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公共性 #publicity

企業部門與公部門的核心精神與利益是不同的。以前大學時曾看過一篇論文,探討在新政府運動與cost down風潮中,公共性(Publicity )的殞落。從最利害關係交織的國防外交情報特務,到教育文化社工服務,缺乏公共性的核心精神,做什麼都是不可為的。
(以下為高普考題目) (行政學)
試闡述公共性(Publicness)的要義,以及實現公共利益之途徑。【101年高考】

類似考題
何謂公共利益 (Public Interest)?行政學者全中燮提出哪八項標準做為實踐公共利益的指涉架構?
本題擬答: (一)公共行政之公共性的要義:  公共行政最主要之特質為公共性,直到 1968年瓦爾多倡導新公共行政後,才逐漸獲得重視。公共性具有兩種意義,分別是成熟與關懷。成熟意指一個人具備了解私人的行為結果將會影響他人的能力。關懷則隱含著關係的重要性。這種公共性讓公共行政具有獨特於企業管理之特色,如同羅聖朋所言,公共行政之公共性,可以從憲政體制、公共利益(提供公共財)、市場機能(獨佔)與主權特質四大面向,與企業管理區別出來,因此"公共性"之重獲重視,是令公共行政學能夠了解自身本質。 (二) 誠如上述,公共行政之要義在於"追求公共性的實踐",而公共性是由以下四者組成 (組成要素)。 1 憲政體制:是建構公共行政公共性的首要條件。羅爾 (Rohr)認為政府的正當性是來自接納憲法的原始意旨,包括憲政體制與憲法規範。  2 德性的公民:哈特 (D.K. Hart) 提出實踐德性公民的四個面向: (1) 民眾必須了解"國家立國文獻",並且從事道德哲學。 (2) 信念:公民必須深信美國典章價值是真實與正確的。 (3) 承擔個人的道德責任:當典章價值受到威脅時,德性的公民必須責無旁貸地去護衛這些價值。 (4) 謙恭有禮:其內涵有自我節制、寬容與行動。  3 對集體與非集體公眾之回應:對集體與非集體的公眾利益,發展傾聽和回應的系統與程序,並加以維護。  4 慈悲與大愛:對於他人的慈悲與大愛,是建構公共性一般理論的關鍵。主要體現在對於憲法以及藉以建立之政府架構之尊重與尊敬,並讓所有人民身處在安全、尊嚴與幸福之境地。  學者對於公共性之看法多有不同,又如傅德瑞克森 更列出五個途徑來分析公共性指涉對象,就是將各種對於公共性之見解歸納為五個指涉對象,包括多元主義觀點認為公共性代表利益團體、公共選擇觀點認為公共性代表理性的消費者、立法觀點認為公共性代表民選首長與民意代表、服務提供之觀點認為公共性代表行政人員服務或管制的受惠者、公民意識觀點認為公共代表具有知識又願意參與公事務的公民。 (三)實現公共利益之途徑:公共利益是公共性之實質意涵,索洛夫 (Sorauf)嘗謂公共利益是"有效的政治迷思",指公共利益是一組抽象而模糊的概念,但卻能吸納不同觀點之利益。為了解決公共利益的抽象特性,全中燮提出八項公共利益的判別準則作為政府對公共利益的實踐:  1 公民權利:公共政策內容必須充分考量公民的各種權利及政策可行性,不被新的政策所違反,並且調和個別的公民權利與整體的社群利益。  2 倫理與道德標準:公共政策與其執行活動能經得起民眾之倫理與道德標準的檢驗;這是公共利益的表面效度。  3 民主程序:公民對政策的制定應有適當的參與權和發言權,行政機關應提供政策對話的機會,尊重相關意見,做為決策的基礎。  4  專業知識:政策規劃必須秉持專業良知,提出專業的推薦意見。  5  非預期之結果:推論各種政策可能產生的後果(外部性),建構有效指標,以利評估短期的利弊與長期的得失。  6  普遍利益:政策建議應考量廣大社群的集體利益。  7  尊重輿論:行政機關對於公共問題,應從聽證會、傳播媒體、等討論之議題所呈現之民意與輿論得到政策反饋,加以查覺並納入考量。  8  充分開放:在政策形成過程中,有關協商決策、背景資料,以及專業意見等,均應由行政機關彙整後公開,以利社會大眾檢視。 (四)公共性之體現與個案:審議式民主與公民會議

為了回歸人民當家做主,公共政策應是一項全民參與,任何人都不應該缺席的社會重建工程、角色定位工程及關係的再造工程。在這項重大工程的推動過程中,是否能讓所有的社會成員存在一種平等而協力、非控制利用、非商業交易的共同治理關係,這是相當值得注意的。因此,實應從批判的觀點來深入地研析其脈絡,從公共利益的角度,來重新界定公共政策問題的公共性意涵,並運用「民意與輿論監督的企業精神」,發揮民主與制衡的新機制,轉化私利與公益的衝突,調和私利與公益之差距,以促其轉化為兼具效率與公益的新典範,使從而為全體民眾謀取最多的福祉與利益。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5/CL-R-095-027.htm  詹中原

PS傅德瑞克森 列出的五個途徑是用來分析公共性指涉對象,不是具體實踐的途徑,每一個都是說公共性為何,且之後都有對此種公共性之負面評價,例如多元主義觀點認為的公共性是團體利益,但之後美國研究多元論的學者發現政治鐵三角,這種由團體利益組合的利益反而會傷害公共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