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傳奇一紀念亨德教授逝世四十週年
(原刊載於自由時報 2006.05.28)
林松範
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大肚山,住著一些最貧窮的村民,為了使貧瘠的土地能得到一點肥料,村民們得走到山下撿垃圾、擔大肥;居住在台中市的家長們,經常以「要把妳嫁到大肚山」來恐嚇一些不聽話的女兒。撿來的垃圾、大肥在地上風吹日照,蚊納、蒼蠅多到連吃飯都要掛上蚊帳,新庄村的永順宮每年四月二日是李府千歲誕辰,這一天也叫「蚊仔生」,不但要祭拜蚊仔,也要演「蚊仔戲」;希望蚊仔飽餐一頓、看完了戲後能高興地離開。
民國四十四年,東海大學在大肚山上創校,國軍動用飛機,在台地噴灑DDT。民國四十九年,任教於東海大學的亨德教授(Mr. James Hunter),跟隨到東海取水的牛車,來到新庄村,眼見僅一條遊園路之隔的村落,生活竟然這麼困苦,環境骯髒,蚊蠅叢生。亨德教授回學校後,向同學們提起在遊園路另一邊所見所聞,他還說:「一所大學假如對她四周圍的社會和環境毫無影響的話,這所大學便將失去它存在的價值…要記住,大學的門不是開向象牙之塔,而是直接開向社會的。」年近七十的亨德博士,開始帶領工作營同學,在山頂各村莊築水溝、清除垃圾、設計豬舍等,晚間還放電影,教育衛生常識。
剛開始,村民總是抱著好奇、懷疑的態度;最初參加亨德教授行列的是龍峰國小駱校長和學校老師們;靠著駱校長和老師們在地方上的地位、形象,工作營開始融入地方。亨德博士更拿出自己所有的六十萬元(約合現在的六千萬元),接一條清潔的自來水給山頂上的人喝。村民都被感動,每戶捐一百元,有腳踏車的家庭(當時已經算是富有了)要多捐一百元;民國五十二年,大肚山上的村民終於有了清潔的水可以飲用。
令人惋惜的是,民國五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亨德教授在美國因心臟病逝世,享壽七十六歲。我研究大肚山文史多年,經常訪問村中耆老,一些耆老想起從前沒有水的苦難日子,談起那個「阿凸仔」,眼淚都會掉下來。一個人被這麼多人懷念感動,在大肚山上除了亨德教授外,找不到第二人。
今年逢亨德教授逝世四十週年,為紀念亨德教授為村民付出之關懷,學習並傳播實踐亨德教授利他奉獻精神,本人建議把當初村民與亨德教授所走的路,今日的新興路,改名為亨德大道。透過這樣的文化來經營我們的社區,讓它成為一個充滿愛與美的社區。
(作者為台中縣龍目井文化協進會理事長)
載入中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