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何宗勳


👁️關於社區營造補助案幾點觀察


我今天要看完19個社區結案報告,老實說我直接或間接參與社區營造也二十多年,因為我是倡議又跨領域NGO,所以我可以看到的社區問題面向比較多元與豐富。


我其實很不喜歡因為補助而社造,也不喜歡沒有補助就不做社造,更討厭因為有補助去做假設造。


但是台灣整個社造制度與觀念無法扭轉下,就這樣一年又一年下去。


我曾經很多次跟一些社區說,如果你們有心沒有錢,初期我很願意幫忙,甚至協助提出好的企劃案。但是大家都很害羞,怕讓我做白工,或者說無法達到我的要求,所以我這夢想也沒實踐。


台灣現在針對社區補助類型一大堆,我認為要做好社造,至少前期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一、社區的訪視、診斷,提出問題點。


✍️步驟二、社區代表認同專家意見,針對迫切性需求提出解決方案願意去實踐。一同勾勒社區初步願景。


✍️步驟三、針對迫切需求找尋解決策略與目標


✍️步驟四、組織團隊、提出解決方案計畫


✍️步驟五、找尋資源,含政府補助。


✍️步驟六、展開行動、檢討再行動,不斷滾動到達到目標。


進行社區工作,如何捲動社區居民一起勾勒出共同願景非常重要。而願景如何轉化成可執行方案計畫進而行動,這種種過程都需要各類不同專家協助指導。


♥️檢視社區營造指標


一、社區願景

二、公民參與多樣與成熟度

三、議題的公共性

四」社區居民的光榮意識


只要對的方法與工具,一年左右就可以看到具體成果,三年內就可以看到空間與地貌改變。這都是政治人物與里長任期內可以看到,但是我長期觀察,不管如何政權更替,能自覺社區不多,只有外貌型態與空轉居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