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陳顥國文

#每週一回理解孔孟

#孔孟讀書會04
#別讓嘴巴害死自己

連續談了幾週說話技巧,我們今天實際來看看孔子是怎麼說話的。可能會有人好奇:孔子很會說話嗎?他怎麼說話對我有參考價值嗎?🤔

大家都說唬爛有三寶:運將、教官、補習班。孔主任可是咱們補教祖師爺,加上孔子在政壇打滾多年,我們都領教過政治人物的嘴上功夫吧!孔子帶一大群學生周遊列國十四年,不耕作生產、不販賣器物、沒有正式職務,靠什麼過活?狗掀門簾──全靠一張嘴。🐶

孔子的說話技巧,說穿了也沒什麼祕訣,就是「謹慎」二字罷了。

孔子的生活態度是「訥於言而敏於行」,多幹實事,少說廢話。孔子平常家居時話不多,簡直像個啞巴一樣;但是在宗廟、朝廷等場合,孔子卻是善於言辭、演說流暢,不過措辭仍是嚴謹的。

為何說話要這麼謹慎呢?想說什麼就直接說不是很好嗎?說話謹慎至少有兩個好處:積極意義是「成德」,消極意義則是「保身」。

孔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有些人總是把自己講得飛天鑽地、喊水會結凍,人脈從周子瑜熟到習主席;實際做事時卻理由一堆,到頭來一件事也辦不成。這種「講歸畚箕,做無一湯匙」的人,最後大概只能得到「幹話王」的頭銜。

孔子提醒我們,在承平時期,可以直道而行、直言不諱;若處於亂世,我們當然不能藉機作惡,不過說話卻要更加小心。因說錯一句話而惹禍上身的例子,即使在現代仍是屢見不鮮。

因此,說話謹慎並不代表孔子口才差或是膽小怕事,而是明白說出口的話隱含「言有召禍、一言僨事」的風險。

最後,我想用「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這句話,為我們這四週的讀書會做個小結。言語是用以傳情達意的工具,而不是戰勝他人的武器,人與人之間終究是以「心」來交流的。擁有出色的口語表達技巧,確實是個令人羨慕的能力,但若是這個能力被用於強辯、諷刺、嗆聲、diss上,恐怕是更加令人厭惡的。😡

別贏了嘴皮,卻輸了交情。

下一回開始,我們來談「錢」。
--
#今日章句

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君子致力於說話謹慎,而做事勤快。)

2、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論語・鄉黨》)
(孔子在鄉親面前,態度溫和恭敬,像不會說話的人;他在宗廟朝廷,辯說流利,但是措辭謹慎。)

3、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
(古聖賢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恥。)

4、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論語・憲問》)
(國家清平時,說話可據理直言,行為可直行不屈;當國政昏暗時,行為仍應依道直行,但說話則應謙遜謹慎。)

5、言有召禍。(《荀子・勸學》)
(言語不慎有可能招致禍患。)

6、一言僨事。(《禮記・大學》)
(僨:音ㄈㄣˋ,敗壞)
(一句話,足以搞砸整件事。)

7、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論語・公冶長》)
(用敏捷的口才來對付人,往往是惹人討厭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