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邱世卿

既然韓粉找上門,我只好把一篇去年大選前10月26日寫的文章再分享一次...

我最近在觀察台灣最近這場選舉中一個很奇特的現象,許多人稱為「韓流」,也有人稱為「韓國瑜旋風」。

我對這個現象感到好奇的是,韓國瑜南下高雄競選市長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忽然在二個月內聲勢陡升,甚至在網路上形成一股旋風,舉例來說;只要有韓國瑜的影片在YouTube上的觀看次數都是以萬起跳,甚至連政論節目都快變成韓國瑜現象討論的帶狀節目,因為收視率會吸引名嘴們持續投入。

我上次看到這種幾乎是讓對手猝不及防,忽然爆發的聲勢,是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當時在角逐民主黨黨內初選的時期。

在進一步思索韓國瑜旋風的本質時,我想先介紹我書架上有一本很冷門又難讀的書 -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宗教經驗之種種──人性的探究》。

這本書是由威廉‧詹姆斯當年在愛丁堡大學「基佛講座」中講授自然宗教(Natural Religion)的講稿集結修改而成。在本書的一開始,詹姆斯便強調他研究的範疇是屬心理學而非探討宗教制度,因此他以「宗教情感」和「宗教衝動」為研究對象,並將其研究範圍限制在「那些能夠清楚表達並充滿自覺的人,在其自傳或信仰作品中所寫下來的、比較有所發展的主觀現象」,也就是那些純屬個人較強烈且特殊的主觀宗教經驗。

在分析人類的宗教經驗時,詹姆斯以羅素的類型論觀點,將人的氣質的分類為「健全心態」(healthy-mindedness)與「病態靈魂」(sick soul)兩類,並且以「一度降生」(once-born)與「二度降生」(twice-born)稱之。

健全心態的人傾向將世界視為美好的,在宗教上的表現則充滿讚美、感恩,並渴望與神聖合而為一。

這樣的人對世界的認識較為單一,也容易忽視世界上的惡而充滿樂觀,反映在宗教上,即如「心靈醫療運動」或「成功神學」等取向。它們鼓勵人們將生命「交付」給更崇高的力量,將使自我得到完全的內在解放,還能得到誠心捨棄後的特別好處。

但是病態靈魂的人卻對不和諧的事物格外敏感,他們容易感受到存在本身的不確定性、生命中普遍存在的痛苦,以及受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所影響,因此世界上的惡被視為發現意義的線索;一旦痛苦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時,靈魂就能破除因苦難所導致的憂鬱,進而對生命的意義進行強烈的追求。

病態靈魂的人總是見到世界較深層的一面,他們必須透過皈依來達到二度降生,將痛苦與分裂自我轉化為圓滿,以獲得新的生命意義。也就是說,在生命內在衝突與合一的過程中,生命動盪與分裂在自我轉化後,將會永久的進駐於某個系統中,如果這個改變是宗教性的,尤其是是藉由危機或突然發生的,我們就稱之為「皈依」。

而在「皈依」的過程中,「自我交付」則是宗教活動中最為關鍵的轉折點。

對此,詹姆斯提出「閾下意識」(subliminal)來解釋,也就是當人決定「放手」,使個人意志退位給「閾下意識」的自我來指揮行動,即求助於「更大的力量」的時刻。

而這種「自動作用」式的突然皈依,常發生在下意識活躍的皈依者身上,即他們擁有較強大的下意識領域,並從此領域發出入侵的經驗,突然破壞第一層意識的平衡而致。但這樣的作用並不限定於宗教徒,而是只要具備:
一、清楚的情緒感受性;
二、自動作用的傾向;
三、接受暗示的被動型態。

就可以預期會發生突然的皈依,也就是劇烈的變化。因此,詹姆斯認為「皈依」的價值並不以其原因來判定,而必須由其達成的結果來檢視。

皈依所造成的人生態度的轉變,是相當恆定並持久的,即使未來其宗教熱情消減,他們仍認為自己傾向認同此宗教。

在讀完書上寫的這段內容後,我忽然有一種理解。

在過去二個月,我們所看到的韓國瑜旋風,其實是一種非宗教上的一種「皈依」現象。而造成這種人們在短時間而且巨量的「閾下意識」啟發,則是透過二種當前的條件;
一、新的網路工具;
二、當前的政治氛圍。

在上一場2014年的大選中,民進黨以及時代力量很好的運用了臉書以及社群媒體的能力,同樣也創造了大量的熱情支持者,正是因為這些熱情的支持者,民進黨贏得了那場大選。

然而這次的韓國瑜現象,跟上一次民進黨以及太陽花學運所創造的熱潮又有些不同。

在詹姆斯地研究中,突然皈依首先得要讓群眾有「清楚的情緒感受性」,而韓國瑜以及他的小編們在過去幾個月,運用YouTube影音的特點,以簡潔俐落方式傳達了韓國瑜的形象與他在語言上獨到的魅惑力,尤其是王世堅議員在台北市議會質詢的影片,不需要太多的文字就能擴大了情緒感受性的效果。

影像與聲音就傳達了足夠的暗示。

此外當前的政治氛圍與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上所面臨的挫折,韓國瑜現象正好讓這些人的痛苦轉變成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一種更崇高的投射便會在心中油然而生。是因為政府執政上的舉措,或是相對剝奪感而創造了更多人因挫折而擁有了更為強大的下意識領域。

這些挫折感不是能用理性的政令宣導或經濟數據來撫平,他可能是一種情緒上錯綜複雜的整體映射。

我過去所受的這些不公平都是有意義的,就算是用選票把你們拉下來也值得。

反觀2014年的大選,民進黨依賴的是支持者的熱情,而詹姆斯告訴我們,熱情與「皈依」在心理層面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熱情很容易隨著時間以及周遭環境的影響而降溫甚至消散,但是詹姆斯告訴我們,「皈依所造成的人生態度的轉變,是相當恆定並持久的,即使未來其宗教熱情消減,他們仍認為自己傾向認同此宗教。」

限於篇幅,我不打算更進一步解釋有關「皈依」與當前「韓國瑜現象」的細節,如果想要知道的話,就請我喝咖啡!!

至於我或威廉‧詹姆斯說的對不對,今天晚上韓國瑜的造勢大會,便可觀察一二。

文末附上威廉·詹姆士的經歷: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年1月11日-1910年8月26日),美國哲學家與心理學家。他的弟弟亨利·詹姆斯也是著名作家。他和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一起建立了哲學上的實用主義。

《宗教經驗之種種──人性的探究》,初版發行日期: 1902 年 5 月 9 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