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邱世卿老師


檢視ISIS戰爭機器的核心: 從戰術的發展 (這是一篇很長很長的文,請自行斟酌閱讀)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隨著所佔領的伊拉克大城摩蘇爾以及敘利亞大城拉卡的陷落,ISIS -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正慢慢的走下歷史的舞台。盡管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不承認這個成立於2006年10月13日的回教哈里發國家,但是從歷史或戰爭的角度都不應該忽略這個國家曾經存在,因為一但我們遺忘了這段歷史或是故意蔑視她誕生的原因,總有一天同樣的情形就會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一群人的姿態重演。


這篇文章我參考了許多國外與ISIS相關的資料,主要是從軍事的角度來觀察ISIS是如何進行一場戰鬥或是防禦,從而我們可以分析他們內部的組織結構、他們所擁有的作戰物資、戰術的使用以及他們經常在戰場上使用的一些戰鬥技巧,最後一段我們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ISIS興起的原因以及他們是如何壯大。


文章分成三個主要的部分:


    一、ISIS 如何進行攻擊

    二、ISIS 如何進行防禦

        1.地形、位置與流動

        2.反坦克戰術

        3.地雷與IEDs

        4.防空戰術

    三、演化: 由孵化到禿鷹    


一、ISIS 如何進行攻擊


攻擊是所有武裝團體在擴張階段一定得要面臨的抉擇,不論是在政治上或是軍事上。攻擊除了能擴大影響力之外,佔領區的擴大,更保證了武裝團體能擁有更多資源來完成組織的目標。亞布拉罕森在《軍事專業化與政治權力》一書中提到:「軍隊就如同社會上其他的組織一樣,都有其自身追求的組織目標,軍隊一樣會關心組織的成長、改善以及最後軍隊自身的生存。」,同樣的觀念一樣可以套用在一個蓄勢待發的武裝團體上。


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ISIS就必須要對外擴張,這也導致他們實施攻擊的行動,不論是外交宣傳或是軍事上,這些攻擊行動依據所期望達到的奇襲效果不同,ISIS也會選擇不同的戰術部署,但是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看過ISIS曾經在戰鬥中採取傳統軍隊所使用的攻擊戰術。


在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大部分ISIS的戰鬥中,他們幾乎都會在有火力支援的情況下,採取下車戰鬥的方式對目標進行突襲。有些時候防守的抵抗較為強烈時,他們也會在負責突破或主攻的方向上部署俘獲的坦克作為前進時的火力掩護,雖然這是一種很原始的戰術,但是在面對訓練或素質不高的軍隊時卻意外的有用。


如果ISIS要展開更大規模的突襲計畫或是對付有具備空中優勢的目標時,ISIS的戰鬥人員會轉而偏重發動奇襲的效果並且讓擔任攻擊的小隊以非常快的速度前進。那麼ISIS是如何製造奇襲的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ISIS往往會透過VBIED -汽車炸彈先開路,然後利用守軍因爆炸的震撼而慌亂之際之際打開防線上的缺口,接著再以機動化的步兵單位,搭乘DIY的裝甲車輛全速衝刺,車輛上搭載的人員與機槍則同時開火壓制守軍防守據點反擊的火力。


因為汽車在道路上衝刺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迅速接近敵方的防線,因此在最大的限度下降低自己所受傷亡。


通常在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攻擊時,因為擔心防線遭突破而被ISIS從後方輾壓,防守的一方幾乎都會馬上放棄據點向後撤退。從軍事的角度來看,發起這種攻勢無疑有著巨大的風險,假如遇到的是依據軍事標準建立的強固防線,這種突襲無疑跟自殺沒有二樣,不過用來對付2014年時的敘利亞政府軍與伊拉克政府軍卻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戰果。


一旦ISIS衝過防線,人員開始下車戰鬥時,所使用的突擊戰術與一般小部隊戰術並沒有甚麼不同。


狹路相逢勇者勝


ISIS攻擊小組主要的突擊火力來自他們所攜帶的突擊步槍,包括AK或M-16系列步槍。通常會有一些單位攜帶機槍作為整個攻擊的火力支援並且壓制守軍反擊。手榴彈則會在衝刺或清空建築物內部時使用。最後是以RPG-7轟開敵人的加強防禦工事如路障、沙包或磚牆、水泥牆等設施。


整個攻擊戰術就是不斷循環以上這個過程,直到守軍放棄陣地或是被ISIS消滅。


當不同的ISIS攻擊小隊在擁有不同裝備的情況下,戰術也有可能分化出不同的細節,例如擁有23 mm機砲以及無後座力炮的單位,可能因為火力支援更豐富而願意採取更大膽的攻擊戰術。在整個攻擊階段中,坦克通常只是用來作為屏障以掩護步兵前進,ISIS習慣在目視距離內使用直接火力支援,因此通常ISIS的坦克都會避免與防守方的坦克直接交火,只有極少部分的紀錄有雙方坦克互轟對決的情況出現。


即使在支援步兵做戰的任務中,由於坦克主炮的彈藥很昂貴而且數量有限,ISIS通常也只有使用安裝在上面的機槍作為火力支援。


如果是在城市地形中進行戰鬥,很少會見到ISIS投入坦克。雖然在坦克的數量或火力上有嚴重的不足,但ISIS卻擁有數量不少的PG-7V 以及 PG-7VM 反坦克武器,這二種火箭都能穿透T-54、T-55、 T-62、 Type 59 甚至是中國外銷型Type 69 坦克,這個範圍已經涵括了早期敘利亞以及伊拉克政府軍的所有主戰坦克。


因為了解這些主戰坦克的裝甲防禦能力,以及對於攻擊行動中坦克能最大化鼓舞戰鬥士氣的效果,ISIS通常只有在開闊地形以及快速的攻擊行動中使用坦克,尤其是在對敘利亞政府軍的戰鬥中,透過坦克搭配車載步兵發動側翼的攻擊,通常都能在切斷防守軍後方的支援後迅速的突襲或佔領守軍陣地。


這是一種從薩哈丁時期就有的古典騎兵作戰方式,只是騎兵換成坦克帶領的側翼攻擊分隊。


如果我們再深入ISIS的攻擊細節,就會發現當要執行一個突襲的戰鬥計畫,ISIS習慣對一個防守據點施以不同方向的打擊,如果是一個地區的話,ISIS則會從不同的面發動攻擊。而一個多方向的複雜攻擊行動前,ISIS會事先勘查或是試探出設定的主攻方向,這個主攻方向可能是守軍在防線上最脆弱的點或是足以威脅其主要補給線的位置。而這類的主攻的攻擊通常會以目標左右二邊的鉗形攻勢展開,盡量避開正面防守火力最強大的位置,通常這樣的戰術都能對防守的一方造成因恐懼而來的巨大心理壓力。


基於經驗與教訓,在戰鬥過程中ISIS會對空中保持24小時的警戒,任何戰術展開前也都會在外圍安排對空警戒哨,一旦發現空中威脅就以無線電通報,如此可以提早因應以避免在進行戰術機動的過程中遭受到空中攻擊。


為此ISIS也演化出他們特有對付來自空中攻擊的方式。


在整個攻擊真正發動前,ISIS會將參與的戰鬥人員盡可能分為個別的小單位,每個單位的人數都不多,當戰機或無人機從高空中往下監視地面,越多的車輛集體移動就越容易被發現,因此每一個攻擊單位最多只會同時以2到3部民用車輛的形式機動,這樣就算被發現,通常也會被認為是一般的民用車輛。


一但整個戰鬥過程被拖長,無可避免的會造成ISIS嚴重傷亡,此時如果是關鍵時刻,ISIS就會冒險從後方調派預備兵力以避免整個攻擊行動失敗,這時增援無法再以小規模車隊進行,在這種情況下ISIS會盡量利用夜晚的掩護以降低大型車隊遭遇空中攻擊的機會。


決定戰術的是人的思維而不是手上的武器


以前我們總是錯誤的認為伊斯蘭國的戰術與編制就像是石器時代一般古老而原始,但實際上他們的配置都可以被視為現代軍隊中高機動性的步兵單位,他們通常都是以三部豐田 Toyota SUVs 編組,其中一部負責後勤支援的任務,其餘二部上面除了戰鬥人員外也都會搭載機槍作為支援火力,一個像這樣的ISIS戰鬥編組大約有10名戰鬥人員,攜帶10把突擊步槍以及一個RPG 火箭發射器,還會攜帶數量不定的手榴彈。


ISIS追求的是快速的機動能力,遇上了就打,打不贏就跑。


當然這樣的戰鬥編組並不像現代軍隊一樣擁有固定編裝,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可以看到ISIS會盡可能的以這種編組進行一場戰鬥。二部分散在左右的車輛加上10名步兵就可以構成一個強大火力的交織火網,位於火線後方的後勤車輛則能提供足夠的彈藥與飲水,如果對方的補給線太遠,光是時間就站在ISIS戰鬥編組這一方。


當在沙漠中6個小時被截斷補給,你手上武器在先進也不能當礦泉水喝。


這種有機性的加入一部擔任後勤支援的SUV,看起來似乎是ISIS從過往沙漠地區游擊戰的經驗中改良而來的,一但與實力更堅強的部隊交戰時,機動的後勤車輛可以確保戰鬥編組擁有持續作戰的能力,而且在更大規模的攻擊行動中,ISIS指揮官也不用擔心大型的後勤補給據點被空中偵查發現而摧毀,不過這種機動後勤的作戰方式也不是沒有缺點,一旦戰場的局勢發生變化,想要在短時間內清點並重新集中調度物資就成了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


截至目前為止,ISIS過往所面對的戰場規模通常都不大,而且在以快速而且以突襲為主的戰術下,打不過就跑,也很少發生兵力臨時移轉的情況,至少我們還沒有看到ISIS真的有機會遇到機動後勤車輛所造成的困擾。


此外,ISIS典型的戰場技巧就是在攻擊發起時,同時於戰場上焚燒原油或廢棄輪胎以產生大量濃煙,這些濃煙可以良好的遮蔽ISIS戰鬥單位機動,同時能隱藏攻擊主力的意圖並避免提前遭到遠程火砲的鎖定,這種戰術在ISIS對Mosul發動的突襲中最為明顯。


就如同製造煙霧遮蔽視野,ISIS也喜歡利用沙塵暴以及沒有月色的夜間展開大規模的突襲行動,在這類視線不良的環境中進行突襲作戰時,有部分ISIS最精銳的作戰單位甚至會使用夜視鏡與槍枝消音器。


另一個ISIS常用的戰術是利用大量的假的車輛模型來誤導敵方地面或是空中偵察,這雖然是很古老的技巧,但是在ISIS控制的區域仍然發現不少這種車輛模型。我們也曾看過,ISIS利用大卡車的雨棚來隱蔽坦克或自製的裝甲車輛的照片,這都使得我們不能低估ISIS在偽裝與欺敵上願意下的功夫,特別是這類技巧在對付敘利亞空軍時被證明效果非常良好。


此外ISIS非常善於利用地下通道,我們不管是在ISIS的前線或是安全的後方,都可以發現他們所挖掘的不同深度與層面的地下通道。ISIS習慣利用這些通道安全的儲存物資以及在不同的位置間轉移戰鬥兵力。


二、ISIS 如何進行防禦


1.地形、位置與流動


一個典型的ISIS防禦區域,大多是選擇一個中等大小的都會或城市街區,為了防止自己被意外奇襲,這個區域必須包含一定的人口以作為ISIS的人肉盾牌。


一旦選定防禦區域,接著就會在其內部開挖一個互相連接的大型的地下坑道網路,以做為不同要點間人力轉移或彈藥、物資運送的通道。在敵方可能強攻進來的街區,ISIS會特別加固這個地區的防守,也必定會在敵方必經的地方放置爆裂物作為遲滯或阻絕設施。


當戰事失利時,通常ISIS都是選擇於夜間撤退,有時候會了掩護正在撤退的主力,他們會嘗試從防線後方派遣數量不定的在身上背負炸藥的聖戰士,這些聖戰士會在夜色的掩護下接近敵方陣線,然後引爆自己以摧毀敵方的預備發起攻勢或是已經發起的攻勢。


ISIS非常了解選擇防禦陣地的原則,他們很清楚的知道防禦陣地的重點不是建築物的大小與強固性,因為無論多麼堅固的建築在戰機、直升機與大砲的的轟炸下,崩塌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紀錄中觀察到ISIS在不同的戰鬥中,曾經使用過多種不同的防禦技巧,例如把戰車藏在平房或倉庫中作為阻絕火力的運用,也曾經使用典型的壕溝來建立防禦體系。但是不論因應何種攻擊,ISIS很少單純的利用固定的據點做為防禦戰術,他們對於防禦的想法是流動性的,也就是無論如何都必須要維持一個或以上的後撤的路線而不是死守在一個地方。


為了達到流動性防禦的目標,ISIS會嘗試清除不同射界內妨礙視線的建築物,也會在公路上設置路障,在防禦陣地的外觀上也會進行必要的遮蔽或偽裝。


有時候ISIS 防禦陣地的最外圍會利用挖土機之類的工程機具挖出一圈可供縱火壕溝,然後倒入汽油作為阻絕敵人前進的設施,壕溝一經點火之後產生的濃煙可以同時遮蔽地面以及空中的觀測,這對短暫舒緩攻擊壓力非常有用。


從記錄上來看,ISIS並不常於開闊的地域進行防禦,一來是因為他們缺乏建立縱深防線所需要的鋼材、防彈裝甲以及建築材料,二來是他們對於縱深防禦戰術並沒有太多經驗,一個沒有臨近據點交互掩護且暴露在敵人觀測視野下的固定據點,通常都無法守住。


因此我們經常可以從ISIS拍攝的影片中看到,他們主要的防禦陣地都是依附在既有的建築物且經常使用民用的車輛在不同防禦據點之間來回進行增援或轉移,特別是當遇到坦克攻擊時,增援的反坦克小組攜帶反坦克導引飛彈 ATGMs 時幾乎都是按照這個原則,在安全的據點之間機動。


一旦戰鬥從城鎮外轉到城鎮內部時,ISIS的防禦戰術就開始變得非常有彈性,完全視戰場的狀況來調整。


用軍事上嚴格的角度來看,一旦戰況進入此一階段,ISIS並沒有一套類似「外圍防守 (perimeter defense)」 或 「反斜面防禦 (reverse slope)」 這種一清二楚的防禦戰術,我們僅能從觀察的紀錄中歸納出一些結果,這些結果呈現出ISIS的防禦戰術是一種混和型態的模式,尤其是他們傾向於利用城鎮內的特殊的地形製造伏擊,這些地點通常是公園、停車場或是大型建築物以及結構複雜的建築物,因為只有上述這些地點才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埋伏人力,而且也只有這些地點有比較開闊的射界在產生突襲的效果。


一個經過策畫的小區域伏擊可以威脅敵方的指揮所,或是敵方重要的後勤補給據點(因為這些開闊的地方同樣也適合用來開會或堆放彈藥)。


2.反坦克戰術


ISIS是如何進行反坦克防禦呢?


我們可以大致上列出一張表

400米以內

  a.短程反坦克飛彈

  b.無後座力炮

  c.火箭

  d.地雷/IED

  e.反坦克手榴彈

  f.23/57 機炮(輕裝甲目標)


1200米以內

  a.反坦克飛彈

  b.無後座力炮

  c.迫擊砲

  d.砲兵火炮

  e.坦克主炮

  f.23/57 機炮(輕裝甲目標)


3000米以內

  a.反坦克飛彈

  b.迫擊砲

  c.砲兵火炮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當ISIS在伊拉克遭遇到M1A1 Abrams 以及 T-72Ms 坦克,在敘利亞遭遇到T-90s以及 T-72Bs,或者是在對抗土耳其時遭遇德國豹二 A4s 以及 M-60Ts 坦克,一旦遭遇到以上這些先進的主戰坦克,ISIS手上擁有來自俘獲的老舊坦克完全沒有與其對抗的機會,因此ISIS在面對這些先進坦克時就會採取更為複雜的反坦克戰術來抵銷對方在坦克裝甲以及火力上的優勢。


一般步兵在面對敵方的坦克攻擊時,通常會依照目標的遠近安排縱深火力。


當敵方坦克仍在較遠的距離時,ISIS對抗坦克最優先的武器是反坦克飛彈,我們可以看到ISIS有不少數量的9M111 Fagot、 9M113 Konkurs 以及 9M133 Kornet 俄製的反坦克飛彈。雖然 Konkurs 或 Kornet 這二型反坦克飛彈無法擊穿M1A1 或 T-90 的正面裝甲,但是只要這些反坦克飛彈擊中坦克的側面,都有可能為這些先進的坦克帶來足以致命的破壞。


如果坦克繼續前進,一直到進入中等距離(1200米以內)時,ISIS通常會使用的反坦克武器是73mm 的SPG-9無後座力砲(俄製)或是82mm B-10無後座力砲(俄製) 以及105mm M40無後座力砲(美製)。儘管年代久遠,但是這些無後座力炮在對抗現代坦克的側邊裝甲仍然極具威力。不過操作的人員需要經過足夠的訓練才能以特定的角度命中目標,不過由於砲彈的成本比較便宜,因此也常被用來作為對付輕裝甲目標以及人員的武器。


最後是當坦克突破防線,接近到據點400米以內的距離時,ISIS會使用RPG(通常是RPG-7s)作為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偶而也會看到ISIS使用M72 LAW(Light Anti-Tank Weapon)。有時候後在坦克經過的地方預先埋放地雷或爆裂物也有不錯的效果。


另一種ISIS曾經用來對抗裝甲車輛的戰術是針對一個小地區持續投射大量而且密集的迫擊砲彈,對於標準且專業的軍隊來說這是一種普遍的反裝甲戰術,但是對於沒有足夠財力支持的武裝團體來說,要長期而且持續的供應這麼多彈藥很明顯地會有問題。我們從紀錄上可以看到ISIS曾經在敘利亞進行過一次類似的防禦戰鬥,在這個過程中總共摧毀了15輛敘利亞政府軍來襲的裝甲車輛,其中有二輛確認是被ISIS發射的迫擊砲彈擊毀,但是限於資源,這類戰術在ISIS典型的戰術中並不常見。


也許有人會覺得,地雷以及IED爆裂物在反坦克上應該不是那麼有用,但事實上在一場防禦的戰鬥中,地雷以及IED爆裂物的效果取決於埋設或安裝爆裂物的人員訓練。一個埋放在路邊而且偽裝良好的大型爆裂物是非常難以偵測的,而地雷或爆裂物並不一定要需要直接造成坦克的毀損,只要他造成敵軍因為無法排除的危險而遲滯攻勢,甚至繞過這個區域,那麼地雷或IED的就達到使用的目的。


在現代的戰場上,反坦克飛彈已經成為攻擊與防禦雙方常見的武器。反坦克飛彈通常都是由發射器以及飛彈與幾個操作人員組成一個小組進行戰鬥。


ISIS在反坦克飛彈的戰術上也因為特殊的戰鬥模式而演化出自己的方式。就以在Al-Bab地區與土耳其的戰鬥紀錄來說,通常土耳其是以四部 M-60Ts 組成坦克小隊的方式進行戰鬥。我們已經知道M-60Ts正面裝甲是ISIS手上的反坦克飛彈無法擊穿的,因此ISIS的反坦克飛彈小組必須選擇側面的位置射擊,而這也使得反坦克飛彈小組只能選擇部署在這隊M-60Ts 行進方向二側的射擊位置。


土耳其軍對習慣以四部M-60Ts坦克以編隊的方式前進,這是因為四部坦克可以彼此覆蓋相當廣的射擊範圍,一旦有某處反坦克飛彈小組開火,他的位置會立刻被其他坦克發現而同時反擊。為了應對土耳其坦克小分隊的戰術,ISIS會以二組或以上的反坦克飛彈小組,分別從側面二個不同位置攻擊這隊 M-60Ts,這會導致這隊四部坦克因為必須同時處理二個甚至三個以上的目標而降低反應時間,從而也提高擊毀整個坦克小隊的機率。


我們從一些土耳其的報告中可以發現,在Al-Bab地區,土耳其坦克小隊經常面對二個甚至有三個反坦克飛彈小組的同時攻擊。由於多組且不同攻擊方向的反坦飛彈小組必須預先選擇射擊位置,而且同時進行攻擊時彼此需要高度的協調與操作訓練,這也顯示ISIS在反坦克飛彈小組的訓練以及攻擊計畫上並不如大家想像般的原始。


在一些個別的案例中,甚至可以發現ISIS的反坦克飛彈小組會隱藏在坑道中,等待坦克通過後再從後方攻擊。後方是坦克最脆弱的位置,因此造成的損害也最大,能夠進行這樣的反坦克攻擊代表這些成員都能精準的判別坦克的弱點,而且有相當的能力規劃並執行這樣大膽的戰術。


3.地雷與IEDs


ISIS只要占領一個地方就會為了製作大量的IED爆裂物而搜刮各種材料,這些IED通常會被放置在敵軍會經過的路邊。這些簡易製作的IED,其引爆的方式並不多,通常只有透過手機遠端遙控引爆、碰撞引信引爆,如果是攻擊一般的人民,使用的也往往只是上面這二種方式而已。


IED的製作經常是就地取材或是利用先前獲得的材料,製作程序與設置則依靠過往經驗的積累,ISIS內部並沒有一種IED的標準作業程序。儘管沒有標準作業程序,但是ISIS內部對於IED的佈放通常都有固定的規範。


首先,當ISIS從一個地區撤離時,他們會留下上百個詭雷,希望透過詭雷持續殺傷敵人或是遲滯敵人追擊的速度,如此一來可以增加自身安全脫離的機會。基於相同的理由,有時候在敵人前進的路線上,ISIS也會以快速佈放的方式,在一個區域範圍內隨機安置詭雷,這樣也能達到拖延敵方抵達預定位置的效果。


一旦ISIS建立據點時,他們會在接近據點的外圍放置各種IED,除了提供早期預警外,做為防禦戰術的一部分,在射角不能及之處佈放的IED也能形成一個殺戮區。


4.防空戰術


ISIS在初期由於缺乏足夠的防空武器,ISIS對於空中攻擊的對抗能力相對較差,為了彌補這點ISIS在防空武器上發揮了不少的創意,這其中還包含了將俄製122mm 2A18 (D-30)榴炮改裝成對空射擊的武器,以及將俘獲的空對空飛彈安裝在卡車上發射。


很明顯的,這類改裝頂多只是在心理上強化戰士們的戰意,實際運用於對飛機的攻擊嘗試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後期由於特殊管道的援助與訓練,ISIS的確開始建立一些數量不多的防空編組,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其中包含了:12.7mm、14.5mm、23mm、37mm 以及 57mm 機槍與機砲,還有單人攜帶的肩射型防空飛彈以及少量的ZSU-23-4 Shilka 防空炮車。


這類的防空武器通常只能對付低飛且慢速的飛機,特別是直升機。


這些防空武器只能當作近距離點防空的用途,因為如37mm防空機砲的有效射程是2.5公里,就算是肩射式防空飛彈,其最大攔截距離也不過4-6公里,如果ISIS遇到的是高空或高速飛機來襲,那麼這些武器反制成功的機率是很低很低的。


在靠近前線的戰區,如果遇到合適的情況,例如敵方出動直升機攻擊陣地,那麼ISIS通常採用的防空戰術就是讓肩射式防空飛彈的小組跳上SUV,然後盡可能的接近直升機的航道後開火射擊,在這樣的戰術下,通常在一個ISIS的佔領區外圍,會有三個肩射式防空飛彈小組同時機動,這樣可以確保他們的防空火力能涵蓋到最大的範圍。


如果是後方的話,這種戰術對於防止西方特種部隊的突襲也很有效,因為特種部隊大多搭乘直升機以低空滲透的方式進行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肩射式防空飛彈小組可以避免這些特種部隊以斬首的方式對重要的人物或地點進行突襲。


另一個ISIS在戰術上的應用是ZSU-23-4 防空砲車的運用。ISIS在沒有雷達等探測或照明設備的支援下,一旦空中威脅接近到很近的距離時,ZSU-23-4 防空砲車密集的火網仍能對直升機這類低空慢速的目標產生一定的效果。


雖然就裝備上看ISIS並沒有對抗任何空襲的能力,但是依據其擊落直升機的數量,不應該懷疑 ISIS 有擊落飛機的能力。


三、演化: 由孵化到禿鷹 The egg wants to be a condor


我們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就已經有關於ISIS的作戰紀錄,當時他們是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的一小群隨著所屬軍隊潰散的伊拉克士兵,國家突然滅亡了,可是又不願意放下武器,他們想要為自己找一條生路。ISIS就是從這樣的氛圍下逐漸成長。這個階段ISIS是由阿布·穆薩布·扎卡維 Al-Zarqawi所領導,一直到他在2006年被殺害之前,ISIS 都以不引人注目但十分快速的速度在成長,與此同時伊拉克的蓋達組織則是因組織發展迅速與對敵人的暴力而廣為人知。


我們不知道後來ISIS是否受到當時伊拉克蓋達組織中極端主義的影響,當時的ISIS規模不大也缺乏對外聯絡的關係,與他極端組織的橫向聯繫也不明顯。


到了2011年,ISIS組織曾經遭受一次嚴重的打擊,而這個打擊就成了ISIS內部的怒火,從這個時期開始ISIS放棄原本較為溫和的態度,最明顯的例子是ISIS開始攻打伊拉克的監獄,釋放原本被關押在裡面的極端宗教份子,然後招募這些人為其效力。 稍後不久敘利亞爆發內戰,ISIS看到內戰中蘊藏的無限機會,正當西方國家基於各種不同的理由與目的,藉由同情叛軍而給予大量的援助以對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時,ISIS也城了當時西方國家口中的"溫和"派叛軍,ISIS在這個階段也樂於表現出"溫和"派的形象,配合西方國家的政客演出。而這個階段,ISIS獲得了西方援助的金錢與物資,這批金錢與物資就成了ISIS壯大以及打天下的本錢。


當2013年 ISIS拿下面具,攻打並占領敘利亞東方大城拉卡 Raqqa 後,西方國家才了解當初錯的有多離譜。露出真實面目的ISIS佔領拉卡後開始以極端暴力的方式驅逐周遭的其他叛軍組織以及庫德族人,這位他們帶來了廣大的領土,非常豐富的資源以及人民,更重要的是佔領了油田與天然氣田,在此時ISIS 哈里發國誕生。


然而外界並不瞭解快速的成功讓ISIS原本的組織無法適應,他們原本就沒有足夠管理一個國家的人才,不論是經濟上或民生上,都極度缺乏管理長才,再加上依循回教律法創造出來的扭曲體制,更是讓整個哈里發國情況亂成一團。


對外在一個回教遜尼派哈里發國這樣名號的號召下,影響了許多仍居住在伊拉克的伊拉克遜尼派人民,ISIS的影響力也漸漸滲透到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2014年夏天,在許多當地伊拉克人的幫助下,ISIS以非常快的速度擊敗摩蘇爾周邊的伊拉克軍隊據點,摩蘇爾很快就被圍困,加上城市內部傾向哈里發國的情緒正在蔓延。6月7日,伊拉克軍方副參謀總長Abboud Qanbar和伊拉克陸軍地面部隊指揮官Ali Ghaidan Majid抵達摩蘇爾,二人接管了摩蘇爾地區所有軍隊的指揮權,而當ISIS 以大約100輛車的車隊衝入市區時,軍隊卻發現沒有人指揮他們,因為在車隊進城的同時這二位將軍卻拋下所有人逃走。


摩蘇爾陷落..被僅僅不超過600名ISIS在伊拉克的戰鬥人員佔領。


根據紀錄,當時駐守摩蘇爾的戰鬥部隊有伊拉克陸軍第2師和第3師共有約25,000到30,000人,伊拉克聯邦警察有10,000人,摩蘇爾當地警察有30,000人。這麼多人卻被ISIS不到一千人規模的戰士擊敗。


拉卡以及摩蘇爾的勝利更助長了ISIS對自己的信心,透過連串的戰事,ISIS俘獲的武器已經足以裝備一支可以擊敗這個地區任何非政府的武裝力量,在此時的ISIS 辦了一場閱兵以展示自己強大的武力,這些裝備包含了:


砲兵: D-30, M198, D-74, D-44, D-20 


裝甲車: 俄製T-54/55 以及 中國出口型 Type 69 , T-72以及M1A1 Abrams, M-60Ts 與豹二式 2A4s (稍後被摧毀,因為ISIS認為太複雜而難以維護)

    

裝甲人員運輸車: BTR-80s, MT-LBs, M-113s, M117s, 悍馬車, MRAPs


步兵支援戰鬥車: BMP-1s


此外他們也俘獲了大量的個人裝備,包含槍支以及迫擊砲等武器與彈藥。


這支ISIS自創編組的軍隊已經粗具一般傳統軍隊的規模,即便是像T-55這樣老舊的坦克,雖然無法抵抗庫德族人新的反坦克飛彈或無後座力炮,但是這類新型的反坦克飛彈必竟數量不多,坦克雖然老舊,但是在戰場上仍然可以為步兵提供一定的防護能力,就算是使用二戰時期的老舊戰術,依然可以發揮不錯的效果,這也使得類似庫德族這樣的非政府武裝力量在面對ISIS時只能節節敗退。


ISIS殘暴的舉動觸怒了國際社會,結果是幫助伊拉克軍隊重新訓練與大量新式裝備,各國派出戰機組成了對ISIS的空中聯軍,而這對地面的ISIS造成了極大的打擊與傷亡。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ISIS對外的策略從溫和轉向殘暴帶來的是一把二面刃,既有利於開疆拓土卻也種下自己滅亡的種子。


為了躲避聯軍的空襲,一部分ISIS人員偷偷潛入敘利亞,跟據一份紀錄顯示,ISIS剛開始進入敘利亞時,ISIS在敘利亞地區的戰士人數不過2000名,一年之後ISIS在敘利亞的部隊成長到接近一萬名,並且佔領了廣大的領土與龐大的物資。這個迅速成長的過程仍然是個謎團,但是有理由相信,ISIS短時間內取得的成功,在相當程度內鼓舞了敘利亞境內原本反政府的極端回教聖戰士組織,而這些組織原本就因內戰而自敘利亞政府手中劫掠了許多物資。


那時的敘利亞政府,實際只能控制大馬士革市的周遭,其餘的國土都被叛軍以及ISIS佔領。


在宣布建立哈里發國家以後,有一段時間ISIS的確吸引了許多遜尼派的人民支持,而這個支持的力量不僅僅是伊拉克或敘利亞,哈里發國的號召力也達到世界其他的角落,藉由這個號召力,拉卡以及摩蘇爾中居住的遜尼派人士傾向於予ISIS合作,這不僅僅是對於世俗政權在管理上的不信任,而且還帶著宗教上的某一種認同。我們仍然可以看到ISIS在這個階段大量的宣傳影片或文宣資料,一個跨越現有國家疆界的哈里發國,對於以基本教義為依歸的人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然而國際政治是複雜的,單純依賴宗教訴求並不能讓國家存在,於是建立武力與征服就成了維持哈里發國為了生存必然要做的選擇。以前只有幾千人需要維持,現在人口增加到了幾百萬,每天張開眼睛都是對這個新生國家的考驗。


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


由於哈里發國強調的宗教基本教義,因此ISIS每佔領一個地區就勢必對這個地區進行宗教清洗,非阿拉伯人、非遜尼派的人民、基督教的人民都遭受了極大的壓迫,為了生存,這些人不得不團結起來反抗ISIS的力量,於是ISIS對外的戰事進展越來越慢,因為每個地區反抗ISIS的力量都在急速增加,而國際上對他們的援助與干預也越來越直接,這個階段最明顯的是庫德族武裝力量。在聯軍每日的轟炸下,ISIS要想在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就日益困難。


缺乏行政人才,對於管理內政與經濟的束手無策同時注定了這個只有武力的國家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之後我們看到了摩蘇爾的陷落,拉卡在庫德族的攻打下投降。這個領土曾經橫跨伊拉克與敘利亞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就像漸漸沉入沙漠中的夕陽,除了屍體與呼嘯的風聲,甚麼也沒有留下來。


是甚麼造就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如果美國沒有在當時入侵伊拉克,而伊拉克人民沒有受到這麼多傷害,如果聯合國真的像她成立的宗旨所說的,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那麼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不會被建立。


正義只要少了保護弱者,就完全不能成立。如果人類還是不能記取教訓,強凌弱、眾暴寡,那麼未來還不斷的有各種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建國,也許她的名字不同罷了。


汽車炸彈 VBIED Vehicle-Borne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攻擊方是請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3rywDtxZMU)

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劉典倡


#社群經營開始進入盤整的後社群時代

 

你如果有意識到的話。

 

你會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粉絲專頁貼文上的【觸及率】和【按讚數】開始呈斷崖式下滑,就好像是粉絲一夜之間突然拋棄你了一樣。

 

不管發什麼文章,都只有小貓兩三隻按讚。

你會開始想要下廣告,但又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久而久之,惡性循環,你開始麻木,開始轉向其他平台,開始思考IG\YT,甚至推特或Podcast。

 

畢竟,絞盡腦汁做內容,沒人看又有什麼用呢,是吧?

但是,你越想越不對勁,回頭比對了一下2-3年前的貼文,你會發現明明文章質量都維持一貫水準阿,那為什麼當時的成效會是現在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之多呢?

 

簡單來說,以前同樣的技法,現在卻難以達到相同的成效了。其實臉書作為最大的社群平台,流量的成本變高,你的觸及率也會開始因為商業考量而銳減。

 

這也是大家都說臉書現在很難經營的原因。

 

那為什麼臉書的紅利會消失呢? 

其實,不管是哪個平台,為了吸引他人使用,一開始的觸及率都會開得很高,讓你發文都會有人看。

可是這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當平台人數越來越多,粉專越來越多時,有一天會到達臨界值。


而這個也是臉書接下來演算法要改變的原因之一!

因為臉書不希望當有一天大家用臉書時,已經滑了十分鐘,卻看不到任何朋友的動態、好友的訊息,反而充斥著各種商家的劣質廣告文,沒有了找娛樂的氣氛時,臉書就會面臨更大的危機。


因為用戶是臉書的資產,也是臉書用來和廣告商談判的籌碼,一旦用戶大量出走,臉書也就喪失了話語權。現在的經營者是很精明的,一個沒人在用的平台,是不會想花廣告費在上頭的。

 

所以我們知道臉書在演算法上,將以「用戶所關心事情」、「用戶的親友」主要兩大調整原則,做了幾項變更:【大砍粉專的觸及率】和【加強親友動態的曝光比例】。


臉書會想要大幅的減少那些會騷擾用戶的粉專訊息,於是增加廣告投放的成本,從過去一個粉絲按讚只要0.3台幣,現在可能普遍可以到3塊以上。


現在規則改變了。臉書現在會先發送給一小群人,如果他們看了覺得很滿意,互動率很高,他才會判斷這是則優質的內容,會開始加大投資,發放給更多人,但是這一小群人是誰?一定是以鐵粉的角度進行推廣。

 

相反的,如果你的內容不吸引人,連一開始發送的小族群都懶得看,臉書就會停止投資這則貼文。現在後社群時代,平均自然流量的觸及率大概是2-5%。

 

你會發現很多動輒10幾萬的粉專,但是現在發文時卻只有小貓兩三隻在按讚。臉書開始注重於用戶的感受。(當然我是不相信啦,主要還是整體商業考量)


因為臉書的初衷是來自於親友、同學關係,透過相互的正向力量獲得用戶的滿足感跟成就,進而快速吸引大眾的使用。


那我們該怎麼辦?

因為規則即將改變,讓貼文的質量變得異常的重要。

 

許多人犯的最大的一個錯,就是不停的銷售與推廣,不斷地透支粉絲給你的信任額度。這就很像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一對農業夫婦每天養著一隻會下金蛋的鵝。

 

看著金蛋一顆顆產出,總會按捺不住貪婪,想著如果現在直接把鵝宰了,不是會拿的更多嗎?但是,殺死鵝後,並沒有發現黃金,反而喪失了每天產金蛋的來源。

 

#非常重要的一句話

GavrVee(社群大神)說過,你想成功的關鍵,就是【給予,給予,給予,再要求】。

 

你必須先給予足夠多的價值後,你才能要求顧客互惠,購買你的產品。但是,我看到很多人並不是這樣做的,他們的粉專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銷售訊息,每一篇都是銷售廣告,並沒有給予顧客高價值的內容。

 

他們已經殺死了手中的金雞母。

 

銷售的本質是信任,在你賣賣賣的同時,你也在收割顧客對你的信任。顧客每次來到你的粉專,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廣告,他吸收不到什麼有用的資訊,當然是扭頭就走。

 

雖然過去成本低的廣告和社群消失了,但還是能經營的,就是回到以「內容」為王的硬道理。

 

一個行銷專家【Dr. Jeffrey Lant】說過:「行銷人員必須在 18 個月內與一個新顧客接觸至少 7 次,才有可能觸發購買行為。」

 

思考方式可以改為,為什麼粉絲要來你的粉專7次以上呢?

需要提供什麼誘因?什麼內容?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說,可是現在FB紅利早已消失,我現在學這個還有用嗎?為什麼不把時間拿去學現在還很熱門的Instagram或是Podcast?

 

這是因為,以內容為王的經營方式已經不是只面對臉書,而是有一套怎麼撰寫高品質內容的方法。

 

而如果你想要在那些還有紅利的平台上擴增你的事業,根本核心會是你的【內容】主體。平台只是流量曝光的其中一個渠道而已,只有好的內容,才能造成爆炸式的粉絲成長。

 

並且文字是個很多變的載體。

 

有個優勢是,寫好內容後, 你只要配上聲音就變成Podcast了,配上圖片就變成IG貼文,搭配影片片段就能成為Youtube影片。

 

甚至多篇合併後可以做成部落格文章,耐心的寫個半年就能出書了。

 

平台會推陳出新,素人會變網紅,但作家,不管用什麼方式寫作,他依然創作,畫家也是,你我或許也是。


部份內容改寫自 Domyweb  


#當你越靠近演算法的時候它一定會在拉開一段距離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木心:一個孤孤單單的人,卻是真正的精神貴族

2001年,《上海文學》刊發木心的《上海賦》。

作家陳村一讀,立馬給跪了:

“我這輩子讀過無數中文,結識許多作家。毫不誇張地說,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見到的活著的中文作家中,最是優美、深刻、廣博。”

陳丹青說:

“你不遇到木心,就會對這個時代的問題習以為常。
可等到這麼一個人出現,你跟他對照,就會發現我們身上的問題太多了。
我們沒有自尊,我們沒有潔癖,我們不懂得美,我們不懂得尊敬。”

我們今天讀木心,總會發現木心有一種力量,你只要放空自己讀他一個小時,木心便會在黑暗處將你點亮。

1927年,木心出生在烏鎮一家孫姓的大戶人家。
祖父給他取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長大後,他便給自己取筆名木心。
孫家乃望族,既是書香門第,也是工商世家。
木心小時候,家裡佣人清潔廳堂,換下案上宋瓷,擺上明代官窯。
木心母親見了,趕緊輕聲呵斥:“明代東西都拿出來了,快收回去。”
從小,母親聘請 “一代詞宗”夏承燾給木心上課。
木心把自己寫的詩集手稿拿給夏承燾看,夏承燾讀完,很是驚訝,小小年紀寫詩作詞竟然如此扎實:“如果把這本集子混入唐詩宋詞裡,也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木心聽了之後,默默取回集子,把它丟進烤火爐裡燒了。

母親不解,木心說:

“我寫詩詞是為了寫出新意,老師說我的詩詞和唐宋人並無區別,說明我還只是模仿,與其照搬模仿,不如一把火燒了。”

作家茅盾是木心遠親,木心叫他“德鴻伯伯”。
茅盾在烏鎮有一間書屋,藏書萬冊,木心把凡是中意的書,一批批拿回家來朝夕相對,愛護有加,對破損的書還會動手“補綴裝訂”。

連看院人都誇木心看過的書比沒有看過的還“整齊清爽”。

1937年烏鎮被日軍攻陷,同鄉人臉上都是恐懼,每個人都不知道明天在哪。木心相反,一頭扎進茅盾的書屋裡,一看就是一整天。
那時候,江浙書香門第都已敗落,富裕人家多數醉生夢死,少數熱血青年則投奔革命,江浙已沒有了江南雅緻。
木心靠讀書自救,十四歲前,木心已將《文學大綱》通讀了幾遍。
木心剛開始淺讀,淺到剛開始就可以居高臨下。再深讀,木心就見到了一個自己來。

內心細膩的人,總是能從書中獲得勇氣和力量。

不管人世間多麼嘈雜,總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和自足。

19歲那年冬天,木心決定去僻靜的山上寫作,雇了個人,挑著兩大箱書就上了莫干山。
一個人住在廢棄的大房子裡,白天晨起讀書,晚上點上礦燭寫文章。
莫干山冬天山風刺骨,夜裡更是無比寒冷。
他帶了一大箱克寧奶粉,冷了就沖一杯喝,然後繼續讀書,飯菜則由一個鄉下姑娘定時送來。
一天夜裡,木心正在屋裡寫文章。忽然聽見老虎用利爪抓撓木門,驚出一身冷汗。
山民譏笑木心:“這傻小子,不在家好好當大少爺,非要大老遠跑到這荒山野嶺受苦。”
冬天過去,莫干山漫山野花。
下山時,挑夫的籃子裡,還多了木心一個冬天寫出的厚厚幾冊書稿
家中本來的意願,是想木心從商從政,但木心毫無興趣,他想成為一名畫家。

1946年,木心考了上海美專,跟劉海粟先生學習油畫。
沒過多久,他又轉到杭州國立藝專,追隨林風眠先生研習中西繪畫。

1947年,木心參與了反飢餓反內戰學生運動,白天上街頭發傳單,制作反戰漫畫,晚上聽肖邦、聽莫扎特。

1949年,木心22歲這年,他參加解放軍。木心自小就患有肺結核,扭秧歌時,他一邊跳一邊咳血。

部隊領導看了,說:“你不適合當軍人,還是提前退伍吧。”
就這樣,木心一共只當了不到半年的兵。

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為教師,給學生教美術。
工資很好,可是木心卻說:

“現在生活雖好,但這是常人的生活,溫暖、安定、豐富,於我的藝術有害,我不要,我要淒清、孤獨、單調的生活。
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如果你以藝術決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樣生活了。”
當了不到半年教師,木心主動辭職。又鑽進了莫干山,專心讀書、寫文、繪畫,他拋卻榮華富貴,轉行做了苦行僧,山上人煙稀少,景致荒蕪。
書桌上貼了福樓拜的一句話:“藝術廣大之極,足以佔據一個人。”

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在要求進步,活成標配的生活,而木心主動放棄進步,放棄俗世,他是向內尋找自我的人,是一個真正堅守內心的殉道者。

這一次,木心隱居6年,1956年,木心下山,陪著他下山的是100多個中短篇小說,還有無數張水墨山水畫。

1957年,木心家道中落,一日日破敗下去。
迫於生計,木心重新返回杭州第一中學繼續教書,後進入上海工藝美術制品廠做了設計師。

一天,當木心剛剛回到辦公室。幾個警察在等他,問了一句“你就是木心”,然後上來就要給木心戴手銬,木心轉身就跑。
無路可走時,木心一頭扎進大海,但最終還是被捕。
“即使死,我也要跳入大海,死得體面。”
警察給木心安的罪名是策劃偷渡。原來他是被上海美專的同學的誣陷,他們偷渡未遂,就拉上不合群的木心墊背。
在監獄裡,警察告訴木心:“你母親去世了。”
木心感覺天都快要塌了:“我哭得醒不過來。為什麼不等到我出去以後才告訴呢,非要跑進來對我說‘你媽媽死了’。”
警察對木心嚴刑拷打,調查很久,查無實據。半年後,只好把木心給放了。

木心後來說:

“生命的本質就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等你知道了生活將要到來的一切,那就不是生命了。”

1966年,一次會議上,陳伯達很無知、也很狂傲地嘲笑德國詩人海涅。
木心坐在下面,他聽不下去無知的人對詩的侮辱,聽得火冒三丈,最後終於抑制不住內心憤怒,站起身來,指著陳伯達就罵:

“你也配對海涅亂叫。”

在全民啞聲的年代,木心只是為了一句詩,卻拼上了命。
他恪守內心審美,呵護靈魂的高潔,不允許任何人把審美作踐弄髒,即使拼了命,也要小心守護。
此話一說,等待木心的就是牢獄之災。木心被關在陰暗潮濕的防空洞裡,逼著“歌功頌德”。
木心死活不肯,他們變本加厲,抓住他的手,咔擦折斷木心三根手指。
木心住在污濁的髒水裡,每天吃酸饅頭和霉鹹菜。飯菜上來,人未開口,就爬滿了蒼蠅。

可是木心卻說:

“一個人不能變成一個鬼,不能說鬼話說謊言,不能在醒來時看見自己覺得不堪入目,不管什麼時候,一個人都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命運不知如何是好,命運卻又是如此精緻。

木心找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上黑色琴鍵。到了晚上,他蜷在角落裡,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蕭邦,竟也彈得有滋有味。
寫自白的紙,他偷偷藏起來,寫米粒大小的筆記,每天寫1200字,盡管在黑夜什麼也看不見,可他卻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囚禁18個月,他也寫了18個月,66張紙,每一張都兩面寫盡,足有65萬字。

按常理一個囚犯的幸福應該是趕緊出獄,換一身乾淨的衣服,大吃大喝,然後睡上一大覺。而木心卻在筆記上寫道:

“幸福到底是什麼個樣子的?像塞尚的畫那樣子,幸福是一筆一筆的。”

只有內心真正做到乾淨的人,才能在牢獄之中,依然坦然自若,志向高潔。
沒有一絲怨氣,沒有憤怒,也沒有戾氣,恪守著內心的詩意和審美。

別人看來是所謂的無底深淵,而對於木心來說,下去深淵,也是前程萬里。

18個月後,木心小心翼翼就把手稿疊得整整齊齊,縫在厚厚的棉襖裡,走出了監獄。

木心說:“你要我毀滅,我不!我不能辜負藝術對我的教養!”

他在《雲雀叫了一整天》裡有一首小詩:

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
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

雪下得越大,木心就越乾淨。
文字是那一盞燈,心便是那一束照亮人間的光。

特殊年代結束後,木心在家寫作。朋友過來激動地告訴木心:“現在可以平反了!”
木心不說話,繼續在紙上寫,寫著寫著就把筆放下了。
說了一句:“我偏偏不要求平反。”
許多人非常不解。木心說:

“一個壞蛋整了你,你要他給你平反,那他不就是好蛋了嗎!
整個兒顛倒了,你還感激涕零,壞人哪裡都是有頭腦有品格的人,不是的!”

許多人的清高是清高在臉上,木心的清高,是清高到骨髓裡。

讀書人,不是只讀書,而是從書本上學到那種氣概與精神。
讀書人最自豪的事情,莫過於不低下勇敢而高貴的頭。
有時候命運如此荒唐,荒唐到不可言說。
上面的人說:“把木心平反了,誰來打掃廁所呀。”
然後又把木心扔進了監獄,這一次蹲監獄,木心已經50歲了,一蹲又是兩年。
所有人都以為,這一次木心出獄一定是衣衫襤褸、邋遢不堪。
還有人說:“木心老了,一定受不了牢獄之苦,等爬出來時,肯定是駝背、沮喪、失落、老態龍鐘了。”
可出獄那天,看到卻是這樣的一個木心。他腰板無比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縫,面帶微笑。
乾淨極了,優雅極了。

出獄的那個冬天,木心穿著一件意大利產的暗棕色大衣,又戴上一頂黑色的禮帽,皮鞋擦得很乾淨。
一個人來到上海一家餐館,靠著臨窗的座位坐下,點了幾道菜。吃著、吃著就放下了筷子:

“魚肉怎麼不嫩了,雞蛋怎麼炒老了,從前的味道不是這樣的。”
他走在街上,仿佛他不來,整個街上就沒有往事。

一個人最高的風雅是恪守內心的尊嚴,真正的精神貴族,既不遷就自己,也不遷就別人,更不遷就這個世界。

有一次,梁文道看到木心五十多歲時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優雅至極,臉上沒有一絲抱怨和苦難。

他十分驚訝:“這哪裡像是一個坐過牢的人,好奇怪,好奇怪的一個人。”

木心一直有晨起洗澡的習慣,有人說木心乾淨、潔癖,而木心卻說:“我晨起洗澡,只為把夜洗掉。”

1978年,胡鐵生當了上海市手工業局局長
上台第一天,他把兒子胡曉申叫到身邊:“我發現一人才,業務學識堪稱一流,但目前正在我的基層工廠打掃廁所。”
從那天起,胡曉申創辦雜誌《美化生活》,木心做主編。
接著,木心做了上海工藝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再接著,擔任了上海市工藝美術中心總設計師。
然後,又做了交通大學美學理論教授。
再然後,成了主修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十大設計師”。

關於人生,木心有四個態度:

彼佳,彼對我無情——尊敬之。
彼佳,彼對我有情——酬答之。
彼劣,彼對我無情——漠視之。
彼劣,彼對我有情——遠避之。

4年裡,木心看著身邊的人一一墮落,他們墮落於人際關係的俗套,墮落於所謂的成功和進步,他們練達、精明。

當這個時代對木心越有情,木心就想逃離這種流俗。

彼劣,彼對我有情——遠避之。

這樣的生活,他一天也不想過了。1982年,木心已經56歲,暮年將至。可木心卻做了一個決定去美國:

“我要在我的身上克服整個時代,我不可把人生荒廢在俗套的生活裡。”
人美好的回歸就是內心的回歸,放棄也是最好的美學。
只有風塵樸樸的長途跋涉,才能真的讓內心返璞歸真。

1982年,56歲的木心身上裝著40美元,他站在紐約的街頭。
他放棄一切來到美國,在紐約,木心靠給別人修理古董維持生計。
一個收藏家看重木心的才華,讓他搬到曼哈頓林肯中心的豪華公寓居住。
開出的條件是木心為他畫畫、寫阿諛奉承他的文章。

彼劣,彼對我無情——漠視之。

這是木心一生的做人哲學,對整個時代都不會阿諛奉承的木心,又怎能阿諛奉承一個商人。漠視之!

木心一個人來到“瓊美卡”找到了一個住處,替人修理古董維持生計。
生活顛沛流離,可是木心卻依然聽蕭邦、聽莫扎特、畫畫、寫作,在別人眼裡,木心的生活居無定所,又是暮年,應該是很淒慘才是。

可木心卻活得很高級,他說:

“美學,是我的流亡。”

對於木心,他只想永遠站在美的一面,活得乾淨一點。

他人的生活對他來說毫無意義,自己的生活,對他人來說也毫無意義,木心活得才叫純粹。

他自己裁剪制作襯衫、大衣,自己設計制作皮鞋、帽子,把雞蛋做出十二種吃法。
把燈芯絨直筒褲縫制成馬褲,釘上5顆扣子,用來搭配馬靴。
西裝第一要講料作,要純羊毛,細軟的頭髮要梳得一絲不苟,精美的皮鞋要擦得一塵不染。

木心先是做生活的導演,不成。次之,做演員。再次之,做觀眾。即使做觀眾,木心也做成了一個有審美、有趣的觀眾。

有一次,一個大陸的年輕人問木心:“你是流亡詩人嗎?”

木心微笑回答:“我不是,我是散步散得遠了就到了紐約。”

生活最好的樣子不正是風風火火的冷冷清清嗎。
獨自清醒,享受冷清,卻風風火火,有滋有味。

1982年,紐約的地鐵上。

一個理著寸頭的年輕畫家低頭趕路,遠遠看見在湧動的人群中,有一張無比乾淨、高傲的臉,這是木心。

這個叫陳丹青的年輕人徑直走向木心,深鞠一躬:

“你好,木心先生!”

木心謙遜,笑著說:“學士年長者謂之‘先生’,‘先生’不敢當,就叫我木心吧。”

陳丹青和木心兩人常常聊天,一聊便是深夜。

好多次,陳丹青送木心回住處,仍然覺得聊得不盡興,又上樓熱了牛奶繼續聊。

再分別時,天已經大亮了。

1988年底,陳丹青組織了許多大陸學生拜了木心為師。

他的課程,是美的旅行,每一次課上,學生們穿的很隨意,而木心都是穿著淺色的西裝、鵝白襯衫,皮鞋擦得很亮,靜靜地坐在沙發上。
沒有教室,學生輪流提供自家的客廳,沒有課本,全憑記憶講述。
像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木心帶著學生,開始在文學世界裡漫遊徜徉,行過之處,有情有義。

在木心課堂上,巴爾扎克是彩色的,魯迅是紫色的,屈原坐在金字塔尖上,陶淵明卻在塔外。

木心常常妙語連珠,他說:“丹青彈鋼琴有時候也會彈錯,但是都彈在琴鍵上的,有很多人彈在琴蓋上。”

木心講課極為文雅,偶爾也會說幾句幽默粗話。

他最討厭不學無術者,有一次講課,“有人對我說,洞庭湖出一書家,超過王羲之。我說:XXX。”
惹得大家捧腹一笑。

人生最大最大悲劇不是沒錢,而是審美上的無趣。

有一次陳丹青問過木心:“怎麼成為藝術家?”

是的,最好的藝術其實就是生活本身,不管吃了再多苦頭,也要笑著活出人的樣子。

木心那個人啊,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卻是真正精神上的貴族!

1982年開始,整整二十年,木心缺席了中國,同樣中國也缺席了木心。

2000年,陳丹青回國,也把闊別20年後木心的作品帶了回來。
在作品裡,木心說:

“看在莫扎特的面上,善待這個世界吧。”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我好久沒有以小步緊跑去迎接一個人的那種快樂了。

有人說,時間是最妙的療傷藥。此話沒說對,反正時間不是藥,藥在時間裡。

木心寫下的每一句話,連標點符號都打動人心。
2001年,《上海文學》刊發木心的《上海賦》,作家陳村讀了,當場給跪了:
“我這輩子讀過無數中文,結識許多作家。毫不誇張地說,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見到的活著的中文作家中,最是優美、深刻、廣博。”

上海女作家王淑瑾本是陳丹青的粉絲,但讀了木心作品後給陳丹青電話:

“陳老師啊,我原先以為你寫得好,現在讀了木心先生的書,你在他面前變成了小癟三!”

陳丹青也並不生氣,只說了一句:“只要大家能讀木心的作品,我咋樣都行。”

2006年,在闊別家鄉24年後,木心回到烏鎮。

這一年,木心已經80歲了。
他在祖宅的廢墟上建了一個小房子,取名“晚晴小築”。
院內綠樹成蔭,曲曲折折的石子小路蜿蜒曲折。
院子裡有小橋、有流水,有落葉滿地。
他愛吃家鄉的小吃,人到暮年,吃起零食依然是無休無止。
別人都勸他注意身體,木心說:

“貪食家鄉食品,其實就是咀嚼童年呀。”

木心不會用手機,也不會上網。
聽說自己的讀者大多數是青年人後,他自己摸索著上網與豆瓣上“木心”小站的網友進行對話。

一位網友很心疼木心,說木心先生,您老啦,多保重身體。木心回答:

“我並不算是老人,只算是詩人。”

木心和陳丹青有一次吃飯,鄰座坐了兩個外國人,陳丹青問鄰座是不是意大利人,一問,果然是,丹青有點得意。

但木心提醒:“你剛去過意大利,你想證明你的虛榮,人難免會這樣,但要克制,這是隨口就來的虛榮心。”

陳丹青的臉,立馬紅到耳根。

“修養是很具體的,就是一件件小事。
一句話熬不住,就失了教養。”

晚年的木心住在烏鎮,不參加任何文學活動,凡是有機構邀請他,他都推辭了。

他也不參加任何演講,不接待別人的來訪,就連烏鎮的人都不知道烏鎮還生活著這樣的一個人,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依然以為木心一直生活在美國,不曾歸來。

生於80年代的書評人顧文豪有幸探訪木心。

那天,木心穿著花色襯衫,外著一白色馬甲,穿牛仔褲,戴著精致的戒指,笑起來眼睛裡“很清澈”,像一個“滿頭銀髮的大男孩”。

木心點燃一支煙,坐定,聊文學藝術,聊到興起處,點煙時煙頭竟反了,點了煙屁股,一吸差點兒燒到自己,忙說:

“這就叫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

顧文豪說,木心才是真正的貴族,他像雕琢時光一樣雕琢自己。

最後的五年,木心一直住在烏鎮,安靜地像樹上的花,甚至連落在院子裡的鳥,他都不願意驚擾。

一個人在靠窗的房子裡畫畫、寫作,做衣服。

人,真正的高貴是來自骨子裡的教養。

有一次,陳丹青幫著木心收拾舊物,無意翻到了木心19歲時參加“元旦畫展”時的一張照片。
陳丹青把照片拿給木心看,木心認出是自己,先是以調皮的口吻開玩笑:

“嚯,這小伙當年可是神氣得很吶,樣貌也不差,帥氣!”看著看著,突然就用手遮住臉,轉過頭,痛哭起來。

往事就是這樣,到了回憶的時候,真實得像假的一樣。
木心面對往事,他說:“我倒並不悲傷,只是想放聲大哭一場。”

陳丹青說:“他大半生居然沒有見過自己十九歲的照片。
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真的哭起來,不可遏制地哭起來。”

2011年的寒冬,木心被送到重症病房,陳丹青一直陪著他。
他俯下身問木心:“老師您還認得我嗎?我是丹青啊。”可是那時的木心已經失去意識,完全不認識陳丹青了。

陳丹青不回家,深夜就住在醫院陪著木心, 凌晨兩點多的時候,老人家聲音虛弱,開始不斷說胡話。

陳丹青彎下腰仔細去聽,聽了半天什麼也沒聽清:

“老師,您有什麼想說的嗎?”
木心嘴唇微顫,想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
過了一會兒,木心突然張開眼,緊緊拉住陳丹青的手,清楚地喊出了七個字:
“叫他們不要抓我!”
陳丹青跪坐在老師身旁,牢牢握住他的手,像哄孩子似的哄著他:
“不要怕,老師,沒有人會來抓你的。”

木心像是聽懂了陳丹青的話,永遠閉上了眼睛。陳丹青看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
陳丹青說:“這就是他的句號,全部加起來,是他的一生。”
40多年,木心一直節制著自己的苦難記憶,他在心裡埋得很深,不與任何人提起。
但是,到了自己完全無意識時,這些記憶全部湧了上來,變成了他最後的告別。

木心曾說:
“誠覺世事盡可原諒,但不知去原諒誰。
物是人非,那些人也早已化為煙塵,究竟該原諒誰呢?”

陳丹青說:“先生一輩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範兒’高貴地離開。”
木心一直沒有下葬,他的骨灰盒,安靜地擺放在“晚晴小筑”他的臥室裡。
路過的每一個人,透過窗子,仿佛依然可以看到那個穿著大衣、戴著禮帽,無比體面、無比尊貴的人。

木心曾說過,如果將來自己的墓誌銘上要寫點什麼,他希望這樣寫:

“即使到此為止,我與人類已是交淺言深。”

在這個世界上,真的很難得有一位渺小的偉人,在骯髒的世界上,乾淨的活了幾十年。
木心就是薄情人世上的一束光,總會在黑暗處將你點亮。

來源:十點讀書
邱世卿

這篇文章是之前寫在臉書上的回顧,我的目的是想總結一下自己關於美國國家戰略輪廓的理解,文章略長請斟酌閱讀。

首先要注意一個很重要的前提:美國的國家層級戰略是沒有任何本土防禦性策略。也就是說,制定現在美國所遵循的國家戰略是一群非常聰明的人,或許是基於歷史上美國南北戰爭的教訓,這些菁英們打從一開始就決定未來美國的任何一場戰爭,都會是一場離開本土的遠征型攻勢戰爭,他們相信攻擊是最好的防禦,所以無論如何,戰爭都不能在美國本土開打。

任何勝利的代價都彌補不了戰火在本土蔓延的損失,因此美國完全沒有第二套本土防衛布局,因為他們不打算讓國家陷於這種境地。

那麼該如何從這個戰略指導延伸,並且落實這樣的國策?

答案是 - 美國現在在全球177個國家中擁有800多個軍事基地。

從我們現在的角度看,美國在中南美洲劃定的不可侵犯的勢力範圍,在歐洲建立了北約,在亞洲建立了美日韓的小北約以及去年開始倡議的印太聯盟。

美國目前海外駐軍的國家與數量,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德國,第二則是日本,第三是南韓,第四是義大利。

德國、義大利與日本因為是戰敗國,美國在這三國駐軍也帶有區域監視的任務,南韓則是因韓戰在形式上只是"停戰",並未結束,所以美國也駐有大批的軍隊。

這些都是為了保證美國本土安全而將防禦線向外擴張的代價。

美國總統川普在2020年決定將原本駐德國的一萬六千人持續往前推進,部署在巴爾幹半島、波蘭以及黑海周邊國家,這是一項更危險的訊號,美國對於自身霸權受到的威脅有更強烈的危機感。

美國目前在阿富汗的駐軍約為9千人,但阿富汗戰爭是美國目前唯一仍在持續中的一場戰爭(其他軍事行動稱為"海外短期軍事行動",並不是戰爭),即便阿富汗戰場有北約盟國以及聯合國的部隊協助,然而戰鬥人員人數卻遠低於部署在德國與日本的數量,這在國家整體作戰的策略上,很明顯的不合理,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預測,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上,目前已經沒有求取完全勝利的意志,也沒有這樣的對應策略,如以目前的軍事布局來看,最終還是要會以談判或政治協商來結束這場戰爭。

而且拖不了太久。

2019會計年度,美國投入的軍費總計將高達7000億美元,看起來很多,但美國目前在全世界177個國家都有駐軍或軍事合作計畫,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再加上眾多的海外基地運作所需要的經費,在沒有打仗的狀況下,這些源源不絕的投資,目的就是要換得美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一旦影響力被削弱,就代表這些軍事投資所能回收的效益降低,這是美國所無法忍受,也是必須盡早處理俄羅斯以及中國對美國影響力挑戰的主要原因。

Free is not free. 要維持一個擴張型防禦策略是非常花錢的。

當美國總統川普在國會演講中談到,未來俄羅斯與中國將會是美國的競爭者,於是台灣有許多媒體以及學者專家覺得美國的國家戰略改變了,事實上,美國的國家戰略框架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一直沒有轉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蘇聯瓦解後,當美國與新生的俄羅斯政府外交關係好的時候,華沙公約組織瓦解,但是北約並沒有解散。當歐巴馬稱中國是美國的戰略夥伴時,美日安保條約跟南韓的軍事基地也照常運作,所以只要腦袋清醒一點的國家領導人都應該清楚認識到,美國的攻勢戰略布局,不論是哪一個政黨或是哪一個人當總統,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這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我們可以用一個更明顯的例子來印證。

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是2002年美軍在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所設置的一座軍事監獄,座落於古巴的關塔那摩灣沿岸。整個拘留營區是由三角洲營(Camp Delta)、鬣鱗蜥營(Camp Iguana)與X光線營(Camp X-Ray)等三個營區所組成,該單位常簡稱為Guantanamo或Gitmo(起源於該單位的縮寫GTMO)。

由於美國軍方的說法,該拘留營內所關的都是俘獲的敵方戰鬥人員(enemy combatants),所以這些被關在拘押中心的人,沒有機會獲得正常的法律與人權救濟,刑求犯人以獲得情報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對於美國來說,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的犯人是敵人,所以不需要經過一般司法程序。

由於拘押中心的運作等於是利用戰爭開了一扇巧門,2009年1月21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將會於一年內關閉關塔那摩灣拘留營,並將911事件嫌犯移交紐約刑事法庭,但遭美國國會反對。至今該拘留營仍繼續運作。

連美國總統都無法決定一座拘押中心要不要關閉,當然更無法改變歷經許多年,早已固定下來的全球戰略框架。

那麼,如果美國總統都不能決定美國的戰略框架,那麼美國的國家安全到底是由誰在主導?

這個問題是了解美國攻勢戰略的框架後,第二個我們必須了解的現實。

美國開國元勳的遠見之一就是把美國的體制設計成 - 就算一個神經病當選總統,國家依然可以如常運作。

美國政府依賴的是一批各部門資深的行政官員以及國會與國安機構加上軍工複合體系緊密的結合來維持這個龐大的國家日常運轉,總統可以按照喜好說話,不過一但逾越了範圍,自然會有穿黑西裝白襯衫的人提醒他,如果他執意不聽那麼...美國總統是全世界被暗殺比率最高的總統這個事實就會讓任性的總統回到自己的本份上。

歐巴馬如此,川普也不會例外。

當然,世界上很少會有二全其美的事情,美國要一直維持攻勢戰略就必須付出巨額的代價,全世界各地的駐軍,龐大的航母戰鬥群,空軍的全球打擊能力,本土的快速反應部隊...只要張口就得吃飯,只要開燈就得花錢。

雷根時代靠著擴張策略拖垮了蘇聯,但現在想要靠著擴張策略拖垮俄羅斯與中國則幾近不可能。一則是俄羅斯與中國學會了透過抵銷策略來削弱美軍軍力的影響,再者是當意識形態沒有清楚的界限時,地緣政治的複雜程度遠超過雷根時期的東西方冷戰。

所以委內瑞拉的問題與阿富汗甚至是葉門、敘利亞的問題都不能拆開來看。冷戰時期,北約國家與日本、南韓基本上與美國的意識形態以及國家利益一致,但是當蘇聯崩潰與歐盟誕生時,新的加入者改變了地區的局部的平衡。

每個國家都有他的國家利益,一旦均勢改變時,利益的計算就不再是單純的選擇題,我們從貿易戰到伊朗核子協議以及中程飛彈條約都可以看到這種操作模式,美國要說服其他國家,就得拿出更有說服力的東西。

沒有人是永遠的敵人,也沒有人是永遠的朋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因應後冷戰時期的變化,許多媒體迅速的改變風向,最明顯的例子一是反恐戰爭,二是對於俄羅斯與中國威脅的論述。

西方世界是沒有辦法生活在一個沒有敵人的平和世界。

當蘇聯瓦解了,而柏林圍牆倒塌了,那時候的中國經濟還疲弱不振,路上只有腳踏車的年代。如果各位朋友記憶力還不差的話,在十幾年前好萊塢最賣座的電影裡,飾演壞人角色的不是人而是恐龍,或者是...外星人。

西部警長沒有壞人可以對付時該怎麼辦?

當全世界因冷戰結束而歡喜雀躍的時候,有一群人卻為他們的明天而擔憂不已。沒有戰爭就不需要炸彈、坦克、飛機、大砲...這些從戰爭中誕生的軍工複合體該如何生存?

電影裡可以殺恐龍,可以用電腦病毒摧毀外星人母艦,但是真實的世界裡,一個每年要花上千億美金的攻勢戰略,總不能真的去找挖恐龍化石來對付,即使美國國會比侏儸紀公園好不到哪裡去。

很快的,美國找到一個目標 -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在國際上顯然沒有人緣的海珊是第一個倒楣的,當年在美國鼓勵下,海珊發動了對伊朗的戰爭,而為了對付伊朗人,海珊當初買了多少化學武器美國軍方一清二楚,連儲藏在哪,數量有多少都有紀錄,但海珊要怎麼辯解?

不能,一個伊拉克的硬漢怎麼能對自己的國民說自己曾經接受美國帝國主義的援助 !!

二次波斯灣戰爭,替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創造了最好的宣傳,也拯救了自己日漸消瘦的市場。

波斯灣裡,三個航母戰鬥群,500枚戰斧巡弋飛彈,一枚一百六十萬美金,四天的轟炸,基本上連爭奪制空權都不需要,伊拉克就崩潰了,還有甚麼比從飯店陽台實況直播的CNN 畫面更有說服力?

這是美國攻勢戰略發揮的極致,一場戰爭只能我打你,你打不到我。

然而璀璨的背後,是得要付出代價的,年年膨脹的軍費,一場打了十八年還沒結束的阿富汗戰爭。這個世界還是原本的世界,但是即使是美國,最終也會捉襟見肘。

去年四、五月,美國軍工複合體代表來台灣開美台國防工業會議,這是首次這個會議在台灣舉行,我們有許多政府高層因為這個會議而開心,但是同一時間,美國國防部長要求北約各國履行承諾提高軍費,而日本安倍內閣則為美國駐日美軍與遷移沖繩美軍基地的軍費而傷透腦筋,美國政府傳達的意思很明確,我們不裁軍,但是你們得付錢...

對美國人來說,攻勢戰略的基本框架是正確的,不然也不會延續至今,然而對整個世界來說,一個太小的屋子是沒有辦法容納四隻大象一起跳舞,雖然擠一點無所謂,但是當四隻大象身上都綁著核彈時,這間屋子就顯得岌岌可危。

不管你承不承認,新一波的冷戰已經開始。

俄羅斯與中國會想盡辦法的抵銷美國攻勢戰略的優勢,而美國也會想盡辦法讓防堵的防線推的更前面,獲得更大的縱深,沿著這個思路,美國今年主打的新印太戰略與東歐、巴爾幹半島的北約東擴就順理成章。

委內瑞拉的政局動盪,阿富汗可能又會重回神學士塔利班掌握,同樣身處在美國全球戰略裡面不輕不重的位置,台灣也必須面對一個全新而且流動的世界對抗之中。而我們能犯錯的空間並不多。

國家領導人未來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有機會也會伴隨著風險,而選擇的結果,關係著中華民國現在所有的年輕人以及我們家人的未來。

孫子兵法始計篇說: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謀國者焉得不慎。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黃靜修老師

📖#回憶錄 / 鐵板上的征戰

從高中時期的打工一直到出社會,我一直待在餐飲業,從月薪不到一萬元的廚房學徒到月薪四萬元的鐵板燒主廚,最後到十六年前自己開鐵板燒餐廳,為了熬出頭,這一路過來是滿滿的辛酸與磨難,為了學習鐵板燒那些獨特的鐵板預熱法、鏟法、刀法、叉法、銅帽技法、布法、調味料技法,我得凡事都接受、凡事都忍耐,因為這些技術不見得每位師傅都會教,更不見得每位師傅都精通。所以餐飲這塊,影響我最深花了我最多時間與精神的是鐵板燒。

鐵板燒的特性與其他餐飲菜系完全不同,除了自助火鍋或自助烤肉之外,幾乎所有餐廳的廚師都是在廚房裡完成一道菜,在上桌讓客人品嘗之前,客人是看不到廚師是如何完成的。所以料理在製作過程中,廚師可以依照自己的方式與烹飪習慣,在即將完成時也可以預先品嘗味道及濃淡鹹度是否合宜,然後再加以調味或調整。

但鐵板燒廚師就完全不同了,所有的料理無論是煎、煮、炒、蒸、烤或燒,都是要在檯面上製作,每個步驟每個料理流程與清潔都在客人的面前完成,而且廚師無法在過程中品嘗料理好的食物是否鹹淡得宜,所以廚師的技藝與烹飪素養就決定了料理的深度與客人接受的程度,而且,鹹淡只能憑經驗與感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鹽巴撒得多了太鹹、放少了太淡,這需要廚師依據食材的特性與當時料理的份量即興調整。當然,對於調整料理鹹淡這麼單純且重要的事,這裡面有許多屬於鐵板燒師傅間不能明說的秘密,這屬於行業秘密,這裡就不多談了。

除了料理的味道與濃淡調整之外,有些師傅做菜很俐落快速但手法粗糙、噪音很大,有些則慢條斯理的優雅完成每一道菜,前者常見於平價或夜市鐵板燒,後者常見於高級鐵板燒餐廳。這之間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消費特性與食材本身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才能合適的因應不同需求。這之間唯一相同的,是鐵板燒師傅都會視情況與客人聊天,因為這是鐵板燒面對面唯一相同的特性。受歡迎的鐵板燒師傅,通常都很會聊天,非常會講話!客人今天講股票,廚師就跟著附和大談股經,今天客人講車子,就跟他一起分析各種車型的好壞,要是客人天南地北街頭巷尾的各種閒聊,廚師也跟著一起八卦。總之,出色的鐵板燒廚師要能從地球的一切聊到外太空!我呢,是那種不太會察言觀色的廚師,刻意想講什麼話都不自然的那一種,更常常說錯話!我能受歡迎,是因為我能征服大部分人的味蕾。

在高級鐵板燒餐廳裡,就如同你吃西餐一樣,你吃完一道再上一道,不會前菜還沒吃完就出後菜,廚師必須依據你的用餐速度決定出餐速度,你如果一直在聊天,他就調整鐵板溫度與料理程序,真的太慢也會適時引導你趁熱吃,並向你說明每道料理獨一無二的特色、講講這料理背後的故事,過程中保持純熟優雅的動作,讓你覺得每道料理都有特殊的價值與深度。每個廚師通常都只需負責幾個客人,有時二個、三個或四五個。而高級料理吃的是高級食材,又受到懷石料理文化的影響,簡單清淡、注重食物原味,大多不需要特別濃厚或複雜的調味或料理程序,有時灑灑岩鹽或海鹽,佐以原始香料或醬料沾著吃,才能吃出食材的原味與鮮味,也註定這樣一種料理的嚴謹與單純化特性,所以不太可能會看到廚師手忙腳亂的快速出餐。在國外的一些日式鐵板燒中,廚師們還可以在料理中從容不迫地為你進行花式表演,耍刀鏟、玩轉食材或雞蛋,或與客人進行遊戲互動。

而在平價的鐵板燒中往往需要快速出餐拚翻桌率,還要準備隨時可能有外帶好幾人份的速度要求,所以除了快還要更快,一個廚師往往需要一次同時應付十幾個以上的客人,要萬一每個客人都點不同的菜單,那真正考驗的不只是廚師的料理功力與腦袋裡的記憶、邏輯處理能力而已,還必須具備飛快的速度。出菜慢了,不是所有客人都會老老實實痴痴的望著你等待,而是用催促或不耐煩的眼神瞪著你,有些客人在這時你跟他聊天或跟別人聊天,還可能變成反效果,客人會覺得廚師只顧聊天出菜很慢不敬業,卻不知道其實廚師講不講話對於出菜速度其實沒有影響,聊天有時只是為了讓客人能吃慢一點,讓自己有時間處理後續工序比較繁複的料理,又或者食材已佔滿整個鐵板、已無法再加速,聊天是為了緩和氣氛、轉移注意力,總不能讓客人吃著沒有熟的雞肉吧!但諸如此類的情形其實對於鐵板燒廚師來說,有時真的是一種有如凌遲的折磨,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一次我的桌同時來了三組客人,一組是四個人、另一組是六個人一起、還有一組是三個人一起,總共十三個人。在外場服務人員還未幫他們點完餐時,為了加快後續的出餐速度,我已經先詢問了這十三個人的料理需不需要炒辣,然後一次一起炒了十三人份的第一道青菜再分別加辣送到他們各自面前。這一次有點傷腦筋也很棘手,這三組人的組合並不是一組加辣而另一組不加辣這麼單純,而是這三組人裡每組都分別有人要大辣、小辣,還有完全不能吃辣的。青菜快速翻炒調味後我從不辣的青菜開始一個個分送,再加上一些辣椒再次翻炒分送到要小辣的面前,如果我的手腳慢一點等處理到大辣的時候青菜早就過爛了,你以為客人在惡搞嗎?不是!但客人就是這樣子,這還只是廚師的第一關,好戲在後頭。

當他們點完餐後台廚房人員開始把食材送至前台時,我開始意識到有點不對勁。我們餐廳有六種套餐及將近二十種單點料理,我拿起菜單確認了一下,這十三個人真的分別點了這六種套餐外加十幾種單點,先不要管誰大辣小辣誰不要辣的問題,因為我已經記清楚了,我要先確認的是哪個餐是誰的、哪個單點是誰點的,還有具體這三組人的套餐與單點主菜是要分別吃自己點的還是要誰跟誰或該組一起共享的,然後再一一確認誰的沙朗要幾分熟、誰的菲力要幾分熟、誰的牛小排要做原味還是炒醬等等,有趣的來了!三人一組的客人跟我表示他們的餐點都幫他們平均分三分共享,這三人有分別是大辣、小辣與不辣,這一組裡有一份單點沙朗,三人其中一人是小辣的要三分熟、另一人不辣的要五分熟、最後一人大辣要七分熟。這,整人也不是這麼整的吧?雖然我知道他們不是惡意的,只是很單純的用餐要求,問題是我還有其他客人的料理要處理,更別說套餐裡那些要耗時間慢煎的雞腿排或要細心處理的魚蝦海鮮了!這組三個人就已經搞這個名堂,等我搞清楚其他組人怎麼出餐想清楚怎麼安排邏輯順序時,我的腦細胞應該已全數罷工陣亡了,我面對的不是一般趕工工作或趕件生產而已,我面對的是人類最挑剔的嘴,所以不能是趕工出來的心態而已,不細心,那可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面對這樣的情形,有經驗的廚師會把精神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記憶每組人及每個人的需求,依據需求有邏輯的分別搞定滿足每個人。另一個部分是預先計畫好處理料理本身,依據食材特性將鐵板加熱區分類及分區,然後快速的把料理本身搞定。我的火爐用的是大號16芯雙環雙管噴火快速爐,要實現爐具的最大效能又要掌握火候,我首先把所有雞排放在加熱區最外圍一圈,因為我打算最後把除了牛排之外全部的料理都完成再出雞排,然後再雞排內圍煎著鱈魚、鮭魚及蝦也圍成一圈,這個圈我把它畫得很大,排滿的畫面很壯觀。

圈內空出的空間是溫度最高的,我從圈內再區分成三個區一次炒著能夠比較快完成的單份花枝、蝦仁與鮮蚵,這樣我能夠在一分鐘內同時出三道菜給三個人,清完內圈後再一次炒著全部共五份的牛肉片分別出給三組人,同時將魚蝦翻面,然後其它的什麼羊肉、豬肉片與牛肉片的流程一樣在內圈完成一一加辣分送,這時所有魚蝦已同時熟透淋上奶油撒上椒鹽也分送出去,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我已經完成一大半了。看著人人面前都有東西吃不會有人還在東張西望看著別人吃或痴痴望著我等待,那種心理壓力已經解除一大半了。

再次清鍋後我把雞排都翻面從外圈移到原來魚蝦位置的第二圈,原來的最外圈煎著鐵板豆腐,然後將所有菇類依據處理炒海鮮的方式在內圈完成,雖然短時間處理大量食材已讓鐵板的溫度下降,爐具加熱不及,但料理菇類還是可以的,菇類完成緊接著把已接近煎成金黃色的豆腐翻面續煎,再將所有雞排快速切塊移至內圈爆炒分送,清鍋後接著把豆腐切塊移至內圈調味淋醬拌炒分送再次清鍋,此時已完成八九成的出菜,但鐵板溫度已至最低點,需要給爐具一點時間再緩緩預熱,讓鐵板回到一個適宜的物理正常狀態,這種狀態有點像是地球的自然平衡環境狀態,當有戰爭或天災人禍汙染嚴重時,這個平衡狀態會遭到破壞,需要一段時間復原。鐵板此時的狀態就需要一點時間,急不得,再隨意加大火侯急催的結果就是鐵板面上的環境會越來越糟清理困難,你怎麼炒菜都很容易烏漆媽黑的,更別說煎個荷包蛋了!對了!煎荷包蛋,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沈榮欽

我認識何榮幸已經超過三十年了。高一時和同學競選班聯會當選,當時台大正好成立《民權初步學會》,舉辦第一屆高中生營隊,推廣議事規則,我和另外兩位班聯會幹部成為建中的三位代表,參加了營隊,以至於後來大一剛進入台大,就成為《民權初步學會》社員,因此認識了同為社員的何榮幸。

何榮幸早我一年進入《學會》,他從學生時期就嚮往記者生涯,從無二心,當時台大尚無新聞系所,所以他就找了包括我在內的幾位朋友,共同創立了《傳真社》辦校園報紙,實現自己的夢想。之後我成為第二任社長;不過最早是因為蔣經國不滿台大無法控制日漸蓬勃的學生運動,所以找來孫震擔任台大校長,兼任國民黨北知青黨部主委,以壓抑學運。孫震一開始找了一名化學系老師擔任課外組主任,他也正好是我的大一普通化學老師,因為過於「天真」無法「壓制」學生運動,於是孫震找來林火旺接手,瞄準「改革派社團」。

林火旺首先對兩個辦校園報紙的改革派社團動手,大幅刪減對《大學新聞社》與《傳真社》的補助,於是我和大新社長徐永明聯手抗爭、拉廣告,我也因此將《傳真社》帶入學運圈,《傳真報》變為更具批判性,恰與孫震和林火旺最初的期待相反。

後來何榮幸大學畢業後毫不意外地成為記者,直到五年前創立《報導者》。幾年前《端傳媒》因為金主撤資而大幅裁員時,我寫了篇文章,討論了幾種媒體的生存方式,例如:

「廣告。

目標廣告加上讀者轉換媒體是影響利潤的關鍵,Athey等人針對930萬法國電腦用戶的研究,發現Google News增加了18%在地新聞的閱讀量,但是有半數的的讀者僅閱讀Google News的新聞摘要而根本不點擊新聞連結,所以媒體經營的焦點應該放在如何提供內容令讀者「黏著」在媒體之中,而降低讀者的轉換,進而提高目標廣告的價格與收益。」

媒體廣告有溢價現象,使得主流媒體較利基媒體有更多的優勢。多年前有人注意到觀眾比較多的媒體,平均每人收取的廣告費也比較高,這就是以英國電視ITV為名的ITV溢價之謎(ITV premium puzzle),近年來這個溢價更有逐年增加之勢。換句話說,讀者數目越高的媒體,廣告的收益越不成比例的高,因此媒體也有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馬太效應,造成溢價之謎的原因是因為相較買數個小媒體的廣告,廣告商購買單一大媒體的廣告比較不容易重複接觸相同的讀者。」

「贊助。

眾籌適合理念型的媒體,但是需要在成立之初就設立一定規模的基金,否則不穩定的贊助收入會造成媒體預算上的困難,而且如前所述,非營利組織間也彼此競爭贊助資源,使得每一組織所募得的淨資金減少,同時因為網路上免費資訊充斥,加上媒體廣告的馬太效應,所以贊助適合那些主流市場所無法提供的資訊,或是在主流市場無法生存的利基型理念媒體,如《報導者》便是依據眾籌成立的調查報導媒體,但是如果檢視《報導者》的贊助來源,絕大多數來自企業家童子賢一人所捐,如果除開童子賢,台灣眾籌能否支持《報導者》大有疑問,而鼓勵針對個別文章贊助的《媒體小農》立意雖佳,但終究治標不治本,說到底又回到傳統媒體金主的老路子上去。

許多人都認為媒體不該為資本折腰,不過從台灣媒體史上看,過去所謂的「黃金時代」,媒體為政治與資本服務的更為徹底,因為決定媒體生存與利潤者是當權者的管制,讀者的影響力極其有限;反而是在民主化後,當百花齊放的媒體面臨日益艱困的環境時,過去汲汲營營於取悅報老闆的記者編輯,才開始窮追瀏覽率與按讚數決定新聞內容,但是這也就限定了媒體的平均素質不可能大幅超過讀者的平均素質;許多媒體人對這種媒體世俗化的發展感到憂心,例如《金融時報》總編輯認為媒體不該喪失守門人的責任,完全順從讀者,而應該以專業的角度為讀者把關提供最優質的資訊。」

今年回台與何榮幸聚會時,他很高興地告訴我,我文章中對《報導者》的描述已經過時了,《報導者》從一開始只有4名定期定額贊助者,到今年已經超過2000名,這筆金額足以提供《報導者》日常營運的費用,而不再僅僅依賴童子賢先生一人。其實只要台灣人將捐給宗教團體的經費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改捐給優質的新聞媒體,台灣的新聞產業就可以多彩多姿。

如今適逢《報導者》成立五週年,容我在此恭喜老友何榮幸的成就,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報導者》,台灣需要優質深度調查報導的聲音。

★ 贊助支持《報導者》走向下一個五年:https://bit.ly/2QnjW0o

★《報導者》Podcast收聽連結(記得訂閱,可以更早收到更新!):
SoundOn | https://bit.ly/3bdBSnC
Spotify | https://spoti.fi/2GdGjUj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hJRMJ9
Google Podcast | https://bit.ly/3gD1A6g

何榮幸 (Jungshin Ho)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 為黎巴嫩的人們伸出援手 】

以下參考 lebanoncrisis.carrd.co 網頁所列的黎巴嫩民間組織名單,整理其官方網站、社群網站及捐款資訊。我選了其中一個捐款了,但我並不認識以下任何組織,無法為他們與這些捐款管道背書;如果你也希望伸出援手,可多多參考網路上的資訊,照自己的判斷與心意捐款,或用分享資訊等方式,幫忙苦難中的黎巴嫩人們。若有朋友認識任何組織、有相關情報,歡迎提供!
 
 
▍為什麼黎巴嫩需要大家的幫助?
 
黎巴嫩長年動盪,2019 以來的經濟危機造成其幣值大貶,人民因銀行沒錢、國家財政破產,連自己銀行帳戶的存款都無法提領;失業率達 25%,1/3 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疫情以來更是被推向全面崩潰的邊緣。8 月 4 日首都貝魯特的爆炸事件已逾百人罹難、5 千人受傷、30 萬人無家可歸,讓整個社會經濟、醫療體系及人們的處境雪上加霜。此外,由於糧倉炸毀,黎巴嫩糧食儲備可能也剩不到 1 個月了...
 
 
▍當地組織名單
▍依上述網頁排序列出,無關推薦程度
 
Impact Lebanon
性質:公民行動、社會改變
官網 www.impactlebanon.org/
FB 邀請捐款,將捐輸黎巴嫩紅十字會及其他 NGOs bit.ly/3fyilPB
 
Lebanese Red Cross 黎巴嫩紅十字會
性質:國際紅十字成員,勿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混為一談
官網 www.redcross.org.lb
官方捐款專頁 www.supportlrc.app/donate
FB 說明未授權任何第三方以其名義募款,邀請透過官方捐款頁面進行捐款 bit.ly/2Pqe85E
 
Ahla Fawda
性質:疫情期間弱勢家庭糧食發放
僅捐款頁面 www.just-help.org/c/AhlaFawda/
FB 邀請於 GoFundMe 捐款 bit.ly/3iaLsdj
 
Ajialouna Organization
性質:弱勢老幼扶助、婦女職訓、醫療
官網捐款 www.ajialouna.org
FB 邀請捐款但無詳細說明 bit.ly/3gwcRWX
 
arcenciel.aec
性質:弱勢族群培力及永續發展
官網 www.arcenciel.org/who-we-are/
捐款 www.arcenciel.org/donate/
IG 邀請捐款 bit.ly/2Pu3laU
 
بسمة وزيتونة - Basmeh & Zeitooneh
性質:敘利亞難民人道救援及教育職訓等
官網 www.basmeh-zeitooneh.org
捐款 www.justgiving.com/crowdfunding/BeirutExplosion
FB 已貼文呈現發放糧食飲水及災區清掃並邀請捐款 bit.ly/31nU49S
 
BASSMA
性質:弱勢家庭扶貧、教育、賦權
官網捐款 www.bassma.org/DonateNow/donateonline/
FB 邀請捐助急難救助 bit.ly/2BZYwmo
 
Beit Atfal Assumoud بيت اطفال الصمود
性質:巴勒斯坦難民社福及職訓
官網 www.socialcare.org/portal/home/1/
捐款 www.givingloop.org/assumoud/
FB 祈福 bit.ly/33tUvSB
 
Beit El Baraka
性質:救濟貧困家庭,官網資訊不明
官網捐款 beitelbaraka.net/donation/pay/
FB 祈福 bit.ly/2C6nqkw
 
Caritas Lebanon 黎巴嫩明愛
性質:天主教國際非政府組織
官網捐款 www.caritas.org.lb/get_involved/donate/
FB 已貼文呈現發放糧食飲水 bit.ly/3i3GuiC
總會 Caritas 說明救助專案內容:
www.caritas.org/2020/08/explosions-in-beirut/
 
Children's Cancer Center of Lebanon (CCCL)
性質:兒童癌症中心
官網捐款 cccl.org.lb/Donate-Now/
FB 祈福 bit.ly/31qLjM4
 
DONNER SANG COMPTER
性質:捐血
官網捐款 www.givingloop.org/dsc#contribute/
FB 表示血量已足並邀請捐款 bit.ly/2DnlJzI
 
Embrace
性質:心理健康、自殺防治熱線
官網 embracelebanon.org/donate-to-embrace/
FB 指引如何幫助他人 bit.ly/2PqCAEj
 
himaya
性質:受虐兒童救助
官網捐款 www.himaya.org/content/donate/
FB 提供家長求助熱線 bit.ly/39VXwMO
 
Lebanon 4 Students
性質:於經濟危機中協助學生
僅捐款頁面 www.gofundme.com/f/helps-students-in-lebanon
FB 提供行動懶人包 bit.ly/2DmHGik
 
Lebanon Needs
性質:弱勢族群健康、居住、糧食
官網捐款 www.lebanonneeds.org/donate
IG 邀請捐款 bit.ly/3kfkGSS
 
Live Love Beirut
性質:青年行動改變社會
官網 www.livelovebeirut.com
捐款頁面 www.givingloop.org/livelove/
貼文邀請捐款,將用於支持 NGOs bit.ly/2XuHd4D
 
Offre Joie
性質:跨宗教族群和平重建、協助弱勢家庭
捐款頁面 www.givingloop.org/offrejoie
FB 邀請捐款 bit.ly/3gxz9Yi
 
Recycle Lebanon
性質:因垃圾危機而生的社會改變行動
官網捐款 recyclelebanon.com/donate/
IG 貼文呼籲系統性改變 bit.ly/31oc5ow
 
SESOBEL
性質:身心障礙兒童及家庭協助
官網捐款 sesobel.org/en/sengager/faireundon/
社群網站無相關貼文
 
SOS Children's Villages Lebanon 黎巴嫩國際兒童村
性質:失親兒童,國際非政府組織
官網捐款 www.sos.org.lb/donate/
FB 執行長說明現況 bit.ly/33uZ8Mn
 
Teach For Lebanon (TFL) 為黎巴嫩而教
性質:教育,國際 Teach for All 網絡成員
官網捐款 teachforlebanon.org/Home/HowToDonate/
IG 祈福 bit.ly/2XxmHAf
 
 
▍相關閱讀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爆炸後的貝魯特與黎巴嫩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759679
 
香港01 – 多災多難的黎巴嫩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50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