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來分析台灣各產業產品的短缺循環:
#冬季-12 1 2月:
容易受低溫影像的多半是寒害
會影響蔬果收成、養殖漁業漁火,蔬果水產產量會受影響

#春季-345月穩定時,第一級
氣候農魚畜產業產品波動較小
春天也是季節變化人體抵抗力變弱的時候,
也是流感的好發季節,武漢病毒如果持續,再加上流感,又會是一波口罩、消毒清潔用品的缺貨潮。

#夏季-678月
夏季為台灣旱季,
會影響的就是水庫缺水導致限水、分區停水等民生調解措施
進入夏季就要開始大量囤儲飲用水和生活用水。
夏季也是電力高峰,
台灣能源仰賴進口,火力發電佔75%,如果受到疫情封鎖國際貿易出口/進口,或是關稅問題、中美貿易站的波瀾效應影響,都有可能影響煤礦價格和進出口量,
屆時停電限電頻率會增加,
要準備備用能源系統、備用電源、電池 行動電源、緊急照門設備、甚至發電機。
此外飲水/生活用水(通常停電就必停水)、電力廚具爐具、電冰箱罷工導致肉乳生鮮品無法保存、食物中毒、泡麵和耐久食品發生搶購…等周邊效應。

#秋季-9 10 11
颱風季,影響最大的是蔬菜價格和產量,養殖漁業也會影響
再來是水災的影響,都市言會影響供電系統、路上交通,
民生部分 生鮮產量銳減,耐久食品、加工食品就會被搶購。
颱風時電力中斷導致停電、
颱風過後的淨水場停水,
車輛載具泡水故障送修的需求都是增加/汽車百貨用品的需求增加。
如果道路坍方 會影響物流運輸,
花東地區的物資仰賴蘇花高這條生命線的運補,
如果蘇花高坍方,也會導致短期的水泥、建材的原料價格上漲。

台灣仰賴進口的原理,隨著因為防疫鎖國效應,
造成國際原物料上漲、甚至短缺
紙漿 、能源(煤)、糧食…都會受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