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109.5.28
社區營造、社區發展與地方創生一直是我的成長過程與學習領域當中,相當關心的主題。

在個人的成長與生命歷程中,一直都是在有著濃厚地方特色的社區與社群感的地方,竹山文采與泥香、豐原物阜民豐、大坑自然天書、繽紛聖誕藝術街...東海龍井大肚山,更是包羅萬有,在一個地域空間上從海口到山區台地,從最抽象的印度哲學明目書社,到最人親土親的地瓜到在到中科高科技產業鍊,都在30分鐘車程距離內。

大學時期跟隨吳介英老師學習都市學,老師在都市史與區域空間學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整整一學年的時間,老師帶著大家研習路易斯.孟福德的鉅作《歷史中的城市》,從印度古文明的城市遺跡,一直到當代後現代的都市史與學理(當然成書時所處的後現代,對我們而言已是古色古香的古典時代)

同時期在校園解說員社接受志遠學長的雙年制的解說員培訓(一學年的時間培訓,一學年時間從事導覽)同時因為社團活動實在太精彩,一直到畢業之後都還是解說員社的志工與社友。

那年的訓練印象最深的是地方感與歷史感的重現,老師用集體記憶的採集與建構來說明。例如校史上非常有名的相片,曾約農校長站在告示牌前,怡然微笑的望著前方,就是在約農路上的某處😊

其後受王老師囑託,籌辦中部學院教育營的企劃,雖然是政治議題營隊,但是我很認真地寫企劃報告(內容從淨溪、生態觀察到環保志工都包括),懇請老師建議主辦單位思考因應後巴黎公約時代的國際社會需求,並且從台灣現在最嚴重的環境生態問題(國土保安,土地超限利用,水資源浩竭,空氣品質劇烈惡化)謀求改善之道!!

如同「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地方感,最後一定歸於當下的身土體驗,而對我所處的時間點而言,大環境大方向是人類所導致的氣候極化加速所帶來的複合式災難;中環境是台灣過度偏向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種種山河破碎、荒野退縮、農田消失破壞、水源地污染等等;小環境則是自身所處的社區與社群,如何面對外環境做適當調整等等...

因此個人的思考與學習志趣漸趨明確:
人類社會的合理生存模式
弱小民族的不敗不亡之道

確立自己的學習領域與關心所在,其實始終圍繞在一種和諧共生的生存之道,而在政治上的關心,因為出生的年代與背景,民主自由已經是最基本要求,轉而對公民社會的深化與環境生態優先的環境政治與地球公民主張為主。

走筆至此,希望提出一個長期觀察歸納的生態國安的理念。

國際政治之殘忍而無信義,斑斑血史,殷鑑不遠,一二次大戰,冷戰於今未遠,他日中美兩強交鋒,台灣是代價與後果最為輕鬆的戰場選擇之一。

宜應修道保法,發揚民主價值,積極參與國際生態環保事務與人道救援,成為開放的我們的島,確立生態國安的核心價值,以保子孫生機,成為和平民主國度。

地球已近70年沒有大戰爭,但是資本主義分配與生產體系的轉變,產生了太多在生產與消費結構上都無價值的人(人道主義的世界充滿重視生命的無價珍珠,但是資本主義的世界重於利益關係的平衡,人的生命與尊嚴基本上是無價值的),加上智能機器人大量投入各種供應鏈當中,這都不是目前華人社會的生產與消費機制所能配合得上的。

當美日在探索第二地球,發展機器人,而北歐國家試圖從一種無條件基本收入,以及合作社式的共享經濟來避免戰爭...討論一些無聊的政治史觀建構是無濟於事的(研究世界史的真相沒有人會去關心被滅亡民族的歷史與死活,這是世界文化霸權之可怕,台灣獨立或統一與否,事實上在心靈上無法感動任何世界友人~沒有猶太民族這樣成為西方價值的心靈基石,也沒有像甘地或者曼德拉這樣的地標式人物,無聊的政客或充滿短小落伍算計的小商業,是無法的)

痛定思痛,從國際生態平衡與人道救援上積極整合成為世界生命線的一環,而這也會給台灣帶來一線生機。

而更後來,在ZCS防衛技術概念的指導下(教練團出生入死,走過許多危險暴動戰亂地區,從事過從最溫和的防衛性民政到準軍隊的民兵訓練指導),寫作了《風雨中抱緊自由:反暴力抗爭手冊》、《ASI生存概念》。

從ASI生存概念到生態國安:一種多視角的生存術與生命關懷

「苦難在何處顯多,恩典便在何處顯多。」這句斯多噶學派式的格言,在氣候極化、瘟疫流行、蝗災為患的時候,更是值得細細深思-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痛定思痛,從生態平衡與人道合作角度思考與調整自己與所處社群,整合成為生界生命線的一環,而這也會給自己帶來一線生機。

社區營造與地方發展社團

成立緣起:
希望藉由自發社團的方式,人人是志工,發展個人志趣的的同時也發揚豐富了社群與社團。在精神意涵上期許學習無邊行地湧菩薩的精神,樸實深藏於大地,卻能於需要時無量無邊從地湧出。

而在核心關懷上,以文史資產保護與發揚,串連地方生態環境特色,並以在地產業與地區經濟發展為主體,創造具有各地風土特色的健康社區與安全城市,是我們的共同期待~感恩您我共同守護人地安居生活,加深國家與土地認同。

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90360484324904/?ref=share

生態國安釋義
http://www.natnews.com.tw/news/news-49413.html

《ASI生存概念》:
https://eastseasociety.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19.html?m=1

台灣城鄉圖誌<彰化農‧田‧水關 懷學習之旅>
http://www.huaweart.com/archives/5694

東海學社 成功文史工作室
https://eastseasociety.blogspot.com/2020/01/httpseastseasociety.html?m=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