步後退完全不同,兩者都是利用空間阻止敵人,但前者是不放棄任何地域遲滯敵人,後者則是一次退到必須確保陣地和敵人決戰。)
分頁或多隔行
輕步小跑,一隊隊的俄國輕騎兵舉矛在手,出陣指向蒙古軍,蒙古軍不進反退,竟然散開慢跑向遠方停佇觀望,等輕騎兵繼續追逐才又後退,慢慢的使想包抄蒙古軍的輕騎兵逐漸遠離現地,進到了另一個戰場。
要包圍別人,就要像打橄欖球一樣切大邊,將包圍的鉗拉開拉大,這種戰法騎兵自然瞭然於胸,俄國輕騎兵團的左鉗開始做快速的繞越前進,右鉗還是保持原先的速度,蟹螯逐漸形成,有幾個蒙古戰隊慢慢落到袋口中了,但有更多的蒙古軍戰隊還在口袋外。
俄軍輕騎兵指揮官已看出蒙古騎兵在數量上遠遠不及,仗著數量上的優勢,他要本隊中分出更多的連隊,畫出一個個包圍螯準備圍住更多的蒙古騎隊一一殲滅。
打一開始,俄軍就完全合乎用兵原則,突穿-分隔-包圍-殲滅!這是對敵人陣地攻擊的典範教材,當然也適用於機動作戰。
初期就給優勢俄軍騎兵完整包圍住的蒙古馬隊現在和敵人的打法是一種幾近困獸般的戰法。
俄軍並不傻,一圍住蒙古軍,長矛就伸了出去,於是組成的包圍圈就難突破。
蒙古軍並沒有因受到優勢敵人包圍而喪失鬥志,反而像飛箭般,組成數個尖刀隊形,集中戰力,針對包圍圈直插而出,以馬刀之刃搏長矛之尖!用血和生命對抗長矛開道!強取貼身的機會,以小傷換大傷,刀刀致命砍殺衝出重圍。
出了包圍圈的蒙古軍人並沒有倉猝奔逃,竟是急轉馬頭,又衝向包圍圈的敵人後面搏殺,像是想再衝進包圍圈以解被困在中間的蒙古軍之圍。
這種反覆的,不要命的衝殺,本質上毫無戰術可言,就是玩命!玩命的結果就是把包圍他們的俄軍衝得七零八落,衝成了最有利於蒙古軍各個擊破的一盤散沙,為了救援,俄軍更多的連隊投入增援。
套句武俠小說中常說的話,武器是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迎身鏖戰長矛勝於馬刀,貼身肉搏,則是馬刀快於長矛。
近戰顯現出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事實,尤其,蒙古軍貼身戰法都是三四個人擊殺一人,再轉身找另一個敵人搏殺的集體狼群戰法,擋道者都得不到便宜。
這種殘忍的肉搏戰在俄軍形成包圍的馬隊中展開,自然阻礙了俄軍騎兵的機動,而且以多打少佔便宜是人的天性,所以吸引了更多的俄軍連隊投入圍殲蒙古軍的殺戮戰場。
輕騎兵完全忘了原來包抄敵人,由重裝騎兵消滅給包圍住敵人的任務,戰力給強力的分散吸纏而不自知。
於是乎一個個鏖戰地就成了戰場上有形的蒙古軍據點,不但拖累了俄軍的戰力,更有效地分隔了俄軍的戰力,俄軍攻擊的衝力已給嚴重磨損而不自知。
為了達到包抄蒙古大軍的目的,俄軍輕騎兵主力必需加快速度,蒙古軍也加快速度想逃出給包圍的惡夢,於是戰場越拉越開,越拉越散,俄軍輕騎兵和重騎兵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大。
等到雙方幾乎都開始衝刺,想完成縮小和脫出包圍圈時,俄軍輕騎兵軍團已經溢出了重騎兵支援能力範圍,戰場也像樹枝一樣分散得到處都是,數量眾多的輕騎兵兵團在戰場的每一個追擊上幾乎都得到了優勢。
最後的衝刺出現了,為了能包住蒙古軍,輕騎兵策馬狂奔,馬汗和人汗飛灑如雨,馬力和人力快速消耗,真正的結果出現。
因為對戰技運用的不同,在輕騎兵追,蒙古軍逃,騎馬奔馳全程的輕騎兵手上拿著長矛,希望能立刻建功;等狂奔時,就吃了悶虧,蒙古軍手上跟本沒武器,策馬自然比俄軍順暢。
其次,俄軍在不知不覺中,自己落到了左右分離,前後分隔的地步還不自知,優勢的兵力已給分散。
最後,鉗形攻勢的弱點出來了,能力不及的外線作戰反而會使處於內線的兵力集中,只要爭取局部優勢就能反殲外線部隊。
1
分頁或多隔行
如果從空中鳥瞰,另一股蒙古軍左翼和俄國聯軍右翼騎兵對陣的蒙古軍後方遠處,竟然有一股約六千人的戰力轉場,往這個戰場奔馳,準備攔截俄國重騎兵或是增援蒙古軍就難判定,由於戰場太遼闊,早己脫離了主帥的視線,而每一個參戰指揮官更忙於執行自己的任務,根本沒人發現。
分頁或多隔行
用血肉築出據點,在廣大平原上阻滯、吸引和分隔俄軍輕騎兵軍團的蒙古軍,混身浴血卻還是盡全力的纏戰,硬是拖住大堆的俄國輕騎兵不放。
絕對的優勢對著絕對的劣勢,戰場已快變成了屠場而蒙古軍困獸猶鬥。
直到看到重騎兵出現,蒙古軍才在一聲呼哨下,一人動,全體跟著動,蒙古殘兵狼狽奔出戰場,斜衝向俄軍重步兵方向逃命。
這一招又令殺紅了眼的俄軍輕騎兵大惑不解但高興地追殺過去。現在只記得要殺盡敵人建功,完全忘了重要的集中戰力原則,這些俄軍反而成了戰場上最大一股的戰場遊兵。而重騎兵又在不遠的地方停佇下來,考量是否協力剿殺蒙古殘兵。
分頁或多隔行
兩軍主力最後的衝刺一完,雖沒勝負立分,但俄軍的噩運開始了。
在蒙古軍有計畫發揮馬術長處,脫離重騎兵威脅,分割敵軍,亂軍引勝的指導下,運用廣大空間換取戰力,先是促成敵軍分離,繼而消耗敵軍戰力,然後在追逐中漸漸集中,最後以優勢武器和局部優勢逐一殲滅敵人。
最後的衝刺一完,輕騎兵和蒙古軍都停了下來,有些完成了合圍,更多的成了對峙局面,戰鬥開始了。
不管成列併排或是兩軍對峙,距離遠的,蒙古人的弓發揮了威力,射到人,人就受傷,射到馬,人就落馬,反正無路可逃,死路一條,馬已使盡了力氣,想跑都沒辦法。
距離近的也好不到那兒,蒙古軍只佔了一點點的便宜,俄軍持矛奔波的結果,手使不上勁,刀矛一碰矛不是飛了就是掉了,命運也定了。
射弓蒙古騎兵將當面俄軍騎兵組織一打挎,跟本不管剩下的俄軍殘兵,立刻策馬支援最近的友軍,在外圍用箭圈射,裏外合擊,等打完,兩個隊立刻又支援另一個友軍。
於是就跟漣漪一樣,震波效應從蒙古騎射隊身上發酵,每圍殲一個俄軍騎隊,就變成兩陪的力量支援另一個隊,戰力飽和就再分出支援。
從後方新投入戰局的一部分蒙古生力軍更發揮了推波助瀾,摧枯拉朽的效果,不但斷了俄軍輕騎兵的退路也斬斷了等待重騎兵救援的希望。
所以等重騎兵到達戰場時,數倍於蒙古軍的輕騎兵兵團己瓦解潰不成軍,而蒙古軍團又已在四方虎視眈眈。
(拿破崙在戰場上的法寶是步兵隨著鼓聲齊步行軍,每小時比敵人快上一公里,這在當代是創舉,所以他成了內線作戰專家,許多電影演古軍人齊步前進跟本是噱頭。
戰略指導戰術,戰術支持戰略,這話可以一直用到戰技層次,武器和戰技是支援戰鬥的要素,所以士兵一定要精練戰技。
作者找不到古代歐洲馬及蒙古馬資料,耐操和速度又是兩回事,所以完全用戰術和戰鬥及戰技詮釋。但作者知道,金光老祖──老蓋仙──夏元瑜先生幾十年前出過一本書,叫【萬馬奔騰】,有明確的介紹,作者家「汗牛充棟」的書這陣子「蓬壁生灰」,找不到了。呵呵,對不住喲,看倌們。呀,忘了說,打一開始介紹的【以蟑螂為師】也是同一作者寫的。)
第二十二章
當重騎兵軍團司令高興地觀望是否協力捕殺蒙古殘兵,突然發現正奔馳加入戰場的另股蒙古軍在側方遠處時,才瞭解到自己的側翼嚴重暴露,於是本就不快的速度開始放慢應變,腦中想的是應該轉向側翼攻擊出現的蒙古軍,還是繼續支援前面輕騎部隊,這成了兩難抉擇;
轉向攻擊,那原定由他們粉碎蒙古軍的計畫就落空,必須單獨面對蒙古軍作戰;如果繼續前進,那麼整個重騎兵就有面臨強弓利箭側射的命運。
遠方的蒙古軍像是不預期遭遇到了俄國重騎兵軍團一樣,也在同一時間裏停了下來,原來追殺蒙古殘兵的大隊俄國輕騎人馬也給眼前出現的一整隊蒙古軍嚇到,緊急停馬,快速聚集,並四處打量退路。
司令可是老戰將,非常瞭解騎兵在戰場上的部隊數量完全不能用眼見推算,因為騎兵是一個快速機動的隊伍,沒有投入鏖戰之前,隨時可以脫離或是轉用,只不過想在戰場上轉用兵力畢竟不簡單,快速運動的部隊戰地遼闊,轉用兵力必需事先協調,否則部隊一動,連絡手段不夠週全的話,一個不巧就會喪失戰機。
前方輕騎兵軍團追蒙古軍已追得不見蹤影就是例子,側邊出現的蒙古軍到底是給追散的蒙古軍還是另一股新加入的戰力完全沒法推想。
殘破的蒙古軍像是遇到了救星,轉向蒙古軍本隊奔去,重騎兵司令暗嘆一口氣,看來一場戰事難免了。
混身浴血的蒙古殘兵現在就像在狼堆裏給丟進的一塊帶著血的肉塊一樣,蒙古軍絕對會氣得怒髮沖冠,熱血直衝,為他們的子弟兵報仇!輕騎兵也看出了危機,開始向最近的重騎兵靠攏,希望藉以保身。
看到殘兵敗將竟然不是直入蒙古軍陣營,而是由遠後方繞進保護圈,一點也沒破壞大軍的完整建制,而蒙古軍也沒有因慟而發軍,司令明白,今天真的遇到了軍令如山,軍紀似鐵,完全不講情理的軍隊了。
於是重騎兵司令決定先求穩當,次求變化,以最保守的戰法應付瞬息萬變的戰況,他派出更多的側衛,將吸納的輕騎兵也原地重整,繼續保持現在的行軍速度趕赴輕騎兵團的圍獵之戰,同時,也以為只要能絆住旁邊的蒙古軍,使他們沒法再次轉戰增援前方兩軍鏖戰之地,也是支援主作戰。
(滑鐵盧戰役時,拿破崙就要一隊騎兵釘死普魯士黑騎軍,不讓他們到戰場,不幸,就在威靈頓要宣佈戰敗退出戰場時,黑騎軍竟然切大邊進到了戰場,結束了拿破崙的軍事生涯。)
分頁或多隔行
現在重騎兵到達了俄軍輕騎兵的圍剿場,也開始面臨了進退唯谷困境;配合自己的輕騎兵軍團竟然潰不成軍,完全失去了戰力。
這兒離開步兵戰場又太遙遠,自己完全成了孤軍,想發揮重騎兵衝刺的專長,蒙古軍一定又是仙女開花似的飛散,就算不是,重裝的騎兵也追不到輕裝騎兵,幾個將領聚在一起神色凝重的為自己想出路,就是沒一點辦法。
看到遠方出現的馬群,俄軍更是叫苦,等群馬接近才看清楚是一大群的馬而已,有點不一樣的是,有些馬背上載有些長物,正思量,蒙古騎兵有些已下馬並跳上無鞍的馬,牽著原先的馬散開,當著俄軍面前開始換馬,這種動作等於宣告重騎兵的死刑。
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蒙古軍能夠快速機動的原因了,原來每一個蒙古軍人都有備用馬。蒙古軍一直好整似暇地讓俄軍自己決定重騎兵的命運,就當俄軍成了口邊肉,覘上魚般,俄軍一直舉旗不定。
讓俄軍下決心的是,看到約一兩萬換完馬的蒙古軍從戰場脫離,快速和原在側方跟進監視的騎隊奔向遙遠的右翼,眼前只剩下三千多騎,其中有好幾百人竟然手上拿著六七公尺細細長杆,難到要學重騎兵,打一場矛對矛之仗?
此時不走尚待何時?。
眼裏看著,心又想到另兩事上,先想到很可能一個勝利從他手上溜走了,如果當時不管這邊,直接轉向右攻出現的蒙古軍,既可能打散敵人,更可能直搗主帥右翼攻擊另一股蒙古騎兵,就完全符合主帥的戰爭指導。
接著想到,右翼由花刺子模騎兵和輕騎兵組成的聯軍現在面對轉場的蒙古軍將是另一場苦戰,希望別給蒙古人騙出步兵陣列,否則一定會敗亡。
多想無益,還是先解決自己的處境,趁著蒙古軍少,想辦法退回再說,別等蒙古軍又回來時,跑都跑不掉。指揮官總算將心拉回到必需面對的現實問題。
(二戰一開打,古德林在法國戰場上就一直拖著德軍走,才算完成了黃色計畫;另外一個戰爭謎題一直到現在無解,就是為什麼巴頓軍團在加入諾曼第作戰的大迴旋時,留下了一個十多公里的大口子,讓西線的德軍十多萬人逃了出去。)
分頁或多隔行
俄國也有狼,俄國軍人當然知道狼,狼性就是永遠填不飽肚子,看到東西能吃就吃。通常不會找馬這類大動物攻擊,冬季實在餓慌了肚子時,才會成群出來攻擊馬。傳說,狼在攻擊前,都會聚在一塊,遠遠盯著獵物,開會研究好怎麼圍獵,更聽說殺紅了眼的狼就會變成瘋狼,根本不顧自己死活,見物就咬,死纏爛打,一個村子往往一夜之間就給狼毀了。
就不知現在面對的蒙古軍是人是狼;是人,該累了吧,幾萬的俄軍輕騎兵給宰光會不累嗎?眼前蒙古軍卻在陣前換馬,攏明了馬累人不累,還想再打一場。
那就是狼囉,難不成殺紅了眼成了瘋狼群,準備不顧死活拚命殺人作樂?
三十多里距離如果放速急奔,用不了一個鐘頭,就可以回到本隊,越快進到重步兵團的保護圈,生存的機會就越大,這是每一個俄軍都知道的簡單道理,唯一的問題是,蒙古軍讓他們走嗎?
雖然,眼前的蒙古軍只剩下三千多騎,但是,蒙古人為什麼只留下三千騎面對整個的重裝騎兵軍團呢?難道,蒙古軍己經轉戰到另一個戰場,準備殲滅另一股輕騎兵嗎?眼前的蒙古軍只是牽制重騎兵嗎?如果是,蒙古人也未免太大膽了吧!以三千之數面對上萬的重騎兵。
但是回想之前所看到蒙古軍以血肉建立起來的遲滯抵抗據點,真正有效地分割了輕騎兵兵團,全殲了數倍的輕騎兵之後,好像蒙古軍真的有這個能耐喲。
重裝騎兵靠的就是連人帶馬的重盔堅甲和巨大長矛,成排列隊,頂向敵方,衝到之處,人仰馬翻,連重步兵都擋不住,經過幾次反覆衝擊,就拔出巨劍從馬上砍人;敵陣一破軍心大亂,步兵上來一圍,仗就打贏了。
可重騎兵就有些缺點,為了發揮最大戰力和保護騎兵軍馬,不但人馬加了重罩,上下馬都要別人扶,趺下馬連站都站不起來。就連訓練都要求馬和馬採緊密隊型一起前進,如此不但整個衝擊力擴大,騎兵也沒有側翼遭擊的危險。
於是單兵戰鬥不講求,只要能拿住長矛頂向前就可以。既因為裝備重,又因為戰術要求只要並列衝個幾百公尺將敵人撕裂就好,所以也就不注重長程奔戰,那麼重的裝備也不可能長程奔馳,跑不了多久隊形就自己散了。
對步兵方陣,重騎兵是可怕的武器,無堅不摧的利器,對會跑的輕騎,重裝騎兵就有點像用鎯頭打蒼蠅,一點著力點也沒了。
(話說回來,是蒙古軍不按規矩打仗,在歐洲可是規定騎兵一定要對騎兵,所以重裝騎兵就成了寶,每一個國家都想法要養一些。)
蒙古軍人不讓他們走,那一定會攔,又要如何應付蒙古軍的攔?這在以前不成問題,由輕騎兵反攔截,現在輕騎兵沒了,誰負責攔?更何況,蒙古軍打仗的方式完全不同,誰知道又會怎麼打,那些長杆子又做什用?
分頁或多隔行
大風雪中,摩詔末完成了他也不敢相信的任務,他竟然未經作戰比俄軍更早光復了現在是蒙古軍大本營的東河東城,蒙古軍全退了。
等查明蒙古軍全軍是向西河西城搬家後,摩訶末完全絕望了。俄軍給打光了或是和蒙古軍議和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現在他奪回了東城,卻自己斷了西退的路,唯一的出路只有往海裏走。
(這段歷史,史上記錄「摩訶末走死海島」七個字,是走到一個叫死海的島,還是到了一個沒出路的死島,還是和拿破崙一樣給囚禁在海島上散步走死的,可能問誰都不知道,歷史就是這樣子寫的。贊!寫作者惜墨如金,哦,知道什麼是一字千金啦。那像俺,想方設法拖戲,出版社可是按字數算錢的。)
分頁或多隔行
哲別完全知道他的使命,他要隔離戰場,牽制當面所有的俄國聯軍,其中最需注意的就是花刺子模和輕騎兵的聯合騎兵軍團;輕重步兵軍團在廣擴的戰場上,面對以馬匹機動的戰爭,只能擔任據點,作為戰鬥的支撐或是臨時的防衛屏障。
哲別手上現在有【探馬赤軍】一萬人,二千戶的蒙古軍,他派出一個千戶的蒙古軍在自己的右翼建立起自己的側翼掩護幕,防範另一邊的俄軍輕重騎兵偷擊包圍他。
甫接戰,手邊一千戶蒙古軍的強弓箭陣就先穩住了陣線,聯軍騎兵吃過虧,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等重步兵在側翼的推進才能逼得蒙古軍稍做退讓。
聯軍花刺子模騎兵比俄軍多了許多戰場實務,看出了哲別部隊的弱點在於蒙古兵只有一小部分,曾建議騎兵指揮官以一部正面攻擊,主力從左翼搶攻,分隔蒙古軍,並切斷與另一個戰場的連絡線,孤立當面之敵,輕騎兵團以命令只是牽制當面之敵拒絕這個建議。一個只會聽從命令的指揮官只是半個軍人,但,軍人不應只會聽令,還要會下令,打仗,有時,就是不要聽令,【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意思就是軍人一定要會下令。呵呵,沒人會計較不聽話的軍人,大家會計較打了敗仗的軍人。話說回來,打了敗仗的軍人多數都死了,也沒人計較了。
哲別除了用戰力阻止敵軍外,更用上了心理戰術,他派出花刺子模騎兵【探馬赤軍】,實施陣前喊話,向聯軍中的花刺子模騎兵招降,這一招有沒有效不知道,加深了俄軍的猜忌,倒是無庸置疑,更不敢分兵繞越。
(是不是唱流亡曲就不知道了,看倌都聽過這歌,兩邊版本不一樣,下次在天上當問問張學良少帥當時出乎國民黨和共產黨意料的西安事變和流亡三部曲有沒有關係。)
哲別還有一個更篤定的王牌,成吉思汗就在遠遠的後方觀戰,如果戰況真正超出掌握,必然會支援他全軍而退,現在正是打考核的時間──戰場實戰考驗。
分分頁或多隔行
在空蕩蕩的戰場上每小時輕重步兵一兩公里的進展跟本於事無補,主帥在軍營中急得團團轉,不過左翼輕重騎兵軍團正在追殺蒙古軍的情報資料還堪聊慰,有勝於無。
參謀建議,乾脆就將現在對峙中的右側輕騎兵調回,從重步兵陣後轉用到輕重騎兵軍團方面,既增大攻擊力,必要時也能繞越側包當面的蒙古軍,讓蒙古軍無路可退,再用重步兵輾斃。
『那麼好調動部隊喲,你以為是在下棋?』
不管象棋,圍棋,跳棋,西洋棋,高手都是先佈局,圍棋所謂的金角銀邊就是軍事上所謂的建立據點,形成戰略要地,等到態勢明朗,勝負立分,下棋中考慮的時間猶如兵力調派用的時間一樣,等棋子落地,要再換方向可不容易。
兩軍對陣就像下棋,就是想先完成優勢的戰略態勢佈局,造成避實擊虛的情勢,集中優勢兵力,以絕對優勢對絕對劣勢,化局部小勝成大勝。所以戰前態勢完成,處於劣勢的幾乎註定會潰敗,除非,遇到不平等的戰力對比。
(抗美援朝就是戰略態勢明確,戰術戰技優勢,但是火力機動力完全處於劣勢,平和收場不錯了,反過來講,美軍敢那麼衝,也是因為在他們的戰略態勢佈局中考慮過戰術和戰技的飽和量才會佈局。
抗美援朝義勇軍的後勤補給能力只有五天的量,所以每場戰概略都打了五天就停滯了。
當兩軍一接戰,要再抽調第一線兵力轉用難上加難,就算能抽調,出來的軍隊接受新任務,瞭解當面戰況,重新編組,都是花時間的事,很可能新部隊還沒派上用場,戰事已經結束了;更怕這邊一抽兵,正好對面就打過來。大戰場機動作戰就跟現在描述的一樣,烽火四起,各處都在打,但打的時間可能有前有後。
這也是巴頓將軍成名之作,在敵前,將整個軍團轉向九十度,三天後投入另一個九十公里外的戰場。
當時在會場上沒有人敢相信會成功,但也無法反對,因為沒有任何預備隊部隊能調出來擋住德軍的攻勢,巴頓以人頭保證,在眾將官面前用電話下達了轉向令.而且從出了會場就沒有再回到他的司令部,司令部已經開始推進了。
別以為那個會議場面小,就簡單的說吧,巴頓軍團司令幾乎是會場中最小的三星中將軍團司令!他在北非戰場的副軍長布萊德雷已昇上將,當他的兵團司令指揮官,在會場都算小官呢。
又,作者無聊時估算過,整個軍團轉向,光是電話線就用了十萬公里!不信?
沒關係,問問長城部隊師對抗時的通信兵,營長是作者的同學,十公里正面和十多公里縱深的攻擊準備,就用了十幾個小時才勉力達成電話線的配線。外行人只看到指揮所中燈火通明,眾指揮官忙著受命協調,作戰圖上兵羅棋列,就沒人想過,通信營長早就和作戰科長完成協商,知道攻擊重點指向,連夜已經開始行動了。
還想不出難度,好,再舉另一個師對抗演習實例,那一年長城部隊接受兩次實兵對抗考驗,這也是少有的事;當晚,全師大踏步後退,一口氣退了快三十公里,跟本不玩什麼逐次抵抗,大縱深多據點的戰法。
通信營長做了什麼?也沒什麼,將鋪設在戰場上的線全部斷線放棄,直接到最後確保陣地展開佈線,等部隊一到,電話總機一接,都是通的,指揮調度無虞,害得部隊一天沒事幹,演習規定,要等電話通了才能打仗呀,現在就乾等對方接線囉。事後,通信營收了兩個星期的線。
還不明白,好啦,一個行軍中的步兵師假定用兩條道路,前前後後要拉成二十多公里長,一個軍團至少十幾二十個師級單位,每個單位那麼長的縱深,要怎麼轉才不會打結?
我不知道,看倌,您就少吃一頓,問巴頓〈八頓〉吧。呵呵,又推銷書了。)
分頁或多隔行
『為什麼派出六千戶增援拖雷?』他問蒙古主,蒙古主指示出兵牽制重騎兵相機支援拖雷部。
『為他掠陣。』蒙古主笑笑又說:
『蒙古人少,萬一戰死太多人不合算。也算是明白戰場上的重點在那,集中優勢兵力好打仗。』
『為什麼不支援哲別,反而支援拖雷?就因為明確目標和重點所在?』
『哲別那邊有【探馬赤軍】對上了花刺子模軍,以前都是一國人,心理就會起對我們有利的變化,俄軍心裡有鬼,就打不出去,我要將戰力集中一處,所以用最少的兵力牽制,以最大的兵力形成優勢。』
『要他們打重騎兵?』
『還不到時候,強弓利箭會傷了戰馬。』
蒙古主竟然想到的是馬命而不是人命。為了馬只好用不傷馬的戰法,沒錯,再好的防護衣也護不了全馬,馬腿抵不住強弓近射的穿透力,強弓貫穿力只要馬中箭一定成殘馬。原來早就想好了,所以從沒打過重騎兵。
『那準備怎麼對付重騎兵?』
『他們的裝備蠻好的,我要研究研究,那一天說不定打西方會用上,拖雷他們用的是一套新打法,經不經用還不知道,要學的多了。』
他就是想不開要怎麼全力拿下重騎兵。
看戲嘛,一下子就知道結果會失去驚奇感,蒙古主就是不講,好給戲帶來張力。
(坦能堡會戰時,地形上有個大沼澤,不論對攻守雙方都形成障礙,德軍面對絕對優勢的俄軍,又處在內線,結果,興登堡將軍只用一個師在沼澤另一邊阻滯俄軍十多萬人,在另一邊形成了重點,將兵力概等的俄軍打敗,然後,立刻揮軍追擊,將那十多萬人全殲,俄軍指揮官都淹死在沼澤中。厲害吧。)
二十三章
讓俄軍重騎兵下決心的是,看到約一兩萬換完馬的蒙古軍從戰場脫離,快速奔向遙遠的右翼,眼前剩下的不多,約三千多騎,其中有好幾百人竟然手上拿著六七公尺細細長杆,難到要學重騎兵,打一場矛對矛之仗?
多想無益,趁著蒙古軍少,想辦法退回再說,指揮官總算心回到了必需面對的現實問題。
蒙古軍打仗一向講求徹底殲滅,那會給對方調整佈署再戰的時間,重騎兵和重步兵陣列的出現是蒙古軍在戰場上第一次遇上的事,總要好好研究破敵之道,以後再遇上就有了對付方法。
重步兵看來看去,只是個刺蝟,一動他,就圈成一圈,不用理他,圍就圍死他;
重騎兵就不一樣了,總不能見了就跑,萬一給打到車隊去,女人孩子不就遭殃了,要想個法兒破了他才能安心。
拖雷這回可是第一次打破【戶】的建制用兵,將馬倌調了出來成立了五百多騎的長杆子隊,將【戶】裏的人交給【浩特】中別的【戶】帶。
【戶】是蒙古軍的基本編成單位,家中除了女人和還不能上戰場的小孩就是一【戶】,兩個【戶】就是一個【浩特】,由一個戶長帶領,等於現在的班。
【浩特】是兩個蒙古包在一起的意思,是蒙古人到新放牧處的生活方式,求得一個照應。
(所看過的史書上都沒有這種軍事編組,有記錄的都由戶直接到十戶長,百戶長,再往上就直稱千戶,萬戶;
倒是以前皇帝有賞萬戶,千戶的作為,不過那是指人民,不是軍制。
【戶】如果當成一【伍】(現代軍制之一,二到五個人組成一伍),【浩特】就等於一個班,十戶長可能有五個【浩特】,相當於十到二十五個人,這種編組相當符合現代軍制學。也就是說,跟現在一個排的人一樣多,更因此推論,百戶長不再是現在連級編組的【百夫長】,而應該算一個營。這也是在看元史時一定要瞭解的地方,蒙古人的軍事編制比實際名稱大的多了,這還沒算隨軍家人呢。
自古,戶是基本單位,再往上的聚合就都是行政單位了,像鄰、里、村、亭等,兩家人在一起合作的稱呼好像只有蒙古人呢,而且習以為常。)
俄軍重騎兵開始動了,俄軍輕騎兵能歸隊的都回來了,看到蒙古軍在眼前不敢回來的就成了戰場遊兵,蒙古人只要這些人一聚成堆就消滅,否則任由騎兵閒逛,跟本不管這些人。
整個重騎兵軍團自己編出前衛,側衛,後衛,每隊以橫隊縱走方式編成,主力則以原方式橫隊橫列編成,開始向俄軍主力挪移。回來的輕騎兵則給派到前方開道。
重騎兵一動,才三千多人的蒙古軍就跟著動了起來,圍在重騎兵馬隊兩邊,原先拿長杆子馬倌隊和騎兵隊混合編組,等看出竅門後,一下子長杆子隊就全跑到重騎兵隊的左邊和後面了。
狼吻開始了,衝著後衛,蒙古軍一部就從後面圍了上去。
重騎兵也立刻改變隊形將馬橫列併緊,肩併肩,肚靠肚,擠得密不透風,每個兵單手將巨矛的長把子緊依腰側,倒向正前,指向衝近的蒙古軍開始衝鋒!
配合著俄軍口中的嘶叫,幾百隻馬蹄不約而同地加重了向下的力度,猛踩、猛跺、猛踢、猛向前低頭猛衝,這氣勢足以用氣吞山河,華蓋宇宙形容;望風披靡就是蒙古騎兵唯一的寫照。
果不其然,蒙古騎兵真的望風披靡,跑的跑,散的散,簡直就像給砍倒了樹的猢猻,跑的比風還快。
一看蒙古人跑了,重騎兵可傻了眼,前面的敵人四分五裂而且躲得遠遠地,散散地,跟本不知道往那方向追好。
重奔的馬勢一下子衝出了兩百多公尺,遠在後半截的蒙古軍都停馬看馬戲,簡直就有點像西班牙的鬥牛節,有幾個蒙古軍就騎馬靠前讓重騎兵有個目標追,才沒讓這場馬戲空表演。
重騎兵馬隊隊長一看再衝下去就進了蒙古馬堆裏了,趕緊打出招呼轉向收隊。
重騎兵的技術和硬工夫出現了。
照著暗號,整個馬隊竟然原勢不改,開始左旋,左旋,衝向自己的馬隊想歸建。
如果這是表演,光憑這一手齊一的踏步轉向,就能獲得滿堂彩,事實上也在俄國表演時得到滿堂彩,但這是戰場,蒙古軍都打心底為他們喝彩,喝彩歸喝彩,喝完彩以後就是原來散了的兵馬又聚了回來,馬刀拿了出來,開始要讓表演者掛彩了。
於是重騎兵只好再回頭攻,上一回的動作又重覆起來。
不但如此,其他的蒙古隊也看出了興頭,開始玩起側衛重騎兵了。
於是後衛和側衛像陀螺,更像狗咬尾巴一樣地不停地轉圈子;
從空中看下來,完全像節慶中放的煙火或是仙女棒,
重騎兵本隊是大火柱,四下的掩護部隊像旋轉煙火,四散的蒙古軍就是飛散的煙花。
人數眾多的重騎兵只能在本隊乾著急,重騎兵軍團就跟秀才遇到兵一樣,空有戰力打不出去,打出去又像遇到了棉花糖,一點都使不上力,才開始行軍就給絆住了,路還長著呢。
幾個衝刺下來,馬都累了,更何況平舉巨矛的人,但是也跟上了摩天輪的人一樣,身不由己的轉,沒法停了,一停下來就會給蒙古軍撲上來,騎兵的側面和背面就是空隙,怎麼敢停。
許是拖雷看到老狗玩不出新把戲就下了命令,蒙古人改變戰法了。
套馬難,套狼更難,要套一個人可簡單的多,馬倌靠近,準備套人了。
重騎兵團司令就是想不出為什麼蒙古軍不用弓箭直接將他們殲滅;
從自投羅網時,每一個俄兵都認為會死在亂箭下,但蒙古軍就是不動;如果說放他們生路,為什麼他們一走就靠過來,有些人手上拿的那根古銅色細杆子又是做什麼武器?
杆子就是杵子,絕不是矛,更不是重騎兵手上拿的巨矛,只是好像沒一個標準,有長有短,五六米到六七米長都有,長杆頂端還拴接一根一米半長的小杆,小杆上看得到有一圈的套繩,蒙古軍就用一手夾端著杆子,杆梢因繩子的重量自然下垂,套繩就隨著飄動,整個杆子會隨著馬步的起伏輕輕顫抖,彷彿一條活蛇。之前沒看用過,好像專用來對付重騎兵用的,可能看到重騎拿的巨矛,也想拿根長傢伙比一比。
但是,那個式樣更像吊人索…還是別想的好,直覺告訴他,盡快脫離戰場才是上策,蒙古軍硬是硬用三千多人繞他們萬多人,一定有更厲害的手段對付他們。
他下了小跑令,本隊動了起來。
從左後方策馬急馳而來的馬倌,手一伸就套住了成列馬隊最外的騎兵。
完全是長期動作的反應,就像套馬一樣,在套住那一剎那,蒙古騎兵立刻坐到馬鞍後面的馬屁股上,以便用馬鞍支撐住自己的身體,不讓套住的人拽脫了長杆。
但是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人一給套住,只輕輕的一帶就從馬背上翻落了下來,
人的脖子那能跟馬和狼比粗,比硬,比力氣,一拽脖子就扭斷了。
沒想到這麼容易對付,馬倌像事先約好一樣,一個接一個排著隊,都從左方出手,重騎兵一個一個落馬,連叫都沒叫,有些馬兒在騎士給套住落地時拉緊的彊繩人立地停了下來。
其他的側、後衛重騎兵或許是看到了另一隊遭到吊殺的情況一下子慌了手腳,這才發現手上的長矛都在右手,在馬隊中根本沒法換手,趕快丟了長矛,抽出軍刀,這回刀口可不是向外而是向上,向上想擋住殺人環!
每騎都往自認為安全的地方奔走,一個馬隊就這樣忽然間散了,整個側衛跟著散了,
戰場上變成一群馬倌在追散馬上的騎兵,套上一個死一個,毫無招架餘地,
反而最悠閒在旁觀戰的竟是蒙古刀隊騎士,甚至有些還下馬幫著解開給套住摔下馬壓住的套繩,
更有馬倌換手,交給別人練套的事發生。
整個主力也看到了這一種對付重騎兵隊型的方法,所以等看到有馬倌騎士向他們靠過來時,整個主力再也沒法派兵去擋,反而更擠在一起,在外面的將巨矛換手向外擋,唯恐繩套伸到頭上。
巨矛一打橫就短了許多,有些長杆子就伸到了士兵的頭上,沒等拽到人,膽小的開始丟了巨矛策馬狂奔,死命衝烽,想跑出死神的套索。
於是整個重騎兵團跑起來了,跑亂了,跑散了,
大家拚命策馬狂奔,甚至拔拽頭盔,脫掉護甲,扔棄腰刀以求減輕重量,死命地往遠方的主陣地跑,只求能活命。
這一追就追到了重步兵團面前,原先當成防衛據點的方陣現在反而阻撓了重騎兵的逃生之路,可笑的是,反而是蒙古軍幫著攔,給打散了的重騎兵才沒直衝進步兵方陣中造成傷害。
蒙古軍可沒那麼好心,他們是將重騎兵重新攔回圍場,好讓馬倌套。
這一仗比奔打黃羊還簡單,簡直是抓羊比賽;
將重騎兵看成狼,完全錯了,原來是披了狼皮的羊!
分頁或多隔行
會戰結束了,先是輕騎兵衝回本疊得分,緊接著重騎兵零零散散的達陣,主帥和輕重步兵軍團司令和大兵看得是目不暇給、目瞪口呆、目不轉睛、目光青澀、目泛淚水。
這時,目光如豆的主帥才想起來,不管是漢尼拔還是亞歷山大,面對的都是步兵為主的敵人,而面對一個沒有步兵的敵人時,沒一個歷史名將打過這種仗!
(後世還是有更精彩的啦,二戰德軍於1939年9月1日對波蘭發起攻擊,打到華沙時,竟然波蘭用騎兵團向裝甲師發起衝烽,想阻止甲車前進。那是沒辦法的事,波蘭竟然還有大量的騎兵師,不打,沒兵打了。可見,武器已經主宰戰場了。)
分頁或多隔行
當輕騎兵軍團,重騎兵軍團的軍旗旗幟由蒙古軍帶到哲別的陣前拖地繞行時,也看到套人遊戲的花刺子模騎兵和俄軍輕騎都做了聰明的決定。
花刺子模騎兵在將領的領導下長矛倒背,俄軍騎兵則是軍刀入銷,一起接受上天的安排,回歸各自祖國的懷抱。從這一天開始,世上沒有了花刺子模這個國家。
分頁或多隔行
雪開始下了,風也開始起了,蒙古軍也不見了,整個俄軍也沒了聲音。
重騎兵回到陣裏的還有五千多人,但裝備不整,建制全破,輕騎兵也是這個數,還好,右翼的輕騎兵沒動沒損傷,但是花刺子模兵都投到蒙古軍了。
『蒙古人不照規矩打,才會變成這樣子。』
跑回來的重騎兵兵團司令講出了大家的心聲。
步兵前進,蒙古人不對進,不按規矩之一。
弓箭手射箭,用箭反擊可,竟然衝上來殺,不按規距之二。
騎兵對陣不該跑給人家追,不按規矩之三。
追上了要用軍刀,竟然還是騎射,不按規矩之四。
竟然當面抽調兵力打別的地方,不按規矩之五〈這是錯的〉。
不敢面對重騎兵打硬戰,不按規矩之六。
竟然用沒看過的杆子吊人,不按規矩之七。
打完了竟然不告而別,不按規矩之八。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蒙古人沒有引頸就刎,就是不按規矩。
最不可原諒的不按規矩就是第八條──不告而別。
現在的蒙古人竟然使出了『不戰,不和,不守,不談,不退,不讓』的六不政策,更用出【既不談判,又不接觸,還不妥協】的三不手段;失去了談判對象的俄軍,到底下一步要怎麼走?沒人知道。
『建議,退到山坳裏守,既避風,又好守,還有些給養可以用,總比死守在這塊平地好多了。』
輕騎兵軍團司令不見了,知道地方的將領說了出來,他現在不要羊了,只想靠重步兵保命,能拖一陣是一陣。
『什麼地方?』主帥和眾將一起問,事情有了轉機。
第二十四章
蒙古包裏,成吉思汗,拖雷,哲別圍坐著吃晚飯,他們都剛慰問完戰死者的家屬,這兒的狼雖然比不上蒙古草原的多,也沒那兒的兇猛,一個冬天下來也應該可以了。戰場上死那麼多俄國人,只有把七百多個蒙古人運到遠山山裏才能符合天葬狼吻傳統,騰格里應該會同意的。
女主人心疼久未見面的兒子和老朋友哲別,特別做了些好菜端出來,三個人狼吞虎嚥,來不及談話,一口酒,一口肉,先填飽肚子再說。
『不打了?』可汗問。
『就叫剛投降的花刺子模兵看著路,俄國人再也不敢出來了。』拖雷說。
『呵呵,損失了一群羊,他們該進袋了,真虧拖雷想出這不用一兵一卒的法子,否則那群重步兵還不好滅呢。』哲別說。
『也不盡然,他們跑不快,會死在草原上,不過要撿回武器的色目人就會累翻,俄國散兵游勇也會壞了村子裏的人,乾脆讓他們自己通過騰格里交給我們好了,就看騰格里放不放他們了。』拖雷講。
『也真敢,你們倆一個人萬戶就想吃幾十萬大軍,還真吃到了。』蒙古主搖著頭說著。
女主人接了話說:
『還不是跟你學的,當年沒幾個人,就打居庸關,進了長城,根本不知做什麼好,又退了出來,聽說木華黎在那邊弄得不錯。』
在這次四年長征前,可汗封木華黎當中原的國王。
『三哥又給了萬戶,您又在旁掠陣,怕什麼,是不是,哲別?』拖雷笑著說,哲別沒接話。
『好吧,我看窩闊台一定圍住了摩訶末不會讓他再生事端;朮赤在西河邊一定很無聊,又不能打,還要維持糧草能送到俄軍手中,這樣,欽察和俄軍的後勤裝備才會源源不斷地送來,真是好主意,窩闊台怎麼想出來的。』
『南人不是說取用於國,因糧於敵嗎,咱們更進一步,都用他們的。咱們到那裏,那裏就是咱們的國。唯一的問題,他們的糧沒咱們的肉好吃。』拖雷說。
『你們父子都一個心,可知道現在地有多大?將來要見你們一面,都要走好幾個月。』女主人說。
『呵呵,快馬一個月就到。三千里路雲和月而已。』哲別笑說。
『好吧,打完這一仗,明年開春我回去看看,哲別,你要速不台到這兒,學一學俄國軍的打仗法給他知道,那個西域突厥人欽察要滅了,他才不會又亂來,你倆過了冬就打他去。』蒙古主交待。
(史書上有說是哲別一人,也有說是速不台和哲別兩人,反正是越過高加索山脈,大破欽察和南俄諸侯聯軍,今日裏海、黑海、烏拉河、窩瓦河流域盡入蒙古人手裡。)
第二十五章
氣候戰在很可能的未來,將是戰爭中的實用手段,就像毒氣戰一樣,但是在人還沒有辦法運用的時候,這種戰法在戰史上就永久不會記載,甚至,連要稱為戰史都有點勉強,除了有心而為的蒙古軍人,沒有人會稱這是戰爭。
俄國軍人用生命學會的戰法,使他的後世也用來對付入侵者,侵入者一個是拿破崙的法軍,一個就是德國的入侵,效果都不錯,尤其對拿破崙大軍時,又加上堅壁清野,整個法軍沒多少人退回國內。因此俄國人就稱幫他們的天氣為【雪將軍】。
(其實瑞典打進過莫斯科,沒多少人知道,常和神仙在一起遇到的仙多,一談起來就知道了。)
原先俄軍看不起的花刺子模部隊,自從向蒙古人投降後編成【探馬刺軍】就跟換了個人似的,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信心,竟然就近將俄軍圍的死死地,連晚上都對俄軍嚴加防備,防範俄軍溜走。
主帥派將軍和他們談過,得到的答案竟然是,蒙古主跟本就不想和他們談,按照蒙古人的規則,只要有能耐,能送多少糧草輜重來,就送多少,除了需給【探馬赤軍】一部分外,沒人會阻攔。
想走,那就要和他們打一仗,打贏了才能走,不過蒙古主倒是給【探馬赤軍】下了個死命令,如果讓俄軍走了大將,或是大部隊,而沒事先通報,那麼【探馬赤軍】就自己提頭來見。
這個蒙古人的規則是拖雷自己瞎編的,他比照第一次打金國,由金國給了大筆賠償就退兵出關,想到原來漢人就是自己喜歡訂一些規則來自欺欺人,好像一講有規則,對方就只好遵守了,看來南人,色目人也一個樣,打仗還要先擺陣。
(別以為又是作者瞎編,中日大戰後──唉,都改了朝換了代了,叫甲午之戰好了。
日本人向李鴻章要割遼東半島和台灣兩地賠償,李鴻章就以『沒在台灣打過仗,與【規矩不合】。』為由不給台灣。於是日本人就休會,派出軍艦在1895年4月17日登陸澎湖,然後跟李鴻章說,現在台灣也打仗了,該給了吧,馬關條約就這麼訂了。
後來遼東半島是俄國和德國人為了他們的利益,要日本人吐出來,清朝付錢買單,所以才種下了以後的日俄戰爭之因。)
主帥聽將軍這一講忙問:『蒙古軍派了監軍沒有?』
『我沒看到蒙古人在場。照理,投降的部隊主要幹部一定都給殺了或是看管起來,部隊解編或是改編,但,他們還是維持原來的建制就給了任務,蒙古人跟本就沒派人接管,連監軍也沒派。
我問了這事,花剌子模將軍回答的卻是:
『蒙古人一向就是這樣子對待降將,只要有戰功,一樣昇遷,只是招兵買馬自己負責,指定的戰鬥任務必需完成。』
將軍後一句說耐人尋味了:
『蒙古人通常只給一個概略的指示,怎麼做就完全由自己決定了。』』
負責談判回來的將軍講了一堆,問的話還是沒說明白。
『剛投過去就用來打我們,又不派監軍,不怕又反了?』
『那位將軍把先投過去將軍告訴他的話特別加重語氣轉告我:
就是這樣子,反叛的下場比當敵人還慘,蒙古人講信用。
一切完全自主,叫打那裏就往那裏打,要怎麼打自己看著辦。
蒙古主沒教,大家都在戰鬥中想出了道理,
土地那麼大,要分兵照看每一個地方跟本做不到,而且一旦自己的兵顯得少,招不到,就越要減少自己士兵的死亡率,用訓練和腦袋來打敵人,不再一味地拚死。』
又是一個文不對題的回答,主帥也順著話語想,看來,人一投對了明主,頭腦立刻就靈活了,怪不得花刺子模整個部隊都變了樣,一定是開始有了主見又能自主行事,花刺子模將軍就將這種蒙古人的帶兵方法轉告了自己的部隊,只要達成使命,完全自由發揮!
他又想,中國兵書上說:兵聞拙速,未睹巧久。
拙指的是用兵紮實,速指的是迅速殲敵,
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與敵接觸前要完成戰備,瞭解敵人的特點和弱點,
等一打起來就要用運動的速度、打擊的速度、殺敵的速度,整合成消滅敵人的速度,打完眼前的敵人,立刻就支援另一隊打,所謂向砲聲前進就是要有這種想法才有道理,
至於擺什麼陣,什麼隊形之類的就太花俏沒用,巧是巧了,反而壞了正規的訓練,大家都這麼做,部隊就玩完了。
(呵呵,原意不是這樣的,但另類兵法解說一向就是作者的專長,這可是看了不下二三十本的各種【孫子兵法】才有的獨門見解喔。
是,嗯,【吾所獨見而創獲的】。呵呵,引用這話可有點不好意思,是 國父說的呢,三民主義開宗明義的話呢。
傳記有寫,拿破崙的枕頭邊除了有約瑟芬和其她的女性外,還有孫子,我說的是【孫子兵法】,不是說玩3P或是4P。
就說嘛,有些事是不能簡化的〈這說給書局老板聽的,老要作者刪些字,書可是論字算錢呢。
所以俄軍主帥看過【孫子兵法】應不為過。
不過嘛,看那一版本的就不知道了,作者十來歲時第一本啟蒙【孫子兵法】竟然挑了本【十家註】來看,
原以為蛀的越多,字越少,越容易看,越容易懂,學的越快,撿到了便宜;
那想到曹操等十多個古人,每一個人蛀的地方都不一樣,有些蛀語意,有些蛀文字,更有的直接說不知要如何蛀,甚者還拆句另拼另蛀,硬將作者滿腦子材華給鑄成了菜花,成了食古不化不可雕的朽木。
因此,作者亂註【孫子兵法】可是師法古人,有根有據,講作者道理不通的看倌要小心了,黑面曹操會第一個出來助我一臂。
又,不相信作者的也沒關係,金庸先生的話可要聽吧,他老人家寫的【俠客行】就是作者話的註角,高深的武功就藏在字裏行間,只有不識字的人才能學會呢!至於所述的那個什麼島的作者也到過,還住了好一陣子。現在叫馬祖啦。感謝共軍弟兄,讓俺在燭光下渡過了兩年多古人看書等出頭的日子,肚子跟宰相一樣可以撐船,哦,俺是說,裝了不少的壞水。
不信?看作者另一本書【舊愛】就對了,保證不錯看,和無名氐的【北極風情話】相對應,專注情愛的故事喔。可別說那島叫釣魚台,釣魚台是【小白龍】書中的地名,哈哈,可考倒了看倌們了吧,金庸先生何時寫過了【小白龍】這書?問問吧。)
『真沒有蒙古監軍?』
主帥回過神來,又問了,他想,許是派了個將軍去,蒙古人不見,自己出馬總該出來見面了吧。
『真的沒有,花刺子模將軍說,蒙古人只告訴他,一切騰格里會看,說完很虔誠地看了看天。花刺子模將軍也不敢再問。』
(台灣在選舉時所謂的『人在做,天在看』是不是這意思,下回見著成吉思汗要問問,看倌可記得提醒作者喲,呵呵,給作者『妹』就行了,不需【長相左右】。)
又是騰格里,無形的主教!無所不在的主教!主帥心中可嘔得很。
眾將討論後都認為,主補給路線沒斷,既不讓走,又不打,雪也越下越大,看來只好找個地方過冬了,一切等明年雪化了再說。平地沒得防風寒,於是山坳就成了理想國。大軍開進,【探馬赤軍】就在山坳外的平原紮營圍堵等明年開春打;蒙古軍的哨馬來過幾次,拖雷也沒下過其他指令。
(大軍作戰其實就是以確保補給線安全為第一要務,不論拿破崙,德國參謀本部都是看重補給線,而攻擊目標也以利於下一次戰爭的補給為重點。
那時代拿破崙從不提這一要訣,所以別人一直以為他用兵很神,一直到約米尼點出和他下次會見地時才大驚,後來任約米尼為參謀長;而德國參謀本部的創辦人更是普魯士大王的隨侍軍需官,考量到軍需補給和用兵的一致性及重要性,成立了專門訓練軍事人才的參謀本部。
還有,作者現在寫的眾神大會操,檢視成吉思汗可是有所本,所本的就是約米尼寫的拿破崙傳,用四位古代西洋名將共同審議拿破崙一生的征戰史,所有神現在都在場,看倌自個兒找他們吧;另外,作者的有所本可是厚厚的四大巨冊史書,不像某先生的有所本每次都像作弊的一樣是一張小抄,還不給人家看。)
(講到後勤補給,另以三個例子說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1944年冬天,德國執行【亞耳丁聖誕突破】,只因德軍沒有了石油,如果當時德軍真的發現了路邊那個聯軍大油庫,可能戰事會有一番膠著。請看電影【坦克大決戰】,看電影比看戰史簡單生動,不過看一點點戰史那麼就會在看電影時更快樂,至少會知道那個油庫有兩百五十萬加崙的油。
另巴頓將軍毅然勇於將他的軍團扭轉九十度攻向巴斯頓解危,就是他成為名將的原因,因他完全違背了教材中要補給線和作戰正面垂直的教條,將戰略翼側暴力在敵人威脅下行軍。以當時盟軍總部的躊躇就可知嚴重性。
此處沒談到巴頓早就要求他的參謀注意自己軍團戰鬥地境線外的兩軍態勢,那是另一個故事。屬於指揮官特質。
第三個例子就是前兩年,美軍第二次攻擊伊拉克作戰。第一次波灣作戰時,美軍用了六個月時間執行【沙漠之盾】,以守勢完成一切戰爭準備才執行【沙漠風暴】攻勢作戰,九十六小時結束。
在第二次作戰,攻勢一發起,作者就對朋友說,這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絕不會跟媒體預期經年累月或是成了另一個越戰。
並不是作者看到了美國女大兵上了戰場,認為美國已全民皆兵,更不是空中攻擊更厲害精準,那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己顯示,老共的大使館更在另一個地方嚐過一棵。
是作者看到貨櫃車出現在第一線戰場上!貨櫃車的出現,表示美軍受補給線這條尾巴拖累的程度已降到了最低,第一線部隊不再受補給的影響,可以放手靈活運動和攻擊。
以彈藥說明:戰車,火炮的隨車彈載量有限,按準則,當隨車戰備量使用到三分之一時就要提出申請,彈藥後接或前運就成了後方補給點庫的責任,而補給依性質區分,前面的是點、庫、組,負責對戰鬥部隊提供立即的需求供應,後面的大倉庫稱為後勤區,負責整個作戰戰役用品的調度,倉庫區一般距離第一線都在上百公里之遠,以防被敵人突穿破壞,點庫組則在作戰部隊後面十到四十公里。
呵呵,別以為人民解放軍就可以不理這條規則,越戰時,一樣用基準數當根本,這才能算出要多少彈藥呀,在老山會戰時,就發生兩三個基準數打完了,出現了一個多小時空檔之事,險呀,小越差點上了老山。
現在貨櫃車竟然和戰鬥部隊一起出現在戰場,可見美軍己突破了傳統思維,讓第一線持續戰力更精進,部隊更不受補給限制而能發揮戰力。)
第二十六章
英國首相邱吉爾說:『我要放進去一隻食人鯊,怎曉得卻變成了一隻擱淺的鯨魚。』
二次大戰時,聯軍曾在義大利半島安其奧實施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登陸,十多萬的部隊上去了,主將緊守作戰規定,先建立強固的灘頭堡,一切都如預期完成,從此也動不了了,德國人的部隊已經趁著這段時間機動過來圍住了安其奧,於是就在德軍的瞰制監視下,盟軍自給自足,雙方安和樂利地過了好幾個月。這事氣得邱吉爾咬斷了好幾根雪茄,說了上面那段話。
有本書就叫【登陸安其奧】,可是沒有電影,呵呵,沒人演吧。
(有啦,只不過電影的重點變了,作者開宗明義就講過了,一目十行,過目即忘,只記該記的事,這種敗事,作者的腦子早就將它刪除了。)
後來,在戰神俱樂部門前,那位安其奧領導將軍探頭探腦想看看裏面光景,給俄國主帥從外邊一把拖開罵道:
『也不看看戰史,我是怎麼死的也不知道,學著點。』
敗軍之將不可言勇,領導將軍沒說話,低頭走了,不過心裡倒是在罵:
『俄軍主帥又沒寫出那段歷史,鬼才知道。』
還真無巧不成書,現在俄軍這一段事卻像電波一樣,穿越了時空,給一位參加【懲越戰爭】的領導收到了,領導也是有心,就順藤摸瓜,看到一大堆重步兵和重騎兵,弓箭手分開來都是強手,合起來就各自為政,擠在一塊各打各仗,既不能協同,又無法合作,跟在諒山打偉大【懲越戰爭】的解放軍一個樣,嚇得滿身大汗驚醒;
一醒,趕快上書更改解放軍的編組,所謂多兵種混合的合成軍,現在叫集團軍才出現,算是結束了小米加步槍的時代,聽說指導也姓羊,不過不是綿羊的羊。
(有句成語說『窮則變,變則通』,那時解放軍真變得快,一定是在雲南集結時,學老鄧打「瞧牌」抽煙的樣子,煙抽多變成君子,才會『豹變』!(呵呵,隱【君子豹變】之意啦。)這可害得當時作者在軍中每天死看簡體字,猜那邊怎麼變才好跟著應變。
現在作者可真是到了『窮則變』地步,正在煮字療飢;請看倌們指個『變則通』的路子,不用指導作者買『通樂』,現在作者只有茅坑可用,沒得馬桶坐。)
『也不看看戰史,我是怎麼死的也不知道,學著點。』
主帥說的是實話,他和他的大兵團真的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幾場大風雪下來,一切就結束了,幾十萬大軍,倖存的不到兩萬人,再也不敢賴下去,投降編成了蒙古軍的色目軍。
分頁或多隔行
主帥的駐軍兵力部署完全結合地形,依據兵種特性混編得不錯,既可確保陣地安全,還可出戰境外。
(【出戰境外】是作者一直提倡的作戰思維,日本人就是以【出戰境外】為戰略方針,修正作戰目標,完成戰爭指導,最後犧性外圍,才接受本土決戰;台灣有長天生保祐,讓麥克阿瑟只想奪回他老爸當總督的菲律賓而忘了台灣,這才使台灣沒像塞班島,硫磺島,琉球群島一樣給「玉碎」掉,不過當時全島五百萬人口中也七分之一的人非死即傷。請看台灣第一本真正戰史統計書【台灣航空決戰】。
作者以文會友,有幸認識了這位文人原子能教授軍事學者作家鐘堅先生。更讓作者窩心的是,教授當面告訴作者,作者寫的台灣第一本戰爭預言書【戰計畫-攻略澎湖】是教授一生第一次站在書局花兩個小時看完的書,更絕的是教授在香港又買了作者的香港版同一本書(書名不同)。謝謝啦,惠我良多。
有位先生看過作者的書,作者又和他及鐘堅教授一起吃過飯談過話,聽過作者胡言亂語,三傳兩不傳,編了本國防白皮書,傳到了某人嘴裏,卻被改了個字,成了【決戰境外】,還朗朗上口,到處喧嚷,弄得軍方無法回應。
也不對,就有獨樹一格地用長篇大論說明某人英明呢,呵呵,就不知這位海軍中將湯醬瓜有沒有昇官,如果沒有,就應怪作者,因為之前既沒看過作者原著,之後又沒看這本書,以至於他老兄寫的大著言不及意到了高山滾鼓──不通不通的地步,而且寫著寫著就文不對題了,保證當論文一定不會過關。
作者想拿這中將湯的文章給馬漢看(海軍戰略論作者),他竟和作者談起另一碼事,
他說中國有位神叫做許由,聽說開耳鼻喉科,只會在河邊洗耳朵,另外一個叫巢父的神更絕,知道許由洗耳是為了有人要將帝王之位讓給他的原因後,竟將牛牽到上游喝水,免得受到污染的水污了他的牛。
作者一直不知道馬漢舉這例子什麼意思,跟論文有什麼關係,難到姓馬的一定都跟耳朵有關?打麻將一定都碰東風?
全世界都沒有【決戰境外】的戰史和思維,連蒙古人都沒有,如果說美國有,那是美國出戰境外,決戰一定是最後之役,存亡一線。美軍退出越戰,眼看著馬上又要退出伊拉克,並不會動搖國本。
喔,亞歷山大算是決戰境外吧,呵呵,看吧,作者就是有心人,總會給人找個台階下呢。
以上所說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保證都是巧合。有關日本人實施的『玉碎計畫』施行細則,請看作者另一本記述台灣藏寶的戰史大作!喲,別急,作者剛吃了一塊年糕給噎住了,這本書還在肚子裏,要等過年時寫呢。
喲,寫好了,有三十多萬字,要懂中國文學,詩書,中國歷史,近代中國史,又會猜謎的人才能看。)
主帥以重裝步兵和弓箭隊一部分放在山坳進口處,挖深壕,築高堤,編成堡寨據點,防止蒙古人攻打。
輕騎兵和輕步兵,弓箭隊一部分,在山坳外一公里處建立掩護幕,也是建立聯合堡寨,既可當防禦據點,又能分隔敵人;騎兵配合分置各輕步兵營寨中,擔任出巡和救援其他據點任務。
另重騎兵在山坳內集中分畫責任區,以重步兵羅列方陣為樞紐,用密集隊形,穿梭輾戰突入之敵,並支援外圍據點逐退入侵之敵。
東北方山脊以輕重步兵團各一和剩下的輕騎兵在山陵線下方編成防禦陣地,發現敵軍就藉居高凌下有利之勢出擊,最後確保山脊線,與支援之重步兵一起反擊。
(1967年第三次以阿戰爭,埃及據點的編成類似上述,完全以俄軍準則為依據,稱做【盾與劍】,盾是步兵和火砲,用以堅守據點,兩據點間並相互以火力支援以防敵人突破;劍則是重型坦克,出擊突入兩據點間的敵人恢復陣地。
編組是不是真的?作者只能從書上得知,就教曾接受俄軍指導的方家。
又,【盾與劍】是埃及防禦工事,可別和書名【犁與劍】搞混還怪作者喔。更不是【菊花與劍】,兩本都是美國書,一個講越戰,一個講日本,後者,現在書名叫【刀與菊】,大陸人翻譯還真直接。至於是不是投降的俄軍,日後回到了俄國當統治階級時,將主帥的方法傳了下來,成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防禦方式,無法考證。)
分頁或多隔行
那一年冬天風雪也沒什特別,在山坡上的俄國部隊由於頂著從山坡往上吹的風,覺得特別冷;在谷裏的大軍則是覺得冬天本來就會冷,還猛感謝上天讓他們有這麼一個避風的場地;連在外面擔任掩護的輕步騎兵,回到沒風的山谷也沒察覺裏面特別冷。【風速效應】產生的效果己開始發作,進到山谷沒了風特別暖和,這麻木了人們的判斷。連山谷中雪特別厚也沒發覺。
(【風速效應】就是當風速每提高到一個定數,因風速帶走熱氣,溫度就下降一度。)
該來的終於來了,冬天的大風雪終於掃上了寂寥的戰場,為這場戰役畫下了句點。
地形和海洋一樣會自己產生風,山脊上特別容易感受到,山風都是由下往上吹,感受最強烈的地方自然就是兩個山脊形成的山隘。
台灣許多山隘都起個特別的名字,叫『石門』,說起石門,就會想到石門水庫,可就少人知道【石門古戰場】,真沒台灣意識。
另外,因為雲從龍,風從虎,所以先人為了鎮風,都會用虎來鎮,除了金門,現在台灣舊的宜蘭古道上就還有一個清朝刻的一丈多高的【虎】字石碑挺在山脊路邊上,一直沒時間去拓回來。
呵呵,本土化口號聽多了,說的也就多了,見笑。
分頁或多隔行
在山脊上的俄軍並沒有特別感到腳底的山坡,已下了這麼久的雪,還能看到雪下露出的草尖和平地草原有什麼不一樣,有些鄉下長大的當兵農夫在風中站衛兵時發抖地說,是風將雪帶走了,所以草能看見。
那一夜,大風起了,大雪來了,山坡迎著西北風,將站不住腳的雪一股腦地吹過山脊,吹進了山谷。
雪剛大,營裏的馬就開始不安地噪了起來,拿草料哄都不行,有群馬硬是擠斷了柵欄,向山坳外衝,急得騎士直往外追,更別說給馬群跺爛撞翻的步兵帳蓬忙著收拾善後,沒人知道為什麼好好的馬群會突然使了性,沒出去追馬的騎士都到剩馬身邊去安撫馬了。
到傍晚,在山脊線上的俄軍看著空中的雪給風吹得撲面直打,落在坡上的雪跟本還沒著地就給西北風由底下帶起來狂捲上山,每一陣風捲起的雪就像白色的海浪浪花一樣,撲向山巔。
有些雪隨著風就著山丘的走勢旋吹,就跟大陀螺一樣轉,走過的地方將草上的雪吸光,留下了一道道的綠帶子,隨後下的雪又將綠色染白了。
緩坡上的雪給風帶起的雪沬揚起像尺多高的霧一樣,在坡上往山脊快速遊走。
風帶起的雪站不住腳,越過山脊就往下傾倒。
山上守衛的輕重步、騎兵,營帳都設在山脊正下方,迎風面的雪要不了多久就積得老高,蓬頂也開始下塌,不懂事士兵的帳蓬很快就給雪壓垮活埋,懂事的就叫人出去剷雪並在帳裏用力頂帳蓬上的雪,就怕雪一壓實就沾住了。
山坳裏,沒風,雪經過山脊,因為底下有大批人住,熱氣大,產生了上昇氣流,先是雪隨著上昇氣流往上捲,熱氣讓雪花有點化,捲起的雪花又給上空的西北風吹冷吹散,就和天下落下來的雪攪和一塊,順應著地心引力,成了雪雹,掉向地面。
雪來的多,熱氣慢慢給稀釋,一條隱隱的雪線就一直往下壓,往下壓。
冬天嘛,想當然雪就是這麼個下法,於是有辦法的還在帳子裏烤火取暖,主帥因外面雪大風大料定蒙古人也來不了,和一群將領們吃著烤肉下棋,完全沒注意到後果,更扯的是還不時對帳外為他們清道和掃蓬子的士兵碰到帳蓬,驚動了雅興而開罵。
何時發現不對勁的?沒人知道,等發現雪大得不像話時,人力已無法回天,一夜下來,西北風將整個坡地上的雪全送進了山坳裏,整個山坳成了大雪窩,外面一兩尺深的雪,山坳裏面是五、六尺深,靠西北方的更近十尺深。
每個人都習慣性的先躲進帳內避避風寒,等聽到馬凍得直叫,帳蓬也快塌了,又趕快出去想辦法挖雪剷雪;帳內有火的因為落下的雪化成水又結成冰反而紮實,挖雪更難;更因為大家自掃門前雪,雪直往沒人住的地方剷,就沒人想開路,等雪下了兩尺深之後,路也就甭開了。主帥他們這些將領是看到待從官惶惶然的掀帳進到帳內才知道事態不妙。
『雪太大了,沒人有力氣幹活了。』
也不知是給凍的還是累的,待從官給給巴巴地說。給這麼一說,才發現外面沒人剷雪了,好像整個營地吵雜聲音都小了很多。
『人呢?』一個將軍問。
『都沒力氣了,也調不到新的部隊了,人正往帳篷爬。』
『亂講,再派人來。』
靠門的一位將軍邊說邊起身往外走,待從官讓了讓。
將軍一掀擋門,手放不下來了。
雪夜,大地一片慘白,遠近一個樣,都是白花花的。
在門前五尺遠,就是一堵快一人高的雪牆,整個雪牆環著帳蓬,遠處白茫茫一片,還能看到有人影正在挖雪,挖過或是掃過的帳蓬現在跟沒入水中的蓬草一樣,只露了小半個帳頂在外,其他沒挖或挖不動的帳篷就跟雪地一樣白。
也都是生活在雪地裏的民族,當然知道現在要幹什麼,趕快逃命吧,但是雪已下得這麼深,雪地跟本著不了力,人一走都陷下去尺多深,連腳都拔不出來,怎麼走?
怪不得待從官講人是爬回去,只有這法兒還管點用,唯一的問題又是往那兒爬?山坳出口可遠得很呢。
分頁或多隔行
雪是三天後停的,平地積雪尺多深,【探馬赤軍】將消息告訴了第一個看到的蒙古軍巡哨,巡哨跟著到山坳口看清楚了投降的俄軍,更望了望給大雪埋掉的山坳,就走了。
在這段阻斷俄軍退走時間裏,【探馬赤軍】自己將部隊分成了好幾個,除了監視哨外,都躲到幾個山背後紮營,他們也不知道蒙古軍主力在那兒,偶然看到遠遠地有蒙古巡哨,也不知是看他們還是看俄軍,反正打招呼就會在一陣子之後有通語言的人過來,可見蒙古哨兵還不少。
聽了報告,哲別搖搖頭,嘆口氣說:
『可惜了那群軍馬,跟著一起上天了。』
拖雷悶聲不語,久久說:
『也罷,阿爸要你開春打過去,看來我沒什麼仗好打了。』
『有的是,還有西夏,金人,南人,想打仗怕沒人?就怕不想打。』
『說的也是,我錯了,我罰酒,自己罰自己。』
說著就唱起來了:
『百靈鳥雙雙飛,一個翅膀掛兩杯。』
『這可不行,想把酒都幹光,還喝八杯!
一點都不留給我,不行,不行。
這招跟誰學的?別賴狼,
狼喝酒?沒聽過,
呵呵。』
第三篇:眾神的要求
分頁
第一章
每次下凡回來,總有一些神不守神道,借機混水摸魚,訪訪故舊,見見新歡之類的事,就在此一筆帶過不再追訴,見著的人也不用跟俺說,俺,敬鬼神而遠之。
等所有神回到了俱樂部,凱撒清清喉嚨說:
『各位同仁大家辛苦了,這回下凡引起了其他沒下凡神仙很多不滿,說什麼浪費公帑考察,帶眷屬住五星級飯店之類的,本會一律不承認,而且也建議秘書處為其他會議也挪些銀子出來,辦一辦自強活動,雨露均沾嘛,反正也不是花咱們的錢。這一提案總算平息了眾怒。
好了,現在進入主題,請各位說說高見。』
凱撒輪值主持會議,他本就沒啥本事,只好先自我吹噓一番苦勞,然後就開會了。
古德林搶先站起來說:
『為什麼不早讓我看到這場戰爭,這種打法就是我一直想要的戰法,
當初,我就一直建議不要將十個裝甲師折成二十個,帳面上多了,實際上戰力折損了。
作戰時要不是我再三的強力推兵出陣,對法國的攻勢早就在叫停時就夭折了,那麼【黃色計畫】就會跟【史利芬計畫】一樣,又成了正面攻擊,整個攻擊就會停頓!我…』
『是你們不會用,硬說我不行,我當初可是一個人用十多年時間,憑空想出【史利芬計畫】的,小毛奇跟本將精神弄錯了,才會讓第一次世界大戰變成了壕溝戰!』
史利芬一看說到他頭上了,立刻出言反馭。
『別那麼大火氣了,要說火,我比誰都火,總是說我比我叔叔差,
沒錯,我是比我叔叔差,
但是,各位,在我那個時代之前,誰指揮過真正百萬大軍了?
我的參謀就計算過,運向法國的部隊,每五分鐘一班火車,誰有這個能耐送這麼大的部隊到前線?
巴頓轉個圈都成了大事,才十幾萬人呢,差得遠。』
進到會場旁聽的小毛奇一看竟把他拉了出來,氣得也說了重話,不過他聰明,他叔叔毛奇在會場,先捧幾句,然後話烽一轉,轉向沒參加會議的巴頓,這就沒得爭了。
一說話,眾神就吵了起來,而且簡直就是【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硬將一個二十世紀初德國備案的作戰計畫和1914年第一次大戰、1940年第二次大戰的執行計畫搞成一團。
凱撒壓不住陣腳,亞歷山大說話了:
『還好,巴頓沒來,否則他可會拔出象牙柄手槍比著大家『碰』『碰』打個十三響,到時電視一轉播,其他神仙可會笑掉大牙。
這樣好了,請不要偏離主題,說明一下各位的評議,別人發言時再有鬧場的,本人就要動用警察權,請他離開會場了。古德林將軍,你繼續。』
作者打一開始就說過了,天上人間一個樣,神仙只是平等,不等於不會吵。
『我是說,蒙古軍的戰具開了世界戰爭史的先河,如果沒有這些戰具,跟本打不了那麼漂亮的運動戰。
首先,蒙古軍的馬練得比別人的快又耐,光這一點,同樣是遊牧民族的西遼、西夏、金國、甚至大食人(波斯人)都比不上。
其次,光有速度還沒用,還要有武器,蒙古人會馬上射箭,其他國家的人都不會,這一點,又比別人強上百倍。
蒙古的騎射就是現代版的戰車,又有機動力,又有火力,誰能打得過呀。
還有使出的那招馬杆子吊人法,一下子就打中了俄軍的要害,其實因為每吊一個人就要下來解套,或是俄軍的腳給馬蹬卡住,馬杆子一時拿不下來,所以吊到的人並不多,但就跟斯徒卡戰機一樣,打的人不多,但是俯衝而下的特有尖銳嘯聲,嚇破了盟軍的膽子;所以這種武器也是重要戰具。』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沒多久就成了壕溝戰,加上鐵絲網步兵跟本沒法動,戰車是英國人為了通過這些地障而發明的,為了保密,由海軍負責研發,代號叫【水箱】英文直接音譯就成了【坦克】,現在戰車上用的都是海軍術語,坦克艙呀的就是這原因。
雖然,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戰車的是英國人富勒將軍(他也在場,不過不是因擔任第一次大戰的戰車團長而留名戰史。),但古德林卻是真正用心改良戰車和訓練出多兵種聯合編組的人,他來講解戰具自然有道理。
戈林在一旁聽得很高興,他這個純納粹黨的空軍總司令在講求輩分和傳統的德國正規海陸軍眼中一直沒什麼份量,現在竟然能聽到德國將領贊美他的創作,當然高興。
『蒙古人其實在戰法上也有獨到之處,用奔襲戰法,永遠處於外線,攻擊攻擊再攻擊的攻勢作為,更讓敵人疲於應付他的突襲,隨時爭取外線更是戰勝必然因素。』
『運用多種手段,以間接方式達到擊敵放果!』
『善於利用恐怖作為,奪人之心,善謀也。』
『積小勝為大勝,開拓戰機。』
『兵有四機,氣機,地機,事機,力機,蒙古人善於待機,創機,握機,掌機。』
(好多機機。原來蒙古所有男人都要當兵是這緣故,呵呵。)
『勢險節短;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善戰者勝,勝易勝者也。』
『蒙古軍以捕殲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做為正確致當。』
『追求令名的結果,使德軍喪於史大林格勒。註:出師表最後一句。』
(孫子聽不懂說的是啥意思,就加了一個註,作者也不懂孫子註的是啥,就照實寫了下來,請看倌賜教。
又,看倌千萬別說孫子怎麼會看過千年後諸葛亮的出師表,別忘了現在是在仙界耶。
又又,出師表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看倌自己找吧。
又又又,後出師表據閒人考証,好像不是孔明寫的,呵呵,俺身邊就專有這種閒書,書名是【千古之謎】,嗯,連【盜墓筆記】中所說的西王母都有考証喲。
又又又又,又介紹別人的書了,老毛病不改。)
『不能殲滅敵人的有生戰力,就會遭到反噬。』
『捕捉有生戰力不一定要攻擊,有時圍阻反而會使敵人自行放棄地利,自已亂掉,失去戰力。』
『利而誘之,因利勢導,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輜重,全家一起行動,真正的生活就是戰鬥,可能嗎?畜牧跟著一起走?似不可能。』
『天呀!竟會利用氣候消滅敵人。』
整個討論一片贊美聲,孫子就亂記一通,族繁不及備載,作者就不再恭錄了。
『是不是應該瞭解一下下,這種作戰思想是從那兒來的?為什麼不見了?』
韓非子遞了張字條給身旁的馬基維利亞,他如獲至寶,馬上唸了出來。
會場一下子沒了聲音,沒錯,外行人看熱鬧,怎麼內行人也一樣了?大家都覺得不好意思,開會的重點竟然給下凡的快感模糊了。
『對喔,還是看不出作戰的才華從那兒來的。』
秦始皇一直對韓非子抱有好感,而且他也是力戰群雄建國梟雄,知道創業之難,所以更想知道成吉思汗為將之道。
『我認為,從戰場上,我們只能知道發生了什麼,從過去的歷史中我們才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富勒將軍說話了,他寫的【西洋世界軍事史】非常出名,和【戰略論】作者李達哈特併列為二十世紀最有名的軍事名家。
『就和我的論述一樣,有一種事務不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或然率,戰爭也受或然率的支配,何況是戰爭思維。』
出自【戰爭論】作者,西方兵聖克勞賽維茲口中的的話使會場一片寂靜,只要是名將,都不能否認這句話,戰場上真的充滿了或然率。
『其實戰爭是一種群體共同創出的結果,從將帥直到敵方的小兵,每一個人的動作都深遠地影響戰爭的結果,而這個結果並不是可以推論出來的。』
隆美爾有感於他的出身和戰史就符合了或然率。
如果不是他正好擔任希特勒的侍衛長,不可能參加和平進軍維也納,就不可能看到沿途拋錨的德國戰車;
看到掉了一路的裝甲車,別人認為這種車沒用,靈感卻讓他從一個步兵堅絕擁護者轉而成為戰車的擁護者,進而成了一代戰神。
『我看,我們都談遠了,【殷鑑不遠】,還是從歷史中找出答案比較正確。』
李達哈特從回憶成吉思汗的戰史中返回現實,他在下凡中看到的只是戰爭的過程非常符合【戰略論】的間接路線論述,完全看不出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軍事思維,真的就跟【狼圖騰】所說的一樣,狼和蒙古人結了不解之緣?他總認為歷史雖然不是真實的記錄,但歷史總會透露出訊息。
(又【殷鑑不遠】這書太薄了,和他寫的其他書又搭不上邊,內容講歷史記錄的真實性等,用大號字勉強才湊成一百面(五十頁),所以民國六十二年只印了七百五十本,嘻,作者撿到了一本。)
『我就曾經感嘆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犧性不過一二十年,都寫不出當時的事情經過,連有些烈士的名字都記不明白,當時我就說過:「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撰遊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
現在司馬遷先生不在,是不是請孔丘先生代勞,講一講元朝的歷史,大家看看能不能夠找出蒙古軍事強盛的蛛絲馬跡。』
國父 孫中山先生說話了。
孔子跟大家在一塊久了,知道大家怕了他的輯讓多禮,所以就沒再行所謂君子謙讓之禮,直接用山東土音開腔:
『不是俺不想幹,作者是俺的同鄉,他手上正有些他的老師們整理好的資料,咱們就先瞧瞧,說不定有參考價值,
另外,那位狼作家丟出了題,一定有一堆人跟進,沒人跟進,就叫他再加把勁,一併寫出來不就行了。』
孔子就是孔子,說出來的話就是面面俱到,充滿學問,又不用自個兒做。
事情就定案了,作者只好改個元朝姓,四個字:趙本宣科,當起文抄公。
第二章
先說在前面,萬世師表臨危授(不是受)命(他現在補習班開得挺大,沒時間寫,有了危機),作者只好打鴨子上架胡整亂搞充數,寫的不對跟【三字經】有絕對的關係,教不嚴,師之惰,是孩子王──孔老師教的不好,和作者無關,所以看倌!就不用邊看邊罵【三字經】。
另外也說在前面。那一年,作者運氣好,有幸跟著老老師學到了一些老戰法,也為自己開了竅。
美軍打法重物質,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早就看透這一點,一直不贊成和美軍開戰;咱們從建國開始就沒什麼物質可打消耗戰,於是特別講求精神戰力。
當時的參謀總長郝柏村將軍,特別從退伍老將中挑了一些有料的長官來傳承經驗,這可讓接受美式軍事教育又結合中式傳統的有為軍人大感吃不消,新舊觀念打得每一個人腦子裏都是漿糊,但也有好處,戰場實務得到一些些傳承。
作者本來打心裏拒看的中國戰史也給編出來,用當代軍事思維研究古戰史,還真的不錯看,現在就將整理出成吉思汗第一次打金國和窩闊台滅金的戰史一併提出,藉此瞭解蒙古軍的戰法是如何演變的。
還有,為了長自己之氣,看一看南人(南宋)跟蒙古人打了多久,就知道,中國人靠文化還是撐得蠻久的啦,另外可有人想過宋朝是中國史上最人治的時代,嚴刑不多,也不太牽拖。
當然,這些戰史是老老師花了心血研究出的成果,現在將之改寫的更簡單易懂,中國地名變來變去,就用大家懂的為主,想再深入研究的看倌請在史書堆中找像【讀史兵略】,【方輿記要】看;史有跨大不明之處就將就看,作者以自己的想法推論出的結果就提供看倌參考。
從戰史中找蒙古軍的演變好像是唯一的通道,就先整理成吉思汗兩次打金國,窩闊台滅金國的戰史,藉此瞭解蒙古軍的戰法是如何演變的。
(寫蒙古史真的很難,漢人在蒙古人眼裏是金國,我們要叫南人。不過,據先母說,作者的祖先在清朝時,給朝庭硬從雲南強遷到山東的,而作者又是在台灣出生,所以,我是漢人?南人?蠻人?夷人?台胞?呆胞?兀良哈台又打過雲南和越南,應該也可能是蒙古或是越南人吧,呵呵,千萬別再想下去,否則就成了聯合雜種了。)
不過還是有些問題,作者地理只知道三十五省,十二院轄市,西藏蒙古兩地方以及海南特別行政區,變成二十二省就不知了,萬一地方跑錯了省縣,看倌就省省吧,別罵了。
再鄭重聲明:看到錯誤或是亂七八糟的地方,都是作者自己亂加亂改的,和二千年前的老師──孔子有關,但和現世的老師一點關係都沒。(嘻,怕現世報啦)
參考資料來源:
一、【中國古戰史研究】三軍大學戰術研究班 周聲夏老老師,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七月一日編印。
二、【中國歷代治亂興亡史】民五十九年出版,大東書局發行。
三、【史記】
四、【中國軍事思想史】魏汝霖將軍編,中國文化學院。
(【中國軍事思想史】一書給作者很大的啟發,作者有的是第一版精裝本,一直帶在身邊,是軍事生涯中長伴的諸書之一,只是之前很欣賞書中對蒙古人的戰法以剝皮戰法稱謂之詞,現在才發現作者用心良苦,不能用奔襲戰法稱之就關著門另起國號。)
五、其他:像【中國五千年戰爭史】,【中國戰史彙編】等等就很心虛地不寫了,那些都是幾十大冊的大部頭書。
分頁
對金國的第一仗 蒙古主鐵木真(前後斷續打三年)
1211年七月伐金,命哲別攻取烏沙堡和烏月營(在今綏遠興和東北),八月金將退到長城以南的宣平(今萬全),蒙古軍追擊於會河堡(今察哈爾懷安縣東北),金大敗進了宣德(今宜化縣)木華黎打宣德,奪得德興(涿鹿縣),居庸關守將棄關逃,哲別入關打了一轉帶了一群馬出關。金國也自動放棄了關外之地。
1213年七月,蒙古主自己攻金,到了居庸關不能進,於是留怯台,薄台繼續攻關,自己和哲別帶兵連夜翻走小徑越過長城,進到紫荊口(河北易縣西)發起曉攻,金人驚起,想用逆襲將蒙古軍打出關外,在五回嶺(河北易縣西)大戰大敗,於是哲別轉向打下居庸關與圍軍會師,蒙古主向外拓展地步。
同年十月,蒙古軍逼近北平(當時金之都叫燕京),十一月留兩人看住北平,又任投降的金人為地方軍政長官,兵分三道四處竄打,山東北部及河北,遼西等黃河以北地區都經蹂躪後再返回北平,並不攻打而派史索取犒賞;金只剩重兵屯住的北平,只好答應,三月,蒙古軍滿載而歸。
之後,金國放棄黃河以北之地,遷都開封。
成吉思汗第一次征金經過概圖如附圖四
成吉思汗第二次征金經過概圖如附圖五
分頁
對金國的第二仗 蒙古主窩闊台(1231年~1233年)
當成吉思汗西征回來病危留彌時跟左右說:
『金的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據大河,難以遽破,如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唐(今河南唐河),鄧(河南鄧縣),直搗大樑(開封,金之都),金急,必徵兵潼關,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敝,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言訖而殂。
1231年七月,會眾將決定分三道伐金
蒙古主自將中軍,由河南沁陽渡河入鄭州,滎縣和右軍會合。
其弟拖雷將右軍,由寶雞渡大散關.繞道宋境,沿漢水東進,直趨唐(今河南唐河),鄧(河南鄧縣)。
左軍由特穆爾岱任,從山東南下。
準備明年正月三路合軍圍汴。
八月,拖雷騎兵三萬入大散關,先後攻破鳳縣、武休關(鳳縣東南),圍興元(南鄭),屠洋州(洋縣);然後以一部進沔州(略陽)過嘉陵江,打葭明(四川昭化附近)消除側翼威脅後返回。
十二月初二攻破饒風關(陝西石泉縣西),由金州(安康)渡漢水東進。
金國王決定以大軍齊聚唐,鄧兩地自保(約十一萬人),派了兩個元帥去守。這時蒙軍己開始有小部隊從光化渡河,於是召開作戰會議,會議重點是:
讓蒙古軍渡過河再打,還是現在就推兵到灘頭打,不讓他們渡河?
(美國人的好處就是一語中的,【台灣乎?呂宋乎?】簡單明瞭。不過,這會議重點好像是作者自己編的命題吧,呵呵。會賴人喔。)
將軍建議就在漢水邊乘其渡河就打,如果放了進來,那麼後方土地遼闊,我軍防不勝防必被擊潰。
主帥布哈不從,大放厥次說:就算蒙古人在沙漠,都當前去會戰,何況自己來呢,放他們進來打!於是整個部隊調到順陽(河南浙川縣東)集結。
二十五日,蒙古軍全軍浮渡到北岸,與金軍在禹山打了一仗,蒙古軍小退。另一帥建議說,蒙古軍號稱三萬,去掉三分之一的輜重人員,只剩兩萬,現在又對峙了兩三天,他們沒吃的了,趁現在他們給打退時,大軍掩殺過去,一定勝利。布哈說:他們過來就退不回去了,黃河水又不會冰封,他們進了險地回不去了,何必要快速打擊呢?於是不准出兵打。
(原文是「江路已絕黃河不冰」,應該是漢水不是黃河吧,是後人筆誤?古人總用一個字表示地名、水名,像漢水就用個漢字,和前後字一連起來就要猜啦;呵呵,女人國三個字猜【桃花源】中一句──不知有漢啦,還連姓都能猜呢──無論魏晉!)
(又真有個八百媳婦國,元朝平之,今之寮國)
第二天,蒙古軍都不見了,到了二十八日巡邏回報才知道蒙古軍都躲到光化棗林裏白天吃飯,晚上不下馬,望林中往來不過六十步,而四日不聞音響。
(好神奇的記載,奇門遁甲中的縮身術嗎?或是蒙古軍這會兒成了紙兵紙將?三萬兵馬竟能堆在一塊四十五平方公尺的地方四天。
作者下部隊第一個職務就是搜索排長,如果這麼回報,保證當場就給營長踹翻在地,何況是十萬大軍的主帥。
現代算法一步是七十五公分,那時代一步是多少?
呵呵,說作者認真就真的認真啦,作者特別找出了古中國的量規,按司馬法的記述: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另有一說:古者以周尺八尺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為步。
好吧,作者就再算一次,六尺乘上六十步就是四百八十尺,一公尺約等於三尺,所以略是現今的一百六十公尺,總面積約為25600平方公尺。標準的足球場長度不得超過120公尺,寬度不得超過90公尺,總面積約10800平方公尺,也就是說棗林的面積約為二個半足球場大,沒多大耶。
再舉閱兵時單兵站列的距離間隔說明,每一個兵與前列的距離是75公分,兵與兵的間隔是10公分記算,160 公尺可以縱列站約214個人,橫列160公尺約可站320人,整個面積就能站68480人。
由這兒各位看倌大人就能看出作者是多麼地善體人意兼顧全同好,想盡辦法,費盡心機為古人美言解釋。呵呵,可以解釋這片棗林站得下三萬人了,而且還能站在棗林下呢。
還有,看倌就也別追古時一尺是多長了,舉個例,正史記載,秦始皇在洛陽接見過十二個巨人,記載的巨人有多高?看倌自己查吧,可別說那些人是順著魔豆爬下來的喔。
至於所謂『白天吃飯,晚上不下馬』,作者只養過「馬子」沒養過馬,也沒法整晚不下馬,所以就沒法算計了,看倌們就打個馬虎眼別計較了可好?)
二十九日,金國軍沒得吃的,兩帥想進鄧州拿糧,拿回到了林後,蒙古軍突出襲擊之,金兵迎戰,蒙古兵以百騎奪走輜重,主帥卻向金國王回報大捷。
(怎麼都看不懂,大軍在外,糧卻在城內?拿糧一定要從敵人面前走?派多少人拿糧?拿幾天糧?十一萬人加上五千匹馬的飼料,百騎就能奪走?騙作者沒當過兵?)
1232年正月十一日,蒙古軍自唐向汴進軍。十三日,蒙古主從河南孟津東南二十里處渡河入鄭州,要拖雷會師。十四日蒙古軍的前隊己到了汴京。這時還在鄧州的金國主帥可能才知道蒙古軍早就走了,趕快率十五萬步騎赴京救援。
速不台認為金國兵都是城居之人不耐勞苦,數挑以勞之,戰乃可。於是就派三千騎兵尾隨,金國打就退,走就跟,金國安營晚上就鬧營,金兵不能休息,且戰且行的到了黃榆店。
十六日,大雪三尺,金兵僵立,凍得刀連在一起都分不開,拖雷以其眾衝出,渡河的蒙古軍全都到了戰場會師,並在路上做了路障,奪路的金兵跑了十多里到了三峰山,很多人已三天沒吃到飯。蒙古軍就圍住金兵,又在四周烤肉大吃大喝和休息,等金兵實在困憊,又開了一條回城(約二十里遠)的道讓金兵走,然後夾擊之,金兵崩潰,主帥戰死。
話分兩頭,在潼關的大軍奉詔援汴(開封,大樑,都是一個地方,名字就有三種。),十一萬軍,騎五千,在路上遇到了蒙古的遊騎兵,因為幾十萬的糧草沒來得及運,而潼關的守將更向遊騎兵投降,十多萬大軍竟然嘩地一聲就地解散,眾官兵攜家帶眷跑進大山冰雪中不見了,主帥和將軍們就給數百蒙古騎兵殺了。
三月,蒙古主開始圍攻汴京,打了十六畫夜,雙方死了百萬人,金有大砲名震天雷,爆炸之聲如雷,聞百里外。蒙古軍久攻不下,乃和宋議,夾攻金人。
第二年,金亡。
從1231年八月拖雷出征到次年三月圍汴,共八個月運動戰,三月到第二年正月是圍城戰,其他時間就是掃蕩。
窩闊台征金經過概圖如附圖六
分頁
對宋之戰 蒙古主窩闊台、蒙哥、忽必烈
元朝的歷史真的很難記,一方面因為蒙古本就無文所以無史,都是靠別人記,另一方面,當時金國和宋朝並世,就有兩個不同的年號要記,等蒙古人加入,那就是一場爛仗,而中國史的年號又跟著皇帝走,改朝換代就連年號也換,所以更亂,再加上,蒙古人是四處打仗,以至戰史成了多維空間,跟本會弄亂了人的思維,所以不厭其煩的依蒙古歷次戰爭區分來介紹相關國家的年代和戰況,有些事就反覆寫出才能明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眾神見諒(希望看倌看得入神,趕走睡神)。
(請看記載之例,宋寧宗嘉定七年,金宣宗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公元1214年,這還沒寫出蒙古人用動物做的年份呢。)
綜觀歷史實在是很奇妙和吊詭的事,蒙古從唐朝起就有這個民族的記載,譯音很多,意思是勇敢無比之意。
(更早一定又是別個名字,否則蒙古人難道是孫猴子的後代,從石頭裏蹦出來的?嗯,【大唐雙龍傳】中有別的名字,應該沒錯。)
當金國想攻打宋朝的時候,這個原來早已存在,臣服於金國和西遼的散居遊牧民族蒙古,竟然開始襲擾金國發源地東北地區,以至於使得金國不能全力南下滅宋;
等到鐵木真一出,蒙古諸部大會於斡難河源,(1206年)上尊號為成吉思汗後,又得到遼國耶律楚材為相,於是先逼得金國遷都(由北平轉到開封),再移師西征,西征中,中土國王木華黎又拿下金國棄地和遼東,回來滅了西夏後病殂(1227年);
等兩年後窩闊台繼位,聯宋滅金,又第二次西征,同時亦派兵攻宋;直到1241年崩殂後六年,蒙可繼位(拖雷之子),除繼續攻打宋朝,並命其弟第三次西征,於1259年殂於釣魚城下。
弟忽必烈1260年即位,至1279年滅宋,歷經三代四位可汗七十三年,真正統一全世界。
其實漢人也不用自卑,蒙古軍打金國前後用了二十二年(1211年~1233年);西征三千多公里,每一次也不過用了六,七年,打宋則是從1235年~1279年共用了四十四年時間。
當然,蒙古兩次停止攻擊都是因為蒙古主崩殂,同樣的,當時宋之丞相賈似道不玩權作弄蒙古人,蒙古人可能也不會急著打宋(唯一問題,不打宋又打誰?這時蒙古人連東南亞的越南都打了。),光這段史事,如果用當時的年號就能引起爭論,所以還是用西元時間來做對比可能比較準。
對攻宋的戰史記錄非常混雜,比金國史更加入了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記載:
1252年六月蒙古主命弟忽必烈帥師征雲南,翌年十月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由臨洮而南,行山谷兩千餘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取大理,十二月忽必烈班師留兀良哈台攻吐蕃(今西藏),克安南(1175年由宋朝封,今之越南),
六年後的1258年二月兵分五路侵宋(同一時間,蒙哥汗派另一個弟弟旭烈兀第三次西征),弟忽必烈攻武昌,趨臨安,塔齊爾攻荊山(安徽懷遠),李檀自山東攻海州,命兀良哈台自交廣會於鄂(武昌),蒙古主親征,軍四萬號十萬,分三道而進,攻合州。蒙古主之後殂於合州釣魚城下。
蒙哥汗征宋經過概圖如附圖七
分頁
本案例有許多問題:
一,
忽必烈帶多少軍馬南征,不知道。
二,
忽必烈走了一半就班師,不知留多少軍馬給兀良哈台?
三,
兀良哈台是怎麼右打西藏,左打安南的?這段時間有五六年之久,中間有南宋,行山谷兩千里路,是如何維持補給的?
四,
蒙古主親征的兵力四萬號十萬,應是四萬人號稱十萬人的意思吧,那麼分成三路(蒙古主,孛里義,莫哥),每路就只有一萬多人?或是一萬多戶?如果是四萬戶就有十萬人了。
五,
最後兀良哈台又是如何接到命令,有能力從安南打回到長沙,表示戰力還沒有損耗,而這一路仗又是怎麼打的?
六,
這種大包圍作戰也因蒙古主崩殂回師而停,但為什麼蒙古主反而攻的不是宋之戰略要地?或主力所在?或國都?卻直在一旁繞圈圈?
分頁
宋終於亡國
這段戰史和蒙古人原來的作戰方式完全不一樣。
忽必烈在1260年即可汗位之後,就聽建言打宋要先打襄陽,到1267年才準備打南宋的襄陽,而這一準備就準備了六年,直到1273年守軍投降才開始從這裏出發南下打宋,到1279 年將宋滅亡。從1267年到1273年這六年時間完全就耗在襄陽原因何在?
一,
投降的宋將都建議要先取襄陽就能平宋。
二,
1267年忽必烈派阿珠(兀良哈台之子)和降將劉整一起經略襄陽。
三,
經營了一年,劉整又出主意道:『我精兵突騎,所當者破,惟水戰不如宋軍,奪彼所長,造戰艦,習水兵,則事濟矣。』於是造戰艦五千艘,日練水軍七萬人,雖下雨不能出去練習,也畫地為船而練之。
四,
在河口建築石堤,在河中建木柵欄,不讓宋軍互通。
五,
1269年忽必烈又增兵與襄陽。
六,
1270年蒙古萬戶張宏範建議又以木柵欄等在陸路圍襄陽,並派重兵把守,圍死襄陽。
七,
1272年,又建議打下另一樊城,則唇亡齒寒,襄陽不攻自破
八,
1273年初破樊城,襄陽守將呂文煥守了六年糧斷援絕,只好投降,但他也為宋朝爭取了六年的時間。
第一個直覺,就是這些南人和漢人降將甚至昇為萬戶之尊,心中還是不忘身為漢人,他們寧願背負叛賊之名遺臭萬年,也要潛藏在蒙古人中搞破壞。硬是將蒙古人善長的騎兵機動作戰改成步兵守備作戰(不是攻喔,是防宋人進襄陽)。
更有甚者,還讓蒙古浪費公帑捨本逐末,成立水師,建柵建壘,由於水師有數字資料,就以水師的訓練做一說明,證明這些民族的死間多麼值得尊敬,只可惜南宋沒把握機會重整軍備。
五千艘戰艦,七萬名水師要多大的地方演習和停泊船隻?先看船至少有多大。
平均,一艘船要載十四個全付武裝的水兵,那麼船就一定要有五公尺長,一公尺寬以上。
造五千艘船要多少的樹木?多久的時間?停泊的港要多大?就算五千艘船併排停在岸邊,就要五公里長,部隊如何裝載?訓練七萬水師只是要在水上運載,或是在水上打仗是完全不同的事,如要打仗,那麼船的面積要更大才能讓士兵在船上耍刀舞槍。
再舉一個別人沒有的證據證明記載的離譜和誇大。
現代世界上的軍事家一致認為共匪登陸艦太少了,沒有法子攻打台灣,所以台灣有天險,不須太好的武器保衛。
為了證明共匪可以用非正規登陸的手法攻打台灣,於是陸軍就自己組成了非正規登陸部隊演習給美國人看,看一看共匪萬船齊發,多點登陸的戰法。
用現代海上的機動漁船,一個減裝步兵營要差不多三十艘,一個步兵旅三個營和支援部隊就要上百艘船,分成三個到五個港口訓練三個月。成了,共匪一定能打我們了!
官兵光上船就要二三十分鐘,船依序出港要二三十分鐘,到了海上編隊(不編隊,隊形就亂了,不用打了),航行好幾個小時,下船前還要整隊,衝向岸邊,人員下水上岸。
講得挺容易,光是漁船在港裏,在海上互撞就發生不少起呢。
不論漁港,上下船,上下岸,編隊,水師都不是說玩就能玩的。七萬人五千艘船,訓練完了以後就沒看到用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後來打日本去了?沒看到記載。
倒是畫地訓練水兵的方式讓作者想到了古德林將軍,他在裝甲兵沒正式成軍之前,就是用紙糊的戰車要士兵頂著跑,跑出陣勢,跑出戰法,跑出了戰術。
其次,是什麼讓忽必烈繼位以後連打個襄陽都考慮了許久?
忽必烈好像已經不再擁有蒙古人的軍事傳統,竟會聽從漢人的建議,放棄了騎兵長程機動的戰法,更放棄了遠程迂迴的戰術,步步為營地打起了徒步戰。
更有甚者,到了八月竟會怕天氣太熱,兵吃不消,要過了暑假再打,就不知是不是放外宿假?好像不是,只是就地在營休假,將軍們不能回家沒搞頭,才建議續攻。
忽必烈的回答更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那就打吧。呵呵,怪不得有人說:中國就像一潭死水,進來很容易,再鋒利的劍浸久了,也銹沒了。只要學了一些中華文化就成了死羊一堆。
(之前,蒙古人的出征幾乎都是在七月,那時怎不怕熱?)
他繼任可汗大位又不像他哥哥蒙哥受到很多的制肘,也看不出他有任何內患或外亂,他的弟弟旭烈兀在今日的伊朗西北的大不里士建立了伊兒汗國,不會回來了(1258年出征)。
因此,大膽的推算,應該是能征慣戰的蒙古戰士在連續數十年的戰爭中,跟著移駐到擴張屬地定居的分彊封土而分散沒落了。以致於到了忽必烈時,剩下的蒙古世家都快沒了,只能利用餘威震住擁有軍權的降將,而聽從降將的話打仗也是不得已的方法,於是戰術戰法也不得不跟著改。
由這一階段出現的帶兵官幾乎都是金國或是宋朝降將及他們的後人,應能證明作者的推論。也就是說,創造出歷史上最光揮耀眼戰史的蒙古戰力最後反而是給自己佔有的廣大土地分蝕光了。
出征的名將都是萬戶,他們留在征地,萬戶也跟著留下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遊牧民族從沒有定居一地的想法,隨遇而安就是宿命,再加上蒙古本就是多個部落的組合,戰力因部落人民生死與共的生命依存而昇高,出征時一整族的去,落地安戶自然也是一整族的留,一整族,一整族的離開,讓蒙古人在短期內急速貧血跟本無法補充和補救。
原先怕人口流動影響戰力的人口控制嚴厲法則,使得蒙古人只有追隨原先部族才能安然自得,得到照應,這結果,應該也成了整族外移的主要因素。
於是短短數十年,以快速機動而神出鬼沒的奔襲戰始祖,就因為無限擴充的領土而吞噬掉了這個最優秀的民族,就這樣,令人欽羡驚讚的蒙古人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拿破崙說過:人生要像劃過天際的耀眼流星一樣,讓世人留下永生的驚嘆和緬懷。
他說的是蒙古嗎?
第三章
作者的研究分析:
蒙古自鐵木真宗親會議稱汗,到忽必烈南下滅宋,前後七十多年,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東到南韓,西至波蘭、德國,北到西伯利亞,南到印度洋、南海以及埃及,耶路撒冷,亙古未有的大帝國;歐洲及亞洲除了北歐半島、法國、低地三國、南歐及印度,連東南半島都是他的領土。分彊裂土的成果是,先後創建了五個大國,理論上以中土為主,實則各汗獨立。
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受封,後其子拔都受命再次西征,建立本國,東自吉利吉斯平原,西北到莫斯科,西南到匈牙利,建都薩來(今之史大林格勒),後分裂成金帳、白帳、青帳、克里米諸汗國,到1480年,為俄羅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所滅,歷二百四十年之久。
察哈台汗國: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哈台受封,今新彊西部,西到鹹海,南有克什米爾高原,建都於新彊伊梨,至1370年,為馬爾汗國鐵木耳(就是帖木兒)所滅,歷一百五十年。
窩闊台汗國: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台受封,阿爾泰山及新彊北部地區,建都今日新彊塔城,後為察哈台汗國併,歷一百二十年。
伊兒汗國:是最後建立的帝國,由拖雷之子旭烈兀西征得,在今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西達馬爾馬拉海、南界波斯灣,建都今伊朗西北之大不里土,在1386年為鐵木耳所滅,約歷一百一十年。
寫到這兒,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請問,第五個國在那裏?史書說第五個國就是蒙古和中國這一片土地。沒錯,第五個國就是上面說的地方,如果照這種推算法,將會永遠不知道蒙古人興衰的原因。可有人知道,蒙古第一個國在那兒?
蒙古第一個國就是蒙古和從金國獲得的金國自動放棄的土地,國王不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可汗,是主,在王之上,第一個國王是木華黎,而且當窩闊台繼任可汗時,木華黎之孫塔斯也還是中原的國王。
蒙古可汗本身就像是榮譽職,土地是分享的,由別人代管而已,有了這個觀念就能連帶想出蒙古人為什麼沒有首都?蒙古主為什麼並不想回中原?更可知為什麼三個孩子都封了地,只有第四子拖雷沒封地,這些都是蒙古人的習俗造成的。
綜觀蒙古的興衰,完全可以說,就是鐵木真和他的戰友以及一家三代人創造的興衰史,從一開始,就是鐵木真艱苦成長的自我奮鬥血淚史,等到統一全部七十三個部落,正式得到成吉思汗尊稱時他已經五十五歲了,而這時,他的兒子們已擔任指揮官,打了許多戰,
由於蒙古的民族性和歷史使然,既缺乏治國制度和經驗,又以宗親會議來推舉繼承人,在未決定繼承人之前,則由女主人(皇后)或是少子(可能是最小的兒子之意)監國,以至引起王室宗親內訌,骨肉相殘,整個國家常常陷於分崩離析。
這是所有史書分析的記載說法,純粹以長子繼承王位為正朔的觀念深植在潛意識中,認為宗親會議誤國;完全不瞭解成吉思汗所建的蒙古國,自有屬於他們的一套繼承可汗方式(稱為可汗比稱皇室或王位正確。),就是以繼承人對族人的功勛決定由誰稱汗,帶領蒙古,或許這種最強者就是領導人的標準,鞭策了每一個王室子弟都要立戰功才能得可汗位。只是執行的時間出了問題,而問題的根源卻是──沒有戰爭了,世界都是成吉思汗家的了。
跳脫出大家早以習慣的制度,就會發現蒙古人的法則其實非常簡單,都是和遊牧生存有關:領導者的地位由可以帶給家族以及族人生存能力的大小決定,不是世襲。
女性在家庭中和男人一樣分勞,甚至因為要操家務事,比男性付出更多,所以在家中或是族裏扮演過渡性角色,當領導者過世後由女主人先掌握一切,等宗親會議決定繼任者後,還政於領導者。
因為遊牧,所以長大的孩子或跟隨父執輩在外或分場獨立圈牧,因此在女主人主持其間,為了便於對外連絡,留在家中最小的孩子就成了傳話人,代理一切外務。
馴馬難,而馬是遊牧賴以生存唯一快速交通工具,所以偷馴馬為死罪。
土地是長天生(萬物主)給大家的,而土地供應的只是豐美的水草,可以奪取良好肥美的土地,就能夠生存,而水草在放牧中也有生命週期,所以在潛意識中蒙古人沒有地權觀念,只有物權觀念。得失不在土地而在如何臣服擁有者願意提供土地共享。
由於蒙古遊牧生活和家庭有著絕對不可分的關係,又因為女人在遊牧生活中的勞動付出並不輸給男人(白天要割草,收集燃料,煮食,下半夜要放哨趕狼),所以計算勞力方式不是我們常用的丁(男人)口(女人)而是戶(全家),軍事編組也以戶為單位,所以蒙古軍的人數難以捉摸,幾乎是全民皆兵
牛羊溫馴,成群時還好放牧,就算狂奔,速度也慢;馬則不然,雖然會跑到別人的牧地,但也能管牧圈回;但面對成群出獵的豺狼虎豹時,一戶人的能力就有限,每戶間為了相互照應,就會相互支援,又因牛羊都是成群,草料的問題使每戶住地都有距離,在支援中自然形成對攻擊者的包圍之勢,又為了早期瞭解狀況,就演變出簡單易懂的通信手勢和號角聲以互通信息,而草原忌火,且獵殺者進退速疾,根本來不及點火放訊,所以常用的烽火傳情【狼煙】反不見於遊動的蒙古軍。(火把例外,夜間除了照明還成為攻擊利器)
軍事編成既以戶為單位,所以往昔自由遷徙的戶就嚴格限制不得再隨意變更到別的部落中落腳以利掌握運用,因此,以部落為單位的軍事編組形成,整個編組中各戶能夠獨立生存,相對的大編組對後勤補給的依賴也降到最低,這也是蒙古軍沒有大軍作戰中補給線給敵人切斷的顧慮,以及可以連續用兵幾年從沒考慮停頓整補的原因,更是蒙古人出征萬里立即可以安家落戶統治當地的原因。
後世史學家不明白,明明都是漢人寫的史,為什麼只有元朝軍隊編組不用百夫長,千夫長等記載而改用千戶長,萬戶長名稱,至於後世用『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合而為一』一句話想要落實並不容易,就成了教條。
歷史上,有一位大王,和蒙古主有極其相似的歷程,就將兩位領導者的事蹟對照供參考。
亞歷山大和成吉思汗的異同
相同之處
一、
都是小國成大業。
二、
都是共產方式號召,亞歷山大散盡家產以爾後的土地為目的,激勵士氣。
三、
都御駕親征。
四、
都將本土交付別人掌管。
五、
都親臨第一線,勇於作戰。
六、
都習於馬術騎射。
七、
都帶領知識人員就教。
八、
對抵抗的敵人絕不留情,屠城示威。
九、
對陣時都會以連續的攻擊手段打擊敵陣,搏命致勝。
不同之處
一、
亞歷山大王位接自其父,成吉思汗終其一生都不是王,但他的地位是在王之上,以後的幾代也一樣,最高領導是推選出來的。
二、
亞歷山大受過完整的教育,更受教於亞里斯多德,蒙古主從未接受過教育,即便重用耶律楚材為蒙古訂立典章制度,也沒有任何佐證資料顯示,其後代蒙古主曾接受過教育
三、
亞歷山大面對的敵人永遠只有一個,實行的是單一方面作戰,蒙古主幾乎都是面對多方面敵國用兵,連其子孫亦然
四、
亞歷山大除攻城外,每一次作戰時程約為一天,作戰地可能只有一到兩公里,都是目力可及之處,蒙古主則是以一連串的運動戰促成最後的決戰,作戰時程經常連續數十日,戰場有時相距幾百公里,更絕非目力可遍視,而且常有大側背迂迴戰。
(請看電影【滑鐵盧戰役】或戰史,在一天結束,這是許多歐戰的實例,夜戰在歐洲並不像木馬屠城記所述出現過,夜間部隊運動是特例)
五、
亞歷山大的戰力以步兵戰力為主,所以有重裝步兵和輕裝步兵之分,但僅佔總兵力兩到三乘的騎兵往往都是野戰致勝的關鍵兵力;蒙古主以騎兵為主力,步戰兵力是在征戰中由降將編組逐漸成立,除了後期攻宋時,幾乎不當野戰兵力使用,用以攻城為主。
六、
亞歷山大的戰爭史是由他一人所完成,蒙古主自成吉思汗到滅宋一統全世界止.每一場戰役都是多位猛將分別作戰,一起完成的。
七、
亞歷山大的戰爭是單一線狀發展,戰鬥正面應不超過十公里;蒙古的戰爭幾乎都是全面發起,作戰正面動輒幾百公里,多路分進,會合點在敵後數百公里成了常態。
八、
亞歷山大以十一年之力征服中亞及北非,兵達印度河,蒙古主蒙哥汗派其弟第三次西征正好與他進攻方向相反戰地概同,使用時間不確,但第一次西征用五年時間,征服三千五百公里縱深,戰史資料顯示,今日機械化大軍作戰速度,也沒法打破蒙古軍所創野戰攻擊速度。
九、
亞歷山大戰爭當時就有史可傳,蒙古人的戰爭史卻都是他人事後記述,甚者還要參考被征服者所寫的史記,反向推論才能略知一二,但不論戰場描述如何簡陋,事實就是人類史上有這一場促進東西交流和發展的戰爭。
十、
亞歷山大的戰史記述完全符合不論東西方,古今中外,全人類戰將的用兵法則。但蒙古主的用兵法則一直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後,才在德國裝甲部隊看到影子,而國共內戰則從共軍身上看到樣子,直到二十一世紀初第二次美伊戰爭,才在美軍身上顯現。讓當時所有與蒙古主對抗的中外軍隊最難捉摸的就是,就戰略上而言,進行中的作戰,幾乎是四處起兵,全面進攻,分進合擊。戰術上則是各個機動,難攻即退,繞越而行,避實擊虛,飄忽不定,快速機動。而且完全做到戰場阻絕──阻絕敵人接近,就是說,每一個作戰正面幾乎事前都看不到聚集成列的部隊,整個戰場到處都是三五成群分散的遊騎兵,以至於跟本無法研判蒙古人的作戰正面和主力指向,也因此除了守勢等待外,跟本沒有更好的對策。這種小群多路的分進合擊戰法,即使是現代已利用衛星定位系統的軍隊都在摸索階段,大多數國家還是在紙上談兵。
(此處應該這麼說比較好:亞歷山大建立了西方作戰的典範,成了學習戰爭的教材。而蒙古軍的戰法因為民族成長背景幾乎沒有任何民族與之一樣,以至戰法、裝備、編組、訓練等幾乎無法傳世,成為歷史絕響。
另說明兩點,第一點,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潛艦就是用代名為【狼群計畫】的作戰方式,打得盟軍海上運輸幾乎為之癱瘓。
第二點,裝甲部隊特點就是機動力,震撼力,防護力,通信力,射擊力,簡直就是鋼鐵騎兵,和蒙古軍有些相同;有關戰史,請看歐戰之狼──古德林篇,呵呵,人老了,就忘了,這篇故事還在作者腦海中啦。)
十一、居弱勢的亞歷山大軍隊在作戰對陣初期,多待敵方進攻後發起反擊,然後再以騎兵包圍的方式決定戰果;蒙古主整體戰力雖也居弱勢,但是每戰則多先完成迂迴,逼敵於選定的戰地決戰,作戰的方式都是併用一切正規和非正規手段,達成目的不擇手段,幾乎是【間接路線】的發明家和執行家。
十二、蒙古軍是古今中外唯一一個將後勤補給保修和戰鬥部隊合成一體,完全機動的共進齊退部隊,因此純就軍事言,蒙古軍沒有了後勤這條尾巴,大軍作戰中後勤所帶來的頓重性明顯地降到最低,相對的靈活性就更強;亞歷山大則沒有這種全民不分男女,完全以獸力代步的機動編組。
(跟看倌想像完全不同的是,德軍在二戰中還是以步兵為主,即便到了戰爭後期的德軍,步兵部隊中許多輜重還是沒有分配到車輛,必須靠獸力運輸;日本在打馬來西亞時,部隊用的是腳踏車。
別以為作者又亂蓋,作者在民國六十二年畢業擔任搜索排長時,編制就是腳踏車,而且還缺編呢。)
分頁
結論:
歷史留下的正式用兵記錄,經過整理和組合,再用戰史圖表達,於是除了西征戰史外,圖上明明白白的將蒙古軍事興衰史顯示出來了。打金國是蒙古軍第一次大軍作戰,打宋朝,又是蒙古軍最後一場大軍作戰,蒙古軍從一開始只會小規模奇襲的圍獵戰法,逐漸提昇成攻城略地的野戰戰略,是蒙古人戰略思想的進步。
更因為將狩獵的圍捕充份融入戰術中,將生活上的群體編在軍事機構裏,將作息的經驗導入戰鬥行為內,以致於蒙古軍不但成了當時世上唯一能夠日夜行動,不需依賴補給線,運動力強,情報傳遞快速,防守嚴密,又內聚力極強的機動大軍,更成了一群習慣遊走突擊,非必要絕不攻堅,分合聚散自如的奔襲大軍。
奔襲是所有作戰兵學的總成,情報,心理,戰法,戰技,速度,分合,指揮,通信,管制,領導,都需要同心協力的默契才能完成,放眼今日,只有美軍做出了些成果。
偉大的領導者擎畫出偉大的時代。成吉思汗能從圍獵式的偷襲金國,遼國,到正式起兵攻堅(第一次攻金),再轉成赴險繞越,以一部拘束,主力放手子弟分兵掃蕩的分合戰法(第二次攻金),到最後遠程繞越,以迂為直的作戰指導(滅金之戰),可汗將用兵藝術淋漓盡致的發揮到最高境界,無人能出其右。在他手上,早己建立了最大帝國,他訓練出的子孫只是接收了他的遺風,再擴大戰果而已。
相信,以可汗展現出的應變和學習能力,西征回來,無處駐足,再走六盤山之際,應會思考如何可長可久,維持戰力,統領世界大計,可惜天不假年,因可汗而出的蒙古大軍也隨著可汗離去凋零,也像可汗的陵寢一樣成了歷史不解之謎。
(另有一位真正做到無智名,無勇功的偉大參謀就是耶律楚材。沒有他的襄助和推動,蒙古就沒有組織、法制和軍制的建立,可汗只能用威望服眾,建軍一定要制度。)
第四章
『俺說的沒錯吧,那個閩南語說的比北京話好,北京話說的比山東話強的老鄉作者可不是個扯蛋吧,竟然從戰史的戰法上推論並且證明出,全世界聞之色變的蒙古大軍,竟然是給自己打敗了,推薦的人強吧!
蒙古帝國的失落在於兵分多處這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就咱的老鄉作者是第一個既用作戰要圖,指出蒙古軍戰略戰術演進變遷經過,更證明了蒙古軍機動戰力消失的原因,
進而推論出蒙古大軍贏得和淡出世界歷史的真正原因!
真是孺子可教也!』
孔子以前自己找不到工作時卻老喜歡推薦別人幹事的毛病不改,現在算是交差了,快樂得很。
(作者可嘔死了,小強正在電腦桌旁邊跟作者搶麵包屑吃呢,也罷,他老人家可能不知道小強就是蟑螂!)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的隱遁。原來蒙古軍人是這樣子消失了。』
約米尼用了句別人的名言,吐出了心中的話。
『這樣好了,那個什麼的寫的是不文不俗,一下子用紀傳體,一下子用編年體,後來還來個論述,好好的歷史給他一攪和亂成一堆,
我看,拿破崙皇帝,打埃及時,你學亞歷山大帶了一堆的學者專家上戰場找歷史,就整理一下那個什麼的寫的,做一個正式的戰史報告,可好?』
凱撒雖然爛,可也有過人之處,否則西方人不會那麼看重他,用他的名字當成國王的代意,他知道作者沒想編他的戰史,就小氣的稱作者是『那個什麼的』。
說起寫戰史,在場的高手如雲,幾乎每一個神的一生都是一篇篇可歌可泣,流傳萬古的經典之著;但是嘛,有的退隱,有的封筆,有的,別有的沒有的!
就因眾神知道作者有計畫要將他們沒完成的心願寫出來,再和當時的敵人重打一仗,也就都跟箭豬做愛一樣,既期待又怕受到傷害,就怕萬一作者寫完的結局是又給打敗了怎麼辦。
再聽李達哈特講,自古戰史來自文件,而文件幾乎都作假;更聽過中國人喜歡在毛筆上刻【橫掃千軍】四字典故,知道可千萬別得罪拿筆桿的,所以都投鼠忌器,唯恐作者一個不爽,效法古代史官,來個【史筆朦朧】,硬是歪理一堆,將戰史胡編一通,所以沒人敢跟作者過不去,索性晚上都不再來報明牌,害得作者買彩券連兩百塊都沒中過,現在眾神一聽要拿破崙寫,馬上舉手附議,通過!
簡直就像當年稱帝一樣,原來就是他一手導演的嘛,拿破崙拿起了手上的稿子在唸之前先說了一段不能免俗的開場白:
『我先聲明,我是參考狼書作者和現在這個作者的資料編的蒙古軍興衰史,如有錯,錯不在我,我是皇帝,從不犯錯。我也只就作戰方式的演變來將作者的意思表達出來,其他的就不管了。』
(連神都會爭功諉過,人不會行嗎?)
說完,手一抖,神仙不需練摔手功或外丹功,更不用影印機,手一抖,每個神仙手上就有了一份書面資料。
拿破崙的分析報告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金國,打的是傳統戰法,正面攻擊加上一點側翼包圍,他這時剛整合七十三個部落,兵力最強,最盛,金國又因為經常和蒙古人發生糾紛,打過一些小仗,金國守將想用守勢作戰,守長城和城鎮防禦,但會河堡一戰,金兵損失過半,從此就怕蒙古人。
在這之前,蒙古人和金國人都是遊牧民族,都騎馬,都不會城鎮作戰和守地作戰,應該這一仗將金國的騎兵給打挎了,連關口都自動放棄,等蒙古人進了居庸關,更將金國的牧馬全搶走,從此,金國就難打運動戰了。
第二次攻金國,從作戰略圖上就看得出蒙古主是分進合擊,不過,應該是因緣際會,心思巧了才發現分進合擊的妙用,後來西征就一用再用。
從正面攻,打不進居庸關,正好有降將指出只能一人通過的小道,蒙古主也大膽的利用,於是以一部繼續牽制居庸關,主力從山道趁夜進了關顛倒正面奪下居庸關,開放進入中原的大門。包圍京城後並不強攻,以一部包圍,主力兵分三路敉平四周所有反抗力量,再回來包圍,最後還是要了金帛和馬三千匹退出關外。
這一仗表達出的作戰要點:
1.
以迂為直,不攻擊敵人正面,包圍的效果更大。
2.
為了達到包圍的效果,清除四周之敵,既可讓敵孤立,更能確保自身的安全。
3.
知道城鎮和道路連接而成的交通要衢重要性。
4.
廣用投降之人既可充實戰力,又能瞭解地利,更能以敵制敵。
5.
打破敵人的心理平衡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6.
分進合擊的戰略思維開始萌發,打擊翼側的戰術得到啟蒙。
7.
將金國主要的機動力量──馬匹,幾乎搜括殆盡,使金國沒有能力再打運動戰。
8.
自己的兒子都上戰場,建立起全民皆兵的體制。
分頁
蒙古滅金
第一次西征,蒙古軍既發揮打金國的經驗,更累積了相當多的作戰經驗,產生了『以迂為直,攻心為上。』的大戰略和『全面分進,多點突穿,遠程奔襲,避強擊虛』的大戰術思想,於是當窩闊台接了汗位之後的滅金作戰,將大迂迴包圍、打擊側背以及奔襲戰法發揮的淋漓盡致,終於滅了金國。
此時金國已有了致命的弱點,北有蒙古,南有宋朝,大臣提出及金朝國王的兩個作戰方案其實都不錯。
大臣認為堅守潼關、洛陽分隔蒙古軍,主力集中在京城周邊城鎮,確保京城到海的一塊國土,其他地方實施堅壁清野的焦土作戰,則蒙古軍久攻不下,沒法長駐,勢必引軍北返。
國王則是準備在潼關和唐鄧重兵屯駐,和京城互為犄角,分隔侵入之敵,相機殲敵,守復失土。
(看吧,神多好辦事,拿破崙一下子就看到大臣的方案可行,應該是他在攻俄國時吃大虧的經驗反射,只是俄國有廣大的腹地,能夠實施大縱深、大踏步後退的堅壁清野焦土作戰,金國沒有土地。)
所有的計畫都一樣,執行的人沒有能力,計畫再好也沒用。金國守將事前既不知自己長處和短處,臨事又不知權變,自我設限,還空思妄想,口說大話;
待與敵接戰,既不知敵人虛實,又不確實掌握戰場情報,結果就將國家弄丟了。
所以戰略指導戰術,戰術支持戰略,兩種人才都要訓練,更需要大智者才能夠堅持。
整個作戰執行的是金國國王的戰略,那麼,後來證明堅固的京城和新進的火砲,確實可以抗禦蒙古人一年多的攻堅戰,那就不應該將潼關和唐,鄧的軍力調回解危,反而更應要求堅守,這一來蒙古軍的作戰態勢就轉為不利,圍攻京城的時間應也不會拖上一兩年,金國的戰略目標就達成了。
(拿破崙也有拿破崙的弱點,老是用他那時代他的想法想蒙古軍就是個錯誤。
蒙古人久圍一城,就等於久圍三地,其他地區的兵不出戰跟本沒法解京城之圍,一出戰就中了【圍點打援】的計,還是給殲滅的啦,所以,最好的防禦就是攻擊,殲滅敵人的有形戰力。)
可惜,給人一圍一打,心中一急就亂了套,原以固守而編成的潼關要塞部隊,竟要出戰,完全違背了因用而練的練兵精神,所以一出城圍,見到了遊騎蒙古哨兵就不戰而潰,也是可預期又不令人意外的結局。
這一仗出現的幾項要點:
一、
遠交近攻的戰略出現。
二、
圍城戰法的實務和火炮運用。
三、
以強示弱,鬆懈敵人警覺。初戰小卻,不與強敵接戰。
四、
嚴密的掩護幕,使敵人無從瞭解部隊作為。
五、
以弱擊強時,鬥智不鬥力。
六、
襲擾作為削弱敵人戰志,尾隨干擾,夜間鬧營。
七、
奔襲戰法圍死敵人,遠程會師,集中戰力殲敵一部。
八、
斷敵歸路,不戰而勝。(潼關方面)
九、
利用天候地形,不戰屈人。(金國人也習於雪地生活,可能真的給設計進了雪窩中遭凍傷)
分頁
攻宋作戰
1235年大家只記得窩闊台在六月發起第二次西征,因為那次西征是所有鐵木真的第三代都加入了征戰,史稱【長子出征】,由拔都統領,速不台為先鋒,表列如下:
長子朮赤之子──拔都,斡魯朵,昔班
次子察哈台之子-布里
三子窩闊台之子-貴由,卡丹,孫海都
四子拖雷之子──蒙哥
沒人注意到同一時間,他也命令兒子闊端和其他大將攻打宋朝四川等偏遠地區,也就是說,窩闊台在滅金後不到兩年,立刻也向四處用兵。
此時中土國王是木華黎的孫子塔斯承襲,(在1234年六月塔斯奉窩闊台可汗之令,攻打又給宋朝佔回去的洛陽。)身為蒙古人盟主的窩闊台,為什麼沒有和他父親一樣隨五十萬大軍西征,好像一直找不出原因。
攻宋是一個長期的戰爭,這時,蒙古可汗已由西征回來的拖雷之子蒙哥接任;作戰分兩個階段,三個戰事。
分頁
第一階段
1252年六月,令忽必烈征雲南,十二月忽必烈班師,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繼續前進,侵入大理,攻打西藏,再奪河內,前後在外七年。
1258年二月,蒙古主令其弟第三次西征,同時對宋朝伐攻,兵分四路南下,蒙古主率四萬,分三路攻合州,忽必烈攻武昌,塔齊爾攻懷遠,李檀由山東出兵南攻。
1259年九月忽必烈打到武昌,兀良哈台打到長沙,這時傳來蒙哥於七月殂於合州訊息,全軍班師返北。
分頁
第二階段
忽必烈於1260年三月即蒙古主位,就準備攻宋,一直準備七年到1267年十一月才派阿珠(兀良哈台之子)圍襄陽,這一圍又圍了五年多,到1273年一月才算完成。
然後又停了一年,1274年六月才開始順水南下滅宋,1279年亡宋。整個攻宋作戰中兩位可汗的表現完全不同,代表的意義非常重大。
蒙哥還有前人遺風,發起第三次西征外並五路出兵攻宋,南攻時又講求迂迴,尤其對武昌的攻擊非常犀利,但也看出非蒙古人已開始在蒙古軍中握有軍權人數增多,而用於西征的人數明顯減少。此期間值得注意的事情如下:
一、
蒙古人還是以他們首都為指揮中心發動攻勢,所以攻打四川、大理、西藏、甚至河內均合情理。
二、
忽必烈的戰功看不出來,找不到他是否參加過二次西征的資料,更不知為什麼南征出征一半就自行回朝,由兀良哈台一人獨攻的原因。
三、
純蒙古人的戰力正迅速減少,蒙古主帶的軍隊人數明顯偏少,還兵分三路。
四、
軍情傳遞系統發生變化,蒙哥崩殂的消息竟然要兩個月才傳到忽必烈手上。
待忽必烈即汗位,雖在滅宋之後還有遠征日本,征服整個東南亞之舉,但許多作為已不像前人。
一、
蒙哥崩殂後不到一年忽必烈就能任可汗位,表示諸侯共舉盟主儀式式微?
二、
大量啟用漢人(金國)或是南人(宋朝)降將,而且左右戰略規劃和戰術作為。
三、
蒙古軍人明顯不足,產生用兵困難;可能此時蒙古人數也因連續三次西征而大量外移。
四、
猶豫不決的性格完全不像指揮作戰,曠日廢時。
五、
蒙古主作戰中竟然考慮夏日炎熱而指示停戰。
六、
將領間意見百出,相互扞格浪費人,物力。
七、
沒有全程戰略構想,戰術指導拙劣,完全以殲滅當面之敵為目的,次一目標都是看敵人的行動決定。
八、
水師的出現及運用。
九、
第一線主帥作戰中竟離開戰場回首都。(伯顏為戰地指揮官,後期對宋朝的作戰幾乎都由他發起。)
十、
亙作戰全程,忽必烈從未在作戰行列中出現,遠方遙控,戰機無法掌握。
分頁
綜合結論:
蒙古人的成功在於有了鐵木真,在於蒙古人為自己找到了『成吉思汗』。蒙古人的功業傳世,就是因為西征,西征和西征所帶出的一切變化,就是蒙古人興衰的隱性因子,所以瞭解西征的目的就能找出蒙古軍事消長的原因。
第一次西征之時,蒙古主親率四子開彊拓地,封功臣木華黎為國王,經營蒙古本土和新得的土地。這完全是一種很特殊的民族作風:土地是大家的,由誰負責管理而已,要有新的土地,就向外發展,蒙古主親自帶頭做起。
於是西征開始,當時可能以為打完西遼就結束,沒想到花刺子模又自己送上門,殺了蒙古使節,給了蒙古主更往西拓地的理由,就一直打了下去,到最後發現往西還很遠,地還更大,實在不知要打到那兒才會終止,所以派了哲別或是和速不台兩人繼續打過了高加索山。
回來時,他將征服的土地分給了三個兒子留在那兒管理,很可能哲別也留在高加索以西了。
(據【成吉思汗大傳】記述,哲別和速不台兩人西征,哲別死於戰地。)
這次經驗使蒙古人發現,到西方不再像進關,進關只不過是去一個熟習的地方,
進關距離很近,隨時可以回來,就跟遊牧轉場沒什兩樣,幾千年來關內關外就有各種交往,風土民情略知一二,而關內的人口擁擠不堪的農耕生活和獨立自主性強的遊牧生活完全兩類,蒙古人住的並不適應。
西方有太多的無主之土,又都適於遊牧,雖然清苦孤寂,但生活條件幾乎和蒙古草原一樣,是熟識的環境,隨時可以安家落戶;這是西征的原動力,所以西征時攜眷而行的可能性大增。
可汗又將中土封給了木華黎,明示暗示所有的蒙古族群,要想自己擁有更多更大的牧場,就要出征,得了土地就可立即安家,可汗自己更是帶頭示範閤家出征拓展領地,因此遠征軍都是舉家搬移。
有戰史和幾點可能的理由可以直接間接佐證:
第一點,用農業人口的眼光看,舉家搬遷是何等大事。但有兩種人卻是完全要靠不斷的遷徙才能生活的更好或是生存,而這兩種人對家的看法不再拘限於土地和房屋等不動產,那就是商人和遊牧者。商人必須遊走四方低買高賣,遊牧者必須逐水草而居,遊牧者又不像商人只是外出經商,一定要舉家搬遷,因此,牧者的居所都是可隨時移動的帳篷,而遷徙對遊牧者而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隨軍遠征不是問題。
第二點,大軍出征,一去五六年,在歷史上都可見到並不足怪,但蒙古民族的長征一定家屬隨行,因為部落間的戰爭中為的是爭牧地,家屬居所和戰地在一起,爭戰中自然就成了戰鬥的一員,現在的蒙古軍人就是由家中所有的男人組成,家屬和軍人在一起同進共退自不為過,否則大軍遠征,分得的彊土誰去繼承。
第三點,蒙古軍的編制以戶為基本計算單位,這也是佐證資料之一,更是世上唯一空前絕後的『全民皆兵』編制,連以色列在屯墾區的編組也達不到這種做法,這是結合全民生活條件才能產生的編隊,在可知的未來,人類除非遠征外太空,否則只有更專業的軍人不會有全民皆兵的事發生了。
(人民戰爭說的全民皆兵不是全民皆兵!幻想伊拉克會成為第二個越南的人都錯了,
戰爭已走上了專業,專業到必需軍人要永久和自己想出的敵人對陣,勤練這種虛擬的克敵戰法,才能打贏戰爭。
別以為這種說法危言聳聽,近代源自德國參謀本部由老毛奇指導的一切計劃作為就是明證,而且更用現地戰術補強軍人的臨戰感。
1967年的以阿之戰,以色列就用電腦摩擬不下千次的空中攻擊計畫,才能執行那麼完美的兩面作戰。)
(可不是要大家上網玩天堂喔,
不過,呵呵,作者曾經在十多年前真正地弄過電腦兵棋耶,共三大部分,電腦兵棋、裁判系統、火點運算,配合師實兵對抗演習,實距離實作,二百多台286個人電腦一起玩,不是文書處理接受資料而已,是真的演算呢。
依據編裝表,連兵員戰耗和申請專長都能一一列出,
呵呵,三個月的時間,數十人工作撰寫的程式,完成的成果沒有人可以接收賡續。因為軍人的思維能力都自我受限了。
也難怪,那時真正瞭解電腦的又有幾個?不過據說現在的軍人還是一樣在自我設限,營區不准上網,呵呵,贊,現代土兵!別人都【一】了我們還【土化】。
所以嘛,電腦兵棋就是未來軍人磨練虛擬戰術的唯一工具,更能成為最好的戰爭遊戲。
專業人員最容易發生的錯誤就是陷入自我專業領域中而迷思。
電腦兵棋的最大盲點就是戰術上有攻(擊)、防(禦)、遭(遇戰)、追(擊)、退(卻)之分,(海空軍也有同樣的戰術名詞將軍人的腦袋綁死了。)每位軍人都進到了這個環境中無法自拔,越專越鑽進牛角尖。
有那麼難嗎?如果將一切都只想成火點和資料庫不就都迎刃而解了?
火點指的就是戰力演算,通常,以步槍一枝當成基準一點,再加上編組就有各種不同的計點了,軍人看一下下【裁判勤務】嘛。
有志於製作一種全新互動式war
game的,不妨重新看一看我所寫的【戰計畫--附件一攻略澎湖】以及這一本書,整個觀念都在裏面了,按圖索驥,就看會不會指導開發了。『我稱指導開發為【系統規畫和分析】』)
第四點,西征留下的駐軍如沒有家庭同在,如何安宅落戶?如何建立各個帝國?等終戰後再遷徙?初期,受封的三位都是可汗的兒子,所以孫子跟祖父回到原生地蒙古草原既合乎情理,也合乎幼子在家的傳統;但是哲別就沒有回來的記載,以後的戰史中也沒見到他出現,(速不台還出現在對金國的戰場上)。
第二次西征,拔都(朮赤的長子,遠征軍統帥)就直接留在史大林格勒建都。
第三次西征,是拖雷的兒子出征,也在外建立了帝國不再回來。
一再的向外輸血,結果就是蒙古人得到了全世界,失去了自己。成吉思汗以畢生之力,聚合全民,完成匪夷所思的大業,還是散夥。天意?是基督的?是玉皇的?還是騰格里的?
或許,【西征】是一個浪漫又錯誤的名詞,是以我們被征服者的思考方式想出來的。
將【西征】看成蒙古人為族群找土地的【遷移開拓史】應更適合,就有點像當初歐洲國家向外、美國向西部發展的開拓史一樣。
如換成這個角度看蒙古人的興衰史就能透徹明白事情的演變經過,更會對這一個少數民族的領導人,為達成他團結七十三個部落的承諾,所激發出的大智、大慧,大仁,大勇,衷心發出真摰的敬重。
世人相信,他無愧於『成吉思』的封號,他用無比的勇氣、無限的精力、無垠的毅力、無盡的學習,創出了永難忘懷的功業、激發了捨我其誰的壯志、建立了無限拓展的雄心,
就跟【成吉思】的意思:【開闊的、源遠流長的,無邊無際的。】一樣,他做到了。
人生要像劃過天際的耀眼流星一樣,
讓世人留下永生的驚嘆和緬懷。
───拿破崙語錄
後記
盡信書不如無書,如不看書又如何知書之可信與不可信?
我用亞歷山大大帝的名言:【時間是盟友,速度是利器】當開場,更一再地用拿破崙的同一句話結束本作,只有一個原因,這兩句話用在所有事務上都【放諸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每個人都看得懂又可以自我惕厲。
【黃禍】的始作俑者就是成吉思汗已經成了世人的共見;更早給漢,唐打走的匈奴人不也建立了橫跨在歐亞的帝國嗎?又有誰想到過,史書上可都有記錄呢。
我正著手編寫取名【另一種戰史的研究】的系列書,準備以現有戰史為本,為歷代名將補憾或是代籌,內容就像:
如果照隆美爾經營諾曼第的理想,那麼聯軍的諾曼第登陸戰會成功嗎?
如果山本五十六不用南雲中一當戰隊指揮官,那麼中途島之戰又會如何?
如果鄭成功努力經營成世界獨霸的海上勢力,那麼歷史又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希特勒不干涉第一線指揮官指揮作戰,那麼還會有敦克爾克大撒退?
如果羅斯福決心將台灣做為攻擊跳板,那麼台灣的發展又會有何演變?
因為這些想像都超乎戰史和歷史現況,就準備仿效前人,以戰神會談的方法來展現理想的故事,又為了讓大家輕鬆接受戰史當消遣書看,就用自以為詼諧的表達方式開始打字。
有一天,福至心靈,竟然進了書局,看到了一本奇書,於是一切都有了變化。
望文生義,看到書名,以為是一本說狼這種動物的書,了不起就跟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系列一樣。
等到細瞧才發現真是一本『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奇書!初始是故事,進而像記述,探入如史筆,深思都珠璣;只取一粟,只見一斑,就已受用不盡。
終於在蒙古軍事史上找到了著力點,見著了真章,野人都獻曝,夜郎思自大,我這凡夫俗子又怎捨得囫圇吞棗後不亂放一番,於是乎翻箱倒櫃,左史右圖,一本正經,挖空心思地寫起了書,畫起了圖。
看本書一定要有一個觀念,有關故事方面,是編的。和俄國人打仗這一段故事只為了彰顯蒙古軍的戰法,籍由故事的趣味性增加看書的興趣,與史實完全不符,第一次西征中只有哲別和速不台與俄羅斯人有接戰經驗,第二次西征則是全面的在歐洲作戰,第三次在中亞,看倌不可不察。至於故事中的引證或是加註則都有書可查或是我的經驗談,不是瞎編的,就連已成絕響的電腦兵棋部分都是事實。
(不過有一些還是沒法證明,像關東軍二鬼子反正這一段,正好是家老口述,不見正史,請山東煙台先賢給予指正。)
又圖解戰史不敢掠美,只要看戰史都會看到類似的圖例,現代軍人就用作戰透明圖下達命令,所以畫個圖誰都會,我只是一不小心從圖上看到了蒙古軍事思想的演進而已。
呵呵,那天騎摩托車給沙子飛進了右眼,不能近看作戰經過圖,將圖放在遠處,往大處看,才一不小心發生了慧眼獨具這事的啦,正好這陣子我臉上長了些青春痘,就不要臉地寫出來自我吹噓一番。
呵呵,可見眼高手低不是壞事,韓信就是例子。
我的一位異國朋友阿品是這本書的推手,當我夜以繼日,不眠不休寫這本書,思潮陷進了【張飛殺岳飛,殺得滿天飛】的亂流而停滯時,她用心陪著我,告訴我:
『你想寫的一系列書不正是異想天開的戰史嗎?那麼,美國打奠邊府戰役又有何不可,想表達的只是戰術的精義,怎麼打是重點,打什麼反而是其次。』
一語讓我茅塞頓開,完成了這書。
亞歷山大三十歲之前征服了他的世界,成吉思汗七十二歲征服了所有世界,
我們呢?
是為跋。有這種跋?呵呵。
附圖
分頁
蒙古軍掩護佈署指導要圖如附圖一
俄花聯軍行軍佈署要圖如附圖二
俄聯軍預想殲敵作戰指導如附圖三
成吉思汗第一次征金經過概圖如附圖四
成吉思汗第二次征金經過概圖如附圖五
窩闊台征金經過概圖如附圖六
蒙哥汗征宋經過概圖如附圖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