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梨俱吠陀簡介

指導:賴顯邦
翻譯:曾彥霖


導言
吠陀是我們文化的根源。然而,那些以吠陀文化為榮的人對於吠陀卻幾乎無所知悉。本書是為了幫助人們更加認識這項寶貴的遺產與了解他們自己的生活而作的。吠陀不是粗糙的原始產物,它們具有深度、批判性的省察與精密的複雜性,這在其他古文化中所未見的。它們並不摩登,但可說具有相當特殊之處與質感。
這本書既不是關於吠陀的研究,也不打算評估吠陀的精神奧義。吠陀被視為天啟,揭示了一些豐富人類經驗的東西。他們被認為是靈性啟蒙的源頭,然而本書並不做哲學性的研究,因為已經有很多偉大的學者嘗試將這些古老的文化典籍闡述於世人。
我的努力是要讓大眾能夠了解到吠陀中的諸神以及一些讚詩和咒詞。吠陀諸神的性質曾經是很多學者的討論主題,也有許多著名的理論。我並不認為吠陀諸神是宇宙中的力量,也不認為祂們僅僅是人類心靈的表現。我們不能說祂們是一群小神們環繞著一位至上神。眾神並非一神論下的複數形式。
我相信這本文集是第一本有關吠陀主神們的描述。吠陀中,有許多重要且神通廣大的神,後來失去其重要性。在奧義書(Upanishads)、梵書(Brahmanas)等文獻中,祂們即顯得比較不重要。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Indra(雷神),在吠陀中,雷神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眾多的詩歌讚揚祂的勇武事蹟。這類的故事有些被蒐集在本書中,但我不曾嘗試要給這些故事任何宗教上的闡釋。
Vishnu(毘濕奴神)是另一個例子。在吠陀中,相較於眾多神祇,祂較不重要。祂常被稱為Upendra(譯按:Upendraupaindraupa後接名詞,有「下等」之意)。但後來Vishnu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並躍升為Sarveshwarw(譯按:sarvaishwara=等於「萬有之主」)的地位。
本書也蒐集一些讚詩,以便讓讀者了解吠陀的壯麗宏偉,並引領讀者進入人類思想與文化的寶庫。
吠陀(Vedas
被稱為天啟的吠陀是印度教的基礎,它們在印度文化中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們具有深刻的精神性,其精密與精神察覺對現代人具有啟發性。吠陀既不原始也不摩登,它是一個四千多年前繁盛文化的產物,但仍然吸引著現代人。古往今來的賢哲對吠陀與Puranas(古事記)已有許多闡釋,但本書只嘗試從吠陀與Puranas蒐集一些重要的神話,因為我深覺這些神話將吸引現代人並且幫助他們了解自己。
至於吠陀沒有作者的說法,反映了某些賢哲們的觀點,他們認為吠陀的學習者必須使自己融入吠陀中,並且領悟它,「這樣學習者就變成了作者。」也有些學者認為吠陀沒有作者(apaurusheya)只是指文字與意義關係上的沒有作者。
「天啟」是某種藉由聽聞而代代相傳的口傳或知識,由導師(Guru)向學生(Shishyas)講解。吠陀被學習者朗誦與冥思,然後僅有意義會被揭示給學習者,它使人們能夠發現他們自己。
吠陀文獻被吟詠、傳唱與沉思。「吠陀」就字面之意是”sruti”=hearing)或所聽聞者;第二個意思是<<本集>>Samhitas)或者真言的讚美詩。吠陀分為Rig Veda(梨俱吠陀,歌詠明論)、Sama Veda(沙磨吠陀,讚頌明論)、Yajur Veda(夜柔吠陀,祭祀明論)、以及Atharva Veda(阿達婆吠陀,禳災明論)。其中最重要的是Rig Veda,由各種韻步的讚美詩所組成,它們是在祭典上,由Hotar priests(主祭司)所吟唱;Sama VedaSaman祭司誦唱;Yajur Veda分為Krishna(黑)與Shukla(白)兩種,是由Adhvarya祭司獻唱;Atharva Veda的內容是讚美詩、咒詞、符咒與消災免厄的祈禱文。
吠陀是由歌誦者全神貫注來吟唱的,其為知識、洞見與解脫,因此在修習吠陀前,學習者必須齋戒以及束身自修。閱讀吠陀是一種神聖的行動,讀者必須全然投入於其中。

太初
    吠陀與其他相關的作品包含了眾多宇宙起源的描述,它們企圖穿透宇宙的奧秘以展現了浩瀚宇宙的驚人和諧。
    Taittiriya BrahmanaTaittiriya梵書)中提到「太初之時,萬物烏有,無天與地,遑論其間。」意即當時既無所謂「存有」,也無所謂「不存有」,而是絕對的空無。然後太一(the One)自願出生,「無有決定要存有了,太一說道『讓我存有,我將存有!』於是Atman(自我、靈魂)出世了。這個自我探視自己,發現自己以及祂全然孤獨的狀態。祂開始想要其他的生命了。這第一個存有者被稱為Prajapati(生主)。

生主
Prajapati渴望擁有另一個像祂而又不同於祂的生命,但是祂沒有創造宇宙的基本質料。吠陀中宇宙創造的故事,即是述說Prajapaty的獻祭。Prajapati既是獻祭者也是祭品,祂既是獻祭的對象,也想有獻祭的成果。促使Prajapati創世的其他動力是tapas(苦行)和kama(愛欲)。Tapas是宇宙運行背後,一種專注、能量和創造力,tapas產生了rita(律則)與satya(真諦);而kama或欲望導致了律則的第一次播種。Prajapatitapaskama,開創了整個世界。Taitaria Upanishad談到,Prajapati渴望並且思忖是否祂能夠自我繁衍,然後祂就進行tapas並且創造了這個世界與萬有。
 經過了開天闢地之後,Prajapati不復當初的強而有力。宇宙已能自存。「創造物紛紛背離Prajapati」,導致了世間的紛亂與失序。要撥亂反正,Prajapati必須再度入世。因為這個緣故,創造物必須求助於神明,此一工作只能由人類來執行。
吠陀中冥想關注的祭祀(Yajna)給予人類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人類與生主一同創造與繁衍後代,人類內心深處的驅力促使他們與生主保持和諧的關係。在Shatapata Brahmana(百道梵書)中,無有(Non-being)希望「化身為一切事物」,而人類思考自己的侷限,但同時冀望成為宇宙的中心。人覺察到自己的限制,但同時也能了解存有、意識與妙樂,於是,人與上帝或無有(Non-being)此創造者合而為一。

NASADHYA SUKTA(無有讚歌)[1]
Rig VedaX129)藉由Nasadhya Sukta展現遠超過邏輯推理的高超思考,表達了對實在界的深刻洞見。Suktatapas(苦行)--為求解開宇宙起源及其創造者的奧秘--的產物。這份祈禱文悅耳動聽而易於吟唱,其偉大之處在於:當它嘗試解答宇宙奧秘的同時,卻又不顯得僵化或教條。
這首讚詩以宇宙的大觀作為開頭,但並非僅僅陳述什麼是宇宙以及誰是造物主這麼簡單,而是提出一些問題如:「祂(Being)包覆著什麼?在何方?受什麼保護?」,表達了宇宙奧妙的深度與莊嚴,遠勝於一般肯定或否定的陳述。
即使是最現代化的思想也落後於吠陀讚詩的開闊心胸。例如「無有」(Non-being)的概念,就非一般人能理解。符號的運用很有效果,宇宙起源與創世天機是超越思考的。水涵蓋萬物,深不可測,同時維繫了存有者。
讚詩有云,無死亡與不朽,無白晝與黑夜,無氣息,原初存有者憑自身的衝動而呼吸,除了祂以外,一無所有。
黑暗遍覆四方,原水無窮無盡。隱藏在空無中的某物,因著tapas之力而有形,於是太一成為有。
Kama(愛)是manas(意念)的第一顆種子。Rishis(仙人)潛心求索這一切根源的奧秘,發現Being(存有)與Non Being(無有)的關聯就如同Tapas      [2]Kama[3]一樣。
存有與無有被一線相隔。什麼在其下?而麼在其上呢?在這條分隔線上下的幾種力量產生了存有。存有於是成形,無有於是成形。存有與無有的關係即為靈魂得救之索(線索)。
讚詩以充滿痛苦的有力質問作結。有誰知道真相?誰能說出來?存有生於何方?萬物創生於何處?諸神僅僅在這開端之後才到來,因此祂們未能置一詞。那麼誰能告訴我存有起源於哪裡呢?
只有在天界頂端俯瞰一切的祂,知道萬物從何產生,是否被穩定地支持?祂當然知道。然後讚詩以一句充滿意味的問句結束「或者他知道嗎?」這最後的問題不但不是否定之意,反而是非常正面的肯定句。承認問題本身已經超越了知識。此信受本身即為一種見識。這個問題是真正宇宙起源的奧秘。



Tapas(苦行)[4]
Rig VedaX190)談到tapas或宇宙的熱導致宇宙的浮現。這首對tapas的讚詩提到宇宙的秩序(或節律)和真理(satyam)成形於tapas或激越的熱。黑夜與海洋即由此而生。
年是從充滿波浪的海洋生出的。年控制著日夜的交替。日夜再控制那些會眨眼的生物。
之後,創物主一如以往,繼續創造了日、月、天、地、大氣以及光之域。
整個宇宙被創造、維持以及毀滅,而這三階段因為tapas的力量而不斷循環。Tapas被認為是創生萬有此一原初宇宙活動的重演。施行tapasrishi(仙人)是創造與維持宇宙的過程中,一個積極的合作者。

宇宙之柱[5]
    Atharva VedaX7)中,Skambha或支柱常被描繪為天地萬物的框架,它不可見並為一切事物之超驗基礎,萬物立足於其上並朝它前進。這是指論宇宙原有的觀點。有關Skamba的知識是對存在之神秘性的充分察覺。
    宇宙之柱是一個動態的極點,提供了實在界一個靜態、可靠的基礎。它解釋了自然的過程--綿延不絕的行動。
    Skamba是一棵樹,「有」(Being)與「無有」(Non Being)是它的分支。整個宇宙在Skamba之內。這首讚歌以一連串探求的問題作為開頭,這些問題如:熱(tapas)存在於Skamba的哪段枝節?律則(ritam)又在哪段?Skamba身體的哪個部位蘊含信仰(Sradha)、真諦(Satya)、火(agni)與風?
    仙人再次問道,月亮用他身上的哪段枝節,來衡量偉大支柱Skamba的形貌?
    哪一節是大地?哪一節是大氣?哪一節是天空呢?哪部分又代表了空間?
    熊熊的烈火與風朝向偉大支柱移動,同時羅盤的方位也匯集向他。誰是偉大的支柱?告訴我?
    年、月、半月以及四季皆向他而去;日、夜以及所有的水也都奔向他。
    生主(Prajapati)倚靠在此偉大的支柱上,以便祂托起世界時有個依靠。
    副頌詞「誰是這個支柱?告訴我有關他的事。」在每一節(詩節)重複著。
    仙人疑惑生主與祂的創造物有哪些部分進入宇宙柱,而有多少仍停留在外。
    生主有哪些部分在支柱之內而進入了過去與未來?祂用支柱的一段來型塑萬物。生主以多少的自己進入Skambha呢?
告訴我那有與無有都在其內的支柱吧!從它我們知道了諸世界以及什麼環繞著它們,是全能的水與聖言(Brahman梵)。
    告訴我支柱吧!藉由他的力量讓tapas堅守誓言,在他之內,宇宙的秩序與信仰結合在一起。水與BrahmanSkambha之內合而為一,他是誰呢?
    地、天、空氣、日月、火風各自在它們的特別的場域堅定地固著於他。跟我說說這個支柱的事吧。
    三神與卅神都立於支柱的一枝。最早出現的先知們、讚詩、讚歌、祭儀以及獨一先知(EkarshiSun),皆安座於支柱上。
    死亡與不死在支柱上結合,是為原人(ManPurusha)。大海坐落於他之內。
    四個重要的方向是他顯而易見的膨脹血脈。獻祭在此支柱中進行。
    凡明瞭原人身上的神聖力量(Brahman)的人,便認識了至上神(Parameshtin),凡知道至上神的人,便知道梵與宇宙柱。
    宇宙之火(Vaiswanara,太陽)是他的頭,他的眼睛是聖仙(Angirases)。代表邪惡的魔(asuras,阿修羅)所代表的邪惡也棲身於他的枝節中。
    他的嘴是Brahman,他的舌頭是浸潤著蜂蜜(宇宙的原理)的鞭子,而宇宙牛(Viraj)是他的乳房。
    詩從他的身上形成。祭祀套語、讚歌、先知的讚詩也無一不從其身而出。
    人認為無有為最高的知識,他們視崇拜「有」這一系的人是較低下的。
    太陽神(Adityas)、暴風神(Rudras)與婆蘇天神(Vasus)皆立於他之內。世界的過去與未來也都在他身上。
    他的寶藏被三神與卅神所護衛著。有誰知道這些寶藏是什麼嗎?
    告訴我有關這個支柱的事。
    知道Brahman的諸神都承認Brahman是至高無上的。知道了神的人就是知者,也是Brahman的載具。
    從無有中誕生的諸神是偉大的。人述說無有是Skambham的單獨枝幹(ekam tad angam)。這一個單獨的枝幹常被理解為雄性器官或者Skambham的果根(linga),是創造原理的象徵。
    支柱從這個枝幹演化而來。知道這一枝幹者自會知曉Brahman
    他以枝幹分配給卅三神。所以只有那些知道Brahman的人,才知道諸神。
    人們認為黃金胎(Hiranya Garbha)是隱而未顯之至上者。但是孵育黃金胎的,也是這個枝幹。
    諸世界在他身上,創造的熱情與秩序也立於祂之內。我知道你就是可親証(Prakyaksham)的雷神,(答問於至上神),透過Indra(雷神)我已認識了你。
    !偉大的支柱啊!
    這個世界在雷神之內,創造的熱情與秩序也在祂之內。喔!雷神,我已在支柱內親証地認識了你。
    在天剛拂曉與日出時分,人透過至上神眾多的名稱與祂有了牽連。此未出生者伴隨著至高與全能而出生。沒有誰能超乎其上。
我向祂致敬,其基為大地,其腹為大氣,祂的頭部創造了天空。我向此至高無上的Brahman致敬。
向至上的Brahman致敬,祂的眼是萬古常新的日月。你的嘴巴是火。
我向您致意,您的一呼一吸形成了風,您的眼睛是Angirases的居所,您的智慧定出了世界的基準。我再次向您致上最深的敬意。
支柱支撐了天與地,以及無限的空間。六方與世界在支柱的護持下完整無缺。
我向支柱禮讚,祂由創世的熱與力而來,遍透諸界,聲稱Soma是祂獨占的資財。我向至上的Brahman致敬。
為何風未曾停止吹拂?為什麼風不歇會兒呢?為什麼水不曾嘗試觸及真理,而只是不停地流逝呢?
在天地萬物之間,因為創世的熱力使一個巨大的驚奇擾動於水面。眾神依附於他,如同分枝之於樹(宇宙樹)。
    告訴我此支柱,眾神總是以手、腳、言詞、耳朵與眼睛,在精心策劃的祭場上,對偉大支柱獻上不可勝數的敬意。告訴我祂可能是誰。
    黑暗或邪惡都不存在於他;所有的光明,包括火、日、月三光也都在祂之內。這個黃金蘆葦立於宇宙之水中,為神秘之生主,凡知此者,即獲致至高無上的Brahman知識。
    Atharva Veda描述宇宙之柱的詩句,提出一個概念,即人和宇宙並非兩種由截然分立的律法支配的創造物,。它們是同一整體的部分,受同一套律法支配。宇宙之柱的知識就是無上的Brahman知識。

第一個人(Purusha Sukta原人讚歌)
    Rig Veda中有一首讚歌描述世界從第一個人(原人)的身體成形,此讚歌稱為原人讚歌(Purusha Sukta)。它描寫原人有千首、千眼、千足而覆蓋大地。他超越塵世十指之幅。
    原人也在時間上覆蓋塵世。他是此一切,涵蓋了未來、現在與過去。他是永生國度諸神的主宰。原人由攝食而超越了永生的國度。
    祂的力量相當強大。他只有四分之一是可見的,此即為眾生。其餘三分是天界諸神。「四」這個數字解釋了實在界的奧秘,他的四分之三是不朽且隱而未顯的,僅四分之一是終有滅絕的可見世界。前者升空,後者出世,流布四方而創造了有情眾生與無情萬物。
    閃耀者(Viraj)由原人出世,同時原人亦由其而生。祂一誕生,就延展到了過去與未來。
    諸神以原人來施行獻祭。祂們依循儀禮潑灑原人,將他攤開在神聖的草坪上。Sadhyasa(天界神靈)與rishis(仙人)也將原人作為供品。
    這場獻祭(Sarvahut)大功告成,其成果奶油凝乳被採集下來。從這裡升起了天空的生物、森林的野獸與村莊。在這場盛大的祭典中,自成其生的原人被完全的獻祭了,而芸芸眾生也誕生了。
    讚歌(Rigs)、不同旋律的韻詞(Samam)以及祭祀的套語(Yajur)都是由原人偉大的獻祭而產生。
    這場祭典使得馬、各種上下顎長牙的動物和所有品種的牛、綿羊、山羊全部誕生了。
    當他們在分割原人時,總共把祂分成幾份呢?每個部分又各自變成了什麼?原人的嘴巴、手臂、腿、腳成為什麼呢?
    他的嘴化身為Brahmin(婆羅門),手臂變成Kshatriyas(剎帝利),腿成為Vaisyas(吠舍),腳變成Sudras(首陀羅)。這是種姓制度(Chathur varnya)第一次被清楚提及。
    月亮從他的心誕生,他的眼睛產生了太陽。Indra(雷神)與Agni(火神)從他的嘴巴出來,而Vayu(風神)出生於他的氣息。
    空氣從他的肚臍流出,天空由他的頭而存有;他的腳產生了大地,耳朵生出了四方。這個如是由原人的獻祭而被構成。
    這個祭場有七根柱子,七根燃油棒有三重。諸神將原人作為祭品(purusham pashum),原人被諸神獻祭使世界得以創生,原人也因而超凡入聖。
    這場祭典以原人為供品,諸神為獻祭者,第一個獻祭大典(dharmani pradhamani)因而建立。原人的力量上達天界,終致天地相合。

上帝的誕生(Hiranyagarbha,黃金胎)
Rig VedaX121)中,Hiranya garbha是對於至上的造物者--生主--的禮讚。宇宙的壯麗宏偉都在祂的讚詩中被歌頌。詩云:
太初之時,金卵成胚;
自彼時起,為眾生主,
護衛天地,得愛慕否?

賜眾生惠命,受諸神敬拜,
身影即永生,吾應崇敬否?

壯哉偉哉為眾生主,統領諸呼吸睡眠者,
主宰眾人與創造物,吾當敬愛!誰當受敬?


因其能之德,白雪覆高山,
流水遍大地,納大海於己,
臂為天四方,吾當敬愛哉?

護天地安,造宇宙光,
天闊拱頂,安能量衡。
當愛慕否?然哉然哉!

神之雙軍,預備降魔,其人光彩,牽引眾神,
顫抖注目,由其人故,日發光芒,吾當敬誰?

原水攜金胎,於何時而來?
何處火躍動,且於該地方,
上神元靈動,吾當敬何神?

金胎望原水,原水浩蕩蕩,金胎具神力,化育獻祭品,
其為神中神,無能超其上,吾當敬何神?

何為地父,正法治天下?嗚呼天父,祈願護我等。
偉哉水父,祈禱護我等。何神當敬慕?

偉哉生主,眾生之父,唯汝遍入,一切生者。
祈神明垂憐,吾等之獻祭,凡有所願,期能應允。
寶藏庇吾等,賜珍寶產權。致使無他求。
rayi珍寶,意指諸如牛、馬、馬車、食物、子嗣與黃金等財寶,有時亦指精神性的恩惠)

梵書與奧義書(Upanishads)所描述的萬有起源
    在梵書中,世界的起源是由宇宙獻祭而開展出來的。生主是太初之時唯一意欲繁衍者,因而祂行苦行。以其集中的精力或熱力,第一個創生物--火--從祂嘴巴中創造出來。(Satapatha Brahmana【百道梵書】 II241
    在百道梵書的某一段落中提到,世界伊始,水包覆萬物,希望能繁衍後代。水使用其熱情並行苦行,因其能量之匯集使黃金胎因而產生(XI161)。此
黃金胎漂浮了一年。
在百道梵書的另一篇章中,至上主對生主提到祂發現獻祭能滿足所願,以及祈求生主,讓祂(至上神,Parameshtin)為祂(譯按:生主)行祭。如此,在生主的同意下,至上神為生主施行獻祭。在獻祭完成後,生主希望能成為此世的一切,依其所願。祂變成了遍透世間一切事物的氣息(Prana)。(XI1617
    神為了眾生的榮光而自我犧牲的想法,在百道梵書的另一篇章重複出現。創世之後,生主感到自身的空乏,眾生亦背離於祂。當萬物從祂的身體中出生後,便沒有祂容身之地,他們紛紛離祂而去。(X422
    當祂創造眾生後,祂裂解了,祂的氣息離散,諸神離祂而去。火神(Agni)藉由祭祀使其恢復元神。(VI121213
    據鷓鴣梵書(Taittariya Brahmana)所傳,在創世之後,生主分崩離析,唯其心得以保存。祂完全耗盡並為自己的生命而哭。水聽聞後,藉由元生(火)的獻祭使生主恢復力量。
    奧義書所述之太初
    在大林奧義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太初之時,萬物空無。萬物被飢饉--亦即死亡--覆蓋。然後祂希望能擁有自我。由其苦行與祭拜,水誕生了。(121
    此奧義書又提及(141-517),太初之時,唯有自我是人的樣子。祂環顧四周只看見自己。祂說:「我是。(aham asmi)」由此產生了「我」這個字。這段文章談的是Purusha(原人),祂自覺到「我是」,這是實在界的重大顯示。在原人了解此自我之前,祂已燃盡邪惡,因此凡知此者,在了解自我前也當燃盡一切罪惡。
    當祂單獨存在時,祂覺得害怕。但在思辨中,祂覺得沒什麼好懼怕的,因為沒有其他東西存在。(12
    一個人在孤獨時是不會喜悅的,祂渴望有第二個人。祂漸漸成長變成擁抱中的男女這般大小(arthanareeswara的概念即在此被提出。譯按:arthana+isvara主的對象,是描繪siva的一種原始圖形,表達主動的神與被動者結合而創造的概念。),並且分出丈夫(pati)與妻子(patni)。祂與妻子合而為一,人類由此產生(13
    她認為既然祂已經從自己產生了她,就不能與她結合,因此她決定把自己藏起來並且變成一頭母牛。祂則變成一頭公牛與她結合並繁衍後代。而所有的動物與眾生也由同樣的方式被生出來。(14
    祂了解當自己被創造出來時,自己即是創造者。(15
    太初之時,僅有自我(atman)。祂希望能有妻子已繁衍子息;擁有財富以施行工作。祂具五事而完備。心智是祂的自我(atman)、言談是祂的妻子、呼吸是祂的子息、目是祂人間的財富、耳是祂神聖的財富、身體是祂的業,因為祂以身體進行工作。獻祭是五重的,整個宇宙也是五重的。凡知此者,得此一切。
    Aitareya Upanishad111)所傳,一開始僅有自我存在,祂想創造諸界。
    祂創造了水、光和死亡諸界。水界是天堂與超越的。天空之上是光的世界。死亡世界是終有一死的人間,而諸水在它的下方。(12)(譯按:這一段與一般的奧義書譯本有出入。茲引The Principal Upanishads的譯文於下:He created these worlds,water,light rays,death and the waters. This water is above the heaven,The heaven is its support. The light rays are the atmosphere. Death is the earth. What are beneath,they are the waters.
    然後祂想要創造世界的護衛者與人類。
    祂凝神,張開嘴巴吐露字詞,從字詞中火誕生了,(14
    在鷓鴣奧義書(Taittariya Upanished)中,也描述生主藉由苦行的熱與能而創造了世界。
    梵(Brahman)意欲繁衍後代。祂凝神專注並創造全世界的存在。然後祂穿透過去。(II6
    太初唯無有(Non-being),存有(Being)由此而生。存有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自我,所以祂變成善作(well-madeSukruta)。
    此所謂善作者即本質,任何掌握本質者必充滿妙樂。當人能將自己與靈魂同一時,他是充滿妙樂的;當他無法同一自己與靈魂時,將感到恐懼。
    Svetashvathara奧義書(IV18)所述,該處無黑暗與光明、無日夜、無有(Being)、無無有(Non-Being)。在那裡,吉祥的濕婆神(siva)是全然孤獨的,祂是絕對與永恆的。Savithru(太陽)有著偉大的榮光與華貴,從那裡早期的智慧開始了。

神(God
眾多的名字被用來指稱創造宇宙的力量。吠陀、奧義書與各學說(darsanas)提供了一個全面而實在的觀點來看待此一護衛宇宙的主宰。吠陀中的讚詩歌頌神的各種面向。不同的神如火神(Agni)、日神(Savitru)、酒神(soma)、律法神(Varuna)等,各有其神通與特性。祂們不僅是神話學上的角色而已。每個神都代表至上神,同時也是至上神的部分。諸神是以實存和人性的途徑被崇拜的。祂們是宇宙秩序與獻祭(yojna)的一部分。神是無所不在的。祂存在於一切之中且一切亦在祂之內。有些人把吠陀中的諸神解釋為自然界的力量,並認為這代表對自然力量的崇拜。現代人無法想像吠陀讚詩的深遠意義,事實上,諸神所擁有的特性與宇宙地位,遠遠超過祂們看似代表的自然力量。

SAVITRU(太陽神)
「吠陀之母」Gayatri[6](梨俱吠陀III 6210。譯按:Gayatri為吠陀最神聖的頌歌,常被人格化地視為Brahma之妻,四吠陀之母)稱讚Savitru神以太陽之形顯現。Gayatri如是說:我們冥想上帝的輝煌壯麗,祂使萬物鮮明活耀起來,並照亮他們。願上帝照亮或啟迪我們的心靈。Savitru被視為神恩的施予者和黑暗的驅散者而被崇拜。金光海洋是祂的居所。祂是生命的給予者,亦是時間的起源與終點。Gayatri就是整個宇宙,其知者領受一切福報。Gayatri是光的完全象徵。
梨俱吠陀(135)中,Savitru讚詩如是說:

首先祈求Agni解救我們的靈魂,接著籲求MitraVaruna來幫助我們。
我祈禱夜晚使世界休息,祈禱Savitru幫助我們。

Savitru駕著祂的黃金雙輪馬車,穿越黑空向我們而來。
祂看照眾生,使人神休息。

Savitru騎著輝煌駿馬,先起後落,自世界的盡頭而來,
為我們擊退一切危險、苦厄與悲傷。
此神應當得到我們的崇敬。

Savitru駕著飾以珠寶與黃金長竿的馬車,閃耀前行。
可敬的天神以強光破除黑暗。

白蹄雙駒,拖曳著Savitru的金轅馬車,凝視著眾人。
眾生都居處於Savitru的懷抱。

三界之二,天與地在Savitru之懷,另一不朽之界,是Yama的領域。
不朽的穩定性,如車子之於車軸,且讓知者道來。

天界之美翼,太陽,看照一切。(Suparana,美翼。譯按:指陽光)
偉大的先導(Sunitha)啊!太陽在何方?誰知道祂在哪?金光穿透多遠呢?

Savitru深入探查大地的八極、三洲、七川與大地的路徑。
黃金眼Savitru駕臨,帶給信徒眾所仰望的祝福。

Savitru,偉大強健具金手,行於天地間。
Savitru指引太陽,擊退疾病;穿越黑暗,上達天界。(意指Savitru並不僅是太陽,而是一種神聖的力量,其中一部分以太陽的型態顯現。)
希望Savitru,我們的領袖,仁慈的上神,
強而有力的金手神,前來幫助我們。
我們吟唱讚美Savitru的讚歌,謳歌祂驅散邪魔與惡靈。
我們祈禱上神每夜停留。

喔!Savitru,您的古道在天堂的拱頂完善地建立了,那是永無垢染的。
循此古道駕臨我們吧。
喔!上神,保護我們遠離傷害,並且,賜福給我們。

火神AGNI
    Agni被人類視為仲裁者與朋友來祭拜。同時,Agni也指獻祭之火、日中之火,燃燒之火以及人心中之火。對Agni的崇拜並非對於一種自然力量的崇拜,而是對於燃亮萬物力量的崇拜。火是Agni的外顯形式,具有給予生死的力量。Agni既是宇宙的護衛者,亦是宇宙的毀滅者。
    AgniRig Veda中(145)被讚揚為智慧與人類之友。

   祈禱吧!祂來了,祂知道了!我們向祂的智慧祈禱。
    指導、忠告、命令、吩咐、建議,盡皆具足於此強能偉大之神。

    人們向祂祈禱,儘管祂早已了解我們的需要,無待我們請求。
    祂知曉萬物,包羅始末。
    憑著其心力,祂洞見萬物,知道一切。

    讚詞與獻祭之馬,隨著我們禱告,上升到祂的面前。只有祂傾聽我的話。
    祂鼓動激勵一切,並征服萬事萬物。Agni是獻祭的傳達者。
祂常保青春,永遠承擔偉大的力量來幫助一切。

火是Agni現身的形式,祂引發熊熊的烈火,抓住遇到的一切事物。
Agni新生的火舌點燃萬物,和祂的同伴--火焰--熊熊前行。
Agni接受了信徒的獻祭,並賜予勞苦的信眾幸福與喜悅。

Agni出生自柴薪,屬於水澤與森林。
Agni置身於天之頂峰(間接表示Agni和水的關係)。
Agni知曉規則與律法,能激勵人們的善行義舉。
Agni是宇宙中智慧的真主。


雷神INDRA
Indra是梨俱吠陀中最強而有力的神祇之一。在後吠陀時期的文獻中,Indra的重要性逐漸消失。但在梨俱吠陀中,祂被讚頌為整個宇宙的主宰。祂被稱為世界之主--凡移動和呼吸的眾生皆仰仗於祂。在梨俱吠陀的Indra讚詩中(17),我們可以發現祂的一些特性。

歌者、頌者、唱詩班已將榮耀歸諸至上Indra

讚誦金色Indra,雷為其武具,雙匹紅棕寶馬為座騎,
充滿威力的語音是祂的馬車。

太陽是祂的眼睛,於天頂俯瞰一切。
祂打開重重的雲層,降下甘霖。

喔!令一切恐懼的Indra
請用您那驚人的力量,幫助我們在戰鬥中贏取戰果。

在我們的每一場戰鬥中,我們祈禱至上Indra--我們的朋友,
用祂的雷霆霹靂,摧毀邪惡。

喔!大公無私的Indra,您是常勝英雄,
請為我們將空中之雲爆破。

我對Indra的讚誦無以復加,實在找不到任何言詞稱譽其功。

Indra用其高超神力領導人民,如同公牛領導牛群。

Indra是眾人與諸神的唯一主宰,也是大地五族之主。

我們向Indra祈禱,希望祂是我們所獨有,不屬於他人。

月神SOMA
SomaIndra的關係相當緊密,飲用SomaIndra有能力做出超凡的英雄事業。Soma是一種植物,從中萃取出的果汁也被稱做Soma。這種果汁被用於獻祭與其他典禮中。Soma與眾神之主Indra一起被當作神明而為祈禱的對象。在梨俱吠陀中(VI72)有一首讚詩如此歌誦IndraSoma

Soma是一種神聖的飲料,激勵Indra完成祂的英雄事業。
Soma也是使太陽和黎明閃耀的神。
祂是光之神,被稱為月(Indu)。
Soma被讚譽為邪惡的驅散者。

Soma是天地之父,風吹水流莫不依其意志。
Soma被讚頌為一切邪惡的驅除者,萬夫莫敵的大英雄。
Soma被讚揚為純淨者(Pavamana),其明亮與威力,諸惡皆無法承受。

在梨俱吠陀(VI72)的讚詩中,IndraSoma做為一個神被歌頌。

    喔!Indra Soma,祢的力量是如此的偉大!
    是祢贏得那些最初偉大的勝利。
    祢掌握了太陽與天空,驅散一切的黑暗與邪惡。
   
    Indra Soma,祢讓黎明璀璨,讓太陽在輝煌中升起。
    祢將天空用宇宙柱(Skambha)托持起來,又使大地展開。

    Indra Soma祢毀滅了想要擾亂水域的惡魔(Vruthra Vrtra)。
    諸天由祢負荷。
祢穿透河流,填滿海洋。

祢將牛奶放進乳牛生嫩的乳房,
祢讓奶油保持色澤;讓毛色鮮明的乳牛們有源源不絕的乳汁。

喔!強大的神明啊!
祢們應允信徒們無窮財富,澤及子孫;
祢們保佑男子們孔武有力,每戰皆捷。

司法神VARUNA
    Varuna是吠陀時期威力強大的神明。祂被讚揚為主宰萬物的統治者。梨俱吠陀(1253-21)如此歌頌:

我的歌曲將緊繫您的心,喔!Varuna,如同騎士牢繫馬匹。

我的願望遠颺,為了追尋幸福,就像鳥飛向鳥巢。

要用什麼方式,要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使Varuna歡悅,
使祂對我們展現仁慈呢?
Varuna是全能顯赫之神,祂用全觀之眼--太陽--洞察一切。

MitraVaruna都是全能的。
祂們喜愛信念堅定不移的信徒。

祂知道空中眾鳥的路徑,也知道海中一切的動靜。

祂掌管了宇宙的律法。一年十二個月,以及其餘的月份和日子,
都遵循祂的律法。

強風的路徑與天神的活動,莫不在Varuna的掌控之中。

Varuna安坐於祂的人民之中,他們如Varuna一般,堅守律法。
祂是最具智慧的神祇,掌控宇宙中的一切生物。

從祂的高位上,Varuna觀察審視大地古往今來所發生的每一件事。

我向這位智慧的太陽神(Varuna)祈禱,希望祂賜給我們坦途與長壽。

Varuna身著錦衣,披著金斗篷,由護法們圍繞著。

沒有任何心懷惡意或不良意圖者,能夠傷害此神威天神的信徒。

Varuna賜給人們榮耀。賜給我們的身體力量與光彩。

我冥想Varuna,並且看到祂了。全觀的Varuna與我的心眼相會。
如同母牛奔向牧草,我們的禱詞也奔向Varuna

現在讓我們再度祈禱吧。Soma酒已經帶來了。
身為祭司(hotra),請隨您的喜好享用美食吧!
(祭司是第一個飲用Soma的人)

我已看到眾所能見的Varuna了,我看到祂的馬車高高越過我們的頭頂。
我的禱告已經上達天聽了。


喔!Varuna!請傾聽我們的祈禱,並且賜福給我們。
我已向您禱告,請求您的幫助。

至上主統治諸界所成的宇宙,祂就是最有智慧的神明
--Varuna
喔!Varuna,當您依每日的路徑行經我們時,請傾聽我們的禱告。

喔!神啊!將我們從所有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吧!
將綑綁我們的結鬆開,並賜予我們長壽。

毘濕奴VISHNU
  Vishnu此一吠陀晚期的神明,其重要性在吠陀後日漸重要。在梨俱吠陀時期,祂並不是相當重要的神明。在娑摩吠陀(Soma Veda)和百道梵書(Sathapatha Brahmana)中,Vishnu才被賦予重要的地位。它們將Vishnu與獻祭相提並論。《摩訶婆羅多》(Mahabharta)、《羅摩衍那》(Ramayana),和《古事記》(Puranas)賦予Vishnu的重要性,本書的第二部分會討論,也會論及Vishnu化身的問題。後期的宗教作品視祂為眾神之主,為宇宙至高的主宰。
    Vishnu在吠陀中的主要特點是兩步衡量三界,以及擊退阿修羅(Asura)王Bali。祂被稱為「三步」(Trivikrama)。只有在後期的文獻中,Vishnu才發展成至上主的地位。
    在梨俱吠陀中,Vishnu被稱為Upendra(譯按:Upendraupaindra,前綴upaundernear),因為祂是Indra的弟弟,且重要性也小於Indra。然而Indra的優位性在後期文獻中消失了。
    《摩訶那羅衍那奧義書》(Mahanarayana Upanishad)讚揚VishnuNarayana)為宇宙之主。Narayana遍透萬物,包括人心。祂被讚譽為原人(Purusha),Narayana被稱為「一切存有與無有的起源與終點」。
    至上主(Sarveshwarw(譯按:Sarveshwarw sarva[all]ishwara[lord])的概念是在奧義書發展成形的。奧義書提出至上神不可由客觀或主觀的實在性來加以定義或辨認。自我實現(self-realisation)才是發現至上神的途徑。
    Svetaswatara UpanishadIII 3-4[7]描述Sarveshwarw的臉、眼、手、腳遍布各方,為天界與大地的創造者,是統合兩者的唯一至上神。
    Rudra是力量強大的聖仙,眾神的起源與主宰。黃金胎或由其所創造,祈求祂使吾人心靈純淨。
    在同一本奧義書中(VI7-916-19),祂被稱為至上主,萬王之王,眾神之神。讓我們一同敬拜這位遍透一切者。諸界之主值得我們全心信仰。
    祂無業亦無業身,未見與祂平等或更優越者。祂超凡的力量顯現在許多不同的形式。祂的力量與智慧依其固有的至高能力而作用。
    祂沒有主人,也無人能命令祂。祂沒有具體徵兆。祂是宇宙的起源(Karana)。祂無從產生也無拘無束。祂掌管諸根。
祂創造萬物,無所不知。祂是自我的起源與時間的造者;祂是所有性德的體現與主人,祂無所不在。祂是自性(prakruti)與原人(purusha)之主,亦是解放眾生於塵世束縛與輪迴的原因。
此上主等同宇宙,宇宙由其,不出其外。祂不朽、遍在、全知、護衛並主宰此世。祂是一切的起源,捨此無它因。
祂於遠古創造了Brahma,並授其以吠陀。此神閃耀著屬於自己的才智。我希望能脫世網塵牢,得其護衛。
我到上主那裡尋求庇護,祂是完全的、無為的、無瑕的、和平的、無罪的,祂是通往永生的橋樑,如同燃盡柴薪的火焰。
Mahanarayana Upanishad233-245[8]稱其為「在吠陀中,自始至終講述的聲音。」
祂再次被稱為具千首、能視萬物、賜蒼生祥和之神。
Narayana被稱為宇宙之神、至上聖言、不滅者、一切可計數者之至尊,永恆與全體之主。
Narayana,萬物之主,是atman的主宰,恆久又仁慈。祂被歌頌為萬有的靈魂與至上的目標。
NayaranaBrahman最重要的本質。整個宇宙,能動的萬物、所有被聽或被視者內外之一切皆由Narayana所遍透。
祂是一切的源頭與主宰。

曙光女神USHAS
黎明是天界的女兒。祂被視為光之女神與太陽之妻而被崇拜。在Rig Veda中有眾多讚詩獻給這位「希望女神」。這位女神帶來光明,驅散黑暗與陰影,是邪不勝正的象徵。
在人類的思想中,Ushas具有顯著的地位,祂為人類開啟通向未來的道路,黎明賜予人們一種兼具自然與精神性的妙樂體驗。祂將天界拉近大地,祂被視為希望之神而受到崇拜。在吠陀時期中,生命的樂觀、喜悅也反映在對Ushas的祈禱文中。
Rig Veda中的讚詩稱黎明為「天界的摯愛」。祂以最早的晨光閃耀。在一首讚詩中(Rig Veda11152),太陽跟隨在黎明這位耀眼的小姐之後,如同少年郎緊跟在愛人之後。

Ushas女神如同被母親精心打扮的新嫁娘一樣的耀眼動人,
祂快樂並且四處散發著光芒和燦爛。祂的光彩驅散了一切的黑暗。

所有的讚詩都讚頌祂為喚醒眾生、驅散一切黑暗與邪惡的女神。
Ushas遵循著宇宙的神聖秩序。
黎明黑夜,姊妹相隨。儘管祂們相反,卻有共同的精神。
祂們之間從未有矛盾。

這一對姊妹[9]走著同樣的路徑,遵循宇宙的法則。
黎明這位閃亮的女神帶給我們光明,激發一切存有者的生命,
賦眾生以意識。

Ushas喚醒所有的沉睡者,有的起床為了財富而工作,有的起床來禱告。
光線讓一切都清晰了,黎明將意識給予一切生物。

黎明將每一個人引向不同的使命。
就是祂給予眾生意識,祂將某人導向權力,另一個向榮耀,再另一個向財富。
每個人都受到此希望女神的指引。

Ushas,天堂的女兒,穿著耀眼的衣裳以美少女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
祂帶來了祝福與財富並以璀璨光耀一切。

黎明女神是一系列無窮盡黎明中的第一位,跟在早晨的腳步之後到來。
祂喚醒所有沉睡中的生命。

喔!Ushas女神!您以太陽之眼閃耀。
您讓火在每一個家戶中被點亮,並提供獻寄給諸神。
您喚醒人們,造化人們,以及使人們施行獻祭來為諸神服務。

每一個黎明都向前移動,接續著從祂之前過去的那些黎明,
而更多的黎明也將跟隨著祂。

那些在我們之前觀看黎明與日出者,俱往矣。
於今,我們看著這個燦爛的日出,很快的,我們也將歸於塵土。
屆時,將另有其人來觀賞黎明的到來。
生命的奧秘是如此的深邃。

黎明是為我們驅散敵人、帶來喜悅的女神,也是一位遵循宇宙法則的神明。
喔!女神將我們的祈禱傳達給諸神,並賜予我們財富與吉祥。

黎明從未怠忽職守,總是規律出現。
今日祂已到來,未來每一個早晨亦將現身。
祂永恆不老,未有死亡。
Ushas衣著耀眼地現身於地平線。
祂的馬車是黎明的信差,由健壯的馬匹拖曳著,喚醒了所有的人們。

祂為人類帶來了一切的祝福,祂是賦予生命的力量。
祂閃耀著光芒並將自己的壯麗放射到全宇宙。
此黎明是在祂之前的最後一個黎明;而這些黎明的第一位將在祂之後到來。

生氣再度來到,一切欣欣向榮,黑暗已經消失了,而光明快速的接近。
祂為太陽鋪路,並且確保生命將繼續延續。

祭司們稱頌Ushas為一切的黎明鋪路。
喔!Ushas賜予我們生命的禮物與兒童。

黎明們賜予信徒財富、牛群和英勇的子嗣。
而同樣的福澤也將降臨在施行獻祭者身上。

喔!眾神的母親(Aditi)與光,祢們是一切獻祭的目的。
在我們之上閃耀且保佑我們,應允我們的祈禱。
喔!黎明,眾所仰望的女神,保佑我們!

Ushas的信徒應該也會受到MitraVaruna的祝福。
同樣的福澤也將由Aditi、聖河、天堂與大地應允給我們--祂的信徒。

UshasRig VedaVII81)中被讚嘆為「賜予財富、名譽、牛群與一切事物」的「天堂女兒」。
    祂同時也被尊稱為「金色女神」,祂帶來了上帝之眼--太陽。祂受到一切的崇拜,祈求光明與興旺。

元素
    宇宙的眾元素使人們讚嘆與敬畏。人們看到這些元素同時兼具精神與物質的力量。吠陀文化把這些元素視為彼此息息相關的,且是這個世界的基礎。它們被認為是共同構成這個宇宙的力量。
水因為是第一個存在或第一個被創造出來,而有特別的地位。Shatapata Brahmana(百道梵書)指出,水是由「Vac」(言說)這個字產生的。水為萬物之所依,是宇宙的基礎。所以用於獻祭的器皿容具總是在禮成之後被丟進水中。
   
水具有療癒與淨化的力量。祂們介於空氣與大地之間,給予生命,同時摧毀一切。水強而有力、神秘莫測且勢不可擋,是活力與生命的給予者。
   
Agni(火)是水的兒子。水火彼此相關,水被稱讚為生命本身的來源。
   
在吠陀中,大地被當作母親並且和人類相當親近。祂被當成是一個特別的女神來崇拜。大地是崇拜與敬畏的目標。祂在Rig Veda中被稱為存有者中最先出生者與珍寶的擁有者。吠陀中歌頌大地的讚詩,把祂稱為賜美善予一切的宇宙之母(Atharava Veda XII1
   
大地是一切眾生、牛、馬、鳥、爬蟲與人類的棲身之所。
   
祂賜福給自己的信徒,是一切的保衛者。大地是由白雪蓋頂的高山、丘陵、沙漠、海洋、江河、湖泊、溪流、岩石、植物與全部的樹種所組成。祂是一切寶藏的女神。

祂把這一切還有眾生帶在自己身上。

Agni住在大地;在植物中,在水澤與岩石之中,也在人們心中。

人們奉上祭品給大地上的諸神。人們住在祂身上並從中得到養分。希望祂賜給我們快樂與長壽。

希望這位財富之神,賜給我們財富。

風被稱為首位誕生者,同時據說它的來源無人知曉,沒有人知道它何去何從。

Rig Veda中(X168),風的馬車被描寫成光芒萬丈,威力無窮。它快速經過,激發光線,揚起塵土。風壯麗地吹拂而過。

祂的追隨者緊緊跟隨,如同女人群赴盛宴或嘉年華般。世界之王Vata(風神)將祂遇到的這些人舉起來並用馬車帶他們上天堂。

祂始終在自己的路徑上急馳,從未有休息或睡著的一天。這位第一個出生的神明是正直而神聖的,祂是水的朋友。祂從何而來呢?祂是怎麼出生的呢?

祂是諸神的氣息與宇宙的生命。祂自在漫遊。我們向這位聽得到、看不見的神明致敬。

    Rig VedaX186)的另一首讚歌中,風因為保佑人類健康、長壽與安泰而被竭力讚揚。

    祂被稱為父兄、朋友、以及被懇求給予生命。

人類的誕生
在這個宇宙中,人類佔有特別的地位。人類的誕生是個奧秘,從吠陀時期迄今,始終是個謎。
對男人而言,骨肉的誕生--兒子--是他在宇宙中的延續。所以,每個男人都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兒子。這是神聖的願望,而且傳宗接代被認為是神聖的責任。從懷孕的那刻起,到孩子誕生,都有許多相關的讚歌與儀式。
Rig VedaX183)的<求子讚歌>(Putrakama)中,有一對夫妻在祈子。擔任Prajapathi(生主)職位的祭司承諾給他們一個兒子。這個小孩是他們血緣的延續,是由他們的苦行而來的。

[10]如同大地孕育種子,長出樹木,妻子也會懷有身孕,生下兒子。(Atharva Veda

孕婦就如同大地一樣,承載了世界的重量。

吠陀與奧義書中,有非常多的讚詩有關母親的健康與安全生產的讚詩。

Bruhadaranyaka奧義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篇祈禱文。我們為妳祈禱,一粒種子(garbha)將在第十個月被產下。

如同火內含於大地,光明內含於天堂,風內含於四方,我也將這個孩子放進妳的身體,我的妻子。(男子說)

另一篇祈禱文寫道,如同池中的蓮花被風拂動,這個孩子或許也在她的子宮內動來動去,且將在胞衣保護下,健康地出生。

雷神(Indra)被懇求讓胎兒順利生產。

父親大喜過望,因為透過他的兒子和小孩們,他將益發興旺。

根據Aitareya UpanishadII1-6),在一個男人身上,他的靈魂(atman)會從他的全身提取精華,形成精液。這個精液會置入女人體內,這就是他的第一次誕生。男人以精液進入女人體內,男人的靈魂也受到女人的給養。
    女人帶著男人靈魂化身的胚胎而受到男人的給養。父親在男孩出生前後給予照料。在此他其實是在看照自己的靈魂。兒子是父親靈魂的延續。他拓展或擴大了父親的世界。這是男人的第二次誕生。
    在神聖的儀式中,兒子成為父親的靈魂或自我。然後他的另一個自我--父親--在完成其業後,也將離開人世。然後他獲得重生。這就是他的第三次誕生。
    兒子誕生後,父親會舉行「生子儀式」(Jatakarman)。餵小孩些許水牛奶油、蜂蜜與黃金,同時說:「我餵你吃的蜂蜜是吠陀,水牛奶油是太陽神(Savithru)的禮物。祈禱你能長命百歲,受諸神庇祐。」
    父親在嬰兒的耳邊細語:「願神賜予你才智。希望辯才天神(Sarawati)賜給你才智。但願神之雙使Aswins應允你聰明才智。」
    接著父親向Agni(火神)祈禱,請求賜予健康、生命與活力給他的兒子。「這神聖的飲料Soma將會給你充裕的生命。根據婆羅門進行的儀式將給你長壽。」
    「諸神飲用甘露(Amrata)而得以長生,聖人藉由苦行獲致長壽。祖先提供祭品給死亡而得以長命。海納百川而生命豐盈。承此,我給你長壽。」父親將吠陀傳給兒子並且為他的力量祈禱。
VAC(言詞)
Taittiriya梵書(Taittiriya Brahmana)(885)中,這個字被稱為是第一個誕生的真理與吠陀之母。祂是不朽的中心。願祂賜給我們幸福,並滿意我們的獻祭。願祂留意我們的請求,並保佑我們。
Vac是最早誕生的,並非由人類發明。祂並不只是溝通的工具。Vac是終極實存,就是Brahman(梵)本身。
這個字是最早誕生的。上帝本身並沒有名字。Vac擁有眾多的意義,無法被註解。Vac並不僅僅是字義或字聲而已。祂是天啟(sruti)。字是全能的。祂將自己的印記留在時間裡,過去、現在、未來都在Vac之中。Vac是神聖的,祂將禱告傳達給上帝。
吠陀強調獻祭與其他祭儀的重要性。Brahmanas(梵書)和Upanishads(奧義書)帶來了改變,轉向精神性的路線。從行為之道(Karmamarga)--強調形式上的儀式與獻祭,以獲取有關自我的知識--讓位給智慧之道(Jnjana marga)--以獻祭與祭儀的內在意義,例如咒語所表達者,做為自我實現的目標與手段。獻祭的行為,並不盡然如此重要,將獻祭的意圖表達在字句上變得重要多了,字變成智慧之道與敬信之道(bhakti marga)之間的聯繫。
在這些活動中,Vac的精神力量被強調出來。
在智慧之道中,VacGuru(導師)的教示代表一種力量。在敬信之道中,力量創在於做為神名的Vac。頌神之名能帶來自我實現。
Vac作為人與上帝之間的媒介,祂幫助人在形式上與內心上向神祈禱。Vac也包含了意念(manas)。Vac在性質與作用上是兼具物質與精神性的。
祈禱是一個人最好的表達與行動。透過祈禱,人揭露了自我,同時真理也從禱告中向他揭示。
Vac被稱為永恆的字(nitya Vac)。在Rig VedaX71)獻給智慧的讚詩中,首次稱祈禱主(Bruhaspati)為最早起源的「聖字之主」。接著仙人開始為萬物命名。藉著他們的愛--那是深藏在祂們內心最好最純真的情感--此為萬物命名的舉動,揭示了真理的力量。
仙人們由心靈的力量產生了文字,用適當的字詞表達祂們純淨的思想。這項工作如同篩榖一般的小心進行。諸聖者在他們進行的這種共同而神聖的工作中,發現了友情。字是由愛、冥想與仙人的共業中所產生的。
藉著獻祭,仙人們循著Vac的路徑並且發現Vac就在仙人之中。仙人將Vac顯示給眾人。七位歌者(或指吠陀七韻或指世界所由生之七聖。也可只獻祭中的七位歌者)歌頌祂。有人可能看過祂,但未能吸收祂;另一些人可能聽過祂,但並不了解祂。文字自在地向他人顯露,而這些人會受到祂的祝福。祂如同馴服於丈夫的新娘一般。Vac與聽者間的關係並不僅是智力一端而已,關乎靈魂與內心。
一個不能了解所聽聞的文字的人,稱為陰鬱者。一切聽到的文字對他而言,無花無果。他的一切努力終歸徒勞(不能產出泌乳的牛),他不會被當作是有能力的人,並且沒有機會被派去參加比賽。
一個遺棄朋友的人,是與文字(學問)無緣的人。即便習得了許多知識,他的知識也是無用的。他從未了解正義之道。
朋友們所見相同,而所聽聞者因各人之吸收能力與心智敏捷程度而異。有的人淺薄如池,有人卻深邃如湖。
當婆羅門(Brahmins)一起舉行獻祭時,對神的企求,集合了他們的意與心;此時,他們的祈禱與明智的決定可能無法顧及個人;儘管他們被稱為婆羅門,仍有可能會迷失。那些不進不退,不了解梵,也不從Soma萃取瓊漿者,他們用錯誤的方式習得知識(Vac)。他們是無知的,且一切努力歸於徒勞。
當一個人獲得榮耀,在Sabha(集會)上被宣布得勝,所有的朋友都為他感到喜悅。他免除了他們的罪過並且給他們食物。他是競賽的適當人選並已做好準備。
在一場祭典中,HotruRig Veda的祭官,勸請僧)創造了詩。UdgatrSoma Veda的祭官,歌詠僧)用恰如其分的音調與旋律吟唱。BrahmanAtharva Veda的祭官,總監祭祀的祈禱僧)解釋其中蘊含的意義與智慧。AdhvaryuYajur Veda的祭官,行祭僧)負責掌握祭儀並視察是否準確進行。
Vac存在於一切存有出現之前,是開啟創造的力量,現在是君臨天下的女王,充滿智慧,一切值得崇拜者之首。人們經油祂的力量而看得見、聽得到與能呼吸。祂是諸神背後的力量,祂讓天父去創造。祂將自己的起源置於水中,遍布整個宇宙(Rig Veda X125
根據吠陀《吠陀》記載,Vac是實在界的首要奧秘。祂是一切存有的靈魂。只有此一宇宙的創造者才知道一切的字義。
Rig Veda116434-35373945)中有許多詩歌與Vac有關。其中幾篇對這個字的至上重要性做了非常有力的表達。

大地最終的極限是哪裡?這個世界的中心又在何方?馬的精液是什麼呢?這個字所住的最高天堂又是什麼?祭壇是大地的最終極限。我們的獻祭是這個世界的中心(nabhi)。馬的精液(雄性的活力)是soma酒。這個字居住的最高天堂就是我們的祈禱。

我不知道我是什麼東西。我四處漫遊尋找與吾心相繫的隱藏之奧秘,以求有助於我的精神企求,我所盼望的啟蒙卻未能因此而發我於蒙昧。當Vac這第一個誕生的真理來到我面前時,我分享到智慧、知識與不朽。

這個真理就是整個宇宙的實在性或秩序。它是事物的律則(Rita),萬物由此成形。最早誕生的真理即是Vac。當祂到訪一個人時,那人即分享了這個字。他因而能聽、能說,能操控與應接律則。藉由參與,他變成了這個字的一部分。

若不懂吠陀的「不朽者」(Aksara,永存、不朽、不變異的聖音)--眾神所在的巔峰(Parama Vyoman,至高虛空)--則與光明(Ruk)何涉?只有那些熟習AksaraRuk的人,才能安息且與諸神、眾人與一切存有者冥契合一。

Vac被分成四分。婆羅門(知梵的智者)具有洞見,覺察到由四分所成之整體性,但並不理解此整體。其中三分隱祕不無動。第四分是言說,此Vac的外顯表達即人類的語言。(所謂Vac的四分是para【極深】、 pasyanthi【心耳脈】、madhyama【處中】和Vaikhari【發聲】。譯按:para指深處之起源,pasyanthi屬心的作用,madhyama屬理智的層次,vaikhari指透過發聲器官發音。)

百道梵書(Satapatha Brahmana)提到:「如果我所得者只有四分之一,那我講的話也只有四分之一是可理解的。所以,僅只一個pada(人類的話語)是可理解的。」
根據《吠陀》,梵是一切,而非某物;既是最高者也是最低者,同時又是兩者之間。Atharva VedaIV1)這首讚詩解釋道:「梵的知識(Brahmavidya),也是有關Vac奧秘的闡述。」

這個神聖的字最早誕生於東方,偉大的仙人顯露於璀璨的地平線。祂解釋梵的一切面向。它是高的也是低的,它同時是存有與無有的子宮。

Vac,全能的女王!遍透存有者!創世之初就存在的Vac!願祂向前邁進。我已經向祂傳達了靈魂(hamsa)。讓他們為祂獻上熱牛奶作為供品。

一個人從自己的誕生,知道隱藏的線索(bandha)--Vac--是睿智的。他知道眾神的起源。Vac在這裡被認為是聚攏宇宙萬物的連結,授與一切以秩序和生命。至上主從梵的子宮中產生了Vac。祂是高與低,遵守著自己的律法。

依照宇宙律則(rita),祂創造了天與地--祂的座位。從起源之時祂即是雄偉有力的,而且祂安天與地的眾生於其位,並劃定其疆界。
從祂誕生於低處(在人類精神的深處,一種未成形的、無意識的狀態)神聖的字已升至最高的梵主(Brahmanspati)之位,並認為梵主是Vac之主。祂藉由其上主祈禱主(Bruhaspathi)的認可而獲得神性與至尊。正如同璀璨閃亮的白天是從光中產生的,耀眼動人的歌手閃耀四方。
詩人的智慧(Kavya)增益或榮耀了至上主的居所。也可說讚詩(Kavya)增添了創造者的榮光。詩人與其他人一起在這裡誕生,但是當同伴在黎明沉睡著時,當東方的地平線顯露時,只有他仍是不眠的。首席祭司(Atharvan,祭火僧)和祈禱主都是諸神之友(devabandhu),任何人懷著敬意接近祂們,都會變成創造萬有的造物主,亦即,會成為聖者、至上神與自存者--儘管祭司可以提升其世俗性並獲致神聖的自由。

時間
吠陀時期的人對時間的現世本質總是敏察的。他們在時間中生活並為長壽祈禱。在Rig Veda中,「時間」這個名詞並未被特別提及。他們期望透過祭典與依循自然節律的生活以獲致長壽。
Atharva Veda中有兩首關於時間的讚詩(XIV5354)。時間被讚譽為無可超越者。時間在初始,亦將在盡頭。無物能脫於時間之外,存有亦僅存於時間中。
時間如配七副韁繩所馭之駿馬,具千眼而強壯不衰。文思泉湧的詩人們駕著牠。眾生皆是時間的車輪。
時間之形如駕車之馬。祂在眾生移動之前早已先行,因為祂是眾神之首。
滿盈的容器放置於時間之上,我們隨即四處看見時間。時間坐於蒼穹頂峰,與眾生面對面。
時間造成一切存有。祂經過所有聚成的存有者。祂過去身為眾生之父,現已變成他們的兒子。祂的榮耀是至高無上的。
時間創造了天與地。流逝的時刻由祂開始,產生了過去、現在與未來。它們都遵循著時間的指令。過去與未來圍繞著時間之軸交替。
時間創造了萬物,包括繁盛與機會。太陽在時間中閃耀與燃燒,永恆之眼在遠處眺望一切。
意識(manas)和生命(prana)都在時間之中。名字亦在其中。當時間靠近時,眾生歡愉。
在時間中有能量(tapas,苦行)、善(jyeshta)與梵(Brahman)。時間是一切的主宰,包括Prajapathi(生主)。
這個宇宙既由祂所發展出來,亦依止於祂。所以,時間既是梵也是至上神(Parameshtin)的支柱。
時間創造了存有。一開始時間創造了自存的創造者(Ka’syapa)。能(tapas,苦行)亦是由時間而來。
水從時間而來。梵、苦行與場域皆源於時間。日出日落遵循時序。
純淨的風(Vatah pavate)依時而吹。是時間產生了天地並使其各安其位。
天地之子--時間--創生過去與現在之存有物。未來也將由此產生。光耀(ruk)和祭祀(yajus)也從時間中而來。
獻祭是由時間所創生,它是對諸神的持續供奉。樂神(Gandharvas)和其他天女(apsarases)也源於時間。總之,全世界都仰賴時間。
天界的聖仙AngirasAtharvan依息於時間之中。包括世界與世界之上、一切神聖世界之上、所有的神聖世界與其中的神聖空間都寄託於時間。
時間--全能的上主--在梵征服了這個世界之後繼續進行著。
Svetashwathara UpanishadVI 1-6[11]中有一個超越時間的概念,即akalawithout parts,無分)。有些聖者說「自性」(Svabhava)是宇宙的成因,也有人說時間才是原因。兩者皆不正確。梵之輪乃由遍布此宇宙的上帝之力所成而轉動的。
祂是全知者、祂是時間的創造者、祂是一切性質與知識的擁有者,宇宙不斷地為祂所含攝,世界的創造在祂的導引下展開。
由地、水、火、風、雲所成之萬物依其規制而顯現。
在創世之後,祂略為休息,然後憑己實性而與實性合一;所憑之實性或一(譯按:指purusa)、或二(譯按:指purusaprakrti)、或三(譯按:指三gunas)、或八(譯按:五大、意、覺和自我意識)、或時間、或阿特曼(atman)之性德。
創世之初,與性德合成,分與萬有。性德不存,所創亦崩毀。所創既崩毀,復創新業。
祂是宇宙聚合的源頭與原因,祂被認為是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之上而無可分割者。有許多形式以祂作為至上主來崇拜,祂是一切存有之根源,存於自身的思想中。祂高於世界與時間所產生的萬物。這個世界是從祂演化而來的。祂是善的帶來者、惡的去除者、幸福之主(bhagesa)。此不朽者既在每個人內中,又以宇宙為居所(譯按:另譯為「又是宇宙所依之所」)。

獻祭(YAJNA
獻祭是吠陀文化的精髓。在Rig Veda[12],獻祭被稱為宇宙的中心(nabhi)。獻祭是對天啟(Sruti)最深刻的領悟。獻祭是人類對實在界的探求。人們相信有一個至高的力量造成宇宙。獻祭所崇拜的,即是此一切力量的蘊藏之所。
一切存有的起源都是獻祭。吠陀的獻祭有一個重要的象徵--ruta--是秩序與活動的原則。ruta是獻祭背後的能量。它開啟了行動。苦行、真理和ruta共同帶來了萬物的創造。整個宇宙的秩序源於ruta且由ruta而運行不輟。
Ruta是治理宇宙的法則,宇宙是由ruta所維繫的,至上主們是由ruta所支持的。火神(Agni)也與ruta息息相關。Ruta是在獻祭中被給予範式的法則或宇宙秩序。Ruta是宇宙內在的動力,且是構成獻祭的統一力量。根據Rig Vedaruta是優於且獨立於諸神之外的,然而在此同時它又是諸神的工具。
Ruta是變動不居的,它是獻祭的節律。在獻祭中人類與諸神為了宇宙的存在而融合為一。
獻祭保存了宇宙的存在,藉由宇宙的自我合作,這個舉動造就了宇宙。人類、諸神甚或至上主,僅有存有並不能施行獻祭,其他人的合作是必須的。
這個世界是由至上主的獻祭創造的。相同的獻祭使得它得以存續。Rig VedaX130)的讚詩如是說:

獻祭如同帶著線頭的織布機來回穿梭。它是由眾多的(ekasatam)儀節(deva Karma)所組成。看著pithru安放在開展的紡織機上,並說道:「長度好,交叉好」
看那puman(原人)鬆開且架上線頭,即將到達天堂的拱頂。紡織機的釘栓緊繫於崇敬的位置。梭子由Samaganas所移動。人在這裡同時是獻祭者與受祭者。
樣式與連結的理想形式是什麼呢?用於祭儀的精煉奶油是什麼呢?哪個才是分界線呢?什麼是韻詩、讚詩、聖歌?何時諸神獻祭與至上主呢?(這句話有兩種涵義,一為諸神施行獻祭與至上主,或為至上主為諸神所犧牲。)
Gayatri metre與火神結合,SavithruUsnih metre結合,SomaAnustubh結合。「言談的主宰」這個字與Bruhati連繫。
Viraj metre加入了MitraVarunaTrishtub是關於雷神的。Jagathi與諸神相連。人類的詩人們與此一致。
這些相同的儀式是由那些首先施行祭儀和our pithru的聖者所建立的。我想我可以用我的心靈來看見那些創造獻祭者和首先施行者。
詩韻、讚詩與祭儀盡皆遵循法則。即使那如神一般的七位先知也遵從它們。當聖者們依循前人設下的路徑時,他們就像手持韁繩的馭者一般。

BRAHMAYAJNA
Atharva VedaVII5)如此描述Brahmayajna

諸神經由祭儀向獻祭奉獻。那些是原始的祭儀。這份偉大被增強了。然後他們上達遠古諸神的居所--天界--諸神必然受到取悅。
獻祭就是起源於此。它是自我證明的,它誕生並且成長。它成為最高主宰與眾神之主。願獻祭賜給我們一些珍寶。
諸神們為諸神施行獻祭。不朽的諸神以不朽的心來祈禱。但願我們這些凡人也能看見至上的天堂(parama Vyoman),並使我們的生命昇華到諸神的層次。藉由我們自己的眼睛注視升起的太陽,我們可以親歷無限的自由與至上天堂的真實面向。
諸神將原人(Purusha)用於祂們的獻祭上,但是比獻祭更有力量的是伴隨禮拜儀式所祝禱的新讚詩(vihavya)。諸神沒有自己的存在,祂們首要的祭品是原人--宇宙中最中心的創造物--原人際是獻祭者又是受祭者。新的讚詩由原人暗示了未來的奉獻物。諸神未來將從原人得知此事。
Atharva Veda的另一段落中(XIX421-2),我們看到梵是獻祭中的祭司,and the creator of posts,祭司是由梵誕生的。對神的奉獻物也隱藏(antarhita)於梵之中。
梵是蘸著ghee(烹煮印度料理的精煉奶油)的湯匙。供桌(Vedi)是由梵所固定;獻祭的精髓(Yajnasya satvam)也是梵。祭司(rut durja)準備供品。向祭司獻上禮讚(Swaha)。.
構成獻祭的一切與儀節的內在原因是一種一體感,這和梵的意識遍佈於這首讚詩中。

AGNIHOTRA
    光是給予生命的元素。它讓自己以太陽和火的形式顯現。Agni是人類的朋友。Agnihotra是讓人類永生不朽的獻祭。據Satapata Brahmana(百道梵書)所載,如果祭司不於早晨施行Agnihotra,則當天太陽不會昇起。一個善於持家的家長,應會於每日晨昏施行AgnihotraAgnihotra被施行的瞬間是相當重要的,它們是Sandhya--AgniSurya相遇之處。
    Rig VedaV151-2)的讚詩是神秘難解的。
   
    我向Agni這位遠古而光榮的名主獻上這首讚歌。祂被塗以奶油。
祂是強而有力的AsuraAgni),財富的守護者與幸福的賜予者。
 
    藉由至上天堂上獻祭的力量還有ruta(宇宙秩序)建構於ruta
人類縱使終有一死,卻獲致天界不朽的席位,這支持了天空。

Rig VedaX106)中,Agni向天獻祭。祂的型態遍及各地。

Yajur Veda111911202125)中,
AgniJyothisJyothisAgni,榮耀!
SuryaJyothisJyothisSurya,榮耀!
Agni是輝煌壯麗的,Jyothis是輝煌壯麗的,榮耀!
Surya是輝煌壯麗的,Jyothis是輝煌壯麗的,榮耀!
    JyothisSuryaSuryaSurya,榮耀!

    我們中若有人接近祭品,應首先向火神祈禱,
火神即使身在遠方亦能聽到。

您是神聖的飲料(andhas-Sama),願我能飲用您。
您是偉大的,但願我能分享您的偉大。
您是強而有力的,願我從您身上得到力量。
您是財富(rai),願我能從您身上致富。

喔!榮耀(revati,母牛,水,聖言),留在我們之中吧,
停在這裡不要移動。

喔!至上主,成為我們最親近的朋友、救星與護衛者。
至上主是無比的榮耀,祂駕臨我們。

Satapata Brahmana記載,一切的獻祭終有盡頭,唯有Agnihotra是無窮無盡的,一個人若知曉Agnihotra的無線性,他會有無限的繁盛與子息。


ASHVAMEDHA
Ashvamedha或馬祭是由勝利之王所施行,被稱為王室獻祭。它是吠陀中盛大莊嚴的宗教儀式。國王、王后、王室成員、全國人員均會參與此一祭典。
雖然主要的供品是馬,但其他動物也將隨後獻上,接著禮物會分送給祭司。
Ashvamedha通常被稱為大祭典(mahakratu)。人們相信它會洗滌所有罪惡,實現一切願望且取悅Prajapati(生主)。
Rig Veda1163)中,馬等同於太陽,而原始宇宙馬代表了整個宇宙。馬被稱讚使用多種象徵。這首詩以對獻祭之馬的祈禱做結。

PURUSA YAJNA原人獻祭
吠陀聲稱諸神經由Yajna而獲得永生。Yajna是原人。吠陀中強調的另一個重點是獻祭包含了immobation與新生命。據Satapata Brahmana所載,人類共有三次誕生。第一次生於雙親,第二次為當他施行獻祭時,第三次是他過世後火化於柴薪時。
人類的第三次誕生被解釋如下:獻祭者在祭典前先經過淨身的儀式,此稱為dhiksha。經由獻祭,人類與諸神溝通,且呈上自己終有一死的肉身給神,並獲致不朽之身。在祭典中獻祭者把自己的肉身獻給諸神。當確定自己的聖體時,他重返人間並從獻給諸神的肉身中回陽。第二次誕生由獻祭中而來即緣於此。
關於yajna的另一種說法如下:據Satapata Brahmana1721-5)記載,人對諸神、諸聖者、pithru等都有某種特定的道德義務、責任或債務(runa)。藉由施行獻祭,人清償了這些債務並成就了自己。

當他施行獻祭時,償還了欠諸神的債。
當他吟誦吠陀時,償清了欠聖者的債。
當他生下兒子時,了結了欠祖先的債。
當他招待客人時,結清了欠人類的債。
償清四種債,他獲得一切,贏得一切。

在原書中(1116216)我們讀到當人一生下來時,他的身體即是對死亡的欠債。當他施行獻祭時,他正從死亡中贖回自己。

吠陀諸神的故事

IndraVrutra
Tvstar之子Visvarupa有三顆頭,一顆用來飲用Soma,另一顆用來飲酒,最後一顆用來進食。祂的父系祖先是神,所以祂在獻祭中公開且大聲地為諸神獻上祂們的部分;但是當祂獻祭時,出於對Asura母親的愛,祂秘密地為Asura保留一份。諸神之王發現此一違反Dharma之舉欺瞞了眾神,接著祂馬上又驚又怒地把自己的頭通通砍掉。祂飲用Soma的頭變成了灌木堆;飲酒的頭變成了麻雀;進食的頭變成山鶉。儘管能遁離,Indra卻把謀害婆羅門的罪責在一年之間收進自己緊握的手中。為了洗滌眾生,Indrait(不知所指為何)分成四份在大地、水、樹和女人上。大地承擔了四分之一謀害婆羅門之責,賴以回報的是她的坑洞將被填平,而風則是大地的可見形式。樹木也接受了四分之一之的責任,好處則是被砍掉的枝幹會再長回;其可見形式為樹脂。女人接受了四分之一的罪責,得到的是永遠充滿慾望;對女人而言,這份罪責會在每個月以流血的方式顯現。水也接受了四分之一,回報是可以出現在任何液體中;其見諸氣泡和泡沫,and water thus cast it off.
當祂的兒子死後,Tvastar獻上祭品給Indra之敵,好讓他去殺掉Indra。並說道:「長成Indrasatru,並馬上把我的仇人給殺掉。」語畢,隨即在南方產生了一個如同末世死神一般令人望而生畏的怪物。日復一日,牠如飛矢般全面而快速地長大。牠如同一座著火的大山,在重重的雲層中透出光芒;牠有著熔銅般的鬍鬚,眼如中天之日。牠登上天空,於猛烈燃燒的三叉戟上,大跳大叫,用腳激烈地撼動大地。牠的深喉將天空一飲而盡;牠的舌頭舔噬the star of the hear並且貪婪地吞食三界。當大家看到牠張開滿佈尖牙的血盆大口,大打喝欠時,驚恐地向四面八方逃開。
由於牠用黑暗覆蓋了這個世界,這頭愛哭叫的離群之獸名曰Vrutra。牛形群神起而圍攻,以大量的天彈擊打牠,不料全被吞沒了。蒙Vishnu之福,Indra從先知Dadhici的骨骸處得到祂的雷杖,同時諸神圍剿Vrutra及其Asura兵團。
Indra英勇地,充滿至上主的力量將雷杖高舉於頂,那是從先知的骸骨處而來,由Visvakarman精工鑄造而成,眾神環繞Indra,祂尊貴榮耀地立於大象之上,受到成群簇擁的先知們不斷地歌詠讚頌,並且為三界帶來喜樂。Indra發動猛攻,以打擊Asura軍團領袖群中的Vrutra
接著怵目驚心的神魔大戰在Treta時代之初於Narmada河畔展開。看那揮舞著的雷杖,Shakra,因為自己的榮耀而顯得光彩奪目,被RudrasVasusAdityasAsvins、祖先們、Fire MarutsSadhyasVisvedevas跟隨著。Asuras因而被激怒了;在Vrutra的領導下,牠們紛紛投入戰鬥。AnarvanDvimurdhanRsabhaAmbaraHayagrivaPrahetiHetiUtkalathe daityasdanavasyaksasraksasas by the thousands,由SumallinMaun所領導,皆以金飾之,反擊Indra軍團的先鋒部隊如同死亡的助手般銳不可擋,牠們所向披靡,一無所懼地粗暴怒吼。牠們以粗棍、狼牙棒、箭矢、天彈、鐵鎚、長矛、戰斧、長劍、百人斬為武裝,攻勢撲天蓋地而來,同時向諸神的牛陣猛擲武器。牠們隱身不見,就像被傾盆而來的箭矢所蔽,如同天空為重雲所覆一般。然而這些武器卻根本打不到神軍,統統都在半空中就被靈敏的神明打個粉碎。牠們終於彈盡援絕,但仍不斷向天界的軍隊丟擲山峰、樹木與岩石,卻仍被打個粉碎。Vrutra所帶領的獸群們發現神軍不但刀槍不入,連投擲過去的樹木、岩石和山峰也毫無殺傷力,牠們不禁感到戰慄。這些武器都被Vishnu所鍾愛的天軍反彈回來,就如同賤民對偉人的汙辱只會反射己身而已。眼看牠們的精力在緊要關頭處快耗盡了,群獸本非Hari之忠實擁護者,頓時軍心渙散,氣力耗盡之下,牠們決定在大戰方酣時拋下領袖逃命去。
當勇猛的Vrutra看到同伴的遁逃,牠的軍隊被恐慌所擊潰而分崩離析時,這位偉壯的戰士露出了英雄的微笑,說出這段使勇者喜悅的精當之言:「VipracittiNamciPulomanMayaAnarvanSambara,聽我說!對一切生者而言,死亡是必然的,到此為止,無方可救。如由此可致昇天及令名,誰不擇死?有兩種死法被認為是難以達成的,一是yogin經由冥思而放下了自己的肉身;一是永不言退的英雄長眠於戰士之床!」
在戰場上迎接死亡,認為其優於勝利,Vrutra緊握長矛攻擊Indra,同時Kaitabha of yore在水中攻擊Narayana。牠將長矛以alarcrity奮力擲向Indra,這支矛閃耀著末日的焰舌,勇猛的魔王嘶吼著:「受死吧,罪人!」眼看長矛劃破天際,接著如流星般猛衝向Indra,金風劈面之際,手持雷杖者仍泰然自若。祂用百節雷杖切過同時亦折斷了Vrutra毒蛇般難纏的手臂。斷了一隻手臂後,Vrutra以短棍瘋狂痛擊Indra,亦打中其下頦,在此同時,Maghavan的聖象墜落,而雷杖也從祂手中滑落。
諸神、Asurassiddhascaranas的軍隊莫不為Vrutra驚人的武藝而讚嘆,但是當理解到Indra身陷險境時,祂們不禁慘叫。Indra恥於拾起滑落於敵人面前的雷杖,然而Vrutra說道:「緊握祢的雷杖,殺死祢的對手!現在不是絕望的時候!」
大戰雙方的領袖IndraVrutra隨即捲入戰鬥,降敵無數的Vrutra用牠的左手將嚇人的鐵棍猛往Indra擲去,然而Indra以百節雷杖同時刺穿鐵棍與Vrutra象鼻般粗狀的手臂。牠血流不止,手臂齊根而斷,像極了失去兩翼的山,被Indra一擊之下,自空中墜落。daitya將其下顎放在大地,上顎置於天堂,用他深口中飛快掠過的舌頭舔噬天空,如同要用他致命的長牙吞食三界一般。Vrutra以其巨大的形軀蔑視群山,群山之行王雙腳踏平大地,大口吞沒Indra與其巨象。目睹Indra被吞噬的這一幕,諸神、生主與偉大的先知們發出悲鳴。然而Indra因其瑜珈幻術的力量,並未死亡。此至上主、屠Vala者,用雷杖劈開Vrutra的肚子,大步走出並砍斷敵人大山般的頭顱。然而雷杖結實地從Vrutra頸子四方切過,only caused his head to fall after as many days had passed as there are from solstice to solstice.
接著在天界大鼓忽作,GandharvasSiddhas、一群偉大的先知們以屠Vrutramantras讚頌Indra,並且歡欣鼓舞地將花灑向祂。當諸界紛紛注視時,喔!降敵者,Vrutra內在之光遁離並與上界融合。

Indra失去了祂的榮耀
Indra消滅VrutraVisvarup後,變得益發自大,他下令Visvakarman為祂建造一座雄偉的宮舍。之後,一位婆羅門男童來到祂跟前,說道:「我的朋友,我知道先祖Kasyapa與苦行隱士Marici都是您的朋友。我已經禮讚過Brahma--這位由Vishnu肚臍跳躍出來的造物主--還有至高無上地守護神Vishnu--生就sattva的資質,以及獨一無二,浩瀚無垠的消解之洋--沒有任何生物與恐懼。現在我問祢,Shakra,天地萬物有多少的種類呢?萬古又有多攸遠呢?eggs(不知是否應翻為黃金胎)有很多顆嗎?又有幾顆是BrahmasVishnusShivas在裡面的呢?哪幾顆有Indras呢?誰能得到它們呢?設若塵粒和雨滴能夠被計數--喔!諸神之主--即使智者也無從計算Indra的數量。Indra的天壽和大位歷時71載,而Brahma的一日一夜包含了28Indra的時間。而且Brahma的天壽長達108年,所以Indra究竟有多少個呢?這是連Brahma也不可勝數的。究竟有多少Brahmaeggs及其BrahmasVishnusShivas似共處在由強大的Vishnu的毛孔所噴發出的純淨汗水呢?正如同Brahmaeggs是不可勝數的,as are the drops of the sweat of existence,因此Brahmaeggs如同其毛髮一般,是不可計數的。究竟有多少神是在Brahma的一個egg之中呢?又有多少如您一般呢?」
在此同時,此至上者看到一群螞蟻列隊移動著有百弓之遙。祂什麼也不說,維持那如深海般的靜默。Indra以極度的驚奇,喉頭乾澀地問道:「你為何發笑呢?偉大的婆羅門?立刻告訴我,你究竟是誰,美德之洋隱藏於幻象之後,而有孩童的形貌?」
當他一聽到Indra的話,婆羅門男孩出色的回覆討論了靈魂,並且包含了良善生活的精髓以及智慧真正的核心:「我觀察這群螞蟻已經有一會兒了;其存在之理是隱而未顯的。不要問我,為了你的無知而悲傷。無雙的知識火炬為了那些被存在之理所包覆潛藏於無知的黑暗中而切開了重生之樹。隱藏於所有的Veda之後,即令最完善者亦幾不可觸及。Equal to the breath of yogins,它粉碎了蠢人們的自大。」
    如此說完,他站在那而微笑,直到Indra再度開口:「快點說清楚,婆羅門男孩,那古老的知識火炬是怎麼回事!我不知道你是誰,孩子。你像是以人形現身的大智慧!」
    具青年婆羅門之形的Krushna開始詳細解釋偉大的yogins亦難以獲致的智慧來回應。「那堆蟻群據我觀察,每隻螞蟻都跟著前頭,在諸神的世界中,由於祂們過往的行誼,have every one been Indras.而現在,由於過往所作所為,祂們已逐漸落入蟻道。 」說完之後,男孩樣貌出現的Hari即刻消失不見。然而Indra驚異地站在那兒,由此祂已看出夢中的景象。至上主已不再在乎祂的財富。有百件貢品的Indra召喚Visvakarman,充滿感情地與祂說話,並送上珠寶,讓祂充滿榮耀回家。將一切託付給兒子,Indra準備去尋覓庇護之地,拋下妻子Saci與王位,已獲頓悟的祂,現在只求一死。當Saci發現心愛的丈夫已發現智慧,她既傷心又顫抖地前往Guru避居處走去。她召喚Bruhaspati並告訴祂一切;她讓Bruhaspati使Shakra了解宇內智慧的精髓。老師自己寫出了一篇特別的文章,深情而歡愉地描繪夫婦間的樂趣,使得Shakra大聲地朗讀。言說之主Bruhaspati展讀這篇論宇內智慧的文章,因此Indra重返王位,盡其責任。

Dadhici
    從前,Vasus和其餘的不朽者都被有Vrutra相助的daityas所擊潰。在他們把所有的武器都丟擲於Dadhici的隱居處後,諸神也都被粗暴地推翻。接著連同Indra與先知在內的諸神都遭到攻擊,疾行至Brakmaloka告知祂們的困境。
    當世界之祖Brahma聽到諸神的話後,告訴祂們Tvastar所圖為何:「Tvastar已產下所有daityas之強大主宰,充滿尊貴,為了消滅祢而來。喔!眾神啊,牠的名字叫Vrutra。所以祢們必須試著先下手為強。聽好了,智者們,為了Dharma(律則),我必須告訴祢們。」
    「在很久以前,偉大的先知Dadhici,一個sense-controlled的苦行者乞求Shiva並得到使骨頭成為雷杖的恩賜。向祂求取骨頭吧!祂一定會給祢的。接著用這些骨頭製成雷杖,並用它誅殺Vrutra,不要怕!」
    聽到Brahma的話,Shakra,祂的老師,還有諸神立刻來到Dadhici美麗的隱居處。當Shakra看到這位充滿力量的先知時,祂滿懷敬意地鞠躬並合攏雙手,讚頌先知,同行的還有老師與其他不朽者。這位聖者中最具智慧的隱士,察知祂的目的,並把祂的妻子Suvarca送到隱居處裡面。
    接著諸神之王,連同其餘不朽者為了實現祂的目的,bent upon成功之術,向這位先知的主宰說道:「我們這些神明和先知都受到Tvastar的迫害,我們是來向您尋求庇護的。喔,慷慨的施救者;喔,偉大的Shiva跟隨者!喔,婆羅門,賜予我們您那雷杖製成的骨頭吧!我會用您的骨頭製成自己的雷杖,有了它我就可以把威脅諸神的Vrutra殺掉了!」
    如祂所言,這位先知獻身助人,凝神於守護神Shiva,並棄離肉身。生命的羈絆鬆解了,先知Dadhici立刻及於Brahmaloka。一陣花雨從天而降,諸神驚異。
    接著Shakra召喚母牛Surabhi將骨頭舔乾淨,好讓祂製成武器對付Vrutra。在祂的命令下,Visvakarman用這些堅若鑽石的骨頭製成各式各樣的武器,那些骨頭承Shiva之恩典而成為雷杖。祂做了一個雷霆弓,箭尖稱為Brahmasiras,其他眾多武器亦是由骸骨而來。
    Indra拾起祂的雷杖,在Shiva力量加持下氣力大增,猛烈地攻擊Vrutra,就如同Rudra襲擊死亡一般。重裝上陣的Shakra迅速地猛力斬下Vrutra山頭一般的腦袋。三天界的居民歡慶凱旋,不朽者讚揚Shakra,天降花雨同慶。

Maruts
    Diti的兒子被Indra殺掉後,她向丈夫Kasyapa哭訴:「喔!主人啊,你是我的靠山!賜給我一個能消滅Shakra的兒子吧!」Kasyapa回答道:「如果妳能在一千年神聖的光陰中都保持純潔,黑眼的女人啊,妳就能生下一個毀滅敵人且統治三界的兒子。除此之外別無它途。」照著丈夫的話,Diti開始禁欲修煉,而且在行姙娠的儀式後,先知離開前往Udaya山。
    當那位善良的先知遠離,千眼Indra快速來到先知的隱居處並向Diti說:「讓我當妳忠實的僕人吧!」這位女神受命運的驅使兒答應了。這位城市的劫掠者一方面積蘊怒火,一方面為她做事,像條蛇一樣隱藏自己等待時機。
    這位苦行的女人yoke to tapas,已過了千年的純潔生活。有一次,她在洗頭髮時,頭枕著膝蓋睡著了,她的頭髮凌散以致於髮梢觸及足部。千眼Indra抓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透過鼻孔鑽進她的肚子。
    穿過daityas母親的子宮時,祂看見一個巨嬰臉部向上平躺,手放在屁股上。
    Vasu看見他臉上有一塊像水晶般閃閃發光的肉片,因此祂撿起來放在手上。接著,一陣盛怒湧來,這位百種獻祭之神用力擠壓這團肉直到它變得僵硬為止。其中一半向上成長,另一半向下發展,直到那肉團成為百結尖牙交錯的雷杖。有了這把百刃雷杖,祂把Diti已受孕的胚胎大卸七塊。
    Diti醒來後,她看到Shakra的所作所為,並聽到兒子的尖叫。「傻瓜」,Shakra叫道:「停止哭泣並且咯咯笑吧!」一邊說一邊再把那七塊各自再切七塊。這就是百種獻祭之神的隨從且為Indra的前鋒--Maruts從他們不潔的母親所生出的。
    Shakra帶著祂的雷杖,留下Diti的子宮。生怕她的詛咒,祂說道:「別生我的氣!妳的兒子受到懲罰不是我的錯。要怪就怪妳行為不端。」Diti回答道:「不,那不是祢的錯。我想老早以前我就註定要變得不潔了,即使我的時機已到。」美麗的Diti撫慰她的孩子們,把他們和諸神之主一起送走。
    Svayambhu Manu的兒子叫做Priyavrata。然而,他的兒子Savana享譽三界之內,死後無子,他的太太淚水中盡是哀傷。她拒絕把丈夫送去火葬,緊抱著遺體像痛失護衛的女人般哀嚎:「我的丈夫啊!我的保護啊!」
    一個神秘的聲音從天空傳來:「喔!王后,別哭。如果妳信持至上的真理,則這火是屬於妳和丈夫的。」當她聽到上天的聲音,Sudeva王后說道「我為無子嗣的國王而悲傷,卻非為自己悲慘的遭遇而憂傷。喔!上天的使者。」
    這個聲音回答:「不要再流淚了,大眼姑娘,妳應當跟國王生下七個兒子的。馬上升起火來。我已跟妳說出真相了,現在把妳的信仰投入進去!」
    連天神也這樣說了,年輕而忠於丈夫的女人,將心愛的丈夫放在pire上,點上火,同時凝神於丈夫,縱身投入火場。
    接著容光煥發的國王和妻子升空了。他和王后--Sunabha的女兒--逍遙地穿過天空。就在國王穿過天界時,王后的月信來了。藉由神聖的瑜珈,他們仍然在天上待了五天,到了第六天時,國王心想:「現在是他的受孕期,應該不會徒勞無功了。」所以這位天空的旅行者開始和他纖細的太太纏綿。但是他的精液從天而落,當精液噴發時,國王和王后從天空走廊到達了Brahmaloka
    七位先知的妻子SumanaMaliniVapusmatiCitraVisalaHaritalini都喜悅地看著白雲顏色的精液從天而降。當她們看到精液停留在一朵藍色的蓮花時,祂們認為那是不倫的蜜汁,開始竊竊私語,渴望那永恆的青春。她們開始淨身儀式,禮拜丈夫並徵得同意,好來啜飲那萬王之王留在蓮花上的精液,想像那是瓊漿玉液。當她們吃完國王留下的精液後,這些苦行者的妻子完全失去了她們身為婆羅門的榮耀。因此這些先知們拋棄了犯錯的妻子。
    這些妻子們總共產下了七個兒子,他們悲慘哭嚎,整個世界都充塞著他們的尖叫。接著世界之祖Brahma出現了。一面靠近這些嬰兒一面說道:「別哭了,強壯的傢伙。你們將變成天界漫遊者,叫做Maruts!」Brahma,諸神之主,世界之祖,說了這番話,令這些孩子成為天界漫遊者Maruts。而這就是Svayambhuva ManvavtaraMaruts的起源。

Soma
    神聖的先知Atri,其威嚴超乎諸界之上,成為Soma之父。莊嚴的先知直挺挺的站著,雙手高舉,如同旗竿、岩石或磚牆般。美德充潤其身體、言語和心靈,祂實踐偉大的苦行,稱為「至難」,已經歷了三千聖年,這些都是我們已聽聞的。
    當祂立正站好,眼睛眨也不眨一下,持精不發,that learned brahmin’s body turned into Soma.先知的Soma是祂開發自身而來,從祂的眼中流瀉出來,照耀十方。在Brahma的命令下,十位女神都因Soma而受孕;不能獨自承擔,她們把Soma聚集在一塊兒。那胚胎光芒四射,如月冷光照耀這個世界。
    但是她們無法把胚胎留在子宮,所以它們以月光的形式降在這四與富足的土地上。
    當祖宗Brahma看到Soma從天而降,出於為世界興利的渴望使祂乘上了自己的座駕--那是諸神一起完成的--它的目的是宇宙的律則;對於它的承諾是真實不虛的,它是由一千匹白馬所共軛拉動的。
    Soma降生--Atri高尚靈魂的子息--降生於世,Brahma的七位著名且神聖的mind-born兒子,包括Bhrgu的兒子Angiras,一起用源於Rig VedaYajur VedaAtharva Veda裡的眾多讚詩來歌頌Soma。受到讚揚的同時,閃亮的Soma也不斷地茁壯,並滋養三界。而Brahma駕著馬車繞著海洋包圍的大地跑了二十一圈。
    Soma的力量也降臨到大地,那邊草木齊放,熠熠生輝。Soma用這些植物餵養世界,以及四種生物。因此神聖的Soma是世界的維繫者,優秀的Soma苦行長達一千蓮花所計數的年份。十方而來的金色女神各自支持起了這個世界,她們的主人是Soma,因其工作而名揚四海。
    接著Brahma,知梵者中最優者,賜予Somaas the moon)君臨種子、植物、婆羅門與水域之權。苦行者中最殊勝者,輝煌的Soma,就任統領廣大領主的萬王之王,而祂也用自己的資財給養了諸世界。而智慧的Pracetas Daksha也將自己二十七位忠貞的女兒,稱為Nakshatras許配給Soma當妻子。
    在獲致了強大的權威後,主神Somalord of all who possess Soma,下令舉辦一場耗費鉅資的王位大典。HiranyagarbhaBrahma就任Brahman主祭時,擔任udgatar祭司,而聖主NarayanaSadasya伴有由Sanatkumara領導之早期婆羅門先知們。而Soma給予這些祭司和由婆羅門先知率領的sadasyas之酬金是三界的。
    九位女神也加入祂了,祂們分別是SiniKuhuVapusPustiPrabhaVasuKirtiDhrtiLakshmi。在祭典的尾聲,諸神、眾先知們禮敬機警而專注的Soma為首領,超絕於眾王之上的王,十方的創生者與保衛者。
當祂贏得這辛苦掙來的君權以及先知們的擁戴,祂對紀律的專注開始渙散,祂失去自制了,祂劫奪了Bruhaspati美麗的妻子Tara,並對Angiras的兒子們舉止輕蔑。即使諸神和神聖的先知們懇求,祂仍拒絕將Tara交還給AngirasUsanas很久以前曾是祂父親Bruhaspati的得意後生,從後方攻擊Angiras。而出於對Bruhaspati的愛,主神Ruda拾起祂的弓也從後面回擊Usanas。偉大的神靈瞄準諸神,並將自己最好的箭矢射向婆羅門的先知們--祂們因而失去榮耀。從這些事件中,一場稱為Tarakamaya的神魔大戰於焉展開,而這也導致了世界的毀滅。諸神與不朽者在Tusita救亡圖存並與首位神明--祖神Brahma尋求庇護所。
祖神制止UsanasShankara--最年長的Rudra--進一步戰鬥,並將Tara送還給Angiras。當祂看到臉孔宛若月神般容光煥發的Tara懷孕了,博學的Bruhaspati說道:「妳不應產下這個胎兒!」
「無論如何,我都要懷著孩子!在我的體內,在我的子宮。」她如此回答,拒絕把未來將成為烈火燎原般的dasyus強大毀滅者的孩子墮掉。而他一生下來,that god began to strike dow the bodies of the gods.
諸神滿懷憂心地問Tara:「這孩子的父親究竟是誰?SomaBruhaspati?告訴我們真相!」
她羞愧之至,一句話也不說,good or bad,她dasyus般嗜殺的兒子對此開始詛咒她。Brahma制止了男孩並向Tara問道:「現在這裡對Soma有很多猜疑。告訴我們真相,他是誰的兒子?」
Tara虔誠地合掌,告訴慈悲的Brahma,她強大而具有dasyus破壞力的孩子是Soma的。隨即寬宏大量的先行者Soma親吻祂聰慧的兒子並命名為Budha。接著一如從前地,祂起身由聖者們伴著離開。
Lla,國王的女兒,懷了一個兒子Budha,豪壯地Pururavas有六個兒子,都是英雄豪傑,由妻子Urvasi所生。後來Soma,月之星體,受到諸王疾病的劇烈侵襲,開始虧缺,因而祂回到父親Atri的避難處。大名鼎鼎的Atri制住了祂的惡,免除了皇家的疾病,Soma如同月亮般閃耀榮光遍照四方。



注釋
[1]Nasadiya Sukta Rig Veda X129

   最初,既無存有亦無Vonqeing
   既沒有空氣,其上亦無天空。
  
   它包覆著什麼呢?它在何方呢?在誰的保護中呢?
   那兒是水嗎?它是深不可測的嗎?

   那裡既沒有死亡,亦無不死。
   There was not any sight or day.
   太一憑自身動力而呼吸,無需氣息。
   除了太一外,沒有任何事物。

   那裡只有黑暗,一切都被黑暗包圍。
   一切都是水,無法辨別。
   接著,它被虛空所遮覆,太一,在熱情的能量激發下,存有,浮現。

   在天地之始,愛出現了,它是最根本的萌芽,感召了心靈。
   先知們用智慧探求自己的內心,發現存有與無有的聯繫。
  
   一道分岔從無有eut存有。
   何者在其上?何者在其下?
   那裡有持有種子者和強大的力量,
   由下猛推或從上前進。

   誰能真正知道呢?誰又膽敢說出呢?
   它生在何方?哪裡產生它呢?
   即便諸神也在它現世後才來到。
   那麼誰能說出它從哪裡存有的?

   That out of which creation
   無論它是否支撐是否強化或並者未這麼做,
   祂從至高的天界審視著它,
   祂當然知道--或者祂可能也不知道。
  
[2]Tapas是熱情與熱能,還有創造性的熱誠。
[3]Kama是愛與欲。
[4]Tapas Rig Veda X190
  
   宇宙的秩序與真理從熾烈的熱情而來;
   隱晦的夜晚從那而出生。
   波濤洶湧的海洋從那裡出生。
  
   年--從海洋與其浪濤中產生--排列了一連串的日夜,
   控制一切會眨眼的生命。

   接著,像以前一樣did the creator fashion
   太陽與月亮,天界與大地,大氣與光域。
[5]SkambhaAtharva Veda X7
  
   熱情住在它的哪一段枝幹呢?
   秩序又在哪一段呢?
   堅定的信念是在它的哪一段呢?
   真理又建立在哪一段枝幹。
  
   火光在哪一段閃耀?
   風從哪一段產生?
   月亮用哪一段來當測量杖?
   祂何時測量偉大支柱的形狀?

   大地住在哪一段?
   大氣又在哪一段?
   天空在哪一段呢?
   偉大的超驗界又在哪呢?

[6]GayatriRigvedaIII6210
   
    OM
    Tat Savitur Varenyam
    Bhargo Deyasya Dhimahi
    Dhiyo yo nah pracodayat
  
   
    我們冥想光榮的壯麗
    Vivifier聖靈。
    但願祂現身啟發我們的心靈。

   
    Gayatri被稱為Vedas之母。
    祂就是整個宇宙。
    知曉Gayatri者是光的完全象徵,收到一切祝福。

[7]Svetawatara UpanishadIII  34
    在眼的每一面,在臉的每一面,
    在手的每一面,一雙全面的腳,
    祂,神明,太一,創造了天堂與大地,
    用手掌和羽翼將其熔煉於一。

    祂是諸神的起源,一切之主,
    Rudra,強而有力的聖者,
    祂在遠古時創造出了黃金胎--
    或許孕育了我們純淨的心靈。

[8]Mandukhya Upanishad
   
這是一切的主宰,知曉一切者,內在的控制者。
這是一切的源頭,一切存有的開端與終結。

[9]Rig VedaVII81
    Divo duhita意指天堂女兒

[10]Prathamam JanmaBrihadaranyacka Upanishad VI422-24.
   
[11]Rig Veda I16435
    Ayam Yajno Bhuvansya Nabhih

[12]Ruta具有多種意義:妥善安排的,建立的規範、真理、秩序。(熱情、創始、祈禱、獻祭和rutaRig Veda X1901被稱為大地六柱)


索引
A
AdhvaryuYajur Veda的祭官,行祭僧)

Adityas太陽神

agni

Agnihotra

aham asmi我是。

Aitareya Upanishad

akalawithout parts,無分)

Aksara「不朽者」,永存、不朽、不變異的聖音

Ambara

Amrata甘露

andhas-Sama神聖的飲料

Anarvan

AngirasAtharvan天界的聖仙

Anustubh

apaurusheya沒有作者

apsarases天女

arthanareeswara主的對象,是描繪siva的一種原始圖形,表達主動的神與被動者結合而創造的概念。

asuras邪惡的魔,阿修羅
Ashvamedha

Asvins神之雙使

Atharvan首席祭司,祭火僧

Atharva Veda阿達婆吠陀,禳災明論

Atman自我、靈魂

B
Bali阿修羅王

bandha隱藏的線索

bhagesa幸福之主

bhakti marga敬信之道

Bhrgu

Brahman梵;聖言;Atharva Veda的祭官,總監祭祀的祈禱僧

Brahmanas梵書

Brahmanspati梵主

Brahmasiras

Brahmavidya梵的知識

Brahmin婆羅門

Brakmaloka


Bruhadaranyaka奧義書

Bruhaspati祈禱主

C
Chathur varnya種姓制度

caranas

D
Dadhici

Daityas

danavas

darsanas各學說

Dasyus

devabandhu諸神之友

deva Karma儀節

Diti

Dharma


獻祭大典(dharmani pradhamani
Dvimurdhan



E
ekam tad angam單獨枝幹

EkarshiSun獨一先知

ekasatam眾多的

F

G
Gandharvas樂神

Gayatri metre

Guru導師

ghee烹煮印度料理的精煉奶油

H
hamsa靈魂

Hari

Hayagriva

Heti

Hiranya GarbhaHiranyagarbha黃金胎

hotra祭司

Hotar priests主祭司

I
immobation

Indra雷神

Indrasatru

Indu

J
Jatakarman「生子儀式」

Jnjana marga智慧之道

善(jyeshta

Jyothis


K
Kaitabha of yore

kama愛欲

Karmamarga行為之道

Karana宇宙的起源

Ka’syapa自存的創造者

Kavya讚詩

Krishna

Kshatriyas剎帝利

Krushna

L

M
madhyama處中

Mahabharta《摩訶婆羅多》

mahakratu大祭典

Mahanarayana Upanishad《摩訶那羅衍那奧義書》

manas意念

Marici

Maruts

Maun

Maya


Mitra


N
Nabhi中心;宇宙的中心

Namci

Narayana
NASADHYA SUKTA無有讚歌

nitya Vac永恆的字

無有(Non-being

O
P
para極深

parama Vyoman至高虛空;眾神所在的巔峰

Parameshtin至上神

pasyanthi心耳脈

Pavamana純淨者

pithru

Pracetas Daksha

Praheti

Prajapati生主

prakruti自性

Prakyaksham可親証

Prana氣息;生命

Puranas《古事記》

Purusha原人

Purusha Sukta原人讚歌

purusham pashum祭品

Puloman

Putrakama<求子讚歌>

Q

R
rai財富

raksasas

Ramayana《羅摩衍那》

rayi珍寶,意指諸如牛、馬、馬車、食物、子嗣與黃金等財寶,有時亦指精神性的恩惠

revati榮耀;母牛,水,聖言

Rig Veda(梨俱吠陀,歌詠明論

Rigs讚歌

Rishis仙人

rita律則

ritam律則

Ruda

Rudra力量強大的聖仙

Rudras暴風神
Ruk光明

ruta宇宙秩序

rut durja祭司

Rsabha

S
Saci

Sadhyas

Sadhyasa天界神靈

Sama Veda沙磨吠陀,讚頌明論

Samam韻詞

Sambara

Samhitas本集或者真言的讚美詩

Sarawati辯才天神

Sarvahut獻祭

Sarveshwarw至上主Sarveshwarw sarva[all]ishwara[lord]

Sattva

satya真諦

satyam真理
Savana

Savithru太陽

Savitru日神

Shakra

Shatapata Brahmana百道梵書

Shishyas學生

Shukla

Siddhas

SkambaSkambha宇宙柱

soma月神;酒神

Soma Veda娑摩吠陀

Sradha信仰

sruti天啟

Sudeva

Sudras首陀羅

Sukruta善作

Sumallin

Sunabha

Sunitha先導

Suparana美翼;陽光

Surabhi母牛

Surya

Suvarca

Svabhava自性

Svayambhu Manu

Svayambhuva Manvavtara

Svetashvathara奧義書

Swaha禮讚


T
Taittariya Brahmana鷓鴣梵書

Taitaria Upanishad鷓鴣奧義書

tapas苦行;能量

Tarakamaya

the One太一

Treta

Trivikrama「三步」

Tusita

Tvstar ;Tvastar
U
Udgatr Soma Veda的祭官,歌詠僧

Upanishads奧義書

Upendra(譯按:Upendraupaindraupa後接名詞,有「下等」之意)。
Sarveshwarw(譯按:sarvaishwara=等於「萬有之主」)的地位。

Urvasi

Usanas

USHAS曙光女神

Usnih metre

Utkala

V
Vac言說

Vaikhari發聲

Vaiswanara宇宙之火;太陽

Vaisyas吠舍

Vala

Varuna律法神

Vasus婆蘇天神

Vata風神

Vayu風神
Vedas吠陀,就字面之意是”sruti”=hearing

Vedi供桌

Viraj宇宙牛;閃耀者

vihavya伴隨禮拜儀式所祝禱的新讚詩

Vipracitti

VISHNU毘濕奴神

Visvakarman

Visvarupa; Visvarup

Visvedevas

水域的惡魔(Vruthra Vrtra

Vrutra惡魔

W

X

Y
yaksas

Yajna祭祀

Yajnasya satvam獻祭的精髓

Yajur祭祀的套語

yajus祭祀

Yajur Veda夜柔吠陀,祭祀明論

Yogin

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