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感恩 李靜瑀老師的邀請來社團與諸位前輩師友們分享"成功筆記"

雖然很感謝有這個機會來此學習與交流,不過當初接到邀請時,內心是有一個"?"的,想說:我只是一個業餘的文史工作者,哪有甚麼經驗能分享呢?

但是鏡觀人生,萬象吾師,在文史采集與口述歷史中,多少有其吉光片羽可與讀者諸君共享,互相增益見解,因此把自己如何踏上文史工作的機緣與學習過程作一心得報告,請多多指教!

此圖繪於采葛藍光站,偶然的機會參與布置,

重拾睽違近十年的畫筆,留下這幅令自己感動的畫!




〈詩經.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那年我19歲,情有獨鍾地,以第一志願進入東海。但是早在19歲以前,東海大學及其周邊的種種美好,就深深印在我的心裡,如果要讓我形容東海大學,我會覺得她像一本詩集,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但是卻不可以忘懷…

從小時候第一次到東海,在教堂草坪放風箏,到藝術街感受繽紛的聖誕氣息時就愛上了這個地方。中學啟 蒙 老師黃習祥是東海中文系斐陶斐獎的得主, 黃 老師口中的東海文風鼎盛,令人神往,在他的引領下認識了東海書苑的廖英良學長、明目書社的 賴 先生、藝術街的推動者白錫旻學長…隨 後和 老師一同學習如何經營書店時,更是巧妙的因緣讓我有幸親睹史明前輩、 陳玉峯 老師等名家的風範,那年我19歲,聽著老前輩似是叮嚀、似是鼓勵的說:「毋忘初衷」,實在意義深遠…

那年我19歲,高中時就已經知道「東海大學校園解說員社」的名字,但是要在過一些時間,才認識社團指導老 師張志遠 老師,他真的是東海大學集體記憶與核心價值的守望者,跟著老師做口述歷史的這段時間,包括 高承恕 老師、 許達然 老師、以及當年興建路思義堂的工頭等等,這是大學期間非常寶貴的經驗與學習,是三度空間甚至包含靈魂共振在內的學習,因著這段緣由,對於此時此地此在和自己的關聯,有了深刻的體察,這是終身受用無窮的學問與練習!

在正式的學院歷程中感謝吳介英教授的再三鼓勵,精讀了《歷史中的城市》以及完成都市計畫學程的修業,這是門家業事業聖業合一的學問,也因著課程的啟發讓我下定決心修習建築系的課程,雖然只是旁聽,但也是充分的參與 王俊雄 老師田野踏查的工作、跟著 郭奇正 老師做Mega Project的報告,則是台大城鄉所 夏鑄九 教授所評論、周末則

是在 姚仁祿 老師的創意邊界上漫遊,看看世界各地的偉大點子!

視域開啟之後,更是在一連串的機緣下認識茶道祖師千利休的後人,哲學所 陳 老師,其學問只能用驚世駭俗來形容;藝術街采葛Eva 羅 老師品藝茶藏,言近旨遠,終身回味…到了這個學院牆圍外的世界,方知天地之寬大與學問之無窮!東海是個多重界空,尋常社會、學院社會、民藝社會、武藝社會、靈修社會、幫會社會等等,都寢處游息

於此,然而同生息卻不同聲息,偶然一窺門道,卻已經是大開眼界!

那年我19歲,還不知道東海是無盡藏,只知道有很多東西想學想看。感恩有這篇文章的機會回顧前輩的恩澤與指導,若能發揚前輩潛德之幽光,引領宇宙寶寶與靛藍小孩從這篇文章得到些許的鼓勵與安慰,發覺此時此刻在東海念書的意義與價值,引動彼此間的靈能共振,那真是非常的光榮與喜悅,期待有緣人在采葛藍光相會!


曾彥霖

東海大學校園解說員社第13期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雙修都市計畫學程畢業

現為東海學社 臺灣城鄉圖誌編輯 與成功文史工作室采集者
(或許能榮幸獲邀的原因之一是"成功"文史工作室吧^^!)

再次謝謝老師的邀請!

原文網址:

沒有了🤣
也不知道有沒有收錄在新生入學手冊
但是這種扯東扯西的文風,倒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