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寄居者說故事
作家: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Top
2009:末日時鐘的暫停
2009/02/15 16:53:12
瀏覽:14937
迴響:173
推薦:401
  •  
  • 分享到LINE
講到世界末日,不能不提到「熱力學第二定律」。
在熱力學第二定律中,有一個特別的參數,叫做「熵」(entropy)。註一
「熵」又有個別名,叫做「時間的箭頭」(arrow of time)。
為什麼叫做「時間的箭頭」呢?因為熵指出了「時間的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of time)。
它指出宇宙的發展是沿直線前進,從有秩序變為無秩序,從條理分明變為完全混亂,而最終的結局是死亡與毀滅。
根據這個科學定理,我們知道佛教的輪迴觀是荒誕無稽的幻想,而回到過去的時光機則永遠不可能實現。
熱力學第二定律有三個聲明。從科學辯證的角度來看,三個聲明講的其實是同一件事。
先從第一個聲明開始講起,這個聲明是在1850年由克勞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所以又叫做克勞修斯聲明:
一,熱不可能自發地、不付代價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舉個簡單的例子:
把一杯攝氏十度的涼水,放在一個室溫二十度的房間裏,熱量一定是由二十度的空氣傳到十度的涼水,讓水的溫度上升至最終接近二十度的室溫,而室內空氣溫度則輕微地下降。
相反地,熱量絕對不可能會從十度的涼水傳到二十度的空氣,讓室內空氣溫度上升而這杯水變成冰塊。在自然情況下,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可能會發生的。
涼水在室溫下不可能變成冰塊,除非我們把這杯水放到冰箱的冰庫裏,但這表示我們必須用到冰箱的壓縮機,必須消耗能源,必須作功強迫熱交換,也就是說,必須付代價。
但是我們付的代價,註定不能百分之百回收,而消耗的能源,必定在過程中有所損失。這就是定律的第二個聲明,由凱爾文(Lord Kelvin)在1851年提出,所以又叫做凱爾文聲明:
二,以循環的方式把熱能轉為功,再將功百分之百轉為熱源,是絕無可能的。
換句話說,在能源的使用過程中,一定會有消耗,有浪費。沒有任何的方式,能夠百分之百地使用能源而不產生廢熱。沒有任何的機器,能夠完全依賴本身的能源,自給自足地運轉而不依靠外來的能源補充。
為什麼呢?
記得剛剛才提過,熱能一定是由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如果兩者溫度一樣,就不會有熱能的傳遞。因此,所有利用熱能的機器,都是從這由高溫到低溫的熱傳遞過程中截取能量,轉為機械功(Mechanical Work)。
也就是說,從高溫物體傳出去的熱能,一部分轉為機械功,剩下的就不得不傳給低溫物體,成為「廢熱」,或稱為「不可利用的能量」(Unavailable Energy)。
有沒有消除廢熱的方法呢?很遺憾的,完全沒有。用前面的電冰箱做例子好了:
冰箱的廢熱是由冷凝器排出,傳給周圍較低溫的空氣。你說:「電費太貴,我要省錢,我要消除廢熱,讓熱能傳回電冰箱再利用。」於是你把冰箱放在一個隔熱大箱子裏,心想,「這下子廢熱排不出去,冰箱可百分之百地利用電能了。」
猜猜看,冰箱會發生什麼事?
沒錯,冰箱壞掉了。因為一旦周圍空氣的溫度升至和冷凝器的溫度一樣高,廢熱無法排除,整個運作的系統就無法形成一個熱循環,電冰箱根本無法運作。
由此可知,每次的熱交換,一定會對周圍低溫環境釋放出廢熱,也就是「不可利用的能量」。而「熵」,就是衡量這「不可利用能量」的指標。
於是,我們得到了定律的第三個聲明:
三,在系統中任何的熱交換,結果必定造成整個系統熵值的上升。
前面說過,熵(代號 S)是衡量熱的狀態函數,它的值是系統熱量(Q)除以系統絕對溫度(T):
S = Q / T
繼續用水的例子作說明:攝氏十度的水,它的絕對溫度是283K;而攝氏二十度的周圍空氣,它的絕對溫度是293K;在這自發性的熱交換過程中,假設有一焦耳的熱量從周圍空氣傳到杯中的水,我們可以推論出:
水的熵值上升,因為它吸收熱量,變化的幅度是 1/283;空氣的熵值下降,因為它喪失熱量,變化的幅度是 -1/293。整個系統熵值變化,是水的熵值變化加上空氣的熵值變化:
1/283 + (-1/293)
相信誰都看得出來,這個值是正的。也就證明了,任何系統內的熱交換,結果一定是造成整個系統熵值的上升。註二
前面提過,熵是衡量「無法利用能量」的指標。從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來看,熵也可以說是系統內分子的混亂程度,所以也有人稱熵為「亂度」。
舉個例子說明:
想像一下,一個房子內有兩個房間,隔著一扇絕熱的門,一個房間裝的是冷空氣,一個房間裝的是熱空氣。
在門打開之前,冷空氣分子和熱分子分開,井然有序。
一旦把門打開,熱分子自動往冷房間跑,冷分子自動往熱房間跑,一直跑到兩邊溫度完全一樣。這個時候,熱空氣所傳給冷空氣的能量,完全均勻地分布兩個房間當中。
注意,房間中的能量並沒有消失註三,但是由於溫度一致,熱能不能再流動,於是成為了不可利用的能量。
而就在熱能完全變成不可利用能量的同時,兩個房間內的分子混亂程度達到最高,也就是熵值達到了最高點。註四
朋友們,看到這裏,希望你大腦的混亂程度還沒有達到最大值,因為這篇文章才剛剛開始三分之一而已。
記住,前面說過,要把混亂變成有秩序的狀態,一定要作功、要消耗能量。所以加油吧,運作你的大腦、燃燒你的脂肪!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不但對靈魂有幫助,對身材也有好處。
熱力學第二定律,簡單一句話,就是:
「整個宇宙,正不可逆地從有秩序往混亂的方向前進,直達到完全混亂的狀態。」
換句話說,末日已是必然,只是到達早晚的問題。
所以有人喪氣地把熱力學第二定律稱為死神之手,不是沒有原因的。
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作息中,這種自發性的混亂趨向舉目可見。比方說你回到家,吃飯、洗澡、看電視、上網、睡覺,不出一個禮拜,你就會發現房間凌亂不堪、東西四處擺放、碗盤堆在水槽裏、垃圾積屯發臭...而這一切的混亂狀況,完全不用花費你力氣;你只要和平常一樣地吃喝拉撒,不做任何特意的整理打掃,很自然地,你的房間就會往混亂的方向快速前進。
相反地,如果你想要維持房間為有秩序的狀態,你就必須用心地、定期地整理收拾。而作這些整理工作,你必須付代價、必須作功、必須消耗能量。
這一陣子很多人忙著歲末大掃除,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好證明。如果不是房間自動自發性地越來越亂,我們又何苦每年一次勞師動眾地打掃整理呢?註五
微觀的個人生活是如此,那麼宏觀的地球環境呢?
根據2007年的IPCC研究報告註六,全球平均表面氣溫在二十世紀上升了0.6℃。自1850年有全球表面氣溫儀器記錄以來,其中最暖的十二年,有十一年是在最近的1995年到2006年當中。而過去的五十年,每十年全球溫度上升0.13℃,是過去一百年暖化速度的兩倍。
全球溫度的上升,正是整個地球環境熵值上升的最好證明。
記得熵值代表系統的混亂程度嗎?
2003年歐洲經歷了自1949年以來最熱的一個夏天,高溫熱死多人;2004年德國卻在七月夏天下雪,創造了十年來最低溫度紀錄;2005年全球氣溫上升到史上的第二高溫;2007年英國經歷了八十六年來最暖的冬天,但2008年的英國冬天卻創下了二十年內的最低溫紀錄;去年初中國南方才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雪災,還不到一年,香港天文台卻紀錄了十年來氣溫最高的冬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近幾年全球各地的暴雨、旱災、大雪、冰雹、颱風、洪水,常常在不該發生的地方、不該發生的時候發生。氣候的反常和不規則,越演越烈;整個天氣系統,明顯地往混亂的方向快速前進。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世界的趨於混亂滅亡不可避免;但是,有必要死得這麼快嗎?
到底是誰,故意把這末日時鐘調快呢?
就是這世界上的人。
導致全球溫度上升和熵值增加有三大因素:燃燒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和HFCs製冷劑(六成來自空調和冰箱)註七。每一樣原因,都是來自於人類的工業、商業、和消費活動。
也許有人要說:「我們不得不生活啊!食衣住行,都是人類的正常活動,能不做嗎?」
是嗎?這些活動,真的都是人類不得不進行的嗎?
拿台灣佔一席之位的高科技業來說好了。每年、每季、甚至每月更新的消費電子產品,我們難道真的這麼需要?時間一到,非得汰舊換新不可?
一位UDN網友,以自己修理手機的慘痛經驗,寫了篇精采的文章,一語道破了科技業的快速發展,不在於滿足人的真正需要,而在滿足於科技大亨的真正貪婪。註八
越來越多功能的手機、越來越高畫質的電視、越來越大容量的硬碟、越來越多像素的相機...人一旦沒有了這些東西,難道真的活不下去?它們是真的改善了消費者的生活品質?還是肥飽了科技大亨的口袋?
有沒有想過,那些隔一段時間就被強迫淘汰的舊型科技產品,最後到了那裏?自動消失不見了?CBS的六十分鐘節目,追蹤到了這些高科技垃圾的去向;當你看到影片中戴奧幸燃燒所冒出的黑煙,不要懷疑,它們正讓你的冬天越來越熱、而你小孩的過敏越來越嚴重。註九
貪婪浪費、過度的開發、瘋狂的生產、死命的促銷、無益的購買...人類不可能不為這些罪惡付出代價。
前面提過,每樣活動,不管是工業性的、商業性的、或是消費性的,結果都是產生廢熱,讓整個地球的熵值上升,混亂度愈發提高。換句話說,活動越多,能源越耗,混亂越增,死得越快!
那麼,如何能夠讓人類從加速的自我滅亡中,冷卻下來呢?
你想到了嗎?
對啦!就是目前的金融風暴和經濟蕭條。
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利未記 25:1-4)
守安息年、讓大地休息,是上帝對以色列人神聖的誡命。上帝早知道人類過度的生產交易消費,只會剝削自己的環境、加速自己的滅亡。守安息年的命令,實在是上帝慈愛的美意。
可惜的是,人類歷史上,包括以色列在內,沒有一個國家或民族遵守過這個命令。沒有一個國家不貪婪,沒有一個民族不浪費,沒有一個願意享受上帝所賜的安息,偏偏要忙碌勞苦、汲汲經營、虐待自己也虐待環境,最後平白折損、一無所得。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以賽亞書 30:15)
當以色列人的貪婪浪費,對窮人的剝削欺壓,到了罪貫滿盈的時候,上帝的審判來臨: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猶大亡國。
亡國之後,所有的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以色列境內成為荒野,無人居住耕種,地土就這樣荒涼了七十年,直到波斯王釋放以色列人回國為止。這荒涼安息的七十年,就補足了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地後所沒有遵守的安息年數。
以色列人在亡國之前,上帝差派祂的先知耶利米這樣形容他們:
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耶利米書 6:13)
朋友們,你仔細看上面這段經文,形容的不就是今天的華爾街嗎?次級房貸、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雷曼兄弟、馬多夫...今天世界上的貪婪浪費既然以美國居首,上帝的審判也自然從美國開始。金融風暴和經濟蕭條最先發生在美國,絕非巧合。
但是,上帝的審判,也是上帝的憐憫。人類荒腔走板的經濟活動冷卻下來的同時,人類自我毀滅的瘋狂過程也暫時停頓。
2009年,是上帝強迫的安息年。
讓地球稍微休養生息,喘一口氣;讓人們在放慢下來的步調裏,尋求上帝;讓還不認識上帝的人,在這個世界所剩不多的有限日子裏,讓他們有機會接受耶穌基督的福音而得救。
朋友們,你呢?
你打算繼續勞碌地積蓄錢財,然後在下一次的金融風暴裏再次賠光?
還是你願意靜下心來,思考你的一生,細細回顧你過去辛苦建立的家產事業,到底有何意義?在這個對未來充滿徬徨不安的年度,你是否願意尋求那位創造你、愛著你,看顧著你、更願意救贖你的上帝?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相近的時候求告祂。 (以賽亞書 55:6)
朋友們,其實你的一生,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最好寫照:
你原本是一個低秩序、低組織、低規律的受精卵,由母親體內不斷吸收養分能量,逐漸長成高秩序、高組織、高規律的嬰兒;出生之後,你不斷地攝食、發育、學習、成長,這一切消耗能量、提高秩序的人生過程,似乎都是逆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直到你死的那一天。
你死亡後屍體分解,系統趨向完全的紊亂,分解後的有機物和周圍環境的熵值一齊增加。到頭來,熱力學第二定律還是贏了你。
就如一家棺材店招牌所說的:「總有一天等到你」。
你或許會說,「不要緊,我若功成名就留芳萬古,就算我死了,後世的人也會記得我。」
問題是,那些記得你的人也得死,他們死光之後呢?
就拿 UDN 部落格的文章來說好了。這幾天電小二考慮將久未登入的部落格刪除;有些網友忍不住為已過世的網友求情,讓他們的部落格留下來作紀念。這個想法很好,電小二也很有人情味,願意通融留下這些部落格...註十
問題是,這些作者已逝的部落格,能留多久呢?十年,還是二十年?幾十年後,UDN 還在嗎?這些求情的網友還在嗎?你、我,還在嗎?
既然這整個世界都得毀滅,你我留下的一切建築、物品、遺跡、手稿、紀錄,只不過都是這個即將毀滅世界的一部分,留下來有何意義?又能留下來多久呢?
以色列歷史上智慧最高、財富最大、妻室最多、國力最強的所羅門王,寫下這麼一句話:
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傳道書 1:2-3)
朋友們,在這個虛空又終究要毀滅的世界裏,我們的人生其實毫無意義。
除非,我們和永恆的上帝有了連結,有了關係。
而誰才能帶我們進入永恆上帝的關係呢?
只有一位:
就是那位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人,耶穌基督。
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 15:3-4)
看看這些人:孔子、孟子、莊子、老子、蘇格拉底、柏拉圖、尼采、釋迦牟尼、穆罕默得...人類歷史上所有的君王、哲學家、宗教教主,沒有一個贏得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沒有一個不得不死,沒有一個活轉回來,沒有一個不臣服於死亡的權柄之下。
正如聖經所說:
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它的權下。(羅馬書 5:14)
唯一一位打破了死亡的權柄,從死裏復活的,只有耶穌基督。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約翰福音 11:25-27)
朋友們,馬大這位姐妹信了,也得到了永生。
你呢?你信不信呢?
聖經上告訴我們,因為人類的罪惡,這個世界的滅亡早已定案。
天地都要滅沒,祢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漸漸舊了;祢要將天地捲起來,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變了。(希伯來書1:10-12)
當金融風暴平靜,經濟寒冬過去,人類的貪婪又開始剝削地球,生態環境繼續越發混亂,末日時鐘再次快速地滴答前進...朋友們,你,難道就這麼甘心地和這個世界一同走向滅亡?
上帝在這個世界滅亡之後,預備了一個新的天地,給所有因為信祂而在末日復活的人,一個永遠平安喜樂的家鄉。
朋友們,你,願意接受這個邀請嗎?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 21:1,3-4)
註一:熵這個字有人唸「商」,但注音輸入得用「ㄉ一」,英文是 entropy,由希臘文的 εντροπίας 而來:原意是「內向」,亦即「一個系統不受外部干擾時往內部最穩定狀態發展的特性」。
註二:真正嚴謹的數學證明需要用到微積分,在此不多做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們請自行找資料研讀。
註三: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一個封閉系統的能量不會改變。
註四:有個網上動畫,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把動畫中右邊的藍色分子想成冷空氣,左邊的灰色分子想成熱空氣。在冷熱均衡的過程中,藍灰分子互相混合,混亂程度不斷地增加,熵值不斷地上升;一直到熵值達到最大,系統內混亂度達到最高,變成不藍不灰為止。 
註五:系統內混亂程度自發性地變大,也可以用機率學來解釋:試想你手上有十塊磚頭,往地上一丟,這十塊磚頭疊成一面磚牆的機率,和變成一堆亂石的機率,哪一個高呢?當然是變成亂石的機率高。長期來看,自然界是往機率大的方向前進,也就是越來越混亂的方向前進。
註六:認識到潛在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世界氣象組織 (WMO)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1988年建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IPCC 在2007年2月2日發表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2007氣候變化的物理基礎:決策者摘要
註七:詳見綠色和平網站
註八:參閱網友陳心怡小姐文章:科技,來自貪婪的人性
註九:參見六十分鐘影片
註十:參見電小二公告
回應
迴響(173) :
173樓. john5438
2013/03/17 00:43
熱力學??
「熵」又有個別名,叫做「時間的箭頭」(arrow of time)。

�X�B: 2009:末日時鐘的暫停 - 寄居者說故事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oci1/2520584#ixzz2NinycFpp
印象中我當年學的熱力學可沒有這段文字ㄟ!!!
那你現在學到了。愛你喲!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於 2013/03/17 07:47回覆
172樓. 黛絲
2013/03/01 13:22
太厲害
著者真是有心人 能把熱力學發展至世界末日
黛絲以前是化工系學生 卻已將所學所於櫥櫃裡啦
不論如何 若是那天終將到達 讓我們再發生之前擁抱生命
如果我們把宇宙視為封閉系統,熱力學的結論就是世界末日。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於 2013/03/02 13:21回覆
171樓.
2011/07/16 02:28
很專業論述
親愛的大作家晚安:
我們舉辦的「新世代VS.媒體播送腥羶、性交、色情與暴力」徵文比賽,已經開跑了。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能夠參加這次活動,您是我們的貴賓,所以不受年齡與性別限制,歡迎投稿支持與捍衛台灣每位民眾都有言論自由的空間,總之因為您的參與代表台灣的任何人,都不該利用公權力將自己的喜好,強制灌輸在別人的身上,進而剝奪別人選擇生活的自由。
歡迎您能共襄盛舉
170樓. NAPA
2011/01/16 09:10
彼得後書 3:10-12
倒是像形容太陽爆炸情景,而非"熱死"。
空間增加,亂度下降來補充空間擴展所需。
宇宙是否屬於開放還是封閉系統,都超出我們現有知識範疇。
也像是核子大戰的場面。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於 2011/01/17 17:50回覆
169樓. NAPA
2011/01/12 12:16
Entropy 是會一直增加
但不表示世界會 "熱死",因為空間一直在膨脹中,可以抵銷亂度。否則就陷入了波茲曼(Boltzmann)的迷思,最後自己用子彈打入腦中來結束生命。

關鍵是時間,時間一開始就伴隨了死亡,更有人拿時間來換金錢,加速死亡。唯有在光的裡面,時間歸於零,那就是永恆。聖經直接預表神就是光,這是多麼的奇妙啊!

神是始,也是終。祂是為了要拯救罪人脫離死亡的挾制,竟由時間無限的神,成為時間有限的人而釘死在十字架上,經三日復活,祂勝過死亡了,讓信入祂的人得到永遠的生命!這個愛,真是宇宙中最大的奧秘。
沒聽過「空間可以抵銷亂度」這種說法。

只要是密閉系統,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定成立。

唯一駁斥熱力學第二定律末日論的論點是:宇宙是開放系統、而非封閉系統。

但是這個論點沒有證據。宇宙如果是開放的,它向哪裡開放?開放的另一端又是什麼?另一個宇宙?這就完全淪於假設和想像了。

至於這世界最後會不會「熱死」呢?我們可以看看聖經怎麼預言:

彼得後書 3:10-12
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鎔化。 

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於 2011/01/15 09:58回覆
168樓.
2010/12/09 11:36
寫得很好
寫得很好,但是關於熱力學的解釋,個人認為稍嫌複雜。
這本書,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006294644154
愛因斯坦也不知道,在那方面就寫得很淺顯易懂,
給您參考。
關於復活呢,其實現代也很多人復活啊,以過去的觀點來看,
呼吸心跳都沒了,在過去都被認為是死透了,
但是現代經由電擊、心臟按摩活過來的例子很多啊!
這些還是不脫熱力學第二定律,
他們經由外在能量的導入,逆轉了他們的身體機能
(沒有呼吸、心跳 => 有呼吸、心跳)
這些短暫死亡後又復活的人最後還是都得死,依舊輸給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唯一擊敗這個定律的,復活之後永遠活著的,只有耶穌基督,以及所有信祂的人。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於 2010/12/10 13:25回覆
167樓. 春眠。人間如夢,
2010/09/22 23:16
來訪
分 析的真有道理, 寄居者真有學問..
我以詩度量生活,以色彩豐富我的人生; 帶著夢的羽翼飛天.
謝謝來訪,願上帝祝福你。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於 2010/09/23 14:04回覆
166樓. 馬龍
2010/09/22 19:05
腦中的時光機!
其實時光機已經發明出來了,而且每一個人都有,就是您的思想!
筆者其實細細思想過,改變過去,必須是現在發生,也就是說您的現在,是過去影響的!
而某些「能人-如禪宗」其實他就是藉由「夢-思想的根源」影響至六祖,所以呢?
您覺得時光機,是否真的能製作出來,還是以經產生了呢?
時光機是卡通,別當真。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於 2010/09/23 14:03回覆
165樓. 偶然經過
2010/01/05 18:15
實在無須跟那些懷疑者辯論
一‧到底有沒有世界末日? Is the world really going to en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gXLBDkkN9A


二‧我憑甚麼去信看不見的上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ZeOfPpygtI


三‧上帝是怎麼樣產生出來的? How could God be bor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UBtZRCvBpE


四‧上帝存在的明證 ! The Proof of God's Existence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PipnD64g6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kEZYbZU0s
謝謝分享 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於 2010/01/05 18:23回覆
164樓. joycelinlin愷悅
2009/12/26 13:28
人類怎樣管理地球
人類是地球的管理者,管理到什麽地步呢?近日的知性電視片集給我們一些省思。
Discovery Channel 週一(12/21)連續六小時播"世界末日特輯"四集。首集是人類世界毁滅的十種可能。包括小行星撞擊,如上次恐龍滅絕;能主動學習卻無感情與道德的機械人瘋羣接管地球;超級火山大爆發,造成類似核冬現象,地球氣候劇變,大批生物相繼滅絕;外星人入侵地球;大冰凍周期,或說地球冰河期又到臨;奈米機器吞噬所有物(很複雜的化成解釋,看不懂);核浩刼,即核子戰爭造成核冬效應,生物滅亡;超猛瘟疫厲行,來自外太空的病毒或地球的生化武器;基因工程產出的超智慧突變人災禍;以及地球偏離地軸,磁場紊亂,地震火山洪水大爆發等等。各種,似可能,似狂想,看得目瞪啊!最後一集則有幾個論點。例如馬雅曆有小循環大循環。2012末曆是大循環,之後,又是新的開始。至於提及的銀河、太陽、地球成一直線,引致太陽磁風暴劇烈,造成磁場干擾,衛星系統短路影響航空有難,以及電力供應大停,供水灌溉困難,連鎖是糧食短缺,社會動亂等等。若太陽風暴嚴重到影響地球南北磁場翻轉,臭氧層會完蛋,地球則生物大量死亡。但是,1988(?年份記不着)也試過三者成一直線,地球是平安無事。另一集提到病毒和殺蟲劑引至蜜蜂大量失踪(免疫破壞死亡或迷失方向返不回),以致多數靠蜂傳粉的糧作大量減產,以及二氧化碳的温室效應使地球暖化,才是最要憂慮的。地球氣候上升二度,許多海島不見了。上升六度許多大城市淹沒,冰河期也到來(電影"明天過後"的論點)。所以啊,我們不憂末日預言,倒是要憂"蜜蜂大量失踪""地球暖化的嚴重"日子!
看看最近哥本哈根會議中世界各國的表現,就知道這個世界走向滅亡是註定的。寄居者:百分之一,豈有此理 於 2009/12/27 12:44回覆
發表迴響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Chyi-Nien Hua

總統 (president) 是國家權力的中心,也是三軍統帥,掌握實權。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負起政治上最高責任。古今中外以總統為題材的電影不勝枚舉,尤其美國好萊塢電影更是大宗,其內容不管是選舉、鬥爭、醜聞、暗殺等應有盡有。特別花時間將五十多部總統相關電影 (有標註*為紀錄片) 作品整理如下:
2019 選情尬翻天 (Long Shot) 美國
2019 全面攻佔3:天使救援 (Angel Has Fallen) 美國
2018 潛艦獵殺令 (Hunter Killer) 美國
2018 為副不仁 (Vice) 美國
2016 當貓王碰上總統 (Elvis & Nixon) 美國
2016 總統之路 (All The Way) 美國
2016 狙擊生死線 (Shooter) 美國
2016 全面攻佔2:倫敦救援 (London Has Fallen) 美國
2015 蘿珊妮選總統 (Roseanne for President! ) 美國*
2014 總統不好幹 (Le Pouvoir) 法國*
2014 總統遊戲 (Big Game) 跨國
2014 少年林肯 (The Better Angels) 美國
2013 刺殺林肯 (Killing Lincoln) 美國
2013 刺殺甘迺迪 (Killing Kennedy) 美國*
2013 全面攻佔:倒數救援 (Olympus Has Fallen) 美國
2013 白宮末日 (White House Down) 美國
2012 當總統遇見皇上 (Hyde Park on Hudson) 英國
2012 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 (Abraham Lincoln : Vampire Hunter) 美國
2012 林肯 (Lincoln) 美國
2011 強‧艾德格 (J. Edgar) 美國
2011 選戰風雲 (The Ides of Marc) 美國
2010 特務間諜 (Salt) 美國
2010 貧民百萬總統 (I Am Kalam) 印度
2009 早安總統 (Good Morning President) 韓國
2009 打不倒的勇者 (Invictus) 美國
2008 請問總統先生 (Frost/ Nixon) 美國
2008 刺殺據點 (Vantage Point) 美國
2008 大牌明星 (Il Divo) 義大利
2008 彈道 (Ballistic) 美國
2007 驚爆時刻 (Bobby) 美國
2007 再見曼德拉 (Goodbye Bafana) 美國
2006 總統 (President) 法國
2006 總統之死 (Death of a President) 英國
2006 特勤組 (The Sentinel) 美國
2005 總統米.昆巴 (President Mir Qanbar) 伊朗*
2004 戰略迷魂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美國
2004 刺殺尼克森 (The Assassination of Richard Nixon) 美國
2004 第一千金歐遊記 (Chasing Liberty) 美國
2004 第一千金 (First Daughter) 美國
2004 總統的理髮師 (The President's Barber) 韓國
2004 全民亂投 (Welcome to Mooseport) 美國
2003 烏龍元首 (Head of State) 美國
2002 甘迺迪風雲歲月 (RFK) 美國
2002 甘迺迪的權慾世界 (Power And Beauty) 美國
2002 總統要出嫁 (Romantic President) 韓國
2001 暗殺行動 (The Day Reagan Was Shot) 美國
2001 刺殺大行動 (The Day Lincoln Was Shot ) 美國
2000 我的小牛與總統 (The Cow and the President) 法國
2000 總統的危機 (First Target) 加拿大
2000 驚爆13天 (Thirteen Days) 美國
2000 白宮也失眠 (Running Mates) 美國
1999 白宮也瘋狂 (Dick) 美國
1999 總統的女兒 (First Daughter) 美國
1997 空軍一號 (Air Force One) 美國
1997 一觸即發 (Absolute Power) 美國
1997 絕命刺殺令 (Executive Target) 美國
1996 ID 4:星際終結者 (Independence Day) 美國
1996 星戰毀滅者 (Mars Attacks!) 美國
1996 總統有難 (My Fellow Americans) 美國
1995 杜魯門 (Truman) 美國
1995 白宮夜未眠 (The American President) 美國
1995 白宮風暴 (Nixon) 美國
1995 白宮動員令 (Canadian Bacon) 美國
1995 總統的秘密情人 (Jefferson in Paris) 美國
1994 我的一票選總統 (Tofu Maker Had a Dream) 台灣
1993 火線大行動 (In the Line of Fire) 美國
1993 冒牌總統 (Dave) 美國
1992 總統有約 (Running Mates) 美國
1991 誰殺了甘迺迪 (JFK) 美國
1991 動亂年代 (Year of the Gun) 美國
1976 大陰謀 (All The President's Men) 美國
1939 青年林肯 (Young Mr. Lincoln) 美國*

認識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從民國34年於重慶市成立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 53年改為"警備總司令部兼軍管區司令部",負責警備、保安、民防、動員四大工作
~>81年成立"軍管總司令部兼軍管區司令部"

~>89年軍管、海巡分置,海巡單位移編成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本部恢復銜稱為"軍管區司令部"

~>91年因應"國防二法"更銜為"國防部後備司令部"

~>93年依"常後分立"政策,納編陸軍、海軍陸戰隊對新訓單位

~>95年1月1日聯勤留守業務署移編本部並改制為"處"

~> 102年一月一日更銜為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任務:
一、平時
  (一)負責國軍後備部隊「管、編、裝、召、訓」,發展後備戰力
  (二)遂行後備軍人管理、動員及服務
  (三)執行國軍現(備)役官兵(遺眷)保險、撫卹與照顧服務
  (四)依令支援責任區域內緊急災害防救任務及實施災害防救動員

二、戰時
  (一)負責國軍動員下令作業
  (二)本部負責編成後備旅納入作戰區作戰序列
  (三)成力"台閩戰力綜合協調中心",動員全民總力,支援防衛作戰,維護國土安全。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

1.為服務廣大後備軍人,鞏固全民戰爭面,依"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在各鄉、鎮、市、區設置364個輔導中心
2.各輔導中心設主任、副主任及秘書各一員,下設督導區各設督導員一員,下轄2-5個村(里)輔導組各設組長一員及若干輔導員,現有輔導幹部約三萬
3.當前主要任務主軸為「後備軍人管理、動員及服務、留守業務及緊急災害防救」等工作,並以"全民國防"為目標.
在"精簡常備、廣儲後備"的動員政策指導下,後備動員的力量日趨重要,後備軍人服務工作具體表現在
a.人才招募  b.協力救災  c.要員連訪  d.事故處理 e.動員整備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四大工作方針為
1.組織 2.宣傳 3.安全 4.服務

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章成老師

《送你一杯「心靈的溫開水」》2020新年能量文   


去高海拔地區旅行時,很多有經驗的人會告訴你,到了那邊的第一晚,最好不要洗澡或洗頭。為什麼呢?因為洗澡或洗頭會加速你的血液循環,對身體而言就像你在小跑步一樣。可是你的身體還沒有適應這個空氣中含氧量相對較低的高山環境,你就很容易在洗澡或洗頭時,突然間發生缺氧的狀況。也就是你的循環加快了,身體需求更大量的氧氣,可是這個地方空氣稀薄、含氧量低,一時之間供應不及,有些人的體質甚至會發生休克的狀況。危險性就是在這裡。


冬天為什麼容易發生中風的事件,其實也是同樣的原理。有些人平常已經是中風的高危險群;年紀大、血管窄、循環差。到了冬天的時候,血管又收縮得更窄、循環也變得更差了。這時候突然有強烈的冷氣團(東北季風)來報到,由於冷高壓的含氧量也是比平常低的,所以他身體的氧濃度也不會那麼高,這情形便跟人處在高山上類似了。如果這時候,在這種大冷天他去洗熱水澡,而洗的方式又不是從四肢開始洗,是從頭部開始,那麼一淋到熱水,頭部的循環活動瞬間加速,很可能就會造成一個非常短的時間的腦部供氧不足。雖然時間很短,可是有些人就會因此發生中風、甚至昏厥而造成休克死亡的遺憾。


所以在很寒冷的冬天、或是高山上要洗熱水澡的話,洗澡前最好先喝一杯溫開水,讓身體的循環開始加速,預先適應。此外洗澡的時候也要先從四肢開始洗,然後再洗頭,這樣才是最安全的作法。這樣的建議不止是給所謂容易中風的高危險群,高靈說,最好大家都能夠養成這個好習慣。


為什麼呢?有的人可能認為如果自己身體很好,這種事情就無所謂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家常常在抱憾的「無常」,若你仔細去思考,它都是「很多事情剛好就擠在一起發生」的一個事件。例如一戶人家發生火警的時候,偏偏正好是在下班的塞車時段、然後當天他家的巷口又正巧在施工,結果本來可以十分鐘就到的消防車,竟然花了半小時。於是本來只是一點小火,可能只會燒壞廚房而已,卻把整棟房屋都燒得片瓦不留了。


很多在無常中遭遇重大失去的人,回過頭去看那個事件的發生,就總會發現「那一天」真的是有很多的「剛剛好」,如果其中一件事情沒有那麼剛好,這件事情就不會發生。例如說剛剛好那天天氣很冷、剛剛好那天山上的朋友又約丈夫去喝酒、剛剛好那天他沒睡好,清晨爬起來洗熱水澡、然後,剛好那一陣子他其實比較累...


所以很多猝死的人,並不是老年人。他也許正是個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只是剛好那一陣子常加班、剛好又重感冒、剛好那天又必須熬夜、剛好書房的空調又壞掉還沒修...最重要的一個剛好是:他呼吸暫時終止的時候剛好家人都不在家,所以幾小時之後才發現。


所以為什麼養成好的習慣很重要?因為好的習慣可以讓這些「剛剛好」,比較不容易全部湊齊,你就會讓自己出事情的機率降低很多。如果你養成這些習慣:冬天剛起床時、以及洗澡前,都能夠先喝上一杯溫開水,並且給自己的四肢動一動、暖一暖,那麼就好像你給身體一個「先去流動」的狀態,那麼縱使有什麼危險因子加進來,這個流動也能夠作為最好的預防措施。


血管阻塞並不是只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會有的,而是每個人偶爾都會發生的,只是因為它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身體其他的因緣條件都可以去讓它疏通,所以你就沒有感覺。所以很多事情的發生與不發生,就類似於剛剛說的小火警變成大火災的例子;是當「很多因素剛好都湊齊」的時候,平常不會對你有威脅的事,那次就變成了很大的問題了。


有些人很喜歡說:「生死有命,想那麼多沒用啦!該死的還是會死。」這樣說是沒有去看到,人類社會在這一百年多年來,平均壽命一直在增長的事實。如果不是很多人在醫學上的付出與研究,教導我們去改進衛生條件和生活的習慣,我們現在還會像百年前那樣,生活在動不動就有小孩夭折、每隔一陣子就有大規模的瘟疫發生的環境當中。


「趨吉避凶」所強調的,本來就是機率問題,所以會有「夜路走多碰到鬼」這句話。你很多科目的成績都在及格邊緣,那只要有一次期末考剛好你狀況不佳,你就會同時當掉好幾個科目,說不定就突然達到退學標準了。如果你每一科目起碼都有個七十幾分、平常作業起碼也有繳交,教授對你印象不壞,那就算你某一次突然失常、考得很差,你還可以重修、人家也還會想要給你補救的機會。人生也是這樣,很多事情你常常做、或是一直不去做,就會把自己放在某種「夜路走多」的「吸引力」裡面,有些事情到後來就很容易發生在你的身上。這就是「吸引力法則」在講的意思。


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你去辯論:「我認為我沒有錯。」而是要去實際觀察,你常常堅持的「對」會讓你的人生裡面容易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真的有這樣去觀察,你就會知道:人很多的觀念是需要因時因地,一直去調整的。這樣你才能夠在地球教室的「黑」與「白」之間,轉動你人生的太極(註1)。然後這裡有一個最大的重點來了,這是今天主要要跟大家分享的智慧:


你就會發現:最不會出事的人,就是在觀念上,能夠像水一樣流動的人。


人的身體能夠健康,就是因為身體裡面的「各種流動」(也就是「新陳代謝」)是順暢的;同樣的道理,一個人的人生能夠不斷趨吉避凶,因而順利發展,也是因為這個人處事的觀念都一直有在流動,而沒有固化。


當一個人的觀念能夠因時因地、因應不同的階段而「新陳代謝」,那麼他生活中潛藏的「夜路走多」---那就好比是身體的「毒素」---就能夠一直排出去,而不會堆積在生活中,不斷地累積它們的「吸引力」;到後來讓那「最後一根稻草」去壓垮自己。有這樣的新陳代謝,那個「很多狀況通通擠在一起發生」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了。


而「流動」----也就是「新陳代謝」這個概念,同樣可以用在心靈的療癒上面。很多人因為得到了憂鬱症、或是因為活得很不快樂,於是走到了心理治療或心靈成長的領域尋求療癒。當他們聽說了「自我覺察」這個概念的重要性之後,便開始不斷就自己當前的每一個情緒,去「覺察」它來自於什麼樣的過去、什麼樣的信念;範圍可以從原生家庭挖掘到前世今生。透過他們的「自我覺察」,他們一直在「看到問題」、「看到模式」。然後幾年下來,他們甚至變得比諮商師還能解剖自己、分析自己。可是弔詭的是,他很清楚他自己的看不開,但是到頭來他還是看不開!所以心理諮商的領域,有一個非正式的名詞叫做「專業個案」,就是在形容有一些想療癒的人,他長年到處去求助、到處去諮商、到處去上課,到後來他甚至已經可以很熟練地以心理學的專用術語,來向諮商師陳訴他的狀況。於是有很多諮商師就傻眼了!心裡想說既然個案都那麼瞭解自己了,為什麼還是困在裡面呢?


其實這個「自我覺察」的目的,比喻性地說,就是你試圖要將過去的毒「排毒」出來,可是為什麼效果不彰呢?因為你並沒有把你真正需要的「新能量」引進你的生命裡來,讓它自然地代謝掉那個舊的能量模式。也就是說,你只是一直看到那個你不要的「症狀」,總想著要擺脫它,可是你並沒有透過正確的「移動」,讓內在產生「流動」,所以你就是接觸不到其實你真正需要「補」的能量。所以那些「症狀」就會一直讓你看到它們的陰魂不散,讓你感覺到它們似乎是根深柢固地纏繞著你。其實,你的狀況就是停滯在那裡,卻想要處理掉「因為這個停滯」所產生的各種變貌出來的症狀。你看出問題點了嗎?


這個部分如果有興趣想要更深入的瞭解,可以在3月8日下午,來聽老師的講座:「神佛希望你怎麼修,才不會修錯?」(註2)因為這不是今天的文章篇幅可以繼續闡釋的,所以就留到那時候我們再做更深入的講解。


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高靈的訊息很強調「移動」的重要。(註3)「移動」就是讓你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的經驗、觀念上的接觸、文化上的學習,都盡量地多元而多樣化。「移動」會讓你打破固化的模式,你的內在就會開始「流動」。那麼這就好像你的身體透過喝水進來,造成一個流動,就會加速新陳代謝,把身體的廢棄物變成尿液、汗水排除出去一樣。人生也是如此,你可以透過「移動」,造成內在的「流動」,在這個流動中你就會拉開視野、體驗到新的不同能量。於是阻礙你運作的觀念與情緒,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新的發現「代謝掉」。那麼你就不需要叫自己「放下」,你就能夠把眼前看似的絆腳石,變成讓你可以步步高昇的墊腳石,只須往上走就行。


所以老師的課堂,同學們坐在底下到底是在「做什麼」呢?其實就是在喝那一杯杯「心靈的溫開水」。也就是透過每一堂課的高靈訊息;透過對於生活的各種問題,高靈對你注入更高層次的能量和觀點,在你身心中那些阻塞、卡住的地方,就會開始鬆動和流動、開始「新陳代謝」。於是你將會發現你的改變是自然而然、輕鬆不費力的。你並不需要像從前一樣,一看到你的舊模式發生,就無法克制地自我否定,一直在「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自責當中自我插刀。


所以老師以前常常對學生形容,上課就是一種「浸泡」;就像是你去「泡溫泉」一樣。各種療癒的效果是在「心靈體質」的改變中自然發生的。當你浸泡在「心的智慧」裡面時,雖然別人看你,好像沒有戲劇性的變化,但是當你的「心靈溫度」逐漸提升的時候,你會發現你身心的「新陳代謝」也悄悄在發生了,新的體驗和新的看見一直紛紛冒出頭,讓你感受到好久不見的清朗與鬆綁,而那些讓你卡關的觀念和情緒,就會毫不費力地消失掉了。


因此為什麼學習身心靈很重要呢?因為你不能讓自己的身心靈處於停滯的狀態。你只要去看看你鄰居在抱怨的那種「固執的長輩」,你就會害怕自己以後老了會變成那樣。這些老人家什麼都擔心,又一直把家人捲進他們的負面思考裡面,成天逼人家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做。為什麼他們會變成這樣?你去看,其實他們的生活、觀念,從年輕時期所謂的「娶妻生子」以後,就已經不再移動與流動了。反之有一些大老闆;全世界飛來飛去、到處去做生意的那些人,他們的年紀有些也很大,跟你家裡的長輩是同歲數的,可是人家的思想觀念卻很開明、很靈活、能力也很強。他自己到這個歲數都還常常在出國,又怎麼會像你家裡的長輩那樣,好像你一出國就是什麼大事,非得規定你一定要天天打電話報平安呢?這些會去「飛來飛去」的長輩,你也可以去看,他們往往從年輕的時候就是比同儕更不會去懼怕未知,而能夠把他們的心胸打開、主動迎向挑戰的人。其實他們很多人一開始也是沒有錢的年輕人,可是他們並不會老是把他們的注意力,放在所謂的「不安全感」裡面去做選擇。他們大多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有趣的、有創造性、符合趨勢潮流的事物上面,而樂意去嘗試、去挑戰、去花錢體驗。


這又是所謂的「富爸爸」與「窮爸爸」思惟模式的不同了。而今天我們講到身體的健康,那麼你甚至還會發現:富爸爸也會活得比窮爸爸久的。


因為當一個人的「富爸爸模式」給予他愈來愈多的餘裕,他便可以有更多的資本去養生、去運動、去利用新科技和新知識照顧自己。而窮爸爸模式的人,到後來連在冬天寒流來的時候,他都會捨不得開暖氣、捨不得買好一點材質的衣物保暖。他就一直在忍、一直在慢慢失去對身體警訊的覺察與反應(因為一直不想花錢)。然後當他的身體其實已經孱弱到及格邊緣的時候,下一場寒流來他就猝死了。日本每到隆冬,都會有「OO位老人家在這場寒流中猝逝」的報導,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寒流,而是因為日本有很多老人家節省過頭,他們自己已經不知道了。


很多老人家身體之所以不好,就是明明會冷,卻捨不得開暖氣;明明太熱,又捨不得開冷氣。然後這幾年氣候變遷,造成氣溫的極端化,熱的時候很熱、冷的時候又很冷,可是他們的觀念還停留在過去,認為自己像以前忍一下就可以度過了。其實最底層的原因就是不想要花錢。所以他們的身體,就在這種極端天氣裡面被他們的「捨不得」給糟蹋了。那就像之前我們說的,他很多危險因子都已經備妥妥了,就像賭場那個「777」拉霸,兩個7已經準備在那裡,哪天只要第三個7一出現;一兜上,他就走人了。


可是如果他懂得,金錢也是要流動出去的,他有讓金錢一直在流動,他今天的人生就會大不相同,因為那就是「富爸爸的模式」了。在富爸爸的世界裡,自然就不會有「窮爸爸」會遭遇的問題的。(所以「清楚」就不需要療癒)


當然,所謂「金錢的流動」,並不是你很捨得刷卡,那就叫做「富爸爸模式」。「富爸爸模式」的花錢,是很知道他花錢的目標的,而這是需要有能力做好「價值辨識」的修為的。如果你沒有價值辨識的能力,你的花錢要不是只是一時之快、就是被人家坑殺、消費而已。可是「價值辨識的能力」是什麼?那其實就是「有眼光、有修為」,而這正是上心靈成長課真正要達到的目的。


所以很多人以為,是有問題、活得不好的人才要去上心靈課,其實這是很錯誤的觀念。你想要錢滾錢,就更要上心靈成長課。因為回復健康的身心只是基本,「錢滾錢」能夠滾得長遠又健康、滾得大又有遠見,靠的就是你價值辨識的功力,以及隨時像水一樣,調整你自己觀念的悟性。那這是要有敏銳度、要有冷靜的心、要有客觀評估的胸襟、也要有五感的欣賞能力等等...這些就是叫做「修為」。你要有修為,你才賺得上去,而且這個賺上去的你,才能夠「長治久安」。你看台灣有一些曾經風光一時的商圈,那個時候那些「金店面」每個賺錢賺得笑呵呵的。可是數十年後,商圈卻沒落了、蕭條了,結果現在那些沒有走的,在那裡哀嘆的店家,竟然也是當時開店的那些人。那麼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呢?就是那些店家只是剛好攀上浪頭跟著起來了(這就是以前我們說過的「十年大運」),可是接下來他們如果不求新求變,只是覺得錢好賺就一直忙著賺錢,那這條商圈漸漸就會讓人覺得了無新意,跟最新的潮流脫節,它就漸漸地下去了。


那這條商圈裡面,有沒有商家會求新求變呢?也有的,會求新求變的他早就搬到下一條正在崛起的商店街去了。所以這個世界上,也有人一直可以從這一個浪頭跳到下一個浪頭,也有人只能夠跟著一個浪頭上去、又跟著這個浪頭下來,然後就在那裡「由奢入儉難」了。甚至更糟的,有更多人是被人家製造的假象給騙了,追在浪頭的最高點,他還拿錢下去貼,結果是被套牢、血本無歸。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差別就在於他們的觀念、眼界有沒有不斷地「新陳代謝」;也就是他們有沒有願意付出時間金錢去學習,一直「讓新的進來,舊的出去」,使自己成為一個流動的「流」。


所以上心靈課正是在幫助你的生活各個方面,一直能夠新陳代謝,讓你的觀念更新、心境更新,讓你判斷很多事情的能力可以提升。那麼當你判斷事情的能力提升,很多事情你就能夠去趨吉、也能夠避凶。包括你的身體都能夠恢復良好的新陳代謝。那你的「吸引力法則」就會更好了,不只是賺到金錢、健康、也賺到更多的智慧與幸福感。


所以為什麼你看到佛像的樣子,都是那麼有光華、那麼樣地貴氣?因為祂就是在告訴你,人生是有這條路可以走的。你可以富貴榮華,可是還是很健康、氣色很好、心地也依然善良...,這些是可以兼具的。那麼既然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就只是看你有沒有要學了?當一個人把自己活成這樣的時候,他的平行宇宙已經是在「人間天堂」了,那麼他的想法絕對不會被什麼不安全感、誰欠了我、誰曾經傷害了我...所侷限,他就不會在那個很計較的狀態下,去不甘心這一生。你會心很寬、很喜悅、跟誰應該保持平行線、跟誰應該在哪個領域交集、下一波浪頭是不是來了...這些你都會很清楚。


這就是我們上課在讓大家學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有時候就像這些文章一樣,看起來好像道理很簡單,可是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因為那個「簡單」是神佛運用方便,讓大家用可以吸收的方式去吸收的緣故。否則就像《心經》也只有兩百六十個字,為什麼懂與不懂之間,差異會很大呢?


不懂《心經》,只是一直念誦它的話,那它的有效性,就只是在頭腦的世界裡,會給你帶來一種暫時良好的感覺,可是是誰在那裡感覺良好?是「自我」。而自我有了這個良好感、暫時的安心感,它就不會真正去做它該做的功課了。所以很多人執迷於念經,其實長養的是自我,而不是他的「心」。


修行的效果應該是要長養「心」,而不是「自我」的。「心」的意思就是透過你的修行,讓你可以愈來愈在人生的種種選擇上,去做有智慧的事、做有智慧的選擇,讓你的人生實際的改變,向著「人間天堂」的體驗移動。所以你如果真的有在修「心」,你現在就會往天堂的路走,同時也會愈來愈清楚看見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因為當你愈來愈活在天堂裡的時候,你會愈來愈驚嘆:人的起心動念,造成的差別居然可以這麼大!可是大部分的人卻不知道。像是有的有錢人,他明明很有錢,可是他的防禦機制已經過度了,結果他愈有錢,反而愈刻薄,根本無法享受人生。這個從古至今的民間故事裡面都有,那他那些錢根本是讓他置身在地獄裡面,讓很多殺機在其中醞釀,他還渾然不知呢。


所以新的一年來了,很多人會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固然這句話不錯,可是今天要告訴你這個「新陳代謝」的秘密,剛好跟這句話相反,它說的是:「新的不來,舊的不去」。新的來了,舊的自然就容易捨去,這會讓你非常輕鬆簡單;但當你僅有的是那個「舊」的,即使裡面讓你很苦,也還是有你的熟悉感、以及既得利益,所以說要放下,是有多麼困難呢!所以請大家思考:在心靈的世界裡,要在舊的裡面除舊,是不是其實是難度很高的?是不是其實是事倍功半的?所以要事半功倍的方法,應該是讓「新的進來」,舊的就自然代謝掉了。這就好像人家說的,你要在寒冬裡面施肥、架設溫室,當然花也是會開,可是是不是又辛苦、成本也相對高呢?可是「春天來了,草木就自然生長」。

這個世界上一直有更高的智慧在那裡,給予我們源頭活水,這等於是讓你能夠直接從你更好的未來,倒推回來學習,這就是「非線性」的成長方式。所以新的一年,老師希望大家都能夠主動從那個「更好的未來」,把新氣象帶回給自己。那麼,你的新的一年,就一定是充滿能量的。


(註1)欲更深入瞭解「生命的太極」現象。可以參加單堂課:
你愈要,愈要不到嗎?(這就是有功課)---談宇宙的「DNA反轉法則」  劉聿芳老師
開課日期、資訊:https://blog.xuite.net/wise/blog


(註2)購買章成老師最新著作《心經》之「經典珍藏版」,隨書附贈講座入場券一張。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055
誠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
城邦
https://www.cite.com.tw/book?id=82739


(註3)有關「移動」的延伸閱讀:
「移動,打造出聰明的孩子」
https://blog.xuite.net/mark001tw2009/twblog/588736667
「人生瓶頸怎突破?放下自我去欣賞」


https://blog.xuite.net/mark001tw2009/twblog/588718549


※文章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連結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跟著老師學習「心的智慧」:http://blog.xuite.net/mark001tw2009/twblog/152374389
-------------------------------------------------------
Casey Chao

與其和各位說新年快樂,不如做這種事;但請讀者們注意國內醫藥法規與自己訓練層級

This is the way...
===================
這篇文章是討論,如何組裝自己處理槍傷用的個人急救包IFAK
作者為Sandy Hughes

決定醫療包中要攜帶哪些器材,是極其取決於設想在特定環境下,可能會面臨的傷勢或疾病;另外你的裝備當中有多少空間,也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畢竟在嚴苛環境下的戶外活動裡,你能有的空間是受到限制的!也因為如此,我們必須要消去無用的物品,才能攜帶其他必備的器材!假設你將處理槍傷的急救包隨身攜帶,或加入靶場器材組裡面,那維持它的緊緻性,並捨棄那些不需要的裝備,就更為重要了!

我在選擇醫療包中的器材時,會從自己超過16年的高級救護員,7年的急診護理師以及5年的創傷外科護理經驗出發—我能從包括射擊的戶外運動中,看出受傷的相關脈絡,進而思考如果僅具備基本急救知識者,該攜帶哪些物品,以便暫時地處理那些傷勢,直到患者被送到專門醫院接受評估與治療為止。

身為熱衷射擊與戶外活動人士的我,選擇兩款急救包隨時攜帶—一個是專門處理嚴重貫穿傷的基礎槍傷處理包,以及一個擴充的個人急救包!

槍傷處理包內的器材
據估計有40%的創傷死因,都和失血與其造成的效應有關,尤其是在槍傷這類貫穿傷當中!這些極可能致死的傷勢主要都是起於內/外出血,嚴重的腦部傷害,以及胸部受到貫穿傷後,引發的氣胸或張力型氣胸,導致呼吸受影響。在面對這些傷勢時,若槍傷處理包裡有某些器材,將能增進患者在送達醫療院所前的生還機率,這些器材包括:
止血帶(需經過訓練)
2組氣胸貼片
填塞傷處的紗布(譯者註:請注意此為侵入性治療)
彈性繃帶
醫療剪刀
1-2雙拋棄式手套
Quikclot或Celox具止血成分的紗布(選擇性,請注意國內法規)
鼻咽管(加潤滑劑)
穿刺減壓針(需經過訓練,此同樣為侵入性治療)

第7代的CAT止血帶是TCCC委員會建議的幾款止血帶之一,而其它最近被許可的類似器材還包括了SAM Medical出品的SAM-XT止血帶,這些商品在網站上都有很不錯的教學影片。

至於民間創傷專家們對止血帶的看法?無論是美國外科學院,兒科創傷學社,以及進階創傷救命術(ATLS)等,都提供相關指南,建議每個人在接受止血訓練時,當直接施壓或彈性繃帶無效時,學會使用止血帶!雖然他們沒有建議使用特定品牌的止血帶,但都同意使用專門為止血生產的止血帶,會比臨時急造止血帶有效!

你可以在bleedingcontrol.org網站找到,關於利用止血帶與填塞傷口技巧,來處理致命失血的免費手冊;但最重要的是,選擇你知道如何使用的止血帶,並了解何時該用它!

填塞紗布(一般或具止血成分者)
這類器材是在處理鼠蹊,腋窩或肢體末梢貫穿傷時使用,但不建議使用在下腹部或胸部;至於相關的規則也很簡單,假使傷口大到可以把手指伸進去,那就應該在使用彈性繃帶包紮前先填塞它!原因則是若傷口內有個大腔室,便可能有受損的血管在裡面不斷出血;但外側施壓並無法阻止這類狀況,而有賴你將紗布緊緊地塞入這個腔室,才能控制它!

一般的填塞用紗布非常便宜,而且有許多品牌,因此你可以在這方面省下一點錢,然後去買有品牌的止血帶或醫療用剪刀;當然你也可以”升級”,採用具止血成分的紗布,可以讓血液凝結得更快(作者個人比較喜歡Quikclot,因為它既可用於填塞,也可當作一般在肢體末梢增加壓力的紗布捲使用)

氣胸貼片
這些物品是用在當胸膛發生貫穿傷時:原本肺部的表面與胸腔的肋膜之間,幾乎是沒有空隙的;而真空造成的負壓,會讓肺臟在正常呼吸時,在胸膛內運作;但若這個空間被槍傷等因素破壞,則真空狀態消失,肺臟則會塌陷!起先會只有一點點空氣累積在肺臟與胸腔間,人體還可以代償;但如果傷口一直沒被封住,隨著每次呼吸,就會有更多空氣進入,你甚至可以聽到這類聲響!

隨著時間過去,肺臟會完全塌陷,然後開始壓迫位於中央的心臟與主要血管;假使壓力再持續下去,血液便無法回到心臟再進行循環,傷患便死於休克與組織缺乏灌注!而你之所以要用不透氣的材料蓋住胸部的傷口,就是要避免這類既能快速致死,卻又可以預防的狀況發生。

除了專用的氣胸貼片外,也可以臨時以任何氣密的材料覆蓋所有胸口的傷處。要注意的是,別忘了把傷患翻過來檢查其背部,手臂下方,以及胸膛的兩側!我帶的是急造(貼片)用的凡士林貼片與寬膠帶,或是NAR出品雙片裝的氣胸貼片,這兩者其實都有效;但後者在便利性與使用速度上是較具優勢的!

彈性繃帶
我個人以為這項器材是基礎的,但它也可以很容易地急造出來:基本上就是用一塊紗布墊,加上環繞它的繃帶-無論是紗布捲或運動貼布都可以!其主要目的在於壓迫傷處的血管,減緩失血,好讓人體天然的凝血機制生效!

而在槍傷處理包內,我為了讓內容精簡,所以使用NAR的4吋緊急創傷敷料(ETD),當然有許多其他不同大小與價位的類似產品,我唯一的建議是別選擇那些體積太大的,因為如果紗布墊佔了太大空間,在傷處營造的壓力便不足夠,最後它只剩下吸收血液直到飽的功能而已。

美國外科學院的創傷委員會最近更新了他們止血課程的教材投影片,以因應他們”當填塞傷處與彈性繃帶無法止血時,可以使用止血帶”的建議;但以我(作者)個人的經驗,大多數失血都可以用直接施壓,彈性繃帶或填塞傷處的方式控制,所以一條好的彈性繃帶,顯然是槍傷處理包中的一項基本配件!

其他器材
在任何急救包裡,都應該備有醫療用剪刀,原因在於你無法處理看不見的傷勢,而這也就代表你必須暴露傷處!你不會想把骨折或軟組織嚴重受傷患者身上的裝備或牛仔褲直接脫下,所以若遇到這些狀況,你會很慶幸自己有剪刀。我自己每天在急診室或創傷部門,使用的是Leatherman的Raptor;另外我在所有急救包裡都有手套,以避免接觸到血液或體液。

我個人的槍傷處理包內還有另外兩種器材:它們分別是鼻咽管(NPA)與氣胸減壓針,但必須強調它們的使用得經過訓練,否則在普通人手裡,造成的傷害會比益處更大!如前者就不能在面部創傷時使用,免得將碎裂的骨片推往腦部!而若在沒有氣胸時使用減壓針,便可能反而會造成氣胸!另外若使用位置不當,它也可能會貫穿主要血管,或胸膛內的其他重要部分。即使是受過訓練的高階救護員,有時候還是會出錯,所以若使用者未經訓練,那搞砸的機會只有更高!

擴充個人急救包內的器材
我把隨身攜帶或放在車上的急救包稱為野外創傷組,在設計它的內容物時,我設想過在醫療協助被延誤的狀況下,所有常見的傷勢與醫療狀況,因此其內容物也遠比前者更為完備,這些器材包括:
CAT第七代止血帶
Quikclot止血繃帶
3雙拋棄式手套
4x4紗布
2片凡士林貼布與36吋長的寬膠帶(急造氣胸貼片用)
2條三角巾(可骨折固定等用途)
醫療用剪刀
36吋長的SAM骨折固定護木
3吋寬的ACE wrap
CoFlex貼布
紗布捲
鋁質求生毯(避免冷傷害)
冷敷包
CPR面膜
處理眼部受傷(洗眼液/2片敷眼墊等)
輕傷組
小包抗生素軟膏
碘酒棉片
OK繃
潔膚巾
處理過敏用的Benadryl
止痛用的泰樂諾(適於在疑似頭部受傷或內出血時止痛用)
止痛用的Ibuprofen(頭部受傷或出血時不適用)
處理疑似心臟問題的阿斯匹靈(出血時亦不適用)
處理腹痛與過敏的Zantac
處理皮膚癢/紅疹的Hydrocortisone
處理蟲咬用品

上述許多物品其實是有多重效用的,可以應付多種傷勢與輕微疾病,多數可以在Amazon或其他網站上找到(譯者註:請注意國內用藥法律);若依照本文的建議去準備你的槍傷處理包與擴充急救包,將讓你能夠因應發生在射擊,狩獵或戶外活動時,可能遭遇的緊急或受傷狀況。

但為了真正準備好應付上述狀況,你會需要一些基本訓練(無論是正式的課程或其他管道),只有具備了完善的器材和訓練,你才能夠顯著地提升自己或周遭他人的生還機會!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新年快樂 大吉大利 葉問系列觀影隨想

葉問∞ 明日天地

人力有時而窮,但「做人最重要的是自信,在那裡都一樣」

十年前,葉問與詠春對一般人都還是很陌生的名詞,但是當時的電影行銷與海報就非常的鮮活,還有雙截棍當作紀念品。並且李小龍授業恩師的標題太吸引人,觀影當天冷冷吹著迷人帶著雨的夜晚和阿公還有妹妹到台北的電影院豪氣的買著漢堡王進入葉問的世界,那晚的雨水混合著空氣的味道還有觀影之後的興奮,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連消帶打,日字衝拳,可以打十個,可以抵禦外侮,可以保護家人。(葉問一最記憶深刻的鏡頭其實是葉問痛揍想染指妻子的日軍參謀,那幕真的是千鈞一髮)

而在當兵時,十月圍城、葉問二還有艋舺更成為我們那一代人的勇武青春印象,講到武勇講到個人技擊,大概就是這樣的眼界(很淺薄且失真,但是終究有了開端-槍是下等人的武器,這不管是馬如龍或者甄子丹在電影文化概念上都是這樣呈現的,以表示一種OLD SCHOOL的武勇,當然後來認識了 零 Zero Combat System,聽了美國射擊教練的故事後
http://www.natnews.com.tw/news/news-49196.html
又有不同的思考與體會,這是後話。 )

那個時候,當兵的文書業務量龐大,但是身為班長又要背值星帶體能(偏巧我又年紀略大且體能普通)每天的心情都跟洪師傅一樣

葉:洪師傅,不要跟他拼拳,嘗試切他中路。
洪:不會那麼容易的。

在電影院工作時,因為地利之便,且看了《毓老師說》受到了激勵,在都會公園散心時想到毓老師書中鼓勵年輕人的話,因此鼓起勇氣報名了精武道館,接受蕭輝政老師與林文授老師的非常古典而珍貴(任何一門武術的傳承與指導都是非常珍貴的,會特別再強化描述是因為感受到長者的風範,還有空手道家的精神,林老師當年88歲,上課精氣神十足,就是真精神)的空手道訓練。

當時得空變努力閱讀各種武術書籍與真實人物傳記,有段話論及空手道與傳武在世界的消長變化,至今仍常想起。大意略說如下:傳武在門派限制與師徒心傳與否的種種限制下,導致教與學都很難有一標準化的學習成效與收費標準。而空手道有明確的段位標準與訓練科目,同時技巧公開,藉由不斷的公開演練比試鍛鍊,與全球性的傳播還有開枝散葉,反而讓技巧保持有彈性與生長演進(而且葉問一大BOSS是日本三浦將軍,葉問四大BOSS巴頓士官長更是一人獨挑中華總會諸武師,他們的武術基礎都是空手道)

那個時期受到“末日之戰”與“白宮末日”的啟發,特別重視非武裝人員遇到災變時候的處置作為。

而某次守望相助隊值勤時,幫忙抓小偷,在漆黑的校園中,逐層搜索,打開某扇廁所門時,我傻傻地正面開門,忽然想到這個動作會害死自己(還好廁所沒人)而後開始在練習動作時,開始思考真的遇到壞人時該怎麼辦,會怎麼樣。

那年的社會突發狀況甚多,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太陽花學運事件,都讓我非常震撼且渴望學習更多面對真實世界情境的暴力與衝突處遇。

在那段時間,大量閱讀山林北怪版主的武藝研習與參訪記錄,心中又是好奇又是嚮往。

後來因為工作時間的轉換,改學習 極傳武塾 Kyokuden Dojo: Paul Wollos' Martial Arts School大東流柔術。記得上課的第一天就讓大家模擬手搏,面對武術功力高出許多的師兄(當然師兄手下大大留情),只能盡量撥擋,然後尋隙用下段踢反擊,爭取一點時間。當天回家整個人放空而且酸腫痛,但是過癮極了。而鄭師兄的裸絞,以及壓下巴(感覺下巴快被壓碎了),更是讓人永生難忘。雖然每天下課後都呈現呆滯的狀態,必須到土地公廟呆坐發呆,休養一下才有力氣回家。

保羅老師的教學極為注重心念的澄定,練習之前的靜坐與德蕾莎修女的格言分享,變成另類的教學特色與吸引力(柔術精微難學,前期各種被摔的練習雖然有助於強健體魄,畢竟離能夠臨敵運用有差距,但是好的內心修養與氣象,正是柔術精力善用,自他共榮的妙諦。)

那時候印象最深的是看了梁朝偉版本的《一代宗師》,迷人的配樂是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而裡面蕭瑟的年味,在後來的很多年一再的品嚐。然後在小年夜的練習,深刻紮實疲勞到回家一覺到天亮,連凌晨的地震也毫無感覺,還是大陸友人的微信問候才發現的。

那時候因為種種練習的原因,體能狀況與身體條件還不錯,隨陝西同鄉會訪華山時,還到華山論劍碑一遊,也喜歡徐皓峰老師的小說與武論。

而禮拜四,則是參加 台灣截拳道概念 的Kali課程,在陳館長的指導下,讓我們體會菲律賓武術的博大精深,靈活迅速,讓人大開眼界。雙棍,虎爪刀的組合變化氣象萬千,菲律賓的戰士們用來抵禦強權外侮,從西班牙西洋劍,日本刀,乃至現代戰爭。而Silat是由古樸的拳法與厚實的地板踢擊動作組成,或許剛好符合自身條件,反而覺得頗有上手之感(不然我從小到大學習任何武術都是內心很有興趣,身體協調完全不行)。

而在上課期間,很榮幸地能夠參加Salem Assli師傅的研討會,在包羅萬象的課程當中,我特別喜歡Savata,雖然我的腿腳不迅捷,但是法式踢腿術的精美流暢,讓人難忘。而法國杖又是另外一種藝術境界。

2015年葉問3上映,葉問走過了時代的顛簸,回歸了社區與家庭,組成校園巡守隊日夜巡邏,陪著太太跳最後一支舞(非真實歷史),租DVD回家陪生病而來台中住的阿公看時,看到這段怕觸景傷懷但是又不想貿然暫停。今夜回想,阿公生前在做體操鍛鍊時,我也曾錄像拍攝,他說這是清奇十八式,而他年輕時也曾在廟口的武館學習振興拳,在壯年時也學過柔道,阿公也曾很電影台詞式的要勸阻怒氣上衝的我,先過他這關,在電影和武術上我跟阿公應該都是彼此的另類知音。

張天志影評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609116760225&id=537170224

去年厚著臉皮以最新影評為名義,到處轉發宣傳,但是也開始了我經史合參,正反並陳的觀影隨想筆法,而能把〈返校〉文戲武唱:寫到紅色房間、密室逃脫、暗巷概念、勒脖子實際測試;〈藍波〉怎能夠由青春的退離與重返命題,帶到《歷史研究》的回應與挑戰&退離與重返概念,還有當代《約伯記》的感觸。

那是因為想到,既然有各種看電影學OO(管理、藝術、音樂、名畫等等)的書籍與文章問世,但是作為廣大影迷與觀影群眾的動作片或者武俠片,反而少有認真分析背後的原因與可供使用的知識(金牌特務這點就做的很好,教人們基礎物理學還有西餐用餐禮儀)

在這方面 World War Z就非常的出色,小說《末日之戰》開啟了一種全球視野與關懷,用偽紀錄片口述歷史的方式,採訪世界各地的倖存者,展現作者全方面的知性理解,同時工作手冊《末日關鍵求生術: 戰鬥知識與技能》也是一本從技術到人性層面都非常精采務實的作品。雖然Zombie是一種無政府狀態的隱喻,但風險社會理論中的第二現代,國家建立的各種制度則為人類的安全提供了保護。但是無論是何種政策取向的制度,其自身帶來了另外一種風險,即運轉失靈的風險,從而使風險的“制度化”轉變成“制度化”風險,而資本主義制度與各種數據化生產控制模式,恰恰好讓每個個體成為破碎化原子化的個人,這剛好不利於對應風險社會的建構。

葉問四

壯闊的金門大橋與繽紛熱鬧的唐人街街景,將影視葉問(非真實歷史)帶到1964年的美國,對外陷入越戰泥淖,而國內愛與和平的嬉皮運動與學運正盛大展開(阿甘正傳時的青年阿甘正是這時候的人,Blow in the wind。而憤怒青年藍波十年後會攪起一陣旋風,而這年,也是《四海兄弟》(英語: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一年 ),這趟旅程的背後,原來葉問真正面對的是生老病死的課題:人終一死,武學精神如何長存不息?

其實關鍵就藏在道館與民團裡面。

中國武術的訓練,對於身體深層筋膜組織與核心肌群的要求與鍛鍊非常的高,而身體協調性與爆發力的鍛鍊更是曠日廢時,沒有經年累月長時間的鍛鍊,難見其功。加上實戰的機會與經驗,才是武藝增長的關鍵。

這邊也可以探討一個有趣的劇情設定,第一集與最終章的大BOSS都是軍人的背景設定,其實尤有深意。武術是從各種戰鬥動作當中歸納整合的制式化訓練,可以說是規訓化的武力,而功夫切磋畢竟真義不在殺,雙方既是留力,也是留手的。而攻擊/防衛作戰其實是一體兩面,真相就是隱匿奇襲殺機,只是使用的時機與成功與否而已。成功的攻擊者與成功的防衛者,都是隱匿奇襲的殺機。

因此葉問四當中,葉師傅採取不對稱方式對抗強悍目標,出手就是戳眼撩陰,其實才是呈現出真實面。

然而人生並不是只有拳腳戰鬥,下了擂台之後的人生,才更是漫無止境的戰場,因此葉師傅除了打十個時,有著國仇家恨的因素而痛下殺手,基本上都是留有餘地的。這也是張永成在劇中的一段話(也是葉問系列最餘韻深長的一段話):「生命是屬於你的,也不是屬於你的,之前我不是很明白,現在漸漸明白了」

而民團或小群組的自衛編組的與巡守互助,更是貫穿葉問電影系列最重要的事功。即便亂世,也不是時時都是侵犯者的用武之機,但是一群有著基本徒手搏鬥能力,且可操持刀棍的在地善良公民,是不可欺不可侮的,畢竟人有時而窮,但「做人最重要的是自信,在那裡都一樣」,而這正是甄子丹葉問系列所傳達的學武初心:「時勢為天子,未必貴也;時勢為匹夫,未必賤也。社會是不公平,但是在道德面前,應該人人平等。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
你有沒有為小朋友們想過,我們所做的一切,小朋友都能看到,我們應該當小朋友們的好榜樣。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眼前,是為了將來。」

〈後記〉
其實真實歷史的葉問,是從事敵後工作人員,武藝傍身,但絕不輕易出手。反而更接近於ASI生存概念描述的,循循然若常人,一襲粗布長衫,低調生存的Gray man。

ASI生存概念 參見:
https://eastseasociety.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19.htm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