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豪老師
論:滅國戰爭的難處01
-
戰爭是人類最複雜的鬥爭型態,戰爭牽涉到的問題千頭萬緒。
戰爭是最考驗人類集體智慧的活動,戰爭是最能考驗國家體制的競爭模式。
打仗最困難的,是怎麼在自己想結束的時候就結束。
-
以最強的美國為例,我們來看看打滅國戰爭的困難之處。
20世紀的美國:
美國交戰過的國家分別是,德國、日本、蘇聯、朝鮮、越南、伊拉克。
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
德國、日本、蘇聯與美國對抗時是工業國,朝鮮、越南與美國對抗時還是農業國。
伊拉克則是個半工業國,雖然首都圈已經是現代化社會,但是廣大的鄉村還是部落酋長社會結構。
所以戰果是:
美國對工業國全勝,對農業國全敗,對半工業國,打垮對方的政權後,拖垮自己的財政。
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從軍事武裝、外交聯盟、具體戰術等等層面來分析,一定會攪得一鍋粥變成糨糊,看的無比模糊。
對國家的戰爭,等於是要打散這個國家的結構,那就要從社會深層來看。
先說結論,對付非工業國:
『不能打大縱深突擊,外科手術式的斬首』
『也不能搞分化瓦解,分化地方孤立中央』
這種戰術對工業國很有效,比如說德國與日本。
這種工業國,整體社會結構已經被現代化的政府焊接在一起。
社會中的每個層面都環環相扣,只要打斷其中一環,其他就會癱瘓。
甚至於,美國在冷戰後期,採用非戰爭手段,來打斷蘇聯的社會聯繫,也成功造成俄羅斯首都政變革命,蘇聯加盟國紛紛解體的戰果。
但是這些手段對付工業國越成功,拿來對付農業國就越讓自己痛苦。
因為,所有戰略的前提,全部都不奏效。
以伊拉克為例:
這個國家的運行方式,同時有兩個經濟系統並行。
分別是鄉村部落式的封建地租系統,與都市現代化的石油經濟系統。
在伊拉克,人口眾多的廣大農村和小城鎮是被剝削對象,並且享受不到石油紅利。
伊拉克農村的購買力十分低下,他們根本無力購買什麼外國工業品,那是都市人口在消費的。
在伊拉克的獨裁政權體制壓迫下,農村支付高昂的水電費與租稅,來養活都市裡的統治者與市民,他們與大城市是單向的被剝削關係。
伊拉克的大城市,則是獨裁政權的統治階級及其附庸生活與享樂的地方。
伊拉克沒有本土工業,政權的收入來自剝削農村物產,並與國際市場進行交易,換取工業品與奢侈品。
所以,美國打伊拉克這種國家,用的還是打德國與日本的打法,會怎麼樣呢?
美軍摧枯拉朽的打進主要城市,切斷農村與城市的經濟聯繫。
結果恰恰是幫助農村廣大的部落酋長,脫離獨裁政府的壓迫,讓他們在經濟上獨立了。
所以美國建立的那個新的伊拉克政府,無力控制廣大的農村,讓農村成為反美游擊隊的溫床。
更慘的是,美國破壞了城市的經濟基礎,結果是讓城市的經濟包袱轉嫁到自己身上,美國納稅人要負責養這些之前的敵人。
我們來算算帳吧:
美國在表面上,輝煌的勝利後,拿下的其實是伊拉克最沒價值的東西。
城市中的特權階級,這是伊拉克最廢物最沒生產力的一群人…….
接著讓廣大的農村獲得實質獨立,並且極端仇恨美國。
也就是說,伊拉克出現了以下狀況,讓美國焦頭爛額疲於奔命:
1.原有官派基層統治秩序崩潰,進入無政府狀態。
2.農村剩餘資源增多,反而能供養大批反美武裝。
3.反抗美國,變成伊拉克基層部落的最佳合法性來源。
4.城市舊貴與農村新貴,開始爭奪剩餘資源,內戰不斷。
5.任何美國扶持的民主式政府,都無法在這種國家立足。
6.美國作為高舉民主旗幟的侵略者,必須供養占領城市後的責任。
7.在伊拉克經濟體系恢復運作之前,每年必須承擔巨額財政虧損。
-
爽不爽啊山姆大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